第196章 和解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时光如流水,潺潺而过,不经意间已是数载春秋。

  杜若的“西域琥珀光”葡萄酒,凭借其独特的口感以及精心包装的“养生美容”概念,以及不断优化的品质,名声早已不再局限于平阳县城。

  商队往来,口耳相传,杜若的葡萄酒逐渐流向了周边州县乃至府城。

  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山脚下的酒坊不得不一次次扩建,雇用的村民也越来越多,昔日静谧的山林间,如今终日弥漫着令人沉醉的酒香。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冯田那边,历经数年的默默耕耘与无数次失败尝试,也终于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他放弃了最初四处寻找奇异鱼种的思路。

  他将目光收回,聚焦于现有的他们最熟悉的草鱼身上。

  他记得现代有一种名为“脆肉鲩”的鱼,其肉质紧实爽脆,风味独特,并非天生异种,而是通过特定的喂养方式造就,以蚕豆为主食喂养草鱼。

  然而,知道原理与成功复制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该从多大的草鱼开始喂?蚕豆是煮熟还是生喂?每日投喂的量是多少?喂养周期需要多长?水质、温度有何影响?

  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现成答案。

  冯田便与经验丰富的余师傅一起,一头扎进了这个全新的领域。

  他们在野塘一角隔出小块水面,挑选体型相近的草鱼,分成若干组,设定不同的投喂方案,像最严谨的匠人一样,每日记录水温、天气、投喂量、鱼的活跃度、摄食情况。

  这个过程枯燥而漫长,充满了不确定性。

  有时鱼群莫名发病,一夜之间损失惨重;有时喂养一段时间后,宰杀品尝,肉质并未达到预期的脆爽,反而带着土腥或异味。

  但冯田最不缺的就是耐心。

  失败了,便总结教训,调整方案,重新再来。

  余师傅也被他这种劲头感染,凭借多年养鱼的经验,在细节上不断提出改进建议。

  两人一点一点地摸索,如同在黑暗中并肩前行,终于,在经历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守候与期盼后,他们成功了。

  当那肉质雪白、口感异常爽脆弹牙、毫无土腥味的“脆肉鲩”被端上柯明华“长寿鱼庄”的餐桌时,立刻引起了轰动。

  食客们从未尝过如此奇特口感的鱼肉,纷纷惊叹,这“灵池”果然不同凡响,竟能养出这般如同被仙法点化过的鱼。

  柯明华何等精明,立刻抓住这个独家优势,将“脆肉鲩”作为鱼庄新的无可替代的招牌菜,大肆宣扬,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此前,见“长寿鱼庄”生意火爆,县城乃至府城并非没有模仿者。

  他们也寻了山清水秀之地,圈塘养鱼,打出各种“灵泉”、“仙池”的噱头。

  然而,“脆肉鲩”的横空出世,彻底奠定了柯明华鱼庄独一无二、无法撼动的地位。

  毕竟,别的“灵池”或许环境相似,但绝无这需要特定秘法、耗费大量心力才能喂养出的“脆肉鲩”。

  模仿者终究只得其形,未得其魂。

  柯明华借此赚得盆满钵满,对冯田更是刮目相看,合作愈发紧密。

  而冯田依靠这独家供应的“脆肉鲩”,收入也极其可观,与杜若的葡萄酒生意并驾齐驱,成为家中另一大支柱。

  至此,杜若与冯田他成了方圆几百里内都有名的富户,家资丰厚,产业稳固。

  青砖院落几经扩建,越发宽敞气派。仆从雇工数量也增加了不少,许多杂事已无需他们亲自操劳。

  然而,随着年岁渐长,产业稳定,一个深埋心底的遗憾,却在杜若心中愈发清晰、强烈地涌动起来,她想要一个孩子。

  这份渴望,在事业成功的映衬下,反而显得更加突兀和迫切。

  巨大的宅院,丰厚的家产,若没有孩童的啼哭与嬉闹,总觉缺少了最重要的生机与暖意。

  她与冯田彼此是事业上最可靠的伙伴,生活中最亲密的依靠,他们渴望能有一个凝聚了两人血脉的生命,让这份羁绊得以延续。

  两人甚至特意抽空,远赴府城,重金拜访了那里最有名的妇科圣手和杏林名家。

  一番细致的诊察之后,得到的结论却与之前在县城时毫无二致:

  二人身体康健,气血调和,于生育一事上,并无任何器质性的障碍。

  老名医也只能抚须叹息,将原因归结于那玄之又玄的“缘分未到”。

  医学之路走不通,内心焦灼的夫妻二人,便开始将希望寄托于冥冥之中的神佛之力。

  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村口的土地庙,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寻访远近闻名的寺庙庵堂。

  无论是香火鼎盛的千年古刹,还是隐于深山的小庙,只要听说灵验,他们便会备上丰厚的香火供品,虔诚前往。

  他们跪在庄严或慈悲的神佛塑像前,点燃香烛,奉上贡品,心中默念着最朴素的愿望,磕下一个又一个头。

  冯田虽沉默寡言,但每次叩首都极其郑重。杜若更是将满腔的期盼与忐忑,都寄托在那袅袅升起的青烟之中。

  这天,他们又从一位相熟的香客口中听说,邻县深山中有一座不起眼的道观,观中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长,颇有几分未卜先知、点化迷津的本事。

  两人如今已是不愿放过任何一丝微弱的希望,仔细问清了道观的地址和路径,便吩咐仆人备好马车,带足银钱干粮,朝着那座道观所在的方向而去。

  马车在山路上颠簸了许久,才在一处人迹罕至的山坳里,找到了那座古朴甚至有些破旧的小小道观。

  青苔爬满了石阶,观门虚掩,透着一股远离尘世的清寂。

  他们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木门,走进庭院。

  只见一棵苍劲的古松下,一位身着洗得发白道袍、须发皆如银雪的老道,正背对着他们,似乎在凝视着石桌上的一盘残局。

  听到脚步声,老道缓缓转过身。

  他的面容清癯,皱纹如同刀刻,但一双眼睛却异常清澈明亮,仿佛能洞穿世间一切迷雾。

  他的目光在杜若和冯田身上扫过,没有寻常方外之人的淡漠,反而带着一种看到了什么有趣事物的神情。

  就在这一瞬间,杜若心中猛地一动,一种难以言喻的直觉涌上心头,这次,或许真的能得到一个答案。

  两人压下心中的激动,规规矩矩地走上前,依着礼节,向老道行了礼。

  杜若正欲开口说明来意,那老道却忽然一甩手中的浮尘,竟哈哈笑出了声,笑声洪亮而带着几分了然。

  他不等杜若说话,便径直开口,声音苍老却字字清晰,如同惊雷般炸响在两人耳边:

  “福生无量天尊。二位施主,不必多言,贫道已知你们为何而来。”

  他目光如电,先看向冯田,微微颔首,随即又定格在杜若脸上,那目光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灵魂深处。

  “异世之魂,机缘巧合,得以来到此间,再活一世,这已是莫大的天恩,逆天之幸。”

  他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此生能得富贵安康,伉俪情深,便应知足常乐。若再妄求血脉后代,延续因果,则太过贪心了。”

  他轻轻摇了摇头,拂尘再次一甩:“回去吧。放下执念,珍惜眼前所有,好好过完这一生,便是圆满。”

  这番话,如同九天惊雷,将杜若和冯田彻底震在原地。

  冯田下意识地握紧了杜若的手,杜若更是心中剧震,张了张嘴,还想再问些什么,比如为何不可?是否有转圜余地?

  但那老道却仿佛已经说完了所有该说的话,不再看他们一眼,转身,步履从容地走回了那间昏暗的道观正殿,“吱呀”一声,关上了那扇沉重的木门,将满院的阳光和震惊无比的二人,隔绝在外。

  世界仿佛瞬间安静了下来,只剩下山风吹过松林的呜咽声。

  杜若站在原地,良久未动。老道的话语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

  “异世之魂……天赐……贪心……”

  原来如此!原来根结在这里!

  他们能重活一世,已是逆天改命,这方世界的法则,或许便不允许他们这样的“变数”再留下直系的血脉因果。

  一直以来,那块压在心头、求之不得、让她辗转反侧的大石,在这一刻,忽地消失了。

  不是被搬开,而是骤然明白了它存在的缘由。

  一种混合着巨大失落、恍然明悟、以及奇异解脱感的复杂情绪,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不再需要无头苍蝇般四处求告,不再需要暗自神伤,答案虽然残酷,却无比清晰。

  她深深地舒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她多年的执念与重负。

  她没有去推那扇门,也没有再试图呼喊。

  她只是默默地从怀中掏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几百两银票,蹲下身,小心翼翼地从那紧闭的门缝底下,塞了进去。

  这不仅是香火钱,更是一种无言的感谢,感谢这老道,给了他们一个苦寻多年虽不圆满却足够清楚的答案。

  做完这一切,她站起身,转向一直紧紧守在她身边的冯田。

  冯田的脸上同样残留着震惊,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了然,以及对她毫不掩饰的担忧与关切。

  杜若抬起头,望向天空。

  只见湛蓝的天幕上,白云舒卷,聚散随心,自在悠然。

  她看了许久,然后,缓缓转过头,看向冯田。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

  冯田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坚定地伸出了手臂。

  杜若向前一步,投入他宽厚温暖的怀抱中。

  冯田用尽全力,将她紧紧搂住,仿佛要将她融入自己的骨血之中。

  山风依旧,松涛阵阵。

  在这座寂静的山间道观之外,紧紧相拥的二人,以一种无声的方式,与他们此生最大的遗憾达成了和解。

  全文完。
  http://www.abcsee.cc/41317/1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