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群英荟萃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四月二十六日的清晨,燕园春意盎然,垂柳新绿,湖光潋滟。这座宁静的学术圣地,今日平添了几分工业的厚重与务实。
来自全国各地的厂校联合体代表们,穿着或中山装、或工装,步履匆匆,汇聚于大礼堂。
同道相逢的惺惺相惜、暗中较劲的审慎打量,共同营造出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微妙氛围。
大礼堂门口,“第一届全国高校百工联席会议”的红色横幅高悬。
会场内,人头攒动,声音嘈杂。
不同地域的口音、不同领域的术语在此交汇,构成了一幅共和国工业科技力量初步集结的生动图景。
刘星海教授率领的“红星-清华”代表团一行七人步入会场,立刻吸引了诸多目光。
他们统一的“青衿致远”系列改良中山装,精神抖擞,气质卓然,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
“星海兄!别来无恙!” 一位戴着深度眼镜、身材清瘦的老者迎了上来,正是哈工大-富拉尔基基地的负责人,陈其炎教授,他与刘星海的留德时的旧识。
“其炎兄!风采依旧!”刘星海笑着上前握手,“你们在重型锻压设备方面的进展,我可是如雷贯耳啊。”
“哪里哪里,比不得你们清华-红星,全流程自动化,可是放了颗大卫星啊!”陈其炎语气真诚。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吕辰身上,他眼中带着一丝探究:“这位年轻人想必就是其炎兄的得意门生了吧?果然是麒骥之才,真是后生可畏!”
吕辰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问好:“陈教授您好,我是吕辰,久仰您和哈工大在重机领域的大名。”
另一边,北钢院-包钢联合体的领队,高建国教授,也正与方教授、赵老师热络地交谈着。
“老方,听说你们的‘电子耳朵’能听出机器要造反?”高教授拍着方教授的肩膀,嗓门洪亮,“啥时候也给咱们包钢的大家伙们装上?省得我们那儿的老师傅们整天拿听音棒当宝贝!”
方教授含蓄一笑:“高教授说笑了,还处在验证阶段,离不开一线老师傅的经验。不过,若能对包钢的设备安全有所帮助,我们定当全力支持。”
赵老师则与北钢院的几位工程师就“热处理”工艺的细节低声交流着,双方都对彼此在材料成型方面的思路表现出浓厚兴趣。
汤渺教授则被上交大-江南造船厂联合小组的几位材料专家围住,询问工业陶瓷性能及其在船舶恶劣环境下的应用可能性。
钱师姐落落大方地在一旁补充,她的务实与清晰思路赢得了交大代表的频频点头。
吴国华和诸葛彪则略显拘谨地站在一旁,看着这些以往只在学术期刊或内部通报上见到名字的专家、学者近在眼前,激动与紧张并存。
直到西交大-兰州石化设备厂课题组的几位年轻学生过来搭话,双方才很快因共同的技术语言熟络起来,讨论起陶瓷强电电路在石化流程控制中的应用。
吕辰默默观察着这些即将同场竞技、也可能未来合作的“对手”与“伙伴”。
北大-一钢理论中心的代表们,大多气质沉静,带着理论研究者特有的深邃;
北钢院-包钢联盟的成员,则更显朴实刚健,言谈间不离生产一线;
哈工大-富拉尔基团队,带着东北工业基地的豪迈与自信;
上交-江南造船厂小组,则透出几分海派的精细与开阔……
真可谓百工竞流,各有千秋。
上午九时整,会议准时开幕。
北大主要领导致欢迎辞,言辞恳切,强调了高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责任与机遇。
随后,国家科委和教育部领导先后作指示性报告,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召开此次会议的背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国策下的必然要求;目的——“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协同攻关”,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及重要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工业技术研发从分散探索走向有组织、有协同的新阶段。
会场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认真领会着这来自最高层的精神指引。
最令人动容的环节,是德高望重的季先生作引导性发言。
老先生身着传统长衫,银髯飘飘,步履从容。
他没有直接谈论具体技术,而是从《考工记》的“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娓娓道来。
“诸位同志今日所从事之工作,非仅为解决一厂一矿之生产技术难题,实乃在行‘圣人之作’!”季先生声音不高,却清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穿越历史烟云的沉静力量。
“昔者,禹铸九鼎,定鼎九州;秦筑驰道,车同轨,书同文。皆为国家奠定万世基业之‘百工大事’。今之自动化、新材料、精密控制,便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铸鼎’、‘筑道’!是为共和国工业文明奠定基石之伟业!”
他将具体的工业技术工作,提升到了文明传承与国家建构的历史高度,瞬间点燃了在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心中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许多年轻学子的眼眶微微湿润,连吕辰也感到心潮澎湃。
这番讲话,为此次会议定下了一个宏大而深远的基调。
随后,各参会单位开始轮流介绍总体情况。
每家限时十分钟,可谓争分夺秒。
北大-一钢理论中心率先发言,他们的代表是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教授,语言精炼,逻辑严密,着重介绍了他们在轧制过程数学模型、最优控制理论方面的深厚积累,展示了大量理论推导和仿真结果,虽缺乏具体生产线数据支撑,但其理论高度和前瞻性令人印象深刻。
接着是北钢院-包钢联盟,高建国教授亲自上阵,他不用讲稿,直接列举了几项他们在特种钢轧制自动化、基于国产元器件的系统改造方面取得的实效,数据扎实,案例具体,充满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自信。
哈工大-富拉尔基展示了他们在重型机械压力控制、大型结构件加工自动化方面的突破,气势磅礴。
上交-江南造船厂则聚焦船舶焊接自动化、板材切割流水线等,体现了面向海洋的特色。
西交-兰州石化则在流程工业的仪表控制、反应器自动化方面展现了实力。
轮到“红星-清华”实践基地时,刘星海教授沉稳登台。
他没有赘述过程,而是直接以一系列震撼的成果数据开场。
“板材车间全流程自动化示范线,稳定运行超x月,生产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五,废品率低于百分之二,能耗降低百分之十五……”
接着,他简要阐述了“厂校协同、系统集成、工程实现”的“红星-清华”模式内核,并重点介绍了正在攻坚的“中厚板热处理线自动化系统”、“掐丝珐琅”强电控制模块、“脉冲电机”以及“电子耳朵”故障预警系统等代表性项目。
他的发言条理清晰,成果过硬,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引得台下阵阵低语和记录。
下午的分组专题研讨会,真正的技术交锋才刚开始。
赵老师和吴国华所在的“自动化与控制组”可谓大咖云集。
赵老师详细介绍了“中厚板热处理线自动化系统”的整体架构、多区段高精度温控、保护气氛控制以及正在规划中的喷淋淬火系统。
当他展示出实现±5°c温控精度的初步数据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吴国华则补充了基于“掐丝珐琅”电路板的控制系统在强干扰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脉冲电机的精密定位原理与应用案例。
他们的分享,展现了强大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实现能力。
在“材料与工艺组”,汤渺教授和钱师姐的报告“工业陶瓷和冶金废料的再利用研究”则开辟了另一片战场。
汤教授从材料科学角度阐述了陶瓷材料在工业领域中的广阔应用场景,分享了利用轧钢炉渣开发陶瓷暖气片的原理与优势,强调了变废为宝、降低成本、替代战略金属材料的巨大价值。
钱师姐则具体介绍了“轧胚-原位还原烧结”制备电路板的创新工艺,以及其在低成本、快速量产方面的潜力。
这对组合,一个立足高远,一个专注应用,相得益彰,让与会者看到了“红星-清华”在材料领域的深厚潜力和独特思路。
方教授和诸葛彪在“设备与检测组”的分享则充满了前瞻性。
方教授系统阐述了“电子耳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警系统的设计理念、“沈-方”模型的理论基础、无线传感网络的架构以及在红星轧钢厂老旧车间的成功验证案例。‘他描绘的从“哪里有问题”到“可能是什么问题”再到“预测性维护”乃至“数字孪生”的演进蓝图,让在场从事设备维护研究的专家们大为振奋。
诸葛彪则具体讲解了新型脉冲电机的驱动原理、精密控制特性及其在炉门定位、传送带间歇送料等场景的成功应用,展示了其在精密传动领域的广阔前景。
而吕辰,则跟随刘星海教授参与了最为烧脑也最显门派特色的“前瞻技术”组讨论。
这里聚集了各联合体最具理论视野和前沿洞察力的学者。
北大的魏知远教授,分享了他带领团队构建的一个复杂的“自动化系统通用理论模型”。
该模型试图用一套严密的数学语言描述和推演复杂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动态行为、稳定性边界和优化路径。
魏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模型结构优美,逻辑自洽,充分展现了北大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的强大实力。
然而,当台下有人问及该模型在具体生产线上是否有验证数据,或者能否直接指导解决诸如飞剪振荡、温场波动等具体问题时,魏教授及其团队略显尴尬地承认,目前该模型主要还停留在理论推导和计算机模拟阶段,缺乏足够的工业现场实验数据支撑,将其应用于具体对象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量“适配”和“修正”。
会场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议论声。
显然,再完美的理论,若无法与实践结合,其价值难免大打折扣。
就在这时,吕辰在刘星海教授的示意下,举起了手。
他站起身,语气恭敬:“魏教授,各位老师,我是清华-红星实践基地的吕辰。刚才聆听了魏教授精彩的理论报告,深受启发。我们基地正在运行的全流程自动化示范线,以及即将投入试运行的热处理线自动化系统,或许可以为您这个卓越的理论模型提供一个绝佳的‘试验场’和‘数据源’。”
他顿了顿,看到魏教授和在场许多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继续说道:“我们拥有从轧制、矫直、飞剪定尺到热处理温控、未来淬火控制的全流程、多变量、强耦合的实时运行数据。如果北大的理论模型能够与我们的实际系统结合,一方面可以用真实数据验证和校准模型,推动理论的完善与落地;另一方面,或许也能借助模型的预测和优化能力,为我们的系统进一步提效、降耗、优化控制参数提供新的思路。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互滋养的绝佳机会,我们红星-清华实践基地,诚挚邀请北大理论中心与我们开展此项合作研究。”
吕辰的提议,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
他巧妙地抓住了北大模型“缺数据”的痛点,又亮出了自家“有现场、有数据”的优势,更关键的是,他将一次可能的“理论空谈”指责,转化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合作共赢”提案。
魏知远教授闻言,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激动:“哦?吕辰同学此言当真?你们愿意开放数据,共同研究?”
刘星海教授适时接口,声音沉稳有力:“魏教授,吕辰的意见,就是我们实践基地的态度。我们坚信,理论的最高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的最佳提升源于理论突破。贵我双方若能携手,必能开创我国工业自动化‘理实交融’的新范式!”
“好!太好了!”
魏教授抚掌赞叹:“刘教授,吕辰同学,那我们就说定了!会后具体商议合作细节!”
一场潜在的理论派与实战派之间的龃龉,在吕辰和刘星海的一唱一和下,瞬间化为了强强联合的佳话。
周围其他单位的代表们,有的面露赞赏,有的若有所思,显然,“红星-清华”不仅技术过硬,这战略手腕和合作胸襟,也同样不容小觑。
第一天的会议,在紧张而充实的交流中落下帷幕。
“红星-清华”代表团凭借扎实的成果、清晰的表述和开放合作的态度,在各分组讨论中均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谓初战告捷。
晚餐后,吕辰接到通知,他被选入《技术协作与课题攻关备忘录》编写组。
这个组别听起来重要,但实际上,主要是由各代表团中笔头快、思路清晰的年轻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组成,核心任务就是“打下手”。
主要工作就是忠实记录各分组讨论的要点、代表们对各类课题技术的评价、以及初步的归类建议。
真正的备忘录框架定调、核心条款的斟酌,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部委官员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
晚上七点,编写组成员在一间小会议室进行了非正式交流。
来自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十余名年轻人聚在一起,少了些白天的正式与拘谨,多了几分同龄人的随意。
大家互相自我介绍,交流着白天参会的心得体会。
初步沟通后,依据专业背景和讨论组别,进行了大致分工:有人负责汇总自动化与控制领域,有人梳理材料与工艺方向,有人整理设备检测与前瞻技术……
灯光下,这些共和国工业科技未来的希望之星们,开始了挑灯夜战的准备工作。
窗外,未名湖的夜色静谧而深沉,而室内,思想的碰撞与融合,正在为共和国工业的未来,勾勒出一幅更加清晰、也更加宏伟的协作蓝图。
http://www.abcsee.cc/41331/4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