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星辰大海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二天的莫斯科天更亮了一些,雪停在屋檐,风把昨夜的痕迹吹模糊。

  九点整,第二场会谈开始。与昨夜不同,桌上多了几摞厚文件——都是关于深空探索的材料,封面上印着两边的徽记,纸张边缘还带着寒气。

  谢尔盖一进门就摘了手套,顺手把它们压在文件夹上,像给昨天的结论上了一个稳妥的镇纸。他看见韩韬,先点了点头:“今天谈远一点的事。”

  韩韬笑说:“谈得越远,地上的事就越好办。”

  记录官调好录音,翻译员坐在一旁。窗外的光被厚厚的窗棂分成几块,照在桌面,把两国的徽记映得分外清楚。

  开场不长,双方先确认昨晚的共识:维持通信热线,避免误判,合作护航地中海—红海—印度洋航线。话锋随即一转,落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先说轨道。”谢尔盖把一张轨道示意图推过去,指尖在几条轨迹上停了停,“我们计划把老旧的军用卫星退役,改作科学与气象用途。问题是频段、链路、以及避让。”

  韩韬点头:“我们愿意开放部分中继频段,换取你们在极地轨道上的数据共享。尤其是太阳活动监测。”

  这不是客气。

  太阳风暴每一次发作,对于东协的太空电梯和轨道工厂都是一次考验,苏联的极地监测站稳、密、久,数据对东协极有价值。

  谢尔盖也明白,爽快道:“可以,先从三个月试运行做起。”

  接下来谈到“对接标准”。这本来是技术官员热衷的话题,枯燥、复杂,但今天的桌面上,双方都放低姿态。

  韩韬表示,东协愿意在新一代货运飞船上预留兼容接口,允许苏联的航天器在紧急情况下对接补给;谢尔盖则回以“救援互助”的承诺:凡是在轨发生失压、失电、失控,只要在可达窗口内,双方船只都会前去拖带或转送,费用另计,责任按事故方承担。

  “救命钱总得算,毕竟人命还是很值钱的。”

  他还笑了一下。

  气氛因此放松。

  谢尔盖让人把热水壶端上来,是旧式的茶炊,银亮的壶身反着窗外亮光。

  宇航员互训是下一个主题。以往这类合作要谈很多政治前提,今天却出奇顺利。双方决定在半年内互派小组进驻对方的训练中心,先以舱外活动、失重作业、长时心理课为主,暂不涉及军用载荷。

  具体到细节,连饮食都商量了——苏方同意在餐单里增加米饭与蔬菜汤,东协承诺提供适合长航期的包装食品;沟通语言以俄语、汉语和英语三套并行,必要时使用图标和标准手势。

  文件越谈越厚,话题也一步步离开地球。

  月球之后,是小行星带。

  矿物与水是深空经济的根基。

  韩韬先开口:“我们的原则是‘发现不等于占有’,谁先登陆、谁先开采,就对当地安全负责;但不得封锁他方靠近权,除非存在明显危险。争端先通报,后仲裁。”

  “避免海盗式的强取豪夺,我们是文明人。”

  谢尔盖沉吟片刻:“我们接受。再加一条——任何军事载荷不得伪装为民用设备,不得在他方航道部署拦截器。”

  韩韬点头:“写进附录,任何一方发现对方有军事伪装,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发出技术质询,三十六小时内提供说明;若查实违规,违规方在下一轮窗口期让出轨道,公开致歉。”

  午前短暂休息。

  窗外的雪终于化成细水,滴在窗台上,发出轻小的声响。

  餐盘里摆着黑面包、腌黄瓜、熏鱼片,也有东协代表团带来的茶点,杏仁酥和山楂糕被摆到一侧。

  苏方代表团的年轻人尝了尝山楂糕,皱了一下眉,却又伸手拿了第二块;东协这边的工程师用刀切开熏鱼,点点头说“比想的要淡”。

  一来一回,倒像在交换某种更快的信任。

  餐后续谈的重点是“轨道电梯使用协定”。

  韩韬没有立刻递过去,而是轻轻压在手下。

  谢尔盖注意到了,抬眼看他:“这部分,是不是还没谈完?”

  韩韬笑了笑,没有否认:“轨道电梯是我们最敏感的项目,也是最危险的项目。你知道它的好处,也知道它的风险。它能把货物送到三万六千公里高空——包括一整箱的核弹头。”

  房间安静下来,连暖气声都显得更清晰。

  韩韬继续道:“我们同意向苏联开放‘天梯’轨道电梯的使用权,但前提是,你们必须加入东协建立的轨道电梯共用框架。无论是发射货物、轨道补给,还是月面返程,都要依照同一套调度系统——不能私自插队,也不能发射任何未登记物品。”

  他没有提高声音,但每个字都说得很清楚:“换句话说,从此以后,你们的太空物流,将会在我们的框架下进行。”

  谢尔盖沉默了将近半分钟。

  他没有翻文件,只是把手里的茶杯轻轻转了一圈,才缓缓开口:“也就是说,从地面到轨道,我们两国的呼吸,会被绑在同一根缆索上。”

  “一根绳上的蚂蚱——这个比喻真的很形象。”

  “既然我们决定不在地球上争执,那就一起去天上探索。”

  “我同意,但这份文件还需要久加诺夫同志过目才行。”

  “我们理解。”

  ————————————

  会谈将近尾声,桌上的纸张堆得像一小堵墙。

  谢尔盖合上协议,转动了一下肩膀,像卸下了一个看不见的包。

  他慢慢开口:“韩主任,有句话我想写在序言里。不是外交辞令,是句简单的话。”

  韩韬示意他请说。

  “太空很广阔,很富饶。”谢尔盖把每个字都说得很慢,“没必要在地球上争个你死我活。合作开发太空,才是正途。”

  屋里安静了几秒钟,连暖气片的水声都似乎停了一拍。

  韩韬点头:“把它写进去。”

  “让孩子们将来在课本里看到,知道我们这一代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

  签字没有仪式。各自的首席法律顾问把红色与蓝色的书角压在一起,按下日期。

  翻译员收起记录,记录官把每一页编号、盖章。

  窗外的水滴渐密,像一场未落下的雨。

  走出会议室之前,谢尔盖从衣架上取下帽子,忽然想起什么,从外套内袋摸出一个小小的徽章。

  那是他年轻时在远东服役的兵团徽,红星被磨得发白。

  “上一次我把它压在抽屉里,是三十年前。”

  他把徽章递给韩韬,“今日之后,我不用它提醒自己警惕,你也不用它提醒自己防备。我们用这份协议来提醒彼此,别再犯错误。”

  韩韬接过徽章,又轻轻放回他的掌心:“还是放回去吧。留着给你的孙子讲故事。告诉他,世界向更好的方向迈出一步的时刻,是什么样的。”

  两人相视而笑,像昨夜那杯红茶一样,浓而不苦。

  门在身后合上,走廊尽头的窗外,雪已化成亮晶晶的水迹。

  楼下院子里,年轻的会务员们正把空茶炊抬回餐具间。

  “巨人之间的和平”,是一句标语,也是一次握手的照片。

  它是一叠叠写得很慢的条款,是几句被反复推敲的措辞,是冬夜里逐渐升温的语调,是第二天早晨把话说远、把手伸出一点点的耐心。

  更是一个朴素的判断——地球太小,太空很大;与其把船撞在港口,不如把帆升向更远的海。

  会后的一小时,莫斯科的云层突然裂开一道口子,稀薄的阳光落在红墙与圆顶上。

  韩韬站在台阶上,扣好大衣最上面的扣子。

  谢尔盖与他并肩站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直到风把两人的呼吸吹成白雾,他才轻声道:“走吧,让工程师们忙起来。”

  等他们把天线架好,把接口焊好,把救援手册翻译成三种语言,把每一条频段的冲突都排除干净,地上的争吵自然会少一点。

  等第一艘联合编号的补给船从月背暗区穿出,地球仪的重量或许也会因此轻一点。

  雪终于停了。

  天很冷,路很长,但路已经被画在图纸上。

  接下来,就轮到那些真正能把图纸变成船、把船开向远处的人。
  http://www.abcsee.cc/41379/4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