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官场模拟:领导求我别莽了! >第305章 舆论的质疑,担忧“一刀切”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05章 舆论的质疑,担忧“一刀切”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省委政策研究室。

  这六个字,像六座无形的大山,瞬间压在了地下室里每个人的心头。

  电话那头,中年男人的声音沉稳、客气,每一个字节的发音都标准得如同教科书,却偏偏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审视感。

  “你好,我这里是省委政策研究室。”对方开门见山,“我们关注到,贵县近期在干部考核方面,进行了一项力度很大的改革。我们想就其中的一些细节,和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做一个深入的探讨。”

  孙志平站在一旁,脸色瞬间白了。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出。

  沈铭的表情却没有丝毫变化,他一只手拿着电话,另一只手拿起桌上那份传真稿,目光落在上面那个刺眼的标题上。

  “我是沈铭,这项工作由我具体负责。请讲。”他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任何情绪。

  电话那头似乎对他的镇定有些意外,顿了顿,才继续说道:“沈铭同志,你们的‘量化考核’,我们看了初步的材料,很……果断。但我们有些疑问,比如,这种方式是否考虑过可能引发干部队伍的对立情绪?或者说,制造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惧氛围?毕竟,管理的核心是人,而不是冰冷的数字。”

  这个问题,和那篇评论文章的论调,如出一辙。

  这不是探讨,这是质询。

  “我们改革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不作为’的问题。”沈铭的回答同样直接,“对于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这套体系是激励。对于那些长期占据岗位却无所作为的人,这套体系是压力。至于恐惧,我认为,一个干部最大的恐惧,应该是面对群众求助时,自己无能为力;而不是担心因为工作效率低下,被系统扣分。”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消化他的这番话。

  “那么,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工作,比如长远规划的制定、跨部门的协调沟通、群众思想工作的开展……这些软性工作,你们的系统又该如何评价?总不能因为开了一场成功的调解会,没有形成书面文件,就不算工作成绩吧?”

  问题愈发尖锐,直指这套考核体系最核心、也最容易被攻击的软肋。

  孙志平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里全是冷汗。他觉得,这个问题,无解。

  “您说的很对,软性工作确实难以用简单的数字衡量。”沈铭坦然承认,随即话锋一转,“所以我们的评价体系是复合型的。除了日常任务量化,还有‘项目贡献度’和‘负面清单’两部分。一场成功的调解会,它的成果会体现在‘信访投诉率下降’这个具体数据上,这属于‘负-面清单’管理;它促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的解决,那么所有参与者都能在对应的‘项目贡献度’中获得加分。我们的原则是,不看你说你做了什么,只看因为你做了,改变了什么。”

  办公室里,几个考核办的年轻人,听着沈铭这番对答如流的阐述,眼睛里渐渐亮起了光。他们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一个月来争论、修改、完善的这套体系,在理论上,竟然如此严密,如此站得住脚。

  电话那头的沉默,比刚才更久了一些。

  良久,那个沉稳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只是这一次,语气里多了一丝莫名的意味:“……很有意思的思路。我们会持续关注清河县的改革试点。希望你们的‘实验’,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实验”两个字,被他咬得格外清晰。

  挂断电话,沈铭将手机放在桌上。

  孙志平立刻凑了上来,声音都有些发颤:“主任,省里……省里这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不是要叫停我们的改革?”

  “不是叫停,是观察。”沈铭看着桌上那份评论文章的样稿,缓缓说道,“他们现在是裁判,在看我们这场比赛怎么打。如果我们自己乱了阵脚,他们就会吹哨,终止比赛。”

  他拿起那份稿件,将最后一段念了出来:

  “……以冰冷的数字代替对人性的关怀,以粗暴的淘汰代替精细化的管理,这种看似高效的‘铁腕’,最终伤害的,可能是整个组织最宝贵的财富——人心。”

  念完,他抬头看着孙志平,问道:“你觉得,刘建国被辞退,文印室其他人,是离心离德了,还是终于知道打印机墨盒在哪儿了?”

  孙志平一愣。

  沈铭继续问:“你觉得,国土局那个张科长,现在是人心散了,还是办事的效率高了?行政大厅那些窗口,现在是人心惶惶了,还是老百姓办事更方便了?”

  一连串的反问,让孙志平哑口无言。他脑子里瞬间闪过这几天县委大院里那些前所未见的新气象,那些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那些奔走在各个科室的身影……

  理论上的“人心”,和现实中的“人心”,似乎并不是一回事。

  “可是……可是这篇文章发出去,影响太大了。”孙志平还是忧心忡忡,“老百姓不知道这些细节,省市领导看到的,就是这篇措辞犀利的文章。我们太被动了。”

  ……

  舆论的暗流,同样在清河县内部涌动。

  省里要发文批评考核改革的消息,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悄悄地传开了。

  国土局地籍科,科长张科长刚把手头最后一份积压的文件签完字,正端起茶杯准备喘口气,就听到了隔壁办公室传来的风声。

  他的手一抖,滚烫的茶水洒在手背上,他却浑然不觉。

  “什么?省报要发文批评?这……这改革要停了?”他一把抓住一个刚从外面回来的下属,急切地问道。

  那个下属也是一脸的茫然和幸灾乐祸:“听说是,说我们搞‘一刀切’,不人性,省里有专家不认可。”

  张科长的脸,瞬间垮了下来。他呆呆地看着自己办公桌上那已经清空的文件筐,又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晚上七点。

  这一个星期,他过得比高考前还累。每天最早来,最晚走,把十几年养成的“拖字诀”忘得一干二净,活生生把自己逼成了一个工作狂魔。

  现在,有人告诉他,这一切可能都是白费功夫?

  “不……不会吧?”他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哭腔,“我……我都已经习惯晚上八点以后下班了啊……”

  他身边的几个下属,表情也变得十分古怪。他们一方面窃喜于沈铭那把悬在头顶的刀可能要被收回去了,另一方面,又对自己这几天拼死拼活的加班,感到一阵荒谬的空虚。

  人社局局长办公室。

  李卫国听完汇报,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我就知道,那小子太嫩了,官场是打打杀杀吗?这是人情世故!”

  他靠在老板椅上,得意地转了半圈,仿佛已经看到了沈铭灰头土脸的样子。

  可笑着笑着,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他想起了自己单位那几个被他敲打过无数次的老油条,这几天一个个都跟换了个人似的,连走路都带风。要是这改革停了,他们岂不是又要变回那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德性?

  “他娘的……”李卫国低声咒骂了一句,心情莫名地烦躁起来。

  他发现,自己竟然有点不希望沈铭就这么倒下。

  ……

  地下室,考核小组办公室。

  沈铭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烟灰缸里很快就堆满了烟头。

  他没有再去看那份文章,也没有去想省里的电话。他只是在思考一个问题。

  对方的攻击,看似来自四面八方,但核心只有一个——他们站在了“道德”和“理论”的制高点上。

  他们不跟你谈论改革后效率提升了多少,不跟你谈论老百姓满意度提高了多少。他们只跟你谈“人性”,谈“关怀”,谈“政治生态”。

  如果自己顺着这个思路去反驳,去罗列数据,去举例子,那就输了。

  因为这会坐实你是一个只认数据的“技术官僚”,而不是一个懂政治、懂人心的领导干部。

  “主任,要不……我们找赵书记想想办法?让他跟市里、省里解释一下?”孙志平小声建议。

  沈铭摇了摇头。

  把压力推给领导,是最愚蠢的做法。赵长东把刀给了他,他就要有能力把这把刀用好,还要有能力把挥刀时溅到身上的血污擦干净。

  “解释,就是掩饰。”沈铭掐灭了烟头,“他们想打一场理论战,我们就陪他们打。他们想站在山顶上说话,我们就把山顶给占了。”

  孙志平听得云里雾里:“占了山顶?怎么占?”

  就在这时,沈铭的手机再次响起。

  是县委书记赵长东。

  电话一接通,赵长东那带着疲惫的厚重声音就传了过来:“沈铭,省报那篇文章的样稿,我看到了。市委分管组织的领导,刚才也给我打了电话,问我们清河县是不是在搞‘运动式’改革。”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赵长东的声音顿了顿,显得有些沉重:“压力很大。你……有什么想法?”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股从省城,经由市里,最终汇聚到清河县的巨大压力。像一张无形的天网,正缓缓收紧。

  沈铭的目光,落在那份被他放在一边的评论文章上,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慌乱,反而燃烧起一股奇异的光。

  “书记,您放心。”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刀切’的懒政,那我就让他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精准施策’。他们觉得我们不讲‘人性’,那我就告诉他们,什么是对干部最大的‘人性化’管理。”

  挂断电话,沈铭在办公室里所有人的注视下,缓缓闭上了眼睛。

  外界的喧嚣,领导的压力,同事的担忧,在这一刻尽数褪去。

  他的世界,只剩下自己和那个冰冷的声音。

  【当前事件:舆论危机与理论质疑。常规应对方案成功率低于1%。】

  【是否开启模拟?】
  http://www.abcsee.cc/42100/4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