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忧患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四月的柳林镇,春意渐浓,杨花柳絮在微风中打着旋儿。然而,一股不同于春天气息的躁动,正伴随着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在镇政府内部悄然滋生。

  来人姓孙,人称孙老板,是个四十多岁、身材精瘦的中年男子,穿着一身略显紧绷的名牌西装,手指上戴着一枚硕大的金戒指,说话时眼神活络,带着商人特有的精明与热络。他是通过县委办一位副主任的关系引荐给赵东升的,自称是来自沿海某省的投资商,看中了柳林镇交通便利(虽不发达,但连接两省)和闲置资产的优势,打算投资兴建一个“塑料再生颗粒加工厂”。

  “赵书记,李镇长,鄙人孙德财。”孙老板在赵东升的办公室里,递上印制精美的项目计划书,唾沫横飞地介绍着,“我们这个项目,是典型的循环经济,变废为宝!把那些废弃的塑料瓶、塑料袋回收过来,加工成塑料颗粒,再卖给下游的塑料制品厂,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他重点强调了项目的“好处”:“我们初步计划,利用镇东头那个废弃的砖瓦厂厂房,稍微改造就能投产,可以盘活闲置资产。一期投资就能达到三百万,预计年产值过千万,每年能给镇里贡献几十万的税收!最重要的是,”他环视了一下在场的赵东升和李腾,刻意加重了语气,“能一次性解决柳林镇至少八十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这对咱们镇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实惠啊!”

  赵东升认真翻阅着项目计划书,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李腾注意到,当听到“八十个就业岗位”和“几十万税收”时,赵书记的眉头微微动了一下。柳林镇太需要这样的“实绩”了,尤其是在他新官上任,亟待打开局面的当口。

  “孙老板的项目,听起来确实很有吸引力。”赵东升合上计划书,语气平和,“不过,环保问题是红线。你们这个塑料加工,具体的生产工艺是怎样的?环保措施能不能跟上?有没有通过环评的可能?”

  “赵书记放心!”孙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我们用的是国内比较成熟的工艺,环保绝对达标!废水循环利用,废气有处理装置,就是有点噪音,但在那个废弃砖瓦厂,远离居民区,完全不是问题!环评我们肯定按要求做,保证合法合规!”

  赵东升点了点头,转向李腾:“李镇长,你觉得呢?这个项目,如果真如孙老板所说,既能盘活资产,又能增加税收和就业,倒是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你安排人,先初步接触了解一下。”

  李腾心里本能地升起一丝警惕。塑料再生行业,名声向来不佳,尤其是在环保监管相对薄弱的乡镇地区,很容易成为污染转移的重灾区。但他没有当场反驳赵东升,只是沉稳地应道:“好的,赵书记。我会安排企管办和经发办的同志,先跟孙老板对接,详细了解下情况。”

  孙老板的到来和他描绘的“美好蓝图”,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柳林镇领导班子内部激起了层层涟漪。

  消息很快传开,反应最为积极的当属刘长根。他主动找到李腾,一改往日的疏离,语气热切:“李镇长,这可是个好机会啊!三百万的投资,八十个就业岗位,还能把那个破砖瓦厂用起来!咱们柳林镇多久没来过这样有实力的投资商了?可不能错过啊!”

  李腾看着他,不动声色地问:“刘镇长对这个行业了解吗?环保方面,有没有什么顾虑?”

  “哎呀,李镇长,你太谨慎了!”刘长根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哪个工厂没点污染?人家孙老板不是说了嘛,环保达标!现在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咱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了嘛!再说,这是赵书记都关注的项目,咱们得积极配合啊!”

  其他几位班子成员态度不一。周海持谨慎观望态度,提醒李腾“要深入了解,不可盲目”。纪委书记张明则私下对李腾说,要注意投资商的背景和信誉。而分管教育的副镇长吴晓慧则担忧,如果真有污染,会不会影响镇区环境。

  带着满腹疑虑,李腾让陈默先去县环保局,侧面了解了一下这类“塑料再生颗粒”项目的普遍情况和审批要求。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他心头更沉——这类项目属于重污染行业,审批极其严格,对废水、废气处理要求很高,且通常不允许建在距离居民区和水源太近的地方。柳林镇那个废弃砖瓦厂,虽然不在镇中心,但下游几公里外就有村庄和农田灌溉水系。

  随后,李腾又让林雪通过她在省农科院的关系,咨询了农业环保方面的专家。专家的回复更加直接:这种小规模的塑料再生厂,如果环保措施不到位,产生的二恶英等有毒物质和微塑料污染,对周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破坏可能是长期且难以逆转的,将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和群众健康。

  得到这些信息后,李腾的心情异常沉重。他亲自去了一趟废弃砖瓦厂实地查看。那里荒草丛生,厂房破败,但面积确实不小。他站在厂区边缘,看着不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更远处依稀可见的村庄,仿佛已经看到了污浊的废水渗入土地,黑黄的废气笼罩天空的场景。

  晚上,李腾在宿舍里辗转反侧。他知道,自己必须站出来明确反对这个项目。但这意味着,他将与态度积极的赵东升发生直接冲突,这无疑是他极不愿意看到的。刘长根等人肯定会借此大做文章,攻击他“阻碍经济发展”、“不顾群众就业”。

  果然,在第二天召开的书记办公会上,当李腾将自己的调查和担忧和盘托出时,会场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

  “李腾同志,你的担心我可以理解。”赵东升听完他的陈述,沉吟片刻后开口,语气依旧平稳,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但是,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也要有发展的眼光。不能因为可能存在风险,就因噎废食。孙老板承诺环保达标,我们也要求他必须通过正规环评。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前提下,为什么不能尝试呢?”

  他看向李腾,目光深邃:“柳林镇的情况你也清楚,财政困难,就业压力大。我们需要产业,需要税收,需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这个项目如果能成功落地,其带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只要加强监管,风险是可控的。我们不能一提到工业,就谈虎色变嘛。”

  刘长根立刻附和:“赵书记说得太对了!李镇长,你就是太书生气了!干什么没风险?种地还有天灾人祸呢!人家真金白银投进来,还能不把环保当回事?我看啊,有些人就是见不得柳林镇好,巴不得我们永远穷下去!”

  这话已经带着明显的攻击性了。李腾强压着心头的火气,据理力争:“赵书记,刘镇长,这不是书生气,这是对柳林镇长远发展和群众健康负责!我咨询过专家,这类项目的污染隐患是实实在在的,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牺牲掉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他拿出陈默和林雪搜集的资料:“这是从县环保局和省农科院了解到的相关情况,这类项目对技术和监管要求极高,以我们镇目前的能力,很难进行有效监督。我们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投资商的‘承诺’上!”

  会议不欢而散。赵东升最后决定,让孙老板先准备更详细的环评资料,同时安排企管办牵头,组织一次初步的“可行性研究”。

  李腾知道,这实际上是赵东升没有放弃这个项目的信号。他心情沉重地回到办公室,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争议,更是发展理念的正面碰撞。

  这时,宋知远的电话打了过来,显然也听说了此事。

  “李腾,塑料厂的事情我听说了。”宋知远的声音很严肃,“你的坚持是对的!环保是底线,绝对不能突破!尤其是这种疑似污染转移的项目,更要慎之又慎。我会关注这件事,必要的时候,我会向县里主要领导表明态度。你现在关键是要把情况摸得更透,把证据做得更扎实!”

  得到宋知远的支持,李腾心中稍安。但家庭的烦恼也随之而来。张薇打电话告诉他,儿子李山岳在幼儿园跟同学打架了,老师请家长去学校。李腾分身乏术,内心充满愧疚,只能拜托张薇多辛苦。

  站在办公室窗前,李腾望着镇政府大院。孙老板正和刘长根有说有笑地走向食堂,显然关系热络。而赵东升办公室的灯还亮着,不知在思考什么。

  李腾知道,这场围绕“塑料厂”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面对的,不仅是外来逐利的资本,还有内部追求政绩的冲动,以及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他深吸一口气,拿起电话,他决定主动联系县环保局的一位老同学,请他帮忙找更权威的专家,对柳林镇的环境承载力和该项目潜在风险做一次更专业的评估。

  他必须守住这道环保的防线,这不仅是为了柳林镇的绿水青山,也是为了他作为镇长的良知和职责。这场隐忧,必须消除在萌芽状态。
  http://www.abcsee.cc/42944/2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