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穿越成废物高中生,看我逆天改命 >第220章 屋没盖,但人人都知道门朝哪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0章 屋没盖,但人人都知道门朝哪开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李默掐断了和最后一个队员的通话,将手机揣进兜里,动作干脆得像剪断一根保险丝。

  那一夜,他没睡。

  城市远处零星亮起的灯火,在雨后湿漉漉的空气中晕出一圈圈微黄的光晕,像未熄的焊点。

  他坐在阳台上,指尖夹着烟,火光明明灭灭,映着他沉默的侧脸。

  他知道,一旦拨出那通电话,沉睡的齿轮就会重新咬合——不是靠命令,而是靠一种早已刻进骨子里的默契。

  次日清晨,天色灰蒙,像一块浸了水的脏抹布。

  总队后勤处的旧仓库坐落在城市最偏僻的角落,红砖墙上爬满了青苔,触手冰凉滑腻,仿佛覆盖着一层活着的菌膜。

  铁门锈迹斑斑,指尖划过,留下几道暗红的粉末,空气里弥漫着铁腥与陈年机油混合的气息。

  巨大的门扉仿佛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而门缝中漏出的风,带着地下库房特有的阴冷,吹得人脖颈发紧。

  李默到的时候,他最信任的几个兄弟——快手阿飞、闷葫芦老鬼、还有总能搞到稀缺零件的猴子,已经等在了门口。

  他们三人围着一辆破旧的吉普车,谁也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抽着烟。

  烟雾在潮湿的空气里拧成一团,灰白如茧,久久不散,偶尔被风撕开一角,又迅速合拢。

  阿飞瞥见李默的身影,立刻掐灭烟头,低声说:“来了。”老鬼没抬头,却把脚边那个磨得发亮的工具箱往门口方向推了半步,动作细微却坚定。

  猴子咧嘴一笑,从怀里掏出两副崭新的梅花扳手:“默哥,顺的,趁夜市收摊前。”

  看到李默,三人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

  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反应,仿佛只要李默出现,他们就是一支随时能投入战场的队伍。

  半年不见,阿飞鬓角添了白发,老鬼的背更驼了,可当他们挺直腰杆时,那股子精气神还在,像老电线杆子,锈了,却没倒。

  “默哥。”阿飞的眼神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兴奋和疑惑。

  解散半年,他们就像被拔了插头的机器,虽然还能运转,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这突如其来的召集,像一道高压电,瞬间激活了他们沉寂的神经。

  李默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扇紧闭的铁门,声音低沉而有力:“进去再说。”

  他伸手推门,那沉重的铁门竟无声地向内滑开,滑轨发出极轻微的“嘶——”声,像蛇吐信。

  门后是空旷得能听见回声的巨大空间,尘埃在空气中浮游,被高处气窗斜射进来的天光切割成几道斜斜的光柱,每一粒尘都在光中缓慢旋转,仿佛时间本身被拉长。

  仓库里没有开灯,只有脚步落在水泥地上的回响,清脆而孤寂。

  正中央,只摆放着一张孤零零的旧木桌,桌后坐着一个身穿褪色中山装的老人。

  老人头发花白,面容清瘦,指间夹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香烟,桌上放着一个老式的军用保温杯,杯身斑驳,漆皮剥落,露出底下暗沉的金属。

  他看起来像个退休的老干部,可当他抬起头时,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仿佛能瞬间穿透人心。

  “李默同志,请坐。”老人开口,声音不大,却在空旷的仓库里激起层层回响,“还有你的队员们,都站着吧,听听就好。”

  李默没有坐,他站在桌前,与老人隔着三尺距离对视。

  他能感觉到,身后阿飞等人的呼吸都变得谨慎起来,像怕惊扰某种潜伏的电流。

  这个貌不惊人的老人,身上散发出的气场,比他们曾经面对过的任何一次抢险现场都要压抑。

  “我是谁不重要。”老人似乎看穿了李默的疑问,他指了指桌面上的一沓文件,“重要的是,你们做的一些事,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他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文件,推到李默面前。

  封面上用红色宋体印着两个大字:绝密。

  下面一行小字:关于“默修模式”的初步分析报告。

  “半年前,赣南暴雨,三县电力系统瘫痪。”老人的语速不快,却字字千钧,“没有统一指挥,没有组织号召,三百多名来自不同单位、甚至已经离职的电工,在三天之内,恢复了百分之九十的供电。我们调取了所有能找到的监控,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他顿了顿,目光在李默脸上一扫而过:“他们像一支配合了十年的军队,分工明确,协作无间,但事后走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彼此连名字都不知道。唯一的沟通方式,就是看发电机上用刀片刻下的字——‘谁修好,谁先用’。”

  老人的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声音清脆,像电流滴落:“我们把这种非组织性的高效协同,命名为‘默修模式’。而调查的源头,最终指向了你,李默。指向了你解散工程队前,在一台发电机上刻下的那句话:‘下次见面,不靠名字’。”

  李默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那次自发的抢修,却没想到会惊动这样层面的人物。

  他以为那只是同行间的一点默契,是手艺人最后的骄傲。

  老人仿佛没有看到李默的反应,又抽出第二份文件。

  “当然,事情如果只到这里,我今天只会请你喝杯茶,给你发个奖章。但问题是,这种‘模式’,似乎正在蔓延,以各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

  他将第二份文件翻开,里面是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本封面普通的《基层干部工作对照手册》。

  但手册的夹层里,用密密麻麻的小字写满了批注,字迹细密如蚁行,纸页边缘已被反复翻阅磨出毛边。

  “苏晓芸,一个街道办的普通文员。她搞出了一套‘三重印本’,把群众的真实诉求和官方文件的差距,用这种方式做了对比。这东西在基层干部里悄悄流传,像病毒一样。前不久,某市新上任的市长,上任第一天就收到了匿名寄来的这本手册。他看完后,在全市推行‘沉默调研’,要求干部每周去社区静坐一小时,不许说话,只准倾听和记录。三个月,全市的拆迁矛盾下降了四成。”

  “我们问过那个市长,他说他不知道这东西的源头,只听说是一个扫地的人悄悄塞给他的。而苏晓芸在听到清洁工转述后,只说了一句话:‘当权力开始倾听,火才算烧到了根。’”

  老人的眼神变得愈发深邃:“李默同志,你听懂了吗?一种不依赖于行政命令的‘自我修正’,正在我们的体系内部发生。”

  不等李默回答,第三份文件被甩了出来。

  这是一张手绘的地图,覆盖了三省交界处的山区。

  地图上,十几个红点被圈出,标注着“故事驿站”。

  纸张边缘有折痕和油渍,像是被反复摩挲过。

  “林诗雨,一个辞职的白领。她发起了所谓的‘沉默贸易圈’。村民们用家里的旧物件,去驿站交换种子、农具,甚至交换一门手艺。每一笔交换,都要附上一段关于旧物件的故事。央企想去搞文化Ip开发,投资上亿,被村民集体拒绝了。他们说,这不是生意,是还愿。”

  “林诗雨烧掉了最后一页账本,把灰烬寄回了边境县,附言:‘钱买不走的,才叫家当。’现在,那个县的村规民约里,第一条就是:‘以物传心,不计价’。李默同志,一种拒绝被估值,拒绝被资本化的‘经济生态’,正在形成。”

  仓库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阿飞和猴子他们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震惊。

  他们只是修电的,何曾想过,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竟然会被串联在一起,摆在他们面前。

  老人没有停,他拿起了第四份文件,像是在宣读一份审判书。

  “周敏,一个退休教师。她的‘擦除艺术’,从一个班级,蔓延到了几个省的学校。‘半擦墙’,让孩子们自己决定什么时候该留下,什么时候该放手。教育局的人去检查,问学生这有什么意义。一个初中生回答说:‘我们学会了什么时候该留,什么时候该放。’周敏女士听闻后,只说了一句:‘听,是最大的教。’”

  老人的声音陡然拔高,他猛地站起身,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前倾,一股无形的压力扑面而来。

  “最后,陈志远,一个守墓人。暴雨夜,村民拿着祖辈的信件、日记,求他埋进祖坟里,说‘不想忘了’。而就在昨天,全国上百个村庄,一夜之间,自发更新了村口的标语——‘没人下令也能动,这是我们的老规矩’!”

  老人死死地盯着李默,一字一顿地说道:“标语下面还有一行附注:‘修完这台,轮到你。下一句,由你写。’李默同志,这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发电机组,而你们,在试图绕开总控制室,建立一套新的输电网络!你们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只是在修一条线,扫一块地,换一件东西,擦一块黑板……但你们共同的行为,正在催生一种我们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的力量!”

  “你,李默,是第一个被我们识别出来的‘节点’。你的‘默修’,是最直观,最容易被复制的。所以,我今天找你来,只为一件事。”

  老人缓缓松开撑在桌上的手,指尖微微颤抖了一下,仿佛刚才的情绪耗尽了力气。

  他慢慢坐回椅子上,那股迫人的气势瞬间收敛,仿佛又变回了那个普通的老干部。

  他拿起桌上的保温杯,拧开盖子,吹了吹热气,水汽在他花白的眉毛上凝成细小的水珠。

  “这股力量,是洪水,还是能源,取决于由谁来引导。我们希望由我们来引导。而你,是你那个领域的开创者。我需要你,还有你的团队,回到赣南去。不是以个人的名义,而是以我们的名义。我们要把‘默修模式’规范化、组织化,建立一个示范点,让这股力量为我们所用。”

  他的话语很平淡,但李默却听出了里面的潜台词。

  规范,就是收编。

  组织,就是控制。

  他们要给这团自由燃烧的火焰,装上一个官方的开关。

  李默沉默着,脑海里回响起广播里的那句话:“下一个,是你。”他曾以为那句话是指下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此刻,他忽然明白了另一层含义。

  “下一个被‘照亮’的人,是你。”

  “我不再是引火人了,我是第一个被照亮的人。”他当时这么想。

  而现在,想把他这束光关进笼子里的人,就坐在对面。

  看着李默紧锁的眉头,老人将保温杯放在桌上,发出“咚”的一声轻响,像一声低沉的钟鸣。

  “我知道这很难接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任务,也可以理解为……一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合作,成为这股新浪潮的旗手。或者,你可以选择拒绝。”老人停顿了一下,眼神变得冰冷,“但你要明白,任何脱离轨道的列车,我们都有责任,也有能力,让它停下来。哪怕是用最极端的方式。”

  仓库里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众人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旷中回荡,像电流在暗处爬行。

  就在这时,李默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像一颗濒死的心脏在做最后的搏动。

  他拿出手机,屏幕上跳动着一个陌生的赣南号码。

  阿飞低声说:“接吗?”

  李默没回答。

  他盯着那串数字,仿佛看见了泥泞山路、倒塌的桥墩、孩子哭喊的脸。

  犹豫了千分之一秒,他按下了接听键,放在耳边。

  电话那头的声音嘶哑而急促,充满了绝望的哭腔,背景是呼啸的风声和暴雨声:“是……是李默师傅吗?李工!救命啊!我们这儿是赣南最南边的罗坳县,通往山里唯一的盘山公路桥……塌了半边!雨还在下,随时可能全断!山里几百口人出不来,物资也进不去!县里的工程队来看了,说……说这结构他们不敢动,没这个技术!有人说,只有您……只有您带过的队伍,或许还有办法……”

  李默握着电话的手猛然收紧,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他抬头,望向老人。

  老人静静坐着,吹着杯口的热气,眼神却如钉子般钉在他脸上。

  “修完这台,轮到你。”

  那句话在他脑中回响。

  可现在,轮到的是谁?是山里的几百人,还是他自己?

  他闭上眼,耳边响起老人的话:“任何脱离轨道的列车……我们都有能力让它停下来。”

  他也想起了那句话:“修完这台,轮到你。下一句,由你写。”

  终于,他按下挂断。

  “嘟——嘟——嘟——”

  死寂。

  阿飞猛地抓住他的手臂:“默哥!我们不能不管啊!”

  老鬼低声道:“我们不是早就死了吗?从解散那天起。”

  猴子苦笑:“可只要有人还喊我们一声‘师傅’,我们就还没彻底断电。”

  李默站在原地,望着仓库外灰蒙的天空。
  http://www.abcsee.cc/43050/4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