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借力打力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省发改委拟召开“产业技术传承与创新研讨会”的通知,如同在林峰布下的棋局中,落下了一颗轻巧却至关重要的棋子。通知措辞平实,主题宽泛,并未引起外界过多关注,但在特定的学术圈层内,却激起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

  受邀名单是经过精心斟酌的。除了几位德高望重、治学严谨且对本土工业史有深厚研究的老专家,还有几位虽然年轻但在交叉学科领域崭露头角、思维活跃的学者,楚月自然位列其中。林峰特意指示,邀请了一位以考据扎实、敢于质疑权威而闻名的资深科技史教授——钱老,以及一位在国际技术标准领域颇有建树、性格相对客观的海归教授——韩博士。

  会议当天,天空放晴,秋日暖阳透过窗户洒进布置简洁而庄重的会议室。林峰亲自到场主持会议,但开场白极为简短谦逊,表明这只是一次“务虚”的学术交流,旨在“倾听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为省里未来的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历史镜鉴和思想启迪”。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和组织者,将舞台完全让给了与会的专家学者。

  讨论起初围绕着宏观的技术发展规律和历史上的创新案例展开,气氛融洽。但随着话题深入,当钱老拿到那份关于历史档案“不完整、不连贯”的内参简报时,这位耿直的老先生眉头立刻皱成了川字。

  “这个问题提得好!”钱老声音洪亮,带着学究式的较真,“我们搞历史研究的,最怕的就是史料不全,或者被人为阉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我们国家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的关键时期,很多决策过程和试验细节,对于理解我们今天的技术路径选择至关重要!如果这部分档案缺失或被动了手脚,那不仅是历史的遗憾,更是对现实的不负责任!”

  他的话掷地有声,引得在场多位专家纷纷颔首。

  楚月适时地接过了话头,她语气柔和,却逻辑清晰:“钱老说得极是。我们在为‘匠心’项目做前期研究时,也偶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在某些尘封的试验记录边缘,发现了关于当时因‘境外标准差异’或‘原材料纯度’导致技术路线受挫的零星记载。这些细节,往往被后来的总结报告有意无意地忽略或简化了。但恰恰是这些‘失败’的细节,可能隐藏着当时技术决策的真实困境,甚至对今天我们突破某些‘卡脖子’环节,仍有启发意义。”

  她巧妙地将历史细节与当代困境联系起来,既没有提及“玄鸟”,却让所有了解情况的人心领神会。

  那位海归的韩博士推了推眼镜,从技术标准的角度补充道:“楚教授提到的这一点,在国际技术发展史上也很常见。先发国家往往利用其标准体系,设置技术壁垒。后发国家如果不能厘清当时被迫放弃某些技术路线的真实原因,就很容易陷入‘路径依赖’,甚至误判自身技术选择的正确性。重建完整的历史技术档案,进行细致的归因分析,确实非常重要。”

  会场内的学术气氛渐渐升温,专家们你一言我一语,从历史考据谈到技术哲学,从国际比较谈到本土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共识:尊重历史真相、保障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是进行科学决策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任何对历史的掩盖和歪曲,都是对科学和未来的犯罪。

  林峰安静地听着,偶尔在本子上记录几句,脸上带着受益匪浅的表情。他不需要亲自下场辩论,这些拥有独立学术人格和社会声誉的专家们,已经用他们的专业话语,构建起了一道无形的、却极具分量的防线。这道防线,针对的正是袁家试图依靠片面“权威”进行否定的图谋。

  会议结束时,林峰做了总结发言,再次感谢各位专家的宝贵意见,并表示省发改委将认真研究大家提出的建议,尤其会在“推动产业技术档案数字化和保护研究”方面,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有所作为。他的表态务实而留有余地,却给在场的专家们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研讨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几天后,一份由钱老牵头,多位与会专家联署的《关于加强历史工业技术档案保护与研究的建议》,通过社科界的内部渠道,递交到了相关高层领导的案头。这份建议书学术性强,立场客观,但其中对历史档案完整性重要性的强调,以及对某些时期技术决策模糊性的隐忧,与林峰面临的困境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与此同时,李锐那边的调查取得了关键进展。

  「峰哥,找到了!」李锐的声音带着突破后的兴奋,「我们恢复了部分被删除的监控日志备份,虽然画面模糊,但能辨认出,十年前那次‘集中整理’期间,王副科长多次在非工作时间,独自进入过档案库房的一个隔离区!而且,有记录显示,当时有一批标注为‘待销毁’的档案,被运往郊区的指定销毁点,但接收记录残缺不全!」

  「更重要的是,」李锐压低声音,「我们通过特殊渠道,拿到了王副科长儿子在那家海外公司入职前后,其家庭在境外几个账户的资金变动记录,有几笔大额款项来源不明,时间点与档案馆那次‘整理’高度吻合!」

  铁证如山!虽然还无法直接还原那些被销毁档案的具体内容,但王副科长利用职权、勾结外部势力、系统性破坏历史档案的行为链条,已经清晰可见!

  林峰眼中寒光一闪。这只“金蝉”,终于露出了破绽!

  “证据固定好,准备收网。”林峰冷声下令,“先从王副科长这里打开缺口,顺藤摸瓜,我要知道,十年前,到底是谁指使他这么干的,他们想掩盖的,究竟是什么!”

  借学术之力构建舆论防线,握确凿之证据直捣黄龙。林峰的反击,如同经过精密计算的组合拳,在对手自以为是的“金蝉脱壳”之计中,找到了最致命的攻击点。历史的迷雾,正在被一层层拨开。

  本章完.
  http://www.abcsee.cc/43451/4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