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借势而为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初春的寒意依旧料峭,但屋檐下的冰棱已开始悄然滴水,预示着封冻的季节终将过去。距离林峰在省委进行那次关键汇报,已过去近五个月。这五个月里,表面的僵持下,暗地的较量从未停歇。林峰如同一位耐心的渔夫,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不断编织和加固着他的网。

  林峰办公室窗台上那盆绿萝,在暖气的滋养下顽强地抽出几片新叶,带来一丝盎然的春意;办公室里除了常规的工作交流,偶尔会响起林峰与一些平时联系不多的、来自不同系统或研究机构人士的通话,语气客气而带着试探;空气中除了茶香,有时会混入一丝来自打印出来的、装帧精美的学术期刊或内部参考读物特有的油墨清香。

  “国创协同基金”对“精微传动”等企业的渗透企图,在青州地方保护网和省属国企战略性参股的双重阻击下,暂时未能得逞。但对方并未放弃,转而开始接触产业链上其他一些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采取“分化瓦解、逐个击破”的策略。同时,七〇三所外围的专业监控依旧存在,如同隐形的枷锁,束缚着核心团队的神经。

  林峰深知,仅靠被动防御和省内力量,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局面。他必须找到新的突破口,借来更强大的“势”。他想到了李老提到的“多个棋盘”,决定将触角伸向更专业、更具独立性的领域——国家级的学术评审和战略咨询机构。

  这天下午,林峰带着小杨,驱车来到位于城北的省社会科学院。与往常去政府机关或企业不同,社科院的大门略显陈旧,院内绿树成荫,环境清幽,带着浓厚的学术气息。林峰是第一次正式拜访此地,他刻意放慢脚步,观察着院内略显斑驳的建筑外墙和步履从容、夹着书本走过的学者,感受着与发改委机关大楼截然不同的氛围。

  他要拜访的是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陈老。陈老并非李老那样的官场“活字典”,而是在产业经济、技术创新政策研究领域着述颇丰、享有较高声誉的学者,与京城多家核心智库往来密切,其观点常能直达某些政策制定的参考层面。这次拜访,是林峰通过李老的间接引荐,以“请教我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中若干理论问题”的名义进行的。

  陈老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资料,显得有些拥挤,但秩序井然。他本人戴着厚厚的眼镜,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双方寒暄落座后,林峰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先就几个宏观产业经济理论问题虚心请教,展现出了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陈老的好感。

  谈话气氛逐渐融洽后,林峰才看似不经意地提起:“陈老,我们在基层推动工作时,有时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在评估一项新兴技术的价值和风险时,如何平衡开放性、安全性与自主性的关系?尤其是在面临国际上某些先发标准体系和资本力量的复杂影响时,如何能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不被非技术因素所干扰?”

  陈老闻言,扶了扶眼镜,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小林主任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不仅是实践问题,更是重大的理论命题。”他侃侃而谈,从国际技术政治经济学谈到创新系统的生态构建,最后语气凝重地说:“目前确实存在一种倾向,某些评估过于依赖外部标准,甚至将外部资本的认可度作为重要衡量指标,这实质上是一种新的‘技术依附’,非常危险!真正的评估,必须扎根于国家发展的长远战略和自身产业体系的完整性,要敢于承认并支持那些短期内可能不被看好、但关乎核心竞争力的‘孤独的创新’。”

  林峰认真倾听,适时点头,并补充道:“陈老所言极是。我们在工作中也感觉到,有些很好的技术苗头,可能因为历史记录的缺失,或者因为某些非学术的干扰,而得不到客观的评价,甚至被埋没,这非常可惜。”

  “历史记录缺失?”陈老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追问道,“具体是指?”

  林峰没有透露档案馆案件细节,只是泛泛谈到在梳理本土产业技术发展史时,发现某些关键节点的决策过程和试验记录存在模糊和断裂,影响了后人对技术路径的完整理解。

  陈老若有所思,沉默片刻后,缓缓说道:“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研究院最近也在筹备一个关于‘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的软科学课题,准备向国家相关部委申报。或许,我们可以将技术档案的完整性与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关联起来,作为一个重要的子课题来研究。”他看向林峰,目光中带着征询,“林主任在实践一线,掌握的情况更具体,如果方便,或许可以提供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林峰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他谨慎地表示,愿意在课题研究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协助,并可以帮忙联系一些对技术史有研究的学者(如楚月)进行交流。他没有大包大揽,而是将姿态放得很低,强调是“学习”和“协助”。

  这次拜访,林峰没有提出任何具体请求,却成功地与陈老这位在学术和政策咨询界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建立了联系,并将“技术评估公正性”和“历史档案完整性”这两个关键议题,巧妙地植入了对方的研究视野。这步棋,旨在借助学术界的独立力量和话语权,从更高层面、更基础的逻辑上,去解构袁家试图构建的片面评估体系。

  离开社科院时,天色已近黄昏。坐在返回的车上,林峰对驾驶座的小杨随口提了一句:“社科院这边,环境倒是清静,适合做学问。”

  小杨从后视镜看了林峰一眼,会意地接话:“是啊主任,跟咱们那边氛围是不太一样。不过陈老看起来是位真有学问的领导。”

  林峰微微颔首,不再多言。有些种子,需要安静地埋下,等待合适的时机发芽。

  几乎就在林峰拜访陈老的同时,秦风那边传来了关于七〇三所外围监控的最新消息。

  「头儿,有新发现。」秦风汇报道,「我们持续监测那个监控点,发现他们最近更换了一套更先进的设备,而且似乎加强了对进出人员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如手机信号、蓝牙标识等)的力度。另外,我们捕捉到一次他们与外界通讯的信号,虽然加密等级很高,但信号源指向了……京城西郊某个区域,那里有几个重要的单位。」

  京城西郊?林峰眼神一凝。那里不仅有重要的科研单位,也有一些特殊部门的驻地。袁家能动用的资源,果然深不可测。

  “继续监控,不要干扰,记录所有异常信号的特征和规律。重点分析他们的行为模式,而不是急于破解内容。”林峰指示道。在无法直接移除监控的情况下,深入了解对手的监控手段和意图,本身就有价值。

  而李锐负责的海外调查,也终于传来了第一阶段的消息。中间人反馈,初步梳理发现,“国创协同基金”及其关联的离岸架构,与非洲某国的一个大型稀有金属矿藏开采项目存在巨额、异常复杂的资金往来,该项目名义上由一家澳洲矿业公司主导,但实际控制链迷雾重重,且涉及到一些国际争议区域的政治人物。调查团队认为,这很可能触及到了袁家核心利益版图的一部分,但需要更长时间和更深入的手段才能拿到确凿证据。

  多条线索,如同分散的溪流,在各自的地下河道中默默流淌、积蓄。林峰站在办公室的地图前,目光扫过省城、京城、海外矿藏所在的大致区域。他知道,与袁家的这场漫长博弈,需要的不仅是勇气和智慧,更是极致的耐心和全局的视野。他必须像一位高明的棋手,在对方看似密不透风的布局中,不断寻找和创造那些微小的、却能累积成胜势的“势”。

  借学术之势,破评估之局;察监控之秘,知对手之深;探海外之网,寻核心之弊。林峰的应对,愈发沉稳老练。他清楚地知道,真正的决战远未到来,但他为那一刻所做的准备,正一点点地变得更加充分。

  本章完.
  http://www.abcsee.cc/43451/4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