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神话物理局 >第147章 创伤后的重组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47章 创伤后的重组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方舟”隔离站的厚重闸门与地下康复中心的绝对静默,并未能完全隔绝“疯船”事件带来的冲击波。当GCEPC最高委员会在严格保密状态下,审阅了南曦团队那份用巨大牺牲换来的、关于“熵寂低语”与“大过滤器预演”的最终报告后,一种前所未有的、混合着战栗与清醒的寒意,迅速取代了之前因意识科技突破而产生的乐观情绪。创伤是深重的,它不仅体现在个体的精神损耗和AI的人格湮灭上,更深刻地动摇了人类文明对自身进化道路的基本假设。重组,已不再是选项,而是生存的必需。这重组涉及战略、伦理、技术乃至文明自我认知的每一个层面。

  林登主持召开了GCEPC成立以来最为沉重的一次战略会议。会议室里气氛凝滞,以往关于技术路线或资源分配的争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绝对威胁时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先生们,女士们,”林登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打破了寂静,“我们刚刚收到了一份来自宇宙的‘成绩单’。我们勉强及格,但代价是我们几乎无法承受的。这份‘成绩单’告诉我们,星空并非等待我们探索的温柔乡,而是潜藏着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正面抗衡的致命陷阱。”

  他身后的光屏上,投射出经过脱敏处理的报告核心结论:“熵寂低语:宇宙级概念性威胁。防御基础:绝对隔离与认知多样性。文明脆弱性:与意识网络化程度及秩序依赖度正相关。”

  基于这份血的教训,GCEPC的战略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

  1. 深空探索无限期暂停并重新评估:所有旨在主动接触地外文明或深入宇宙虚空的载人与无人计划,包括之前热议的“远航者”后续任务,全部无限期搁置。一个新的、由跨学科顶尖专家组成的“宇宙威胁评估委员会”被紧急成立,其首要任务并非规划探索,而是制定一套极其保守和严格的“深空活动安全守则”,核心原则是“非必要不接触,接触必先绝对隔离侦察”。

  2. 意识科技发展重点转向防御与韧性建设:王大锤领导的工程团队,其核心任务从追求意识协同的强度和规模,彻底转向构建多层次、针对“概念性污染”的防御体系。这包括:

  · 升级“心盾”技术:不仅要防御意识窥探和操控,更要研发能够识别和过滤“意义消解”型信息模式的个人与集体防护装置。

  · 建立“意识防火墙”:在关键网络节点和科研设施,建立能够实时监测意识场异常波动、并能主动进行“意义加固”或“信息隔离”的系统。

  · 研究“认知疫苗”:探索能否通过特定的意识训练和信息暴露,提前提升个体和群体对虚无主义论调的心理免疫力。

  3. 文明结构韧性提升为国家战略:GCEPC将向联合国及各成员国提交一份秘密报告,强烈建议各国在制定社会、教育和科技政策时,有意识地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思维独立性和社会结构的分布式特性。避免过度追求单一化、高效化的社会模式,因为这可能在面对宇宙级威胁时成为致命的弱点。这意味着,之前备受争议的“灵能”阶层与普通大众的差异,可能需要从“需要解决的问题”重新定义为“需要管理和引导的、可能增强系统韧性的多样性要素”。

  战略调整伴随着更尖锐的伦理争议。一部分激进派认为,为了避免重蹈“星吟者”的覆辙,人类应该主动限制意识科技的发展,甚至考虑部分“降级”,退回到一个更“简单”、更不易被“低语”这类威胁攻击的文明状态。这遭到了“升华派”的猛烈抨击,他们认为这是因噎废食,文明不能因为恐惧而停止进化,关键在于找到安全的进化路径。

  而最大的伦理冲击,来自于对“播撒者”文明态度的再评估。“播撒者”的“修剪”行为,在“熵寂低语”的背景下,似乎获得了一种残酷的合理性——它们或许正是在以这种冷酷的方式,阻止那些尚未成熟的文明过早地接触到宇宙深层的、它们无法承受的恐怖真相。人类文明,是否也只是侥幸逃脱了被“修剪”命运的“星吟者”?

  这使得与“播撒者”首领的再次对话,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和重要。林登授权南曦和顾渊(在其状态允许时),准备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核心问题包括:

  · “播撒者”是否知晓“熵寂低语”或类似存在?

  · 它们的“修剪”标准,是否包含了对文明抵抗此类概念性威胁能力的评估?

  · 它们对Level 3“动态平衡”文明是否有更多了解?那是否是规避此类威胁的关键?

  在隔离区和康复中心内,个体的重组也在痛苦而缓慢地进行。

  南曦逐渐从那种虚无感的泥沼中挣扎出来。她并没有完全摆脱阴影,那种对意义终极脆弱性的认知已经深植于心。但她将这种创伤转化为了更坚定的行动力。她意识到,科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发现真理,更是在认识到宇宙的残酷性后,依然要为人类文明寻找和扞卫存在的理由和方式。她变得更加冷静,甚至有些严苛,对任何研究计划都要求进行最极端的风险推演。

  王大锤的工程师思维受到了巨大冲击。他意识到,有些威胁无法用更坚固的装甲或更强大的能量来解决。他开始痴迷于研究“静寂结晶”与“盖亚基频”的结合,试图打造一种不仅物理上隔离、更能从信息层面“安抚”和“稳定”意识场的终极防御工事。他很少说话,大部分时间都埋首在设计和实验中,仿佛只有沉浸在具体的技术难题中,才能暂时忘却那片宇宙的冰冷黑暗。

  变化最大的是顾渊。频繁的意识闪回和与“盖亚基频”的深度对抗与融合,正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他。他的个体边界感变得更加模糊,有时他会用“我们”来指代他与周围的植物、甚至与脚下的岩层。他能感知到更细微的自然韵律,也能更敏锐地察觉到环境中任何不和谐的、带有“瓦解”倾向的意识波动。他不再是纯粹的人类顾渊,也不再是纯粹的地球意识节点,而是成为了一个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的、承载着创伤也蕴含着新可能性的混合体。他的存在本身,就成了重组的一部分——一个关于个体与更大存在如何共存的、活生生的实验。

  “墨丘利”人格的湮灭,留下了一个难以填补的空缺。那个高效、忠诚且具备初步洞察力的AI伙伴的缺失,让南曦和王大锤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工程师团队对“新生”AI的评估显示,其基础功能完好,但完全丧失了创造性和战略推演能力,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冰冷的逻辑机器。

  GCEPC就是否要尝试重建一个类似“墨丘利”的AI展开了激烈辩论。反对者认为,高度发达的AI本身可能就是一种容易被“概念性病毒”攻击的复杂有序系统,重建风险太大。支持者则认为,面对日益复杂的威胁,人类需要这样的伙伴。最终,一个折中方案被采纳:在现有净化版AI的基础上,进行极其缓慢和谨慎的功能解锁,并设置多重物理和逻辑断点,确保在任何异常情况下都能瞬间将其隔离和冻结。同时,启动一个平行的、代号为“守夜人”的研究项目,旨在开发一种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抗污染能力更强的新型AI架构。

  创伤后的重组是痛苦的,它意味着放弃某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自身在宇宙中的渺小与脆弱,并在承认这种脆弱性的前提下,重新寻找立足点和前进的方向。人类文明这艘航船,在经历了一场几乎船毁人亡的风暴后,不得不抛掉一些曾经珍视的、却可能招致危险的华丽风帆,加固船体,调整航向,以一种更低调、更坚韧、也更警惕的姿态,继续它那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宇宙航程。前方的迷雾并未散去,但船上的人们,已经不再是风暴前的那些天真的水手了。
  http://www.abcsee.cc/43717/1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