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南曦那份关于数据启示的冗长备忘录,如同在GCEPC高层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没有激起公开的波澜,却在决策者内心深处引发了持续而剧烈的震荡。宇宙对意识显露出的并非友善的探索空间,而是潜藏着致命陷阱的雷区,这一认知彻底动摇了之前因第二次全球冥想成功而建立的乐观信念。然而,退却与封闭并非选项,文明的惯性、内在的求知欲以及对生存本能的更深层理解,都驱使着他们必须在认识到危险的前提下,找到一条继续前行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极度矛盾与审慎的氛围中,一个被搁置许久、如今被赋予了全新意义的构想,再次被提上了议程——“观测者效应”计划。但这一次,它的内涵已与初次提出时截然不同。它不再仅仅是为了证明意识的力量,或者回应“固真派”的质疑,而是演变成了一项关乎文明生存的、极其严肃的“压力测试”和“免疫接种”实验。

  南曦是这项新计划的主要倡导者。她在一次由林登主持的小范围绝密会议上,阐述了她的理由:

  “我们不能再像‘星吟者’那样,在对外部威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盲目地提升我们的意识协同水平。那无异于在黑暗中建造一座华而不实的玻璃城堡,任何来自宇宙的风暴都可能将其摧毁。”

  她指向光屏上那些关于“熵寂低语”作用机制的数据模型。

  “‘低语’攻击的是意识的秩序和意义核心。而我们的集体意识协同,恰恰是在构建更庞大、更复杂的秩序和意义体系。如果我们无法确知这种协同体在面对此类威胁时的稳定性与韧性,那么任何迈向Level 2乃至Level 3的尝试,都是在赌博。”

  “因此,”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与会者,“我们需要进行一次受控的、小规模的、但目标明确的实验。我们需要主动创造一个高度协同的意识场,然后,在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模拟并观测其在面对‘意义消解’压力下的反应。这不是为了接触真正的‘低语’,而是为了理解我们自身意识的‘断裂点’和‘防御机制’。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的‘和谐’究竟有多坚固?当意义受到质疑时,协同是会崩溃,还是会激发出更深层的凝聚力?个体性在集体场域中,是弱点,还是潜在的救生筏?”

  这个提议极其大胆,甚至可以说是疯狂。主动在高度协同的意识场中引入“意义消解”的压力,听起来就像是在火药库旁边玩火。反对的声音立刻响起,主要集中在对风险不可控的担忧上——谁能保证这种模拟压力不会像真正的“低语”一样,引发不可逆的意识崩溃?谁能保证实验的影响会被完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王大锤从工程角度提出了技术实现的巨大挑战:“我们如何精确地模拟‘意义消解’?这不像调节能量输出那么简单。我们如何确保施加的压力是可控、可逆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建立绝对可靠的‘紧急制动’系统,一旦情况失控,能在瞬间切断连接并稳定所有参与者的意识状态?这需要前所未有的技术保障。”

  顾渊通过加密线路远程参与了会议。他的声音依旧虚弱,但带着一种经过创伤洗礼后的奇特平静:“可以……尝试。但……容器……必须足够坚固。‘盖亚’……的脉动……或许……能作为……稳定的……参照系。压力……不能是纯粹的……虚无……那会直接……摧毁。需要……一种……‘挑战性’的……意义悖论……而非……彻底的……否定。”

  顾渊的提议提供了关键思路。实验不应是单纯的破坏,而应是一种“压力测试”,如同用逐渐增加的重物去测试桥梁的承重极限,而非直接用炸药去炸毁它。而“盖亚基频”作为已知的、能够对抗虚无的稳定源,可以作为实验中的“对照组”或“稳定锚”。

  经过数周激烈的、反复的风险评估和技术论证,林登最终拍板,批准了代号为“基石”的新一代“观测者效应”实验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原则是:极小规模、极致控制、明确边界、多重保险。

  实验设计如下:

  1. 参与者:仅限一百人。全部从“北极星”精英小队和经历过第二次全球冥想、心理评估最为稳定、且对实验风险有充分认知的志愿者中遴选。他们将不是作为单纯的“被试”,而是作为共同探索的“合作研究者”。

  2. 环境:实验将在L2点“现实之镜”平台内部,一个经过特殊改造的、叠加了多重物理和意识屏蔽的独立舱室内进行。这个舱室被称为“沉思之间”,其屏蔽等级甚至高于平台核心实验区,确保任何意识活动都无法泄露。

  3. 协同协议:采用经过南曦进一步优化的“心灵同步”协议3.0版。该版本在强调共鸣与协调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对个体意识独特性的尊重和保护机制,旨在构建一个“和而不同”的集体场,而非追求绝对的统一。

  4. 压力源设计:这是计划中最精妙也最危险的部分。由南曦领导的心理学、哲学和物理学专家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复杂的“意义挑战”情境。这些情境并非直接宣称“一切无意义”,而是通过精心构建的逻辑悖论、伦理困境和认知模糊场景,引导协同意识场去面对自身信念体系的边界和脆弱性。例如,模拟一个关于“牺牲少数拯救多数”的绝对化伦理难题,或者呈现一组暗示宇宙物理常数可能并非恒定、而是随机涨落的数据(基于某些前沿宇宙学猜想的模拟)。这些压力源旨在“摇晃”意义的基础,而非直接“拆除”它。

  5. “盖亚锚点”集成:顾渊将作为特殊的“观察者”和“稳定源”远程参与。他不会被直接接入协同场承受压力,而是通过一个经过严格衰减和过滤的链路,将“盖亚基频”的稳定脉动,作为一种温和的背景“能量”或“氛围”,注入“沉思之间”。这旨在为参与者提供一个潜在的、对抗意义迷失的“生命本能”参照。

  6. 安全与制动系统:由王大锤团队负责,打造了一套前所未有的五重安全制动系统:

  · 个体阈值监测:实时监控每个参与者的意识场稳定指标,任何人达到预设的临界值,将自动被温和地“弹出”协同场。

  · 集体场紊乱度监测:监控整个协同场的“意义一致性”和“逻辑自洽性”指标,出现快速下降将触发警报。

  · 压力源梯度控制:压力源的“强度”是逐步、分阶段增加的,并且随时可逆。

  · 物理连接切断:在最高级别警报下,系统将瞬间物理切断所有参与者与实验设备的连接。

  · “盖亚”强化注入: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临时增强“盖亚基频”的输入,试图强行稳定场域。

  此外,南曦和王大锤将在“现实之镜”平台的控制中心亲自坐镇,拥有最高权限,可以随时手动终止实验。

  “基石”计划的批准,标志着人类文明对意识探索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充满激情的征服与证明,转向了充满敬畏的测试与理解。他们不再急于奔向璀璨却可能虚幻的Level 2星空,而是决定先回过头,耐心而细致地检查自身这艘即将远航的船只,每一块船板、每一根缆绳,究竟能承受多大的风浪。这是一次向内的、深刻的自我审视,其风险巨大,但其必要性,在“星吟者”的幽灵注视下,已无人能够否认。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类文明未来意识科技的发展方向,乃至整个文明的命运。
  http://www.abcsee.cc/43717/1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