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神话物理局 >第152章 神话中的高维线索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2章 神话中的高维线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会议结束后,保护区内的氛围悄然转变。之前的凝滞与创伤修复期特有的倦怠感,被一种更加尖锐、更具目的性的紧张感所取代。空气中仿佛弥漫着无形的电流,那是高度集中的思维与即将展开的未知探索碰撞所产生的火花。

  顾渊将自己彻底埋入了数据的海洋。基金会向他开放了其最核心的“太古文献库”,这是一个汇聚了全球各地被主流学术界忽视、质疑或无法解读的古老记录的数字化宝库。里面不仅有苏美尔王表、埃及亡灵书、印度吠陀经、玛雅波波尔乌等经典文本的稀有版本,更有大量来自亚特兰蒂斯传说、姆大陆猜想、以及各种边缘性上古文明遗迹的拓片、符号记录和口述历史转录。

  他的休息室几乎变成了一个由光与影构成的考古现场。四面墙壁被高分辨率的全息投影覆盖,左侧是不断滚动的古埃及象形文字与金字塔内部结构图,右侧是苏美尔楔形文字泥板与描绘着“安努纳奇”神只的壁画,正对面则是玛雅复杂精密的历法循环与宇宙树模型,背后则是古希腊、北欧、凯尔特乃至西藏《象雄大藏经》中关于世界层次描述的对比图谱。

  而在这片古老符号的漩涡中央,悬浮着从“播撒者”服务器抢救出来的那些残缺的、散发着不祥气息的“混沌低语”数据碎片。它们像是一群扭曲的、活着的黑暗精灵,在理性的光芒边缘跳跃、闪烁。

  顾渊的工作,就是在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古老隐喻与冰冷的现代高维数据之间,寻找那若隐若现的“同源性”。他并非直接解读神话故事,而是试图剥离后世添加的文学渲染和宗教教条,直指其核心的“操作描述”和“结构隐喻”。

  他首先聚焦于一个几乎所有神话体系都共有的核心意象——“世界轴心”或“宇宙之树”。

  在北欧神话中,这是连接九大世界的“尤克特拉希尔”;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这是贯穿多重宇宙的“须弥山”;在凯尔特传说中,这是通往彼世的大门;甚至在萨满教的传统里,也有通过“世界树”或“天柱”与神灵世界沟通的仪式。

  顾渊调出王大锤之前构建的、基于超弦理论和论的十一维时空模型简化图。那是一个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多维结构,通过数学投影在三维空间中呈现为无数相互连接、缠绕的“膜”和“卷曲的维度”。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跳动,将“尤克特拉希尔”的树根、树干、树枝分布,与十一维模型中不同维度“膜”之间的连接点和能量通道进行叠加对比。惊人的是,当引入特定的拓扑变换和非欧几里得几何映射后,神话中描述的“树根通往死人之国”、“树干支撑人类世界”、“树冠触及神域”的结构,竟然与高维模型中连接不同能级时空的“虫洞网络”或“维度桥”的数学描述,呈现出高度的结构相似性!

  “不是形状的相似,”顾渊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是内在的‘连接逻辑’的相似!神话用‘树’这个三维世界的概念,隐喻性地描述了一个多维时空的连接拓扑学!”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记录下来,并标记为“假设A:宇宙树\/世界轴心 = 高维时空连接结构(虫洞\/维度桥网络的隐喻)”。

  接下来,他着手分析神话中描述“神域”特性的部分。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强调,“神域”的时间流逝与凡间不同。“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是广泛流传的说法。在爱尔兰神话中,英雄进入仙堡片刻,出来时人间已过数十年。在伊斯兰教苏菲派的记载中,也有圣贤在精神提升中感知到时间压缩或膨胀的体验。

  顾渊将这一普遍现象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更前沿的“时间作为涌现现象”的理论联系起来。在高维视角下,三维宇宙的时间流可能并非绝对和均匀的,它可能受到更高维度曲率、能量密度或观察者意识状态的影响。神话中描述的时间差异,很可能就是对接近或进入高维空间后,局部时间流发生相对性变化的朴素记录。

  “假设b:神域时间流速差异 = 高维空间对局部时间流的影响(相对论时间膨胀\/意识相关时间感知的隐喻)。”

  然后,是神话中神灵展现“神通”的方式。

  无论是希腊宙斯的雷霆,印度因陀罗的金刚杵,还是中国雷公电母的施法,其描述往往伴随着空间的扭曲(如宙斯瞬间到达远方)、物质的转化(如点石成金)、以及能量的无中生有。这些现象,在三维世界的物理定律下是极难实现的,但如果从高维度的角度来看呢?

  顾渊调出“混沌低语”数据碎片中,那些显示出剧烈能量涨落和时空曲率畸变的片段。王大锤的初步分析认为,这些片段可能记录了某种直接操控微观维度(如超弦理论中的“卷曲维”)从而在宏观上引发物理常数改变或能量涌现的过程。

  “如果‘神灵’是能访问或源自高维度的存在,”顾渊推理道,“那么他们所谓的‘神通’,或许只是在高维空间中,通过调整某些我们无法感知的‘参数’,从而在低维世界(我们的宇宙)引发现象级的改变。这就像三维世界的人可以轻易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一个闭合图形(对二维生物而言是奇迹),而对四维存在来说,在我们的三维世界‘无中生有’或扭曲空间,可能并非难事。”

  “假设c:神灵神通 = 高维存在对低维世界物理参数的干预\/调整(高维操作低维的隐喻)。”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如何“进入”神域。

  神话中进入神域的方式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无外乎几种:通过特定的“通道”或“门户”(如彩虹桥、山洞、镜子);通过仪式或咒语(即特定的频率或信息模式);通过精神的极度专注或冥想(意识的提升);通过神灵的接引(外部坐标或导航);或者,通过死亡(意识脱离肉体束缚)。

  顾渊将目光投向那些“混沌低语”的数据碎片。在那些混乱的表象之下,是否存在某种稳定的“访问协议”或者“坐标信息”?“播撒者”是否就是错误地模拟了某种危险的“咒语”或“仪式”,才引来了意识病毒?

  他尝试用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方法,去分析那些怪异符号的排列组合,寻找其中的重复模式、自相似结构或者非随机的信息熵分布。同时,他也仔细比对神话中那些被反复吟唱、被认为具有魔力的“真言”或“神名”的音节结构(如oAn、霍鲁斯之名等),看看它们是否与数据碎片中的某些稳定频率模式存在对应。

  这项工作极其繁琐且耗费心神。有好几次,当他过于深入地凝视那些扭曲的符号时,都会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和恶心,仿佛大脑在抗拒处理这些超出其进化适应范围的信息。他不得不频繁休息,依靠基金会提供的特制营养液和神经镇静剂来维持状态。

  在此期间,南曦和王大锤也基于顾渊不断更新的“神话-高维对应假设”,开始了各自的探索。

  王大锤在实验室里,根据“宇宙树”模型和神话中关于“门户”的描述,开始设计一个被他暂命名为“维度共振器”的原型机。他的想法是,如果神话中的“通道”对应着高维连接点,那么或许可以通过模拟特定的能量振动频率或时空曲率,在局部创造一个微弱的、可控的“维度接口”。

  “我们需要找到那个‘钥匙’,”他对前来了解进展的南曦和顾渊解释道,指着屏幕上复杂的设计图,“神话里强调特定的声音、特定的几何图形(如曼荼罗、五角星)、特定的意识状态能打开大门。这暗示着,访问高维需要与目标维度产生‘共振’。我的共振器,就是试图用物理手段,稳定地产生这种‘共振频率’。”

  他的设计包含了一个基于超导材料的环形核心,用于产生强大的、可控的磁场以扭曲局部空间;一组高精度的压电晶体阵列,用于产生从次声到超声波乃至更高频段的复杂振动模式;还有一个集成式的量子随机数发生器,用于模拟神话中所谓的“混沌”或“灵机一动”的非确定性要素——王大锤怀疑,纯粹的确定性信号可能无法触及真正的维度边界。

  “但是,如何验证它是否有效?我们不可能像‘播撒者’那样盲目尝试,风险太大。”南曦担忧地问。

  王大锤指了指旁边一个封闭的透明隔离舱,里面放置着各种最精密的物理常数监测仪器,从原子钟到激光干涉仪,再到测量精细结构常数微小变化的装置。“我们不同步进行意识连接。首先,我们只用最低功率,尝试在绝对物理隔离的环境下,看能否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任何可测量的异常——哪怕是空间曲率最微小的、超出理论预测的变化,或者局部物理常数的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的漂移。任何一点异常,都将是突破性的证据。”

  与此同时,南曦则在基金会心理医师和意识科学专家的协助下,进行着谨慎的意识训练。她的目标是验证顾渊的另一个假设——意识本身,可能就是一把关键的“维度钥匙”。

  在一个特制的、屏蔽了一切外部电磁干扰和声音的静修室内,南曦盘膝而坐,手腕上的意识锚点发生器发出柔和的脉冲。她并非在进行传统的冥想,而是尝试主动引导自己的意识,去“感知”周围空间可能存在的、超越三维的“结构”。

  根据顾渊从神话中提炼出的线索,她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宇宙树”的意象,想象自己的意识沿着“树干”向上攀升,穿过一层层无形的“维度膜”。她也尝试回忆在对抗意识病毒时,那种意识仿佛脱离身体束缚、融入更广阔信息流的感觉,试图从中捕捉到某种特定的“频率”或“状态”。

  这个过程比想象中更加困难,也更加微妙。大多数时候,她只能感受到一片虚无,或者是一些源自自身大脑活动的杂念。但偶尔,在意识锚点发生器的辅助下,在极度专注又彻底放松的某个刹那,她会体验到一种奇特的“失重感”或“空间扩展感”。仿佛她感知到的房间,突然不再是长宽高的简单组合,而多出了某种难以名状的“深度”或“方向”。这种感觉转瞬即逝,无法捕捉,更无法用语言精确描述,但它真实存在,并且每一次出现,都让她对顾渊的理论多了一分信心。

  她将这种体验详细记录在意识日志中,包括体验前的心理状态、锚点发生器的设置参数、以及体验中任何细微的身体感受和情绪变化。这些数据,对于王大锤调整共振器的频率,对于顾渊完善神话隐喻的解读,都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几天后,顾渊迎来了一个重大的突破。

  在比对一份极其古老的、源自苏美尔早期祭祀文献的碎片时,他发现了一段描述“恩基神开启通往阿普苏(原始深渊)之门”的仪式。文献中用隐晦的符号记载了需要吟唱的七个音节,以及祭司需要站立的一个由七个同心圆和特定角度射线构成的图案位置。

  顾渊尝试用声学分析和几何拓扑学的方法处理这些信息。当他将七个音节的假定频率(基于古代语言发音学的重建)进行特定序列的叠加,并将其与那个几何图案在非欧空间中的投影进行耦合计算时,生成的一组复杂波形和数据模式,竟然与“混沌低语”数据碎片中某个相对稳定、似乎具有“门户”特征的区域,产生了显着的统计学相关性!

  这个相关性并非百分之百匹配,考虑到文献的残缺、翻译的不确定性以及数千年的文化变迁,这已经是近乎奇迹的发现了。

  他立刻将这一发现共享给了王大锤和南曦。

  “看这里,”顾渊在视频通讯中,向两人展示着叠加对比图,“神话中的‘开门咒语和法阵’,其信息结构,与高维数据中这个疑似‘接口’的区域存在明确对应!虽然我们还不能完全解读,但这强烈暗示,神话中记载的某些特定信息模式,确实是指向高维空间的‘坐标’或‘密钥’!”

  王大锤盯着数据,眼睛发亮:“太好了!有了这个参考模型,我的共振器就有了初步的调谐目标!我可以尝试模拟这个复合频率和时空几何,看看能不能在实验室里撬开一丝缝隙!”

  南曦也感到一阵激动,但更多的是警惕:“这意味着,古人可能真的掌握着某种安全(或相对安全)接触高维空间的方法?但为什么这些知识后来都失传了,或者变成了模糊的神话?”

  顾渊推了推眼镜,表情凝重:“这可能就是关键所在。神话中,滥用这种知识往往导致灾难——巴比伦塔的倒塌、法厄同驾驶太阳车坠毁、普罗米修斯盗火受罚……这些可能不仅仅是道德寓言,更是真实的历史教训。接触高维力量,需要极高的精神准备和技术控制,否则……‘混沌低语’就是下场。”

  他顿了顿,指着那段苏美尔文献最后的、常常被忽略的警告性结语:“看这里,文献最后说,‘门扉之后,并非唯有恩基之仁慈,亦潜藏着提亚马特之混沌。无准备之灵魂,必将迷失于无形之径,归于虚无。’这几乎就是在直白地警告高维访问的风险!”

  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随之而来的不是轻松,而是更加沉重的责任感。他们不仅找到了神话与高维空间存在联系的坚实线索,更触碰到了远古先民关于维度探索的禁忌与警告。

  下一步,就是王大锤的“维度共振器”能否将这个理论上的线索,转化为物理现实。他们即将尝试的,不是在意识层面模糊的感知,而是要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地、哪怕只是最微小地,触动那扇分隔维度的大门。

  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门槛上。门的后面,可能是通往新世界的光明大道,也可能是释放出更可怕存在的深渊入口。
  http://www.abcsee.cc/43717/1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