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学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火车平稳地驶入南京站,伴随着广播里柔和的报站声,一种全新的、混杂着期待与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凌空提着行李,跟随人流走出车厢,踏上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土地。九月的南京,暑气未完全消散,空气中弥漫着梧桐树特有的清冽和城市特有的喧嚣味道。

  他的【环境感知:熟练】自动开启,收集着海量的新信息:不同于飞云县方言的吴侬软语和普通话交织,高大现代的站台建筑与远处若隐若现的古城墙形成的时空交错感,行色匆匆的旅客脸上各异的表情……所有这些,都汇成一股巨大的数据流,冲击着他的认知。

  凌爸爸凌妈妈坚持送他来报到,此刻正忙着从行李架上取下沉重的箱子。凌空看着父母略显笨拙却异常认真的身影,心头涌上一股暖流。他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开始了。”

  “‘程序化’入学报到与初识‘代码’”

  南京大学的迎新工作组织得井然有序。从火车站到学校的接驳大巴,再到校园内随处可见的指示牌和热情的志愿者,一切都像一套设计良好的程序,引导着新生们完成各项流程。

  凌空很快进入了状态。他的【流程优化:熟练】本能地运转起来,迅速规划出了最高效的报到路线:先去工程学院接待点验证身份、领取材料包,然后去宿舍楼办理入住、放置行李,再去财务处缴纳剩余费用,最后去领取军训服装……他甚至在脑中模拟了可能出现的排队情况,准备了备选方案。

  凌爸爸凌妈妈看着儿子熟练地处理各项手续,眼神里充满了骄傲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孩子真的长大了,不再需要他们事无巨细地操心了。

  工程学院的接待点人声鼎沸。凌空排队时,下意识地观察着未来的同学们。大多和他一样,带着理科生特有的专注和些许腼腆,不少人穿着印有科幻元素或程序员梗的T恤。他听到前面两个男生正在激烈讨论着某个开源硬件平台的性能优劣,语速快得惊人。

  “姓名,学号。”轮到凌空时,负责登记的学长头也不抬。

  “凌空,2023XXXXXXX。”

  学长在电脑上操作着,递给他一个厚厚的材料袋:“欢迎加入工科狗大家庭。宿舍在璞苑3栋501,这是钥匙、校园卡、新生手册……哦,你的室友应该已经到了一部分了。”

  “谢谢学长。”凌空接过材料,迅速扫了一眼,信息准确无误。

  前往宿舍的路上,凌妈妈忍不住感叹:“这学校真大,比我们飞云一中大太多了!”

  凌空点点头,他的【空间记忆:熟练】已经开始绘制校园地图。林荫道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细碎的光斑,红砖砌成的老建筑爬满了常春藤,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感和学术气息。这与他在飞云县想象的、充满冰冷金属和玻璃的现代化工科校园颇为不同,一种奇妙的融合感让他心生好感。

  璞苑3栋501室。凌空用钥匙打开门,一股新装修的味道混合着青春的气息涌来。这是一个四人间,上床下桌,有独立的阳台和卫生间。已经有两个室友到了。

  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生正吭哧吭哧地扛着一个巨大的哑铃往里走,看到凌空,露出爽朗的笑容:“嗨!新室友?我叫雷浩,来自东北!练体育的,特长生!”声音洪亮,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热情。他的技能面板如果可见,【体能:精通】恐怕是跑不了的。

  另一个则戴着黑框眼镜,瘦削白净,正安静地在书桌前组装一台造型奇特的电脑主机。他抬起头,推了推眼镜,简洁地自我介绍:“陈锐,本地人。”眼神锐利,透着技术宅特有的专注。凌空瞥见他桌上摊开的几本厚厚的英文原版书,书名都与人工智能和底层算法有关。【计算机硬件:精通?】、【算法理论:精通?】凌空暗自推测。

  “凌空,来自江南省飞云县。”凌空也简单介绍自己。

  “飞云县?好地方!听说风景不错!”雷浩热情地帮忙接过一个行李箱。

  陈锐则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又低头继续摆弄他的主板。

  凌空心中了然,未来的四年,他将与这些性格迥异、各有所长的“代码”共同运行在这个名为“501”的进程里。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趣味的组合。

  “‘环境变量’加载:第一次宿舍夜谈”

  安顿好行李,送走了千叮万嘱的父母,凌空站在略显空旷的宿舍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开始了。最初的陌生和拘谨,在当晚第一次宿舍夜谈中迅速消融。

  雷浩是气氛担当,滔滔不绝地讲着东北的趣事和他练体育的经历,言语间充满豪气和幽默。陈锐话不多,但偶尔插话,总能一针见血,或者抛出某个冷僻的技术梗,引得凌空会心一笑。凌空则分享了飞云县的风土人情和自己捣鼓的一些小项目。

  当凌空提到他那个基于传感器和简单算法的学习习惯分析原型时,一直没什么表情的陈锐突然来了兴趣:“数据采集频率是多少?用的什么分类模型?有没有考虑引入时间序列分析?”

  凌空眼前一亮,终于找到了能深入交流技术细节的人。两人就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优化等问题聊得热火朝天,专业术语满天飞。

  雷浩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但并不觉得被冷落,反而插嘴道:“哇靠,你俩说的我一句不懂!不过听起来很厉害!以后咱们宿舍的电脑坏了就找陈锐,打架就找我!凌空嘛……就负责给我们算算怎么追妹子成功率最高怎么样?”

  一句话逗得大家都笑了。凌空无奈地摇摇头,【社交适应性:熟练(提升)】。他发现,大学宿舍的交流,似乎不需要像高中时那样精确和拘谨,一种更放松、更包容的氛围正在形成。

  夜谈中,他们也知道了彼此的志向:雷浩想成为顶尖的运动员,陈锐梦想着在AI领域做出突破,凌空则希望将技术应用于改善现实生活。

  “挺好,咱们501,文武双全,软硬兼施!”雷浩总结道,“为了未来的大佬们,干杯!”他举起手中的可乐罐。

  凌空和陈锐也笑着举起自己的水杯,三个风格迥异的杯子在空中轻轻相碰。一种名为“室友情”的新的环境变量,成功加载到了凌空的大学生活系统中。

  “‘第一个指令’:大学课堂的初体验”

  正式开学前是新生军训。两周的烈日下的队列、军体拳、拉歌,是对意志和体力的双重考验。凌空的【体能:熟练】勉强够用,但【毅力:精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汗水浸透了迷彩服,皮肤也晒黑了不少。军训磨掉了高中带来的最后一丝书卷气,增添了几分硬朗,也让他和雷浩、陈锐以及其他同学迅速熟悉起来。

  军训结束后,真正的大学课程开始了。

  第一天上午是《高等数学》。凌空提前二十分钟来到教室,选择了中间靠前的位置。巨大的阶梯教室坐满了新鲜而略带紧张的面孔。上课铃响,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走上讲台,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开讲。

  教授的思维速度极快,板书行云流水,从极限的定义到微积分的核心思想,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得令人叹为观止。这与高中老师更侧重于解题技巧和应试的训练截然不同,更注重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数学思想的建立。

  凌空的【逻辑思维:精通】和【快速学习:熟练】全力运转,努力跟上教授的节奏。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智力上的挑战和兴奋。这里的知识密度和思维深度,远非高中可比。他意识到,大学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和重复,而是需要主动地探索、批判和建构。

  【学术素养:初窥(50/500)】的经验值在缓慢增长。

  下午是《程序设计基础》。授课的是一位年轻的副教授,风趣幽默,善于用生动的比喻解释抽象的概念。当他在大屏幕上敲下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并运行成功时,凌空心中一动。这看似简单的开端,却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无限可能的大门。他看到陈锐在台下眼神放光,手指在膝盖上不自觉地敲打着代码的节奏。

  凌空知道,这里将是他的主战场。他的【编程基础:熟练】有了用武之地,但更广阔的世界等待着他去探索。

  “‘并行进程’:社团招新的‘百团大战’”

  开学第一周,被称为“百团大战”的社团招新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校园的主干道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横幅招展,人声鼎沸。音乐声、吆喝声、表演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活力四射的校园画卷。

  凌空穿行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应用市场”。这里有学术科技类的机器人社、算法协会、电子设计协会;有文艺兴趣类的摄影协会、文学社、话剧团、古琴社;有体育竞技类的篮球队、足球队、武术协会;还有公益实践类的志愿者协会、支教团……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雷浩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校篮球队和跆拳道社,如鱼得水。陈锐则只对算法协会和Linux用户组感兴趣,目标明确。

  凌空却有些选择困难。他的兴趣广泛,【好奇心:熟练】驱使他想去了解很多领域。机器人社的展示机器人动作灵活,电子设计协会的自制小仪器精巧有趣,摄影协会的作品充满艺术感……他甚至在一个冷门的观星社摊位前驻足良久,听着社长讲述星座和宇宙的故事,想起了和苏暮雨一起看星星的那个夜晚。

  理性告诉他,时间和精力有限,应该选择最有利于专业发展的社团,比如机器人社或算法协会。但那个在暑假里悄然生长的、对“无用之美”的欣赏,却又在诱惑着他去尝试一些截然不同的东西。

  最终,他采取了折中方案:提交了机器人社的报名表(专业相关),同时也鬼使神差地报了观星社(兴趣探索)。他想看看,工科的严谨逻辑和天文的浪漫想象,这两个看似平行的进程,能否在自己的身上和谐共存。

  “‘跨校区数据包’:与苏暮雨的第一次‘通信’”

  忙碌的入学适应期稍告段落,凌空终于有时间想起那个最重要的人。他和苏暮雨虽然在同一个城市、同一所学校,但工学院和人文学院分属不同的校区,之间隔着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

  他没有立刻约她见面,而是先发了一条信息过去:“安顿好了吗?一切还顺利吗?”

  信息几乎是秒回:“嗯,都好了。宿舍很温馨,室友们也很有趣。你呢?”

  简单的文字,却仿佛带着温度,瞬间拉近了两个校区之间的物理距离。他们像两个刚刚接入同一网络的不同节点,开始尝试第一次数据交换。

  凌空分享了他对大学课堂的印象,吐槽了高数教授的语速,提到了他的东北室友和技术宅室友。

  苏暮雨则描述了人文学院古老的建筑,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还有她那位满腹经纶、上课像讲故事的古代文学老师。她提到她的一个室友是苏州人,说话软糯好听,另一个则是个狂热的戏剧爱好者。

  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淡地分享着彼此的新生活点滴。但凌空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她的适应和快乐,这让他感到安心。同时,一种微妙的思念开始滋生——明明在同一座城市,却有种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的感觉。

  “周末有空吗?要不要……一起逛逛校园?”凌空犹豫了一下,还是发出了这个“数据包”。他感到自己的【心跳频率】略有上升。

  “好呀。”苏暮雨的回复很快,附带了一个微笑的表情。

  约定达成。凌空放下手机,看着窗外南京城璀璨的夜景,心中充满了对周末的期待。新世界的代码已经开始编写,而属于他和她的诗篇,也即将翻开第一页。他知道,未来的大学生活,将是专业知识、社团活动、室友关系以及这份悄然生长的情感共同构成的复杂而精彩的系统。而他,已经做好了加载所有模块的准备。
  http://www.abcsee.cc/43898/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