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奔赴前夜的星光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在春日暖阳中慵懒地展开。对于凌空和苏暮雨而言,这既是大学时代的终章,也是通往人生新阶段的序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离愁别绪,但更多的,是对过往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憧憬。

  “‘毕设’的收官:从‘工程’到‘作品’的蜕变”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涯的最后一道关卡。对凌空来说,这更像是对他大学四年所学的一次综合性总结和展示。他选择的课题自然与他的主攻方向相关——“基于多传感器融合与强化学习的室内移动机器人自主探索系统”。这基本上是他之前研究项目的深化和集成。

  与之前项目攻坚时的紧张不同,做毕设的凌空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文献综述、方案设计、仿真验证、实物调试、论文撰写……每一个环节他都井井有条。技能面板上,【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和【学术写作】的技能在最终实践中被磨砺得愈发娴熟。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现功能,开始追求代码的优雅、文档的规范、以及最终展示效果的美观。他甚至自己设计并3D打印了几个结构件,优化了机器人的外观和布线,让那个原本有些“裸奔”的实验平台,看起来更像一个完整的“产品”。

  苏暮雨的毕业设计则是一篇关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手工艺传播策略研究”的深度论文。她需要深入田野进行调查,访谈手工艺人,分析大量的网络传播数据。两人经常在图书馆或者501的“小家”各自埋头苦干,偶尔抬头交流一下进度,或者给对方一些思路上的建议。

  凌空会帮苏暮雨处理一些复杂的数据图表,用他的工科思维检查她论文的逻辑结构是否严密;而苏暮雨则会帮凌空润色毕业论文的语言,让那些技术描述更加流畅易懂。这种跨学科的“学术互助”,成了他们毕业季独特的浪漫。

  当凌空看着自己的机器人在复杂的模拟办公室环境中,灵活地避开突然移动的障碍物(由另一个机器人模拟),并成功构建出完整地图时;当苏暮雨拿着那份装订精美、凝聚了数月心血的论文终稿时,他们都感受到了那种将知识、思考和汗水转化为一件完整“作品”的巨大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学业的结束,更是能力的证明。

  “‘校园记忆’的采集:定格在时光里的青春”

  随着答辩的结束,毕业的氛围愈发浓厚。校园里随处可见穿着学位服拍照的毕业生们,试图将青春的尾巴和校园的风景一同定格。

  凌空和苏暮雨也加入了这股潮流。他们并没有找专业的摄影师,而是借来了学位服,叫上了赵强和苏晓晓(两人特意请假回来),开始了他们的“校园记忆采集”之旅。

  图书馆前的阶梯,曾是他们无数个日夜奋战的地方;那条走了无数次的林荫道,记录了他们并肩的身影;机器人社的活动室,留下了凌空奋斗的汗水和成长的足迹;他们第一次牵手的玄武湖畔(虽然樱花已谢),以及那个承载了他们无数温馨时刻的501宿舍……

  拍照的过程充满了欢声笑语。赵强负责搞怪,试图在凌空和苏暮雨深情对望时挤进镜头做鬼脸,被苏晓晓暴力拖走;苏晓晓则化身“艺术总监”,不断指导着两人的姿势和表情:“空哥,你别老是板着脸像在调试机器一样!笑一下嘛!”“姐,你往凌空哥那边靠一点,对,眼神温柔点!”

  凌空一开始确实有些僵硬,但在苏暮雨含笑的目光和朋友们闹腾的氛围中,也逐渐放松下来,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些照片,没有影楼的精致布景和完美打光,却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活泼的生气,记录了独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

  他们还特意在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时光广场”的日晷前,请路人帮忙拍了一张正式的合影。照片上,凌空穿着黑色的学士服,苏暮雨穿着深蓝色的学士服,头戴学士帽,手捧鲜花,并肩站立,身后是古老的日晷和湛蓝的天空。阳光洒在他们年轻而充满希望的脸上,眼神明亮,笑容灿烂。这张照片,后来成了他们各自书房里最珍贵的摆设之一。

  “‘饯行’与‘寄语’:来自各方的祝福”

  毕业前夕,各种形式的饯行接踵而至。

  501宿舍进行了最后一次“团建”。陈锐罕见地没有泡在实验室,雷浩也推掉了应酬。四个大男生在学校后街那家吃了无数次的烧烤摊,就着啤酒和烤串,回忆着大一初见时的青涩,大二竞赛时的疯狂,大三科研时的投入,以及大四各自的抉择。平时话最少的陈锐,也难得地说了不少,还主动和凌空碰杯:“北京,好好干。”雷浩则红着眼眶,搂着凌空的肩膀:“空哥,以后就是博士了!牛逼!别忘了兄弟们!”凌空心中暖流涌动,他知道,这间小小的宿舍和里面的兄弟,将是他一生珍贵的财富。

  机器人社的新老成员们也为他举办了欢送会。当年的小社员们现在已经能独当一面,他们送上了一个定制的礼物——一个由社团成员共同设计、3D打印并组装的、微缩版的凌空最早参与设计的“跳跃足”模型,底座上刻着“凌空学长,前程似锦”。凌空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心意,眼眶有些发热。

  李教授也特意抽时间请凌空吃了顿饭,算是师门送行。饭桌上,李教授没有再多谈学术,而是以长辈的身份,叮嘱了他许多生活上和为人处世上的道理。“去了那边,眼界开阔了,平台高了,但做人的根本不能忘。踏实,勤奋,谦逊,这些品质到哪里都不会错。”凌空认真聆听,将这些教诲深深记在心里。

  甚至连凌爸爸和凌妈妈,也趁着凌空回飞云县拿户口本迁移材料的机会,做了一大桌菜,把苏暮雨一家也请来,举行了一场温馨的家宴。席间,长辈们的祝福和叮嘱自然少不了,但更多的是对两个孩子未来发展的支持和期许。那种被家人、师长、朋友的爱与祝福紧紧包围的感觉,让凌空充满了力量。

  “‘未来’的细笔勾勒:异地守则与共同成长计划”

  离校的日子越来越近,凌空和苏暮雨也开始更加具体地规划即将开始的异地恋。

  他们进行了一次非常“凌空风格”的谈话,甚至用上了苏暮雨的笔记本电脑,建立了一个共享文档,标题是——《关于未来N年的可持续发展与协同进化规划》(苏暮雨看到这个标题时笑了好久)。

  文档里,他们认真地列出了:

  1. 通讯协议:约定每天固定时间视频通话(考虑到凌空科研忙碌,时间可以弹性),平时通过微信分享生活碎片。强调“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的安全感。

  2. 团聚频率:目标是至少每月见面一次。主要利用周末,地点灵活(北京、上海/南京,或者其他中间城市)。寒暑假尽量一起回飞云县。

  3. 财务规划:初步讨论了见面产生的交通住宿费用分担问题,体现了成年人恋爱的理性与担当。

  4. 个人成长目标:凌空列出了博士第一年希望达成的学术目标(如完成课程、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发表第一篇高水平论文等);苏暮雨则列出了她职业发展上的短期目标(如顺利转正、参与核心项目、提升某项专业技能等)。他们约定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5. 危机处理机制:约定如果发生争吵或误会,必须24小时内通过语音或视频沟通解决,避免冷战;遇到重大困难或压力时,要第一时间告知对方,共同面对。

  这份看似有些“刻板”的文档,实际上凝聚了他们对这段感情的无比珍视和理性维护的决心。它消解了因未知而产生的焦虑,让遥远的未来变得清晰、可控,充满了共同奋斗的意味。

  离校前夜,凌空和苏暮雨再次漫步在熟悉的校园里。夏夜的微风拂面,星空璀璨。他们走得很慢,似乎想把每一寸道路、每一缕气息都刻进记忆里。

  “明天就要走了。”凌空轻声说。

  “嗯,”苏暮雨握紧了他的手,“别担心,我们不是说好了吗?”

  她停下脚步,转过身,看着凌空的眼睛,星光落在她清澈的眸子里:“凌空,我们一起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然后,在更高的地方相见。”

  凌空心中一震,重重地点头:“好。”

  没有缠绵悱恻的哀伤,只有彼此眼中坚定的光芒和对未来的无限信心。这一刻,他们知道,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另一段更加精彩旅程的开始。四年的大学时光,给予了凌空知识和能力,给予了他友情和爱情,更赋予了他面对广阔天地的勇气和智慧。他带着满满的收获和苏暮雨那句“在更高的地方相见”的约定,准备奔赴下一场山海。身后的校园渐渐沉入夜色,而前方的星河,正璀璨。
  http://www.abcsee.cc/43898/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