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未完的故事
推荐阅读:
特战之王
女人卖菜为生,竟不知丈夫是仙帝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高三毕业后,我拿万族做口粮!
修仙御神策
星海拾梦
穿越遇逃荒:我有系统收收收
豪门认亲小可怜,竟是玄门大宗师
手术直播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九十九章:未完的故事清晨六点半的风还带着秋末的凉意,苏念站在“时光回响”展览馆的石阶前,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那枚铜制书签——书签上刻着的缠枝莲纹样已经被岁月磨得温润,边缘还留着百年前那位老匠人手工打造的细微凿痕。这是三个月前在展厅最后一方展柜的夹层里发现的,当时沈亦臻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用软毛刷扫去浮尘,阳光透过临时搭建的脚手架缝隙落在他发顶,他抬头时眼里的光,和此刻天边慢慢升起的朝阳一样,暖得让人鼻尖发颤。
“在想什么?”沈亦臻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刚煮好的热可可的香气。他把印着展览馆LOGO的保温杯递过来,杯壁上印着的“1923-2023”字样在晨光里格外清晰。苏念接过杯子,指尖触到他指腹残留的凉意——他刚才应该又去检查地下库房的恒温系统了,那是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地方,百年前被战火掩埋的瓷器、丝绸和手稿,如今都在那里安睡。
“在想林先生和沈教授要是看到现在的样子,会不会觉得我们太慢了。”苏念低头看着杯口氤氲的热气,想起第一次在档案馆里看到的那封泛黄的信。1923年的秋天,考古学家林敬之在信里写给挚友沈砚之:“此批文物若能得见天日,当建馆以藏之,让后世知晓,吾辈未曾负山河。”那时的他们不会想到,这个约定会跨越百年,由他们的后人接力完成——林敬之的曾孙女是苏念,沈砚之的孙子是沈亦臻。
沈亦臻顺着她的目光看向展览馆的大门,米白色的石材墙面是仿照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的,门楣上“时光回响”四个隶书大字,是他照着祖父沈砚之的手稿笔迹复刻的。“不会的,”他轻轻碰了碰苏念的肩膀,“你看那扇窗,我们按林先生日记里画的图纸改了三次,现在终于能让晨光刚好落在‘青花缠枝莲纹梅瓶’的展柜上,他们会懂的。”
说话间,远处传来零星的脚步声。苏念抬头,看见穿藏青色制服的安保人员正沿着围栏巡逻,保洁阿姨推着清洁车在擦拭台阶,负责讲解的志愿者们穿着统一的蓝色马甲,正围在展厅入口处做最后的演练。最显眼的是街角那辆卖早点的三轮车,摊主李叔正朝他们挥手——三个月前施工队加班赶工时,李叔每天都会多熬一锅小米粥送过来,说“你们在守着老祖宗的东西,我也该尽点力”。
“苏老师,沈老师!”实习生小周抱着一摞参观手册跑过来,脸上还带着没藏住的兴奋,“刚才有个老爷爷说,他父亲当年就是跟着林先生勘探的工人,今天特意从郊区坐两个小时公交过来的!”苏念接过手册,指尖拂过封面印着的文物线稿——那是她熬夜画的,每一件文物的细节都反复核对过考古报告,就怕漏掉半点历史的痕迹。
八点整,展览馆的铜制大门缓缓推开,第一批游客踏着晨光走了进来。苏念和沈亦臻站在入口两侧,笑着迎接每一个人。最先走进来的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老爷爷拄着拐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是年轻时的他和一群穿着工装的人站在考古工地前。“姑娘,”老爷爷声音有些发颤,指着照片里站在最中间的年轻人,“这是我父亲,他总说当年没看到文物展出是一辈子的遗憾,今天我带他‘来看’了。”
苏念眼眶一热,伸手轻轻扶了扶老爷爷的胳膊:“爷爷,您跟我来,我给您讲讲您父亲当年参与保护的那批瓷器。”她领着老夫妻走到第一展厅,展柜里的“青花缠枝莲纹梅瓶”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瓶身上的缠枝莲一朵挨着一朵,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窑火的温度。苏念指着瓶底的落款:“您看这个‘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当年您父亲和林先生就是在这个梅瓶的夹层里,发现了记载文物来源的绢纸,才确定了这批文物的历史价值。”
老爷爷凑在展柜前,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他伸出手,指尖隔着玻璃轻轻贴着瓶身的纹样,像是在触摸一段遥远的时光。“像,真像,”他喃喃地说,“我父亲当年总跟我讲,这瓶子上的莲花是‘守着’文物的,现在看来,是你们把它们守得更好。”
沈亦臻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身边围着几个小学生,戴着小小的讲解器,正仰着脑袋看展柜里的丝绸展品。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拉了拉他的衣角:“叔叔,这个布上的花纹是怎么画上去的呀?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还不褪色?”
沈亦臻蹲下身,尽量让自己和小女孩的视线齐平,他指着丝绸上的鸾鸟纹:“这是用天然的染料画的,当年的工匠们用红花做红色,用蓝草做蓝色,就像我们现在用水果做颜料一样。而且他们还在丝绸里加了特殊的药材,所以能保存这么久。”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小小的丝绸纹样卡片,递给小女孩,“这个送给你,就像百年前的工匠把故事画在丝绸上,你也可以把今天的故事画在卡片上。”
小女孩接过卡片,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蹦蹦跳跳地跟着老师去了下一个展厅。沈亦臻站起身,刚好对上苏念的目光,她眼里闪着光,朝他轻轻点头——他们都知道,这些孩子眼里的好奇,就是文物最好的未来。
展厅里的人越来越多,说话声、惊叹声和相机的快门声交织在一起,却一点也不嘈杂,反而像一首温柔的歌。苏念走到“手稿展区”,那里陈列着林敬之和沈砚之当年的工作笔记,泛黄的纸页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有的地方还留着水渍和墨渍。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正对着笔记拍照,苏念走过去,听见他跟身边的同伴说:“你看这里,林先生写‘今日遇雨,文物暂存山洞,明日需尽快转移’,那时候条件这么差,他们还是把文物看得比什么都重。”
“是啊,”苏念忍不住接话,“我们在整理这些笔记的时候,发现有几页纸的边缘被火烧过,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当年日军轰炸的时候,沈教授为了保护这些笔记,把它们藏在怀里,衣服都烧破了。”年轻人愣了一下,随即对着笔记深深鞠了一躬,苏念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沉甸甸的——那些曾经被小心翼翼守护的纸张,如今正在被更多人看见、铭记,这大概就是林先生和沈教授当年想要的“不负山河”。
中午十二点,参观的人流稍微少了些,苏念和沈亦臻终于能在休息区坐下来喝口水。小周跑过来,手里拿着一张画,脸上满是激动:“苏老师,您看!刚才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画的,她说要送给您和沈老师!”画纸上是两个穿着白大褂的人,站在展览馆门口,身边围着好多人,天上画着大大的太阳,旁边写着一行歪歪扭扭的字:“谢谢你们,让我看到了老祖宗的故事。”
苏念把画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抬头看见沈亦臻正看着窗外。窗外的阳光正好,几个游客正趴在展览馆的围栏上拍照,其中有一对年轻情侣,女孩正指着门楣上的字,跟男孩讲着什么。“你看,”沈亦臻指着那对情侣,“我们当年在工地熬夜的时候,你总说不知道这个展览馆能不能被大家
http://www.abcsee.cc/44044/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