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周顗的"装X"与王导的"误会",“伯仁因我而死”的悲剧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父可敌国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花豹突击队
大秦:始皇一不小心就薅羊毛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这年头当个官儿,比走钢丝还刺激。前一秒还在朝堂上称兄道弟,下一秒可能就因为亲戚犯事儿被连坐——王导对此深有体会。永嘉五年那阵子,王导那个不安分的堂兄王敦在武昌磨刀霍霍,扬言要清君侧。消息传到建康,王导吓得魂儿都飞了。他深知晋元帝那小老头疑心重,自己这王家人的身份瞬间从朝廷栋梁潜在逆党。没办法,只能每天带着二十多个王姓子弟,大清早就在宫门口排排站,脑袋恨不得埋进裤裆里请罪,活像一群等着挨训的小学生。
那天清晨雾特别大,王导正蹲在地上数蚂蚁解闷,眼角余光瞥见个熟悉的身影——周顗,字伯仁,这哥们儿可是出了名的暴脾气,也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王导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连滚带爬冲过去,一把抱住周顗的大腿:伯仁!我王家百口人的性命,就全靠你了啊!
周顗正琢磨着昨晚那坛杜康是不是掺了水,被这突如其来的吓了一跳。他低头瞅瞅抱着自己裤腿的王导,又抬头看看天,鼻孔里了一声,甩开手径直往宫里走,嘴里还嘟囔着:大清早的,哪来的醉鬼挡路。
王导愣在原地,心里那叫一个凉。合着我这声白喊了?你周顗平时喝多了敢跟皇帝拍桌子,今天对我就这态度?他却不知道,周顗刚进殿门就瞬间变了脸,撸起袖子替他喊冤。
陛下!王导那老小子可是忠臣啊!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唾沫星子喷了晋元帝一脸,他堂弟发疯,关他什么事?就像邻居家狗叫,总不能把邻居也宰了吧?
晋元帝捻着胡子不说话。周顗急了,从怀里掏出个小本本,开始数王导的功劳:当年陛下渡江,是谁帮您稳住局面?去年蝗灾,是谁带人去田里捉虫子?还有上次您丢了玉玺,是谁趴在地上帮您找到了?
元帝被他吵得头疼,摆摆手说:知道了知道了,朕没说要杀他。周顗还不放心,非得让皇帝写个保证书才算完。
这事儿还没完。当天晚上,周顗参加同僚的酒局,喝到兴起拍着桌子喊:王导要是出事,我周顗跟你们没完!回家路上醉得东倒西歪,借着月光又写了封奏折,把王导夸得跟朵花似的,从祖宗十八代的忠臣事迹讲到昨天扶老太太过马路,写完还嫌不够,又在末尾画了个小人举着王导模范的旗子。
可这些王导全不知道。他只看到周顗那冷冰冰的背影,心里的怨恨跟野草似的疯长。行,周伯仁,你等着。他每天在宫门口罚站,越想越觉得自己被羞辱了。
没过多久,王敦带着叛军浩浩荡荡开进了建康城。这哥们儿进城第一件事不是抢国库,而是召集大臣开会,讨论人事任免。轮到周顗的时候,王敦摸着胡子问王导:周伯仁这小子,给个司徒当当怎么样?
王导低着头,手指在袖子里绞来绞去,没吭声。
王敦又问:那给个仆射?
王导还是不说话,眼睛盯着地上的砖缝,好像那里藏着治国良策。
王敦了一声,恍然大悟:看来你是觉得,留着他碍事?
王导依旧沉默。这沉默在王敦看来就是默认,大手一挥:拖出去,砍了。
行刑那天,周顗还是那副硬骨头样子。刽子手举刀的时候,他喊:我周顗一生光明磊落,死也要死得体面!把我绑松点!刽子手手一抖,刀差点掉地上。
后来王导整理朝廷档案,无意间翻到周顗那封带小人画的奏折。他捧着纸,手指抖得跟筛糠似的,看完一遍又一遍,突然地一声哭出来,像个被抢走糖的孩子。我虽然没亲手杀伯仁,可伯仁是因我而死啊!这句话他翻来覆去念叨,据说往后三十年,每次喝醉了都要抱着柱子哭一哭。
司马光说
臣光曰:周顗之忠直,可谓明矣。然其外示冷漠,内施援手,虽存忠义之心,却失沟通之智。王导以私怨而忘公义,默而不言,终致良臣殒命。天下之事,败于隔阂者十之八九,可不戒哉?
作者说
这故事里藏着个有趣的人性悖论:周顗的,其实是魏晋名士特有的生存智慧——既想救人,又怕被人说结党营私,只能用冷漠当保护色;王导的,则暴露了所有人的软肋——我们总习惯用眼睛判断,却忘了人心隔着肚皮。
换个角度看,这更像场古代版的信息差悲剧。要是当时有微信,周顗发个已救,勿念的表情包,王导至于记恨吗?可历史偏偏没给他们这个机会。这提醒我们:别高估自己的判断,也别低估别人的善意,有时候多问一句你真的不在乎吗,可能就少了一桩千古遗憾。
本章金句
看得见的冷漠,未必藏着狠心;沉默的背后,可能堆着千言万语。
如果你是文中的角色,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周顗,会当场答应王导的请求吗?要是你是王导,会主动问问周顗到底帮没帮忙吗?避免遗憾,多多沟通!欢迎留言点评。
http://www.abcsee.cc/44060/4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