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南朝版“反转剧”:亲信秒变“卧底”,郁林王还蒙在鼓里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秦时:截胡所有,多子多福
父可敌国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花豹突击队
大秦:始皇一不小心就薅羊毛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要说古代宫廷里的“魔幻剧情”,南朝齐萧谌、萧坦之这俩哥们儿的“倒戈戏”,能排得上号。这俩人原本是郁林王身边的“铁杆亲信”,一个管着皇宫宿卫,相当于皇帝的“贴身保镖队长”;一个是“自己人”同族,天天围着皇帝转。结果呢?见老板实在太不靠谱,俩人悄悄“跳槽”到对手萧鸾那边,还兼职当起了“卧底”,把郁林王的底细摸得门儿清,可这位糊涂皇帝,愣是半点没察觉——活脱脱把皇宫变成了“谍战片片场”,自己还当是“温情家庭剧”主角。先说说萧谌,这可是根正苗红的“老员工”。早在郁林王他爹世祖萧赜还在郢州打拼的时候,萧谌就跟着干了,算是看着郁林王长大的“长辈级亲信”。世祖登基后,萧谌一路升到卫尉,专门掌管皇宫宿卫,手里握着宫门钥匙、禁军调度的实权。郁林王刚即位那会儿,对萧谌那叫一个信任,恨不得晚上睡觉都让他守在宫门外——毕竟是“老爹留下的人”,知根知底,用着放心。有次宫里丢了点贵重器物,郁林王没找别人,第一时间叫来萧谌:“你帮我查查,宫里谁这么大胆子,敢在我眼皮子底下动手脚。”萧谌拍着胸脯应下来,转头就把这事压了下去——倒不是他查不出来,是那会儿他心里已经开始打鼓:这皇帝天天不务正业,哪天要是把天捅破了,我这“保镖队长”不得跟着遭殃?
再看萧坦之,他是萧谌的同族,论辈分得叫萧谌一声“族叔”。凭着这层关系,再加上嘴甜会来事,萧坦之很快也成了郁林王的“红人”。郁林王爱出宫瞎逛,总把萧坦之带上当“陪玩”;跟何皇后闹点小别扭,也会拉着萧坦之吐槽;甚至有时候朝堂上有大臣提反对意见,郁林王还会偷偷问萧坦之:“你说那老东西是不是故意跟我作对?”萧坦之每次都顺着他的话说,哄得郁林王眉开眼笑,觉得“还是自己人贴心”。可没人知道,萧坦之转头就会把这些话告诉萧谌,俩人凑在一起嘀咕:“陛下这么折腾,再跟着他,咱们迟早得掉脑袋。”
真正让俩人下定决心“倒戈”的,是郁林王一次比一次离谱的操作。有回郁林王在宫里办宴,喝到兴起,居然让侍从把国库的金银珠宝搬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扔着玩,谁抢到就是谁的。萧谌当时守在殿外,听见里面吵吵嚷嚷,进去一看,满地都是金银,皇帝跟一群侍从追来跑去抢东西,活像市井里的赌徒。萧谌心里咯噔一下:这哪是皇帝?分明是个没长大的孩子!还有一次,郁林王因为萧鸾劝他少花钱,心里不痛快,居然拉着萧坦之在宫里骂萧鸾“老不死的”,还说“早晚要把他的兵权夺过来”。萧坦之表面应和,心里却直犯怵:就陛下这本事,跟萧鸾斗?怕是没等夺兵权,自己先被收拾了。
俩人越想越怕,觉得再这么下去,早晚得被郁林王“连累死”。于是萧谌先找了萧坦之,开门见山:“咱们不能再跟着陛下混了,再混下去,身家性命都得搭进去。萧鸾大人那边,看着是个靠谱的,要不咱们找机会投靠他?”萧坦之早就有这心思,立马点头:“族叔说得对,我早就觉得不对劲了,就是没敢说。咱们得赶紧行动,晚了就来不及了。”
没过几天,萧谌就找了个借口,偷偷去见萧鸾。一见面,萧谌就跪在地上:“大人,臣是来求您指条明路的。陛下如今狂纵无度,臣担心哪天祸事临头,连带着家族都受牵连,恳请大人收留,臣愿意为大人效力。”萧鸾正愁找不到机会渗透皇宫,见萧谌主动送上门,心里乐开了花,表面却装作严肃:“你能看清局势,也算明智。但这事非同小可,你可得想清楚,一旦答应,就没有回头路了。”萧谌赶紧表忠心:“臣已经想清楚了,只要能保全家性命,臣愿意为大人做任何事。”
打那以后,萧谌和萧坦之就成了萧鸾安插在郁林王身边的“卧底”。萧谌利用掌管宿卫的便利,每天把郁林王的行踪、说过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萧鸾;萧坦之则继续留在郁林王身边“陪玩”,趁机打听宫里的动静,比如哪个大臣跟皇帝走得近,国库还剩多少钱。有次郁林王想调一批禁军去守自己的私人府邸,萧谌表面答应,转头就跟萧鸾说:“陛下想调兵私用,这是违反规矩的,大人可得早做准备。”萧鸾听了,赶紧让人去劝郁林王,把这事搅黄了——而郁林王还以为是大臣们不配合,压根没怀疑到萧谌头上。
最讽刺的是,郁林王对这俩“卧底”的信任,半点没减。有次他听说萧鸾在私下联络大臣,心里有点慌,还专门找萧坦之问:“你说萧鸾最近老跟大臣们见面,是不是想搞什么小动作?”萧坦之装出一副认真分析的样子:“陛下您想多了,萧大人是您的叔叔,怎么会害您呢?他跟大臣见面,估计是商量国事呢。您要是不放心,我帮您多留意留意。”郁林王听了,居然真的放下心来:“还是你靠谱,有你帮我盯着,我就放心了。”萧坦之心里暗笑,嘴上还接着哄:“陛下放心,臣一定帮您看好。”
就这么着,萧谌和萧坦之一边当着郁林王的“亲信”,一边给萧鸾当“眼线”,把皇宫里的情况摸得明明白白。萧鸾根据他们提供的消息,一步步拉拢大臣、掌握兵权,等到时机成熟,就动手废黜了郁林王。而直到萧鸾带兵入宫的那一刻,郁林王还在找萧谌、萧坦之:“你们快帮我拦住他们,你们不是我的人吗?”可这时候,萧谌早就站到了萧鸾身边,冷冷地看着他——直到这时,郁林王才明白过来,自己信任的“亲信”,早就成了别人的“帮手”,可后悔已经晚了。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中记载此事时,曾点评:“夫亲信者,所以托腹心也。若主上昏乱,亲信反为谋主,国无不亡之理。”意思是亲信本是君主托付心腹的人,可如果君主昏庸混乱,亲信反而会变成谋划反叛的人,这样的国家没有不灭亡的道理。萧谌、萧坦之原本是世祖留下的忠臣,却因郁林王狂纵无度,转而依附萧鸾,这不仅是二人的选择,更是郁林王自身失德失政的结果——君主不贤,再亲近的人也会离心离德。
作者说
要是把萧谌、萧坦之的“倒戈”,单纯看成“卖主求荣”,倒有点太简单了。这俩人更像职场里的“理性打工人”:一开始跟着老板干,是因为老板(或老板爹)靠谱,觉得有奔头;可后来发现老板实在“扶不起”,不仅没前途,还可能把自己拖下水,于是果断“跳槽”——只不过古代宫廷里的“跳槽”,风险更大,代价也更高。
但细想之下,这事儿也藏着点“人性的无奈”。萧谌跟着世祖多年,对萧家也算有感情,可郁林王的荒唐,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他选择依附萧鸾,某种程度上也是“弃车保帅”——保自己,也保家族。而郁林王的悲剧,在于他把“信任”当成了“免死金牌”,觉得只要是“自己人”,就永远不会背叛,却忘了“信任”得建立在“靠谱”的基础上。就像职场里,老板要是天天瞎指挥、乱决策,再忠心的员工也会动摇;生活里,要是总把别人的付出当理所当然,再亲近的人也会渐行渐远。
更有意思的是,萧谌、萧坦之的“卧底”行为,也暴露了古代宫廷的“权力逻辑”:没有永远的“亲信”,只有永远的“利益”和“局势”。你靠谱,别人就跟着你;你不靠谱,别人就会找更靠谱的靠山。郁林王没看透这一点,所以输得一塌糊涂;而萧鸾看透了,所以能借势翻盘——这跟咱们现在说的“做人得靠谱,做事得拎清”,其实是一个道理。
本章金句
把“信任”当“挡箭牌”,却忘了自己得先“靠谱”;把“亲信”当“定心丸”,却不知人心跟着局势转——再铁的关系,也经不住“糊涂”的消耗。
如果你是文中的主人公,你会怎么选择?要是你是萧谌,面对郁林王这种荒唐的皇帝,会坚守“忠臣”身份还是为自保倒戈?要是你是郁林王,发现亲信不对劲时,又会怎么做呢?快来聊聊你的想法吧!
http://www.abcsee.cc/44060/5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