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第626章 北魏双料大戏:太后翻盘除权臣,将军败急当“皇帝”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26章 北魏双料大戏:太后翻盘除权臣,将军败急当“皇帝”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北魏末年的朝堂,就像里面架着一口烧得正旺的热锅,边上的人要么忙着抢勺子,要么忙着躲溅出来的热油——胡太后和萧宝寅,就是这口锅边最会“整活”的两位,一个靠联手翻盘重新掌权,一个因打输了仗急眼谋反,把本就混乱的北魏搅得更热闹了。

  先说说胡太后这出“太后回宫记”。早年间胡太后也风光过,手里攥着朝政大权,后来被权臣元义给赶下了台,软禁在深宫里头。元义这人,仗着自己有点兵权,在朝堂上横着走,连皇族宗亲都不放在眼里,天天琢磨着怎么把权力攥得更紧。胡太后在深宫里可没闲着,表面上装作“我认了,不掺和朝政了”,暗地里却在找机会翻盘——她知道,自己一个人斗不过元义,得找个靠谱的盟友。

  找谁呢?高阳王元雍成了最佳人选。这位元雍是北魏皇族里的“老资格”,家里有钱有势,却一直被元义压着,心里早就憋了一股火。胡太后派人偷偷给元雍递了消息,俩人一拍即合,跟搞地下工作似的,天天琢磨怎么扳倒元义。元义虽然骄横,却有个致命的缺点:耳根子软,还爱听奉承话。胡太后和元雍就抓住这一点,先让人在元义面前吹“耳边风”,说“太后现在一门心思礼佛,根本不想管朝政,您就放宽心吧”,又让元雍时不时请元义喝酒,席间一个劲儿夸他“功劳大、威望高,北魏离了您不行”。

  元义被捧得晕头转向,慢慢放松了警惕,连软禁胡太后的守卫都撤了不少。胡太后见时机成熟,趁着一次朝会,突然对着文武百官哭诉:“元义专权误国,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我身为太后,怎能看着祖宗的江山毁在他手里!”元雍立马站出来附和,还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元义贪赃枉法”的证据。百官里头,早就有人看不惯元义,这会儿见太后和高阳王联手,纷纷跟着声讨。元义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中了计,可这会儿已经晚了,兵权被夺,人也被抓了起来。没几天,胡太后就下旨把元义给办了,自己重新坐回了摄政的位置。

  本以为胡太后重新掌权,北魏能稍微安稳点,没成想西边又出了乱子——西道行台大都督萧宝寅,闹出了更大的动静。萧宝寅这人身世挺特殊,他本是南齐的皇族,后来南齐被北魏灭了,他才投靠了北魏,靠着打仗勇猛,混到了“大都督”的职位,负责征讨西边的叛军莫折念生。

  一开始,萧宝寅还挺有干劲,想着打几个胜仗,在北魏站稳脚跟。可没成想,莫折念生的叛军战斗力远超他的预期,加上他自己指挥有点“想当然”——比如本来该稳扎稳打,他偏要急着冒进;本来该安抚士兵,他偏要克扣军饷,结果打了一仗败一仗,手里的兵越打越少,朝廷拨下来的钱粮也浪费了不少。

  朝廷那边,胡太后刚掌权,正想立威,见萧宝寅屡战屡败,免不了派人去斥责几句。萧宝寅本就因为战败心里发慌,被朝廷这么一骂,更觉得“完了,朝廷肯定要治我的罪”。这时候,他身边几个想捞好处的下属,开始在他耳边撺掇:“将军,您现在打了败仗,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咱们反了吧!您是南齐皇族,身份尊贵,只要振臂一呼,肯定有不少人跟着您干。到时候您自己当皇帝,不比在北魏当这个受气的大都督强?”

  萧宝寅本来就有点“不甘人下”的心思,被这么一撺掇,脑子一热,还真就答应了。他先是杀了朝廷派来的使者,然后在军营里竖起“反旗”,对着士兵们喊:“北魏朝廷昏庸无道,咱们跟着他们,迟早要被连累!从今天起,我就是‘齐帝’,咱们自己打天下,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士兵里头,有不少人是因为怕被治罪,才跟着萧宝寅谋反;也有不少人觉得“跟着将军当开国功臣,总比当炮灰强”。就这样,萧宝寅的叛军一下子扩充了不少,还攻占了几个城池。可他这人,也就“敢造反”的胆子大,真当了“皇帝”,还是老毛病不改——不会管后勤,士兵们吃不饱穿不暖;不会搞团结,手下的将领互相拆台。没几个月,他的“齐朝”就成了笑话,不仅没打下更多地盘,反而被北魏派来的军队打得节节败退。最后,萧宝寅走投无路,只能带着残兵四处逃窜,当初撺掇他谋反的下属,早就跑得没影了。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北魏乱象,多因“权柄下移,人心浮动”。胡太后虽除元义,却未改“干预朝政、任人唯亲”之弊,朝堂依旧混乱;萧宝寅本为降将,受北魏恩宠却不思报效,反因兵败畏罪而叛,此皆“失节”之举。夫国之安定,在“君臣相得,上下一心”,若君不君、臣不臣,权臣争利,武将谋逆,则国无宁日矣。胡、萧二人之行事,实为北魏灭亡之伏笔。

  作者说

  胡太后和萧宝寅的故事,像极了“困境里的两种错误选择”。胡太后看似“聪明”,靠联手除掉了权臣,可她重新掌权后,依旧没解决北魏“权力分配混乱”的根本问题,只是把“元义专权”换成了“自己专权”,相当于换了个勺子,却没把锅里的“乱粥”搅明白——这就像职场里,有人靠“斗倒对手”上位,却没能力解决团队的核心问题,最后还是会出乱子。

  而萧宝寅,则是“把小危机变成大灾难”的典型。打了败仗,本可以主动请罪、总结经验,哪怕被降职,至少能保住性命和名声。可他偏偏听了“撺掇”,选择了“谋反”这条绝路——这就像生活里,有人遇到点挫折,不是想着怎么解决,而是听了别人的“歪主意”,做出更荒唐的决定,最后把自己逼到绝境。其实,无论是胡太后的“只破不立”,还是萧宝寅的“破罐破摔”,都忘了一个道理:解决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推翻谁”或“逃避谁”,而是“能不能正视问题本身”。

  本章金句:困境里的选择,最忌“只盯着对手”或“只想着逃避”,看清问题的根,才是破局的门。
  http://www.abcsee.cc/44060/6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