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第695章 南朝一封“劝退信”的生死博弈:虞寄巧谏陈宝应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95章 南朝一封“劝退信”的生死博弈:虞寄巧谏陈宝应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这年头,脑子一热闯大祸的人可真不少,南朝陈那会的陈宝应,就是典型的“冲动型选手”。这位老兄手握几个郡的地盘,本该安安分分当他的“土皇帝”,却偏偏脑子一抽,跟反叛朝廷的周迪勾肩搭背,一副要搞大事的架势。可他没料到,自己手下有个叫虞寄的谋士,硬是凭着一支笔,写下了一封“夺命劝退信”,上演了一出惊心动魄的“笔尖博弈”。

  要说这陈宝应,早年也算是个人物,趁着乱世打拼出一片天地,被朝廷册封为侯,风光无限。可这人一得意就容易飘,周迪一煽风点火,说什么“一起割据称王,快活似神仙”,他就晕了头,把朝廷的恩宠抛到九霄云外,一门心思跟着叛军混。这可急坏了虞寄,他跟陈宝应也算有交情,实在不忍心看着老友往火坑里跳,思来想去,决定写一封长信,把厉害关系掰扯清楚。

  这封信可不一般,虞寄一口气列了十件事,件件戳中要害,堪称古代版“劝退指南”。开篇第一句,他就没客气:“您老兄能有今天,可不是靠耍横得来的,那是朝廷给的福气,天命所归!”接着就举例,当年王琳、侯瑱多牛啊,兵强马壮,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呢?跟朝廷作对,没几天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连骨头都不剩。“您跟他们比,还差着好几个档次呢,这不是鸡蛋碰石头吗?”

  虞寄还特意分析了国际形势,那会儿北周和北齐正忙着“搞外交”,睦邻友好,没人有空搭理南方的小打小闹。“您想割据称雄,连个外援都找不到,纯属孤军奋战,这不是自寻死路?”他又提到陈宝应的盟友留异,那家伙屡战屡败,手下的将帅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是见风使舵的小人,“跟着这样的人混,早晚被坑死!”

  最有意思的是,虞寄还算了一笔“民心账”。他说,老百姓常年打仗,早就厌透了战乱,家家户户都想过安稳日子,谁愿意跟着你瞎折腾?“您就靠那几个郡的地盘,想对抗整个朝廷,别说士兵不愿意,老百姓都得戳你脊梁骨!”为了让陈宝应清醒,虞寄还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拿锄头跟宝剑打架,拿鸡蛋跟石头硬碰,您觉得能赢吗?”

  信写完,虞寄派人送了过去,心里也没底,毕竟陈宝应现在正热血上头。果然,陈宝应看完信,气得吹胡子瞪眼,把信摔在地上,大骂虞寄“胳膊肘往外拐”,当即就要派人把虞寄抓来问罪。手下人赶紧劝:“大人,虞寄在咱们这儿威望极高,老百姓都服他,您要是杀了他,恐怕会引起民愤啊!”陈宝应一想,也是,自己现在还得靠民心撑着,只好暂时压下火气,把虞寄软禁起来,算是给了个台阶。

  其实虞寄早就料到陈宝应会生气,他之所以敢这么写,就是摸准了陈宝应的软肋——表面嚣张,实则内心没底。后来的事儿也印证了虞寄的判断,没过多久,朝廷派大军南下,留异率先被剿灭,周迪也成了丧家之犬,陈宝应孤立无援,最终兵败被俘,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而虞寄因为提前劝谏,又有民望,朝廷不仅没治他的罪,还封了他官职,算是善终。

  司马光说

  夫智者,能审时度势,明辨利害。虞寄之于陈宝应,可谓忠矣。明知其骄纵难谏,仍冒死上书,十事之言,字字珠玑,皆切中要害。陈宝应若能听其言,幡然悔悟,何至于身败名裂?盖人一旦被贪欲蒙蔽,便如盲人瞎马,误入歧途而不自知。故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信哉!

  作者说

  虞寄的这封劝谏信,堪称“逆耳忠言”的典范。他没有一味迎合,也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最通俗的道理、最实在的例子,把利弊摆得明明白白。这背后,不仅是智慧,更是勇气——在权力面前,敢于说真话,才是真正的谋士。更值得深思的是,很多人失败,并非能力不足,而是被“侥幸心理”和“贪欲”冲昏了头脑。陈宝应总觉得自己能“赌一把”,却忘了“大势不可逆,民心不可违”。生活中,我们也常犯这样的错:明知有些事不可为,却偏要逞强;明知有些人不可交,却偏要纠缠。其实,学会“及时止损”,懂得“审时度势”,才是人生的大智慧。

  本章金句:逆势而为如逆水行舟,拼尽全力未必前进;顺势而为似顺水推波,事半功倍终达彼岸。
  http://www.abcsee.cc/44060/6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