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龙吟破阵摧外城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大明卫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待君琢玉
寒门逆袭:我用科技平天下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永定河畔的晨雾尚未散尽,京城外城的西便门已被肃杀之气笼罩。玄黑色的大新军队列如铁壁般,四万主攻部队沿护城河列阵,炮口直指城头那面摇摇欲坠的黄龙旗。王九击立于高坡之上,手中汉剑直指西便门:“传我令!炮兵旅先行轰击,扫清城头火力;后装枪先锋部队随炮火推进,从缺口登城,务必在午时前拿下外城!”军令传至阵前,刘牙子亲自校准炮位,四十余门“虎啸”系列火炮一字排开,炮口黑洞洞地对准西便门城墙。“目标城头炮垒与城墙中段,梯次射击!”他挥舞着黄铜炮尺,二十门75毫米线膛炮率先轰鸣,炮弹如流星般掠过护城河,精准砸在城头的清军炮位上。
“轰隆!轰隆!”连续的爆炸声震耳欲聋,城头的老式劈山炮被逐一炸毁,炮手们的残肢与炮件一同飞溅。紧接着,十二门120毫米榴弹炮加入轰击,炮弹在城墙中段炸开,砖石飞溅,夯土城墙在冲击力下不断崩塌。四枚百公斤重的臼炮炮弹压轴落下,在城墙中央炸出一道宽达十五米的缺口,烟尘弥漫中,缺口处的清军守军被瞬间掩埋,只剩零星的惨叫声从烟尘中传出。
西便门城楼之上,清军守将多隆阿面色惨白,看着城下密集的炮火,手中的指挥刀几乎握不住。他麾下的五千守军,大多配备前装击发枪,仅有两百人装备了俄国人支援的贝尔丹后装枪,由普鲁士教官训练的“新式禁卫”装备。“快!填补缺口!用沙袋构筑临时防线!”多隆阿嘶吼着,却发现士兵们早已被炮火吓破了胆,纷纷缩在城垛后,不敢轻易露头。
炮火持续了半个时辰,烟尘渐渐散去,西便门城墙的缺口已清晰可见。王九波拔出西洋刀,高声下令:“后装枪先锋部队,出击!”
早已待命的一千四百名先锋士兵应声而动,玄黑色的队列如利箭般冲向缺口。这支由宋虎连、第一军团另外三个连与禁卫第二军团十个精锐连组成的部队,清一色配备“龙吟1864式后装枪”,是大新军队撕开外城防线的尖刀。宋虎身着玄黑连长制服,腰间弹药盒装满黄铜定装弹,手中新枪的核桃木枪托被掌心的汗水浸得温润,他回头扫视全连弟兄,高声道:“记住战术!三波推进,火力不停!让清军尝尝龙吟后装枪的厉害!”
一百名士兵分成三组,紧随宋虎冲向缺口。第一组三十人呈卧射姿态,抵达缺口下方百米处便迅速卧倒,枪口对准城头残敌;第二组四十人手持云梯,随时准备攀爬;第三组三十人负责掩护与补给。“第一组,齐射!”宋虎一声令下,三十支“龙吟1864”同时开火,清脆连贯的枪声如暴雨般响起,城头试图探头的清军士兵纷纷应声倒地。
趁着烟尘与火力掩护,第二组士兵迅速架起云梯,手脚并用地向上攀爬。清军的前装枪勉强还击,却因射速太慢,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火力——一名清军士兵刚掏出火药袋,还未倒入枪管,便被两发连续射出的子弹击穿胸膛;另一名士兵好不容易装填完毕,瞄准云梯扣动扳机,却发现目标早已爬上城垛,反手一枪将他击毙。
“第二组抢占城垛!第三组跟进!”宋虎嘶吼着,亲自攀上云梯。他刚登上缺口,便见三名清军士兵挥舞着大刀冲来,当即侧身躲过,手中步枪连续开火,三发子弹精准命中三人眉心。城垛后的清军见状,吓得连连后退,宋虎趁机下令:“交替射击!换弹补位!”
士兵们立刻结成战术队形,前排士兵射击完毕,侧身退至后排快速换弹,后排士兵随即补位开火,整个过程不过两秒,每分钟十发的射速形成密不透风的弹幕。城头上的清军被这迅猛的火力压制得抬不起头,前装枪的装填流程在“龙吟1864”面前如同慢动作,往往刚露出半个脑袋,就被精准射杀。宋虎连仅用三分钟,便肃清了缺口两侧五十米内的残敌,牢牢控制了登城阵地。
“禁卫精锐连,扩大防线!”王大牛的吼声从城下传来,十个禁卫精锐连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上缺口,“龙吟1864”的枪声此起彼伏,城头的清军防线节节败退。多隆阿见状,急令“新式禁卫”出击:“拦住他们!用俄式新枪反击!”
一百名配备贝尔丹后装枪的清军精锐从城楼后侧冲出,试图夺回缺口。这支被清廷寄予厚望的部队,虽装备了后装枪,却因训练不足,换弹速度远不及大新士兵——贝尔丹后装枪的闭锁设计略显繁琐,清军士兵换弹需三至四秒,而大新士兵早已将“拉枪机-退壳-装弹-闭锁”的动作练得行云流水,两秒便可完成一次射击。
“分散成散兵线!依托城垛掩护!”宋虎一眼看穿对方弱点,下令士兵们散开,利用城垛作为掩体,与清军新式禁卫展开对射。“齐射!”宋虎一声令下,五十支“龙吟1864”同时开火,清军新式禁卫瞬间倒下十余人。他们慌忙还击,却因换弹迟缓,射击节奏被完全打乱,每一次齐射都被大新士兵的速射压制。
一名清军禁卫军官试图组织冲锋,刚举起指挥刀,便被宋虎精准锁定,一发子弹穿透其咽喉。失去指挥的清军禁卫阵脚大乱,宋虎趁机率部发起冲锋:“刺刀上膛!近战解决!”士兵们装上刺刀,如猛虎般冲出城垛,“龙吟1864”的枪身长度适中,近战中兼顾灵活与威力,清军的贝尔丹后装枪加装刺刀后过于笨重,根本无法抗衡。(欧洲人高大,枪比较长,不太适合亚洲人)
一场惨烈的白刃战在城头展开,玄黑色的大新士兵与杏黄色的清军禁卫绞杀在一起。宋虎接连刺倒两名敌军,后背却遭一名清军偷袭,他侧身躲过刀锋,反手一枪托砸在对方头上,随后刺刀顺势刺入其胸膛。短短一刻钟,这支清廷最后的精锐便全军覆没,仅三人被俘,而宋虎连仅伤亡五人。
宋虎踩着满地鲜血,走到西便门城楼顶端,一把扯下那面残破的黄龙旗,将玄黑色的大新军旗牢牢插在旗杆上。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银龙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城下的大新军队见状,齐声呐喊:“北伐必胜!大新万岁!”
城头得手后,后装枪部队迅速转入巷战。宋虎率连沿西便门内的街巷推进,按照预设战术,以二十人小队为单位,快速穿插。外城的清军残兵躲在民房、商铺后顽抗,却根本无法抵挡后装枪的速射优势。一条狭窄的胡同内,两百余名清军依托房屋构筑防线,宋虎令小队分散至胡同两侧,同时开火,“龙吟1864”的枪声密集如织,清军刚露出身子想要装填弹药,便被精准狙击。
“投掷手榴弹!炸开缺口!”宋虎下令,几名掷弹兵掏出“龙爆”手榴弹,拉燃引信后扔进清军固守的院落。爆炸声响起,院墙轰然倒塌,清军阵脚大乱。宋虎率部趁机冲锋,步枪与刺刀交替使用,仅用十分钟便肃清了胡同内的残敌,自身仅三人轻伤。
与此同时,李三率龙骑兵团在外城各路口设卡,一百名配备“龙吟1864”骑枪的龙骑兵,依托战马的机动性,对逃窜的清军展开“移动射击”。广渠门路口,五百名清军试图突围,龙骑兵们并未冲锋,而是呈扇形展开,利用后装枪的速射能力,不断收割逃兵。子弹如雨点般落下,清军成片倒下,剩余三百余人见突围无望,纷纷跪地投降。
外城的其他城门也传来捷报:永定门清军听闻西便门失守,且得知大新后装枪“快如闪电”的威力,军心彻底崩溃。第二军团未费吹灰之力便攻破城门,守军要么投降,要么溃散;崇文门、宣武门的清军也在炮火与后装枪部队的夹击下,相继失守。
多隆阿率残部退守内城时,外城已完全被大新军队控制。他站在内城城墙上,看着外城内四处飘扬的玄黑龙旗,听着远处不断传来的枪声,心中满是绝望。这支曾被清廷寄予厚望的外城守军,在“龙吟1864式后装枪”的速射优势面前,毫无还手之力,五千守军仅两千余人逃入内城,其余不是战死,便是被俘。
宋虎率连驻守西便门城楼,士兵们正擦拭着手中的“龙吟1864”,枪身的黄铜部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枪膛内还残留着硝烟的味道。他望着内城高大的城墙,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下一步,就是内城了。”
王九波率主力入城后,立即下令加固外城防线,安抚百姓,清点战利品。此次西便门之战,后装枪部队以极小的代价,撕开了外城防线,充分证明了“射速制胜”的战术理念。缴获的清军武器中,大量前装枪与少量贝尔丹后装枪被集中存放,将作为后续军工改进的样本。
中军大帐内,王九击看着外城布防图,满意地点头:“龙吟后装枪果然不负所望,外城一战,打出了我军的优势。传令各部队,休整一日,明日对内城发起总攻!”
夜色降临,外城的街道上渐渐恢复了些许生气,百姓们走出家门,为和善的大新军队送水送粮。玄黑色的大新军旗在各城门楼顶端飘扬,与内城的黄龙旗遥遥相对,形成鲜明对比。
http://www.abcsee.cc/44411/2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