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黑风寨主成帝路 >第245章 龙庭易主定新规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45章 龙庭易主定新规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太和殿内的尘埃在光柱中浮动,跪拜在地的王公大臣们闻听王九击的厉斥,浑身筛糠般颤抖。先前还心存侥幸的几位宗室勋贵,此刻终于按捺不住恐慌,膝行着向前挪动,为首的正是曾任漕运总督的端华,他额头磕得青肿,声音带着哭腔嘶吼:“皇上饶命!臣愿投诚!臣家中有良田千顷、银窖三座,尽数献给皇上!只求皇上留臣一条贱命,臣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臣也愿献家产!”紧随其后的是户部侍郎崇绮,他连连叩首,额角渗出的鲜血混着尘土淌下,“臣在京城有商铺二十余间,关外还有金矿股份,全归皇上所有!臣精通满汉双语,还懂俄文,可为皇上出使外邦,联络邦交!”

  一时间,太和殿内此起彼伏响起献产投诚的哀嚎。有的官员哭喊着报出家产明细,金银珠宝、田产商铺、古董字画罗列不绝;有的则吹嘘自己的才干,或是精通律法,或是擅长理财,妄图以此换得一线生机。这些曾经作威作福的权贵,此刻全然没了往日的体面,一个个如丧家之犬,只求用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买条性命。

  王九击坐在栾金龙椅上,目光冷冽如冰,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待众人哭喊得稍歇,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穿透人心的威严:“你们的财产?从你们巧取豪夺、鱼肉百姓的那一刻起,这些东西就早已不是你们的了。”

  他俯身前倾,手指划过龙椅扶手上的鎏金龙纹,语气中满是讥讽:“至于你们这些所谓的‘才干’,本王更是不屑一顾。大新的官员体系,容不得你们这些贪官污吏玷污。你们平日里除了贪赃枉法、结党营私,还会做些什么?压榨百姓的本事倒是一流,治理国家的能耐却半点没有。”

  他猛地提高声调,震得殿内梁柱仿佛都在震颤:“实话告诉你们,就是宫里头扫地的太监,都比你们这些蛀虫有用!至少他们还能做点实事,而你们,只会趴在百姓身上吸血!”

  这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众官员心上,让他们瞬间噤声,脸上血色尽褪。就在这死寂之中,人群后侧突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一个佝偻的身影从官员堆里爬了出来。那是个年近六旬的老太监,穿着洗得发白的深蓝色绸缎总管太监袍,头发花白稀疏,脸上布满皱纹,却精神矍铄,正是宫中资历最深的马公公。

  马公公膝行着穿过人群,来到殿中,先是对着龙椅上的王九击重重磕了三个响头,额头撞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老奴马进喜,叩见皇上!”他声音洪亮,全然不像年迈之人,“皇上圣明!这些官员个个贪赃枉法,死不足惜!但老奴有用!老奴在宫中当差四十余年,熟悉宫闱规制、礼仪流程,还懂采买调度、宫人管理,皇上入主紫禁城,正需老奴这样的人打理内务!”

  王九击挑眉打量着眼前的老太监,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我靠,还真爬出个太监来。”他上下扫视马公公,见他虽身形佝偻,眼神却清明锐利,不似其他宫人那般怯懦,心中倒是生出几分好奇,“不过本王倒是纳闷,我要你个男不男、女不女的太监干什么?大新可没这阉割为奴的规矩。”

  马公公闻言,非但不惧,反而再次叩首,语气恳切:“皇上有所不知,如今宫中尚有太监一千三百七十二人,皆是自幼入宫,除了打理宫闱事务,别无谋生之技。皇上若是将我们尽数驱逐,这些人要么冻饿而死,要么沦为乞丐,甚至可能为祸民间。”

  他抬起头,眼中带着哀求:“老奴斗胆恳请皇上,给我们一条生路!我们愿留在宫中,依旧打理宫闱杂务,不求荣华富贵,只求三餐温饱。日后宫中太监只出不进,待我们这些老骨头百年之后,这太监制度自会消亡,既不违皇上之念,又能保全上千人性命,还能为皇上省去打理宫苑的烦忧,一举三得啊!”

  王九击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殿外那些战战兢兢的宫人。他深知这些太监大多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自幼被送入宫中,身不由己,虽有少数作恶者,但多数人不过是皇权制度下的牺牲品。如今清廷覆灭,若将他们尽数驱逐,确实可能引发诸多事端。

  “也罢。”王九击缓缓颔首,“既然你这么说,那你们便留在宫中吧。”他看向马公公,语气郑重,“但本王有三条规矩,你们必须严格遵守。第一,宫中太监只出不进,日后绝不允许再征召新的太监;第二,所有太监待遇与大新普通工人同等,按月发放俸禄,不得苛待;第三,严禁太监干预任何政务,违者立斩不赦!”

  马公公闻言,喜出望外,连忙再次叩首,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老奴遵旨!谢皇上恩典!皇上圣明!”他起身时,腰杆都挺直了不少,转身面向殿外的宫人高声道,“传皇上旨意!宫中太监一律留用,遵皇上三条规矩行事,日后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殿外的宫人们闻言,纷纷跪地谢恩,哭声中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马公公则走到龙椅后侧,垂手侍立,身姿挺拔,竟真有了几分内务总管的模样。他深知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也是宫中上千太监的生路,定要尽心竭力,不辜负王九击的信任。

  就在此时,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内阁总理大臣王文身着玄色朝服,手持一卷文书,稳步走入太和殿。他目光扫过殿内情形,见王九击已端坐龙椅,地上跪着一众宗室官员,马公公侍立后侧,心中已然明了,当即上前躬身行礼:“臣王文,参见皇上!”

  “起来吧。”王九击抬手示意,语气缓和了许多,“文阁老来得正好,本王正有要事与你商议。”

  王文起身,走到龙椅旁侧站定,目光掠过地上的王公大臣,眉头微蹙:“这些人如何处置?”

  “皆是罪该万死之徒。”王九击语气冰冷,“但一下子杀太多人,恐动摇京畿民心。你看这样如何,将他们暂时收押,派黑煞卫彻查其罪行,凡贪赃枉法数额巨大、手上沾有百姓鲜血者,一律斩首示众;罪轻的贬为庶民,发配西北垦荒;至于慈安、慈禧、奕欣这些核心人物,暂关宗人府,待登基之后再行处置。”

  “皇上英明。”王文点头赞同,“如此处置既显皇恩浩荡,又能震慑宵小,正合民心。”他随即呈上手中的文书,“这是臣草拟的登基大典流程与相关事宜,还请皇上过目。”

  王九击接过文书,展开细看。文书上详细列明了登基的各项事宜:登基日期定在半月之后的黄道吉日,届时将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再返回太和殿接受百官朝贺;大典所需的礼器、仪仗、礼服等,由经济与产业部加急制备;京畿内外的军队需加强戒备,以防残余势力作乱;同时还要昭告天下,宣布大新王朝正式取代清廷。

  “日期定得妥当,流程也周全。”王九击看完后颔首赞许,“不过有几处,本王觉得需要修改。”

  他指着文书上的都城条款,语气坚定:“定都之事,改一下。紫禁城乃天下中枢,地势险要,文脉昌盛,且历经数朝经营,宫苑规制完备,理应定为大新都城。新京作为龙兴之地,改为陪都,设留守大臣打理,保留部分中枢机构分支机构,作为南北呼应的重镇。”

  王文心中一凛,随即躬身应道:“皇上高见!定都京城,既能彰显大新承继华夏正统之意,又能依托现有规制节省民力,实乃明智之举,臣这就修改条款。”

  “还有帝王礼服。”王九击继续说道,“不必照搬清廷的繁琐样式,太过束缚。就按大新的军装样式改良,玄黑色为底,绣金龙纹,简洁庄重即可,既显我大新的军威,又不失帝王的威仪。”

  “臣遵旨。”王文连忙记下。

  “祭天仪式也需简化。”王九击补充道,“不必搞那些虚头巴脑的繁文缛节,祭拜皇天后土,诚心即可。祭品以简朴为主,不得铺张浪费,毕竟刚经战乱,百姓尚在恢复生计,本王岂能带头奢靡?”

  王文眼中闪过赞许之色,躬身应道:“皇上体恤民情,实乃百姓之福。臣这就修改相关条款,传令下去照办。”

  “最关键的是昭告天下的诏书。”王九击语气加重,“务必写得通俗易懂,让天下百姓都明白,大新取代清廷,是为了推翻腐朽统治,让百姓过上太平日子。”

  他条理清晰地吩咐:“诏书中要明确新政核心:其一,减免赋税三年,让百姓休养生息;其二,清查土地,将权贵霸占的田产还给无地农民;其三,废除科举陋习,推行新式学校,选拔有真才实学之人;其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其五,发展工商,疏通商路;其六,汉满蒙回各族一律平等,废除民族压迫政策,天下百姓皆是大新子民,享有同等权利与义务。”

  王文连忙提笔记录,心中大为振奋。这些新政条款字字切中时弊,若能推行,必将民心所向,稳固大新统治。“皇上的新政利国利民,臣定当拟定妥当诏书,让天下百姓皆知皇上仁政。”

  “军队安排也需调整。”王九击看向殿外侍立的王九波,“九波,你率第一军团、禁卫第二军团留守都城,负责京畿防务,清查城内残余势力,安抚百姓,确保登基大典顺利进行。沈庭渊率第二军团返回陪都新京,加强南北联防,同时督办陪都新政推行,确保两地政令畅通。”

  “臣遵旨!”王九波跨步上前,单膝跪地领命。

  王九击又看向宋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宋虎,你此次攻克外城、清剿残敌,立下大功。本王封你为营长。”

  宋虎闻言,心中狂喜,连忙跪地叩首,声音激动得颤抖:“谢皇上隆恩!末将定誓死效忠皇上,绝不辜负皇上信任!”他从普通士兵一路晋升,如今身为营长,这份荣耀让他浑身热血沸腾,暗自决心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王九击微微颔首,示意他起身,随后看向马公公:“马公公,你任内务府总管,全权负责宫中事务。宫人的调度、宫苑的修缮、大典的筹备,都由你打理。记住,务必节俭行事,不得克扣宫人俸禄,若敢中饱私囊,本王定不轻饶!”

  “老奴遵旨!”马公公躬身应道,“老奴定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都退下吧。”王九击摆了摆手,“王文留下,其余人各司其职,抓紧筹备登基大典、推行新政。半个月后,本王要在太和殿接受天下百官朝贺,开启大新新纪元!”

  “遵旨!”众人齐声应诺,纷纷躬身退下。王公大臣被押往宗人府羁押,宫人们跟着马公公清点物资,王九波、宋虎等人各自部署防务、训练军队,整个都城都陷入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太和殿内,只剩王九击与王文二人。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将龙椅上的王九击映照得愈发威严。王文看着眼前这位即将登基的帝王,心中感慨万千——从蜀地草莽到开国之君,王九击用十一年时间创下惊天伟业。

  “皇上,”王文躬身请示,“关于皇室名号与后宫制度,不知皇上有何打算?”

  王九击眉头微蹙,思索片刻后说道:“皇室名号沿用‘大新’,朕为大新武祖皇帝。后宫制度不必繁琐,只有一后两妃,打理后宫事务,不得干预朝政。后宫冗余宫人,大典结束后允许自愿出宫,给予路费安置,让她们重归民间、婚嫁自由。”

  王文肃然起敬:“皇上打破千年陋习,实属远见卓识,臣深感敬佩。”

  “不过是不愿重蹈清廷覆辙罢了。”王九击淡淡说道,“清廷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教训太过深刻,大新朝堂必须清明廉洁。”

  他起身走到太和殿门口,推开沉重的朱红大门。阳光洒在身上,玄黑色军装泛着冷冽光泽,银龙纹熠熠生辉。殿外,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光,京城百姓已开始奔走相告,大新将立、新政将行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街巷。

  “文阁老,”王九击望着远方天际,语气坚定,“登基只是第一步。推行新政、安抚民心、整顿吏治、发展国力,还有无数艰难险阻。但朕相信,只要君臣同心、体恤民情、励精图治,定能开创太平盛世,让大新龙旗永远飘扬在这片土地上。”

  王文走到他身旁,眼中满是坚定:“臣定当鞠躬尽瘁,辅佐皇上开创盛世,不负天下百姓期望!”

  两人并肩而立,目光望向远方。阳光普照大地,驱散了战乱阴霾。半个月后的登基大典,将是大新王朝正式开启的标志,而这座历经数朝的都城,也将在新的统治者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龙旗重整,北伐功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王朝,即将在华夏大地之上,书写属于它的辉煌篇章。
  http://www.abcsee.cc/44411/2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