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林辰把那份盖着青州高新科技集团公章的文件袋推到桌角,没急着拆。他盯着边缘磨损的痕迹看了两秒,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转头对陈雪说:“明天下午三点,青年干部阶段性汇报会,通知张婷、李哲、王浩,准时到场。”

  陈雪站在办公桌前,手里夹着文件,点头记下。她没问为什么突然开这个会。最近林辰做事的节奏她已经摸清了——前脚刚压下隐患,后脚就着手铺路。上回西城监督员的事处理完,第二天他就启动了新一轮基层轮岗名单调整。

  “材料我来收,但别替他们改。”林辰翻开日程本,“让他们自己写,写不好也得上台讲。讲不出来,说明还没吃透。”

  “有人会觉得太急。”陈雪犹豫了一下,“张婷才下去八个月,李哲之前没接触过拆迁,王浩那个小程序也是小范围试运行。”

  “急?”林辰抬眼,“我们不培养人,等着被人顶?前两天孙宏远的人能摸到我们内部流程,下次呢?靠运气守规矩?”

  陈雪没再说话,转身出去了。

  第二天下午,会议室比往常安静。三个人坐在前排,张婷穿了件浅灰衬衫,头发扎得一丝不苟;李哲手里捏着打印稿,边角已经被搓出毛边;王浩把笔记本摆在正中间,屏幕还亮着后台数据界面。

  林辰进来时没看材料,先扫了一圈人。他坐下,开口就说:“今天不念稿。谁准备的是通篇感受和体会,现在可以删了。”

  张婷手指一抖。

  “从问题开始。”林辰说,“你碰上了什么坎,怎么绕过去的,哪一步卡了三天才想明白。我要听这个。”

  会议室静了几秒。

  张婷先开口。她没看电脑,直接说:“和平里小区加装电梯,低层三户坚决反对。我去了七次,前六次都被骂出来。第七次我带了结构安全评估报告,还有隔壁区已完工楼栋的噪音监测数据。我说,如果你们信不过我,我可以请住建局工程师上门答疑,费用由街道承担。”

  她顿了顿:“第七户签完字那天,老太太拉着我说,小姑娘,你要是早拿这个来,我们也不至于吵半年。”

  林辰点头:“什么时候意识到光靠嘴说没用的?”

  “第四次被泼水之后。”张婷声音平稳,“我回来重新梳理了反对理由,发现他们真正在意的不是钱,是怕影响采光和安全。之前我们只讲政策补贴,没回应核心顾虑。”

  林辰转向李哲:“你呢?南街村那块地,十七年没拆,你三个月协调出初步方案,靠什么?”

  李哲放下稿子:“我没谈补偿。先组织村民代表去看了安置房样板间,又请第三方机构做了产权确权预评估。有两户老人一直不签字,我查了他们子女在外地工作的记录,主动联系他们,把材料寄过去,让他们帮忙劝。”

  “有人骂你绕过家长?”

  “骂了。”李哲说,“我说,子女也是法定共有人,程序合法。而且,他们父母其实松动了,只是拉不下面子。有人帮着下台阶,反而顺利。”

  林辰嘴角微动,没说话。

  王浩接着讲。他调出小程序后台:“上线四个月,收到报修工单一千二百一十七件,平均响应时间从原来的六十八小时压缩到三十六小时。最关键是,居民可以实时查看处理进度,还能打分。”

  “有人刷好评?”

  “有。”王浩点头,“我们加了IP限制和行为分析,异常评分自动冻结。上周发现一个物业人员用家属账号刷了五条五星,系统预警后,街道约谈了物业公司。”

  林辰问:“你从哪儿想到加评分机制的?”

  “您去年处理环卫队罢工那会儿。”王浩说,“您说,群众不怕问题多,怕没人管。后来您让投诉平台公开处理记录,三个月信访量降了四成。我就想,能不能让服务也透明。”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林辰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三个词:**问题、路径、反馈**。

  “你们三个做的事不一样,但做对了一件事——没把任务当差事办。”他转身,“张婷没背政策条文,而是找到了反对者的真正顾虑;李哲没卡流程,而是找到了决策链上的实际人;王浩没堆功能,而是抓住了群众最在意的‘有没有人管’。”

  他停顿了一下:“我教你们的话术、策略、分析框架,都是工具。但工具不能替你判断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该让。这玩意儿,得自己走一遍才长脑子。”

  陈雪坐在后排,低头在本子上记了一句:*以战代训,以事成人。*

  林辰看向周伟:“有人说年轻人出头太快,容易招非议。你怎么看?”

  周伟坐在角落,早就准备好这话:“非议从来不是因为出头快,是因为没结果。只要事办成了,流程经得起查,谁也拦不住。”

  “对。”林辰点头,“官场最不缺的就是‘按资历来’。可火灾来了,你能说消防员太年轻,让他等老同志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回到主位:“从今天起,三项机制。第一,青年干部成长档案,每月由陈主任牵头评估,重点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看材料厚度。第二,副区长直通车,每季度选两人列席区府专题会,听议题、提建议,不发言也得听懂。第三,攻坚任务认领制,下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历史遗留项目清零,谁想牵头,报名。”

  没人出声。

  “这不是提拔预告。”林辰扫视一圈,“是加担子。担子压得住,路才走得稳。压不住,就回去补课。”

  散会后,刘伟在门口等他。

  “我申请进下一批培养计划。”他递上一份手写的申请书,“我知道自己经验不够,但我想试试。”

  林辰接过,没翻,直接问:“为什么?”

  “上次西城监督员的事,我才知道,光听话不行。”刘伟声音不高,“您能防住一次,防不住次次。得有人能在您不在的时候,把事扛起来。”

  林辰看了他一眼,把申请书放进公文包。

  两天后,陈雪把一份新模板发到工作群。标题是《青年干部成长档案(试行版)》,里面列了七项评估维度,第一项就是“独立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依据与后续影响”。

  她在备注里写:请各街道办于每月五日前更新本辖区培养对象记录,数据将作为年度考核参考项。

  林辰在办公室看到邮件,点了发送回执。

  下午四点十七分,他打开抽屉,取出那份被咖啡浸湿的文件扫描件,再次核对三个名字。确认无误后,他点击删除原始电子档,在加密名单日志里添加一行记录:*信息留存期限三个月,到期自动销毁。*

  手机震动。是区大数据局的技术对接人。

  “林区长,信用评价指标初稿您看了吗?法务那边催得紧。”

  “告诉他们,今晚八点前出终版。”林辰回复,“响应时效、整改率、满意度三条必须保留。其他,按程序走。”

  他放下手机,抬头看向窗外。夕阳照在对面办公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淡金色。
  http://www.abcsee.cc/44439/2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