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应对学习倦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初冬的寒风吹得院角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堂屋的煤油灯映着陆晓阳趴在木桌上的身影。他面前摊着一本小学数学练习册,手里握着铅笔,却半天没写下一个字,眼神飘向窗外,显然没把心思放在100以内加减法的题目上。

  苏青端着刚热好的小米粥走进来,看到这一幕,心里便明白了——自从晓阳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后,她就给他进阶了100以内的内容,起初孩子还兴致勃勃,可连续练了一周后,倦怠情绪渐渐冒了出来,不仅做题速度变慢,还总找借口拖延,刚才说“要喝水”,现在又盯着窗外发呆。

  “晓阳,粥快凉了,先过来喝粥吧。”苏青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做题,而是把粥放在桌上,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晓阳像是得到了解脱,立刻放下铅笔,跑到桌边拿起碗,却没像往常一样狼吞虎咽,反而小口小口地喝着,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苏青看在眼里,没有戳破。她知道,孩子学习就像紧绷的弦,一直拉着容易断,尤其是晓阳之前靠兴趣驱动学习,现在面对重复的计算题,新鲜感褪去,倦怠是正常的。强迫他做题只会让抵触情绪更重,不如换个方式,让他在生活里重新找到数学的乐趣。

  第二天一早,苏青收拾好东西,对正在院子里踢石子的晓阳说:“晓阳,今天跟妈去镇上的供销社,你帮妈算算账,好不好?”晓阳愣了一下,踢石子的动作停了下来:“算账?算什么账呀?”

  “咱们要给你和姐姐妹妹买些糖果,还要把家里做的布鞋拿去卖,得算清楚花多少钱、能赚多少钱,这可需要会算算术的孩子帮忙才行。”苏青故意说得郑重,还冲他眨了眨眼,“妈听说晓阳现在能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肯定能帮上大忙。”

  晓阳的眼睛瞬间亮了,之前的倦怠仿佛被风吹散,立刻跑过来拉住苏青的手:“我能行!妈,咱们现在就走吧!”他之前总听苏青说去供销社买卖东西要算账,却从没真正参与过,现在能帮上忙,还能用到自己学的算术,心里顿时充满了期待。

  母子俩踩着晨霜往镇上走,晓阳一路都在问:“妈,咱们要买多少糖果呀?多少钱一斤?”“咱们的布鞋卖多少钱一双?成本是多少呀?”苏青耐心地回答:“糖果一斤8毛钱,咱们买3斤;布鞋一双成本2块5,卖4块,一共卖5双,这些都得靠你算清楚哦。”晓阳立刻在心里默默算起来,手指不自觉地在裤腿上比划着,之前面对练习册时的抵触,早已不见踪影。

  到了镇上的供销社,人不算多,柜台后坐着熟悉的张婶。苏青先带着晓阳走到糖果区,玻璃罐里装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散发出甜甜的香气。“张婶,给我们称3斤水果糖。”苏青笑着说,然后转头看向晓阳,“晓阳,该你算账了,一斤8毛钱,3斤多少钱呀?”

  晓阳立刻站到柜台前,小脸上满是认真,他先伸出三根手指,代表3斤,然后大声说:“一斤8毛,3斤就是8毛加8毛加8毛,等于24毛,也就是2块4毛钱!”张婶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夸道:“晓阳真厉害!这么快就算出来了,比张婶用算盘还快呢!”

  被张婶一夸,晓阳更得意了,腰杆都挺直了些。苏青趁机说:“张婶,我们还要把家里做的5双布鞋放这儿寄卖,一双卖4块,您看行吗?”张婶接过布鞋看了看,点头说:“这布鞋做工好,4块钱很划算,卖出去我给你们留着钱。”

  “晓阳,再算算,5双布鞋,一双卖4块,一共能卖多少钱呀?”苏青又抛出一个问题。晓阳这次没再掰手指,而是直接说:“5乘4等于20块!5双布鞋能卖20块钱!”他之前学过简单的乘法,现在用到实际场景里,算得又快又准。

  张婶惊讶地看着晓阳:“这孩子不仅会算加法,还会算乘法?苏青,你教得真好!不像我家娃,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还得掰手指。”晓阳听着夸奖,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眼神里满是自豪,之前对算术的抵触情绪,早已被成就感取代。

  买完糖果,苏青又带着晓阳去了旁边的布店——家里做布鞋需要买新的布料,布店的布料一尺3毛5分。“晓阳,咱们需要买6尺布料,你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钱?”苏青指着布料问。这次的题目涉及到角分换算,比之前的难了些,晓阳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一尺3毛5,6尺就是3毛5乘6。3毛乘6是18毛,5分乘6是30分,30分等于3毛,18毛加3毛等于21毛,也就是2块1毛钱!”

  布店老板是个中年男人,听到晓阳的计算,忍不住竖起大拇指:“这孩子脑子真灵!这么复杂的账都能算清楚,将来肯定有出息!”晓阳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却还是忍不住偷偷看了苏青一眼,眼神里带着“妈,我厉害吧”的期待,苏青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

  从布店出来,晓阳主动拉着苏青的手说:“妈,咱们再去别的地方算账吧!我还能算更难的!”苏青笑着说:“今天先不算了,咱们得把布鞋的成本再算清楚,看看卖5双能赚多少钱。你想想,一双布鞋成本2块5,卖4块,一双能赚多少钱?5双一共能赚多少钱?”

  晓阳立刻在心里算起来:“一双卖4块,成本2块5,4块减2块5等于1块5,一双能赚1块5;5双就是1块5乘5,等于7块5毛钱!妈,咱们能赚7块5!”他算得又快又准,语气里满是兴奋,仿佛已经看到了赚来的钱能买多少好吃的、好玩的。

  回家的路上,晓阳还在不停地说今天算账的事,一会儿说“张婶夸我算得快”,一会儿说“布店老板说我有出息”,还主动跟苏青说:“妈,明天我还要做练习册,我要学更难的算术,以后帮你算更多的账!”

  苏青看着孩子重新燃起的学习热情,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孩子的倦怠不是因为“不爱学”,而是因为“学的内容没了意义”。当算术从练习册上的数字,变成能帮妈妈算账、能得到别人夸奖的“有用技能”时,孩子自然会重新找回兴趣,甚至主动想要学得更好。

  回到家后,晓阳果然主动拿出练习册,坐在桌前认真地做题。遇到之前觉得难的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他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烦躁,而是仔细地在草稿纸上演算,遇到算错的,还会主动问苏青:“妈,这个15加28,是不是等于43呀?我算的对不对?”

  苏青坐在旁边陪着他,偶尔提点一下,更多的时候是看着他自己琢磨。她发现,经过今天的实际场景练习,晓阳不仅做题更认真了,还学会了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比如算“76减29”时,他会主动用之前学的“破十法”,先把29分成20和9,再用76减20等于56,56减9等于47,算得又快又准。

  晚上吃饭时,晓阳还兴奋地跟陆庭州、陆晓燕分享今天在镇上算账的事,说自己帮妈妈算了糖果钱、布鞋钱、布料钱,还得到了别人的夸奖。陆庭州笑着说:“咱们晓阳真是个厉害的小会计!以后家里的账就交给你管了!”晓阳用力点头,小脸上满是骄傲。

  接下来的日子里,晓阳再也没有出现过学习倦怠的情绪。苏青会经常带着他参与家里的“实际算账”——比如算做一双布鞋需要多少布料、多少线,成本是多少;算卖10个肚兜能赚多少钱;算去镇上赶集要花多少车费、买东西要花多少钱。每次算账,晓阳都格外认真,还会主动提出“用更简单的方法算”,慢慢的,他不仅熟练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还对乘法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能自己琢磨出简单的除法计算。

  有一天,苏青给晓阳出了一道“家里有20个鸡蛋,每天吃3个,能吃几天,还剩几个”的题目,晓阳想了一会儿,就说:“3乘6等于18,20减18等于2,能吃6天,还剩2个!”苏青惊讶地看着他,没想到他能自己用乘法解决除法问题,这比单纯做练习册上的题目,更能体现出他对数学的理解。

  看着晓阳重新燃起的学习热情,以及在数学上的进步,苏青心里满是感慨。她知道,应对孩子的学习倦怠,强迫和指责只会适得其反,不如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把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实用性”和“成就感”。当孩子觉得学习是“有用的”“有趣的”,自然会主动去学、去探索,甚至能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意想不到的潜力。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晓阳认真做题的身影上。他手里握着铅笔,在练习册上一笔一划地写着,偶尔遇到难题,会皱着眉头琢磨一会儿,然后眼睛一亮,露出开心的笑容。苏青坐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温暖和希望——她知道,只要用对方法,保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晓阳在数学的道路上,一定能走得更远、更稳,未来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http://www.abcsee.cc/44447/1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