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成立互助小组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初冬的夜晚,苏青家的堂屋格外热闹。煤油灯的光晕映着满屋子的笑脸,刘嫂、陈姐、张婶坐在炕沿上,手里还攥着展销会赚来的零钱,李婆和村里其他几位妇女围坐在小桌旁,桌上摆着苏青刚煮好的红薯汤,香甜的气息在屋里散开。

  “这次展销会赚的钱,比我家老周在工地干半个月还多!”刘嫂摩挲着手里的纸币,语气里满是激动,“就是我一个人做鞋垫太慢,要是能有人搭把手,下次说不定能多赚点。”

  陈姐也跟着点头:“我也觉得,上次赶布偶订单,要不是苏青帮我剪布料,我肯定赶不出来。要是咱们能一起做手工,不仅快,还能互相学手艺。”

  苏青看着大家热切的眼神,心里早有的想法越发清晰。她放下手里的红薯汤碗,清了清嗓子说:“其实我早就想跟大家说,咱们不如成立一个‘妇女互助小组’。平时一起做手工,你会裁剪我会缝纫,互相搭把手效率高;遇到好销路,比如展销会、批发商订单,咱们一起接单,不会让谁落下;家里有孩子的,还能一起分享怎么带娃、怎么教孩子读书;要是谁家有困难,比如老人病了、孩子没人看,大家一起帮忙,总比一个人扛着强。”

  话音刚落,李婆第一个拍着手赞同:“好啊!我老婆子虽然做不了精细手工,但能帮大家看孩子、煮午饭。上次晓雨发烧,要不是苏青帮我找医生,我都不知道该咋办。要是有这么个小组,以后谁家有事,再也不用慌了。”

  张婶也连忙说:“我支持!我绣帕子的时候,总觉得花样不够新,要是能跟大家一起琢磨,肯定能绣出更好看的。再说了,咱们一起找销路,也不用怕被批发商压价,人多力量大嘛!”

  “我也加入!”坐在角落的王嫂举手,她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平时只能在家做些简单的针线活,“我会缝扣子、锁边,虽然手艺不算好,但能帮大家打打下手。要是能跟着大家一起赚钱,孩子的书本费就不用愁了。”

  你一言我一语间,屋子里的气氛越发热烈。苏青拿出纸笔,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想法:有人提议每周一、三、五下午在她家集合做手工,场地宽敞;有人说要把各自擅长的手艺列出来,互相教学;还有人建议每次赚的钱单独记账,透明公开,让每个人都放心。

  “咱们得定个规矩,”苏青放下笔,看着大家说,“第一,做手工的材料钱大家平摊,赚的钱按工作量分,多劳多得但不亏待任何人;第二,谁家有困难,不管是缺钱还是缺人手,只要开口,大家都要搭把手;第三,不仅要一起赚钱,还要一起学东西,比如教没读过书的姐妹认字,教年轻媳妇怎么给孩子做辅食,让咱们不仅手头宽裕,心里也亮堂。”

  “这个规矩好!”刘嫂率先附和,“多劳多得公平,互相帮忙暖心,咱们不仅是赚钱的伙伴,更是一家人!”

  接下来的几天,苏青带着大家一起准备。她把堂屋收拾出来,摆上几张长桌,让大家能一起做手工;又去县城买了些便宜的布料和针线,作为小组的公共材料;还特意找村支书借了块小黑板,挂在墙上,准备教大家认字、记账。

  互助小组成立的第一天,就有12位妇女来参加。苏青先让大家在小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擅长的手艺:刘嫂写“裁剪、做鞋垫”,陈姐写“缝布偶、装响铃”,张婶写“刺绣、绣帕子”,王嫂写“缝扣子、锁边”,李婆则笑着写“看孩子、做饭”。

  “今天咱们先一起赶个小订单,”苏青拿出之前接到的布偶订单,“我负责画样子,刘嫂裁剪布料,陈姐和王嫂缝布偶,张婶给布偶绣小图案,李婆帮咱们看孩子、煮水,大家分工合作,试试效率。”

  随着苏青一声“开始”,堂屋里顿时响起了“沙沙”的裁剪声、“哒哒”的缝纫机声和“嗡嗡”的绣花声。刘嫂拿着剪刀,按照苏青画的样子,飞快地剪出布偶的身体和衣服;陈姐坐在缝纫机前,手指灵活地踩着踏板,很快就把布偶的身体缝好了;张婶则拿着绣花针,在布偶的衣服上绣出小小的太阳花,一下子让布偶变得生动起来;王嫂蹲在桌边,认真地给布偶缝上纽扣眼睛;李婆则带着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玩游戏,时不时给屋里的人递杯热水,整个场面忙碌又温馨。

  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煮了面条,围坐在院子里吃饭。“以前我一个人做手工,中午随便啃个馒头就算了,现在跟大家一起,不仅吃得香,干活也有劲儿!”王嫂笑着说,脸上满是满足。

  下午,订单很快就赶完了。看着桌上整齐摆放的20个布偶,大家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要是一个人做,至少要两天,可大家一起动手,半天就完成了。

  “人多就是不一样!”陈姐拿起一个布偶,看着上面的太阳花,“张婶的手艺真好,这花绣得跟真的一样,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婶笑着说:“你缝的布偶也结实,下次我教你绣简单的图案,你做的布偶肯定更受欢迎。”

  接下来的日子里,互助小组的规模越来越大。村里的妇女们看到加入小组的人不仅能赚钱,还能一起学东西、互相帮忙,都纷纷报名。不到一个月,小组就有20多个妇女加入,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天下午,苏青家的堂屋里都坐满了人。有人在做手工,有人在学认字,有人在交流育儿经验。李婆教年轻的媳妇怎么用艾草给孩子泡脚驱寒,张婶教大家绣简单的花样,苏青则拿着小黑板,教没读过书的姐妹认“一、二、三”和“钱、账、货”,告诉她们“认识字才能算清账,才不会被人骗”。

  有一次,王嫂的儿子突然发烧,家里只有她一个人,急得直哭。小组里的人知道后,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苏青帮她找医生,刘嫂帮她看孩子,陈姐则回家煮了生姜水送过来。看着大家忙前忙后的样子,王嫂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要是没有互助小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啊!”

  还有一次,村里的赵姐想给在外地上学的女儿做件新棉袄,却不会裁剪。小组里的人一起帮她——刘嫂帮她裁布料,张婶帮她绣花纹,苏青帮她缝棉袄的里子,不到一天就做好了。赵姐拿着崭新的棉袄,眼眶红红的:“这棉袄比买的还暖和,我闺女肯定喜欢。谢谢大家,要是没有你们,我肯定做不出来。”

  互助小组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夸这是村里的“正能量团体”。村支书还特意来看过,笑着对苏青说:“你真是为村里办了件大好事!以前村里的妇女们闲下来就家长里短,现在都忙着做手工、学东西,家里和睦了,村里也热闹了。”

  初冬的傍晚,夕阳把苏青家的院子染成了金色。互助小组的妇女们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刚做好的手工制品,脸上满是笑容。有人在讨论下次展销会要做什么新样式,有人在交流怎么教孩子写作文,还有人在计划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做件新棉衣。

  苏青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这个互助小组不仅让大家赚到了钱,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以后,她们会一起做更多的手工,一起帮助更多的人,让这个小村庄充满更多的正能量,让每个人的日子都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舒心。
  http://www.abcsee.cc/44447/1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