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服装摊的里程碑
推荐阅读:
叶辰夏倾月
枭宠,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
诸天从心录
陈浩苏雪
混天鼎
穿成被团宠的长公主,她杀疯了!
纭纭出生在五十年代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这个阎王有点贱
开局变身少女,被收服成宝可梦!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初春的镇集,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苏青的“苏记服装”摊位前就已经围了几位顾客——有本村的老熟客,也有从邻村特意赶来的新面孔,甚至还有两位背着布包、一看就是从县城来的姑娘。“苏老板,我听县城的朋友说你这儿衣服又好又实在,特意绕路来的,想选件春装衬衫。”一位姑娘笑着说,手里还攥着朋友写的“镇集东头苏记服装”的纸条。苏青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帮姑娘挑选尺码,心里满是感慨——不过两年时间,她的服装摊已经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摊位,变成了镇上人人皆知的“地标”,甚至成了外村、县城顾客的“打卡点”。这不仅仅是生意的成功,更是“苏记”品牌的里程碑,为后续拓展县城市场、开服装店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说起摊位的“地标”之路,还要从细节里的用心说起。苏青的摊位永远是镇集上最整洁的——货架每天用布擦得一尘不染,衣服按款式、尺码分类叠放,连价格标签都贴得整整齐齐;试穿用的镜子擦得锃亮,旁边还放着一把软尺,方便顾客量尺寸;遇到下雨天,她会在摊位前铺一块塑料布,防止顾客滑倒,还会给没带伞的顾客递上一次性雨衣。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却让顾客觉得格外贴心。
本村的王大娘是“苏记”的忠实老客,几乎每个季节都会来买衣服。“我就信苏老板!上次我买的棉袄,洗了三年都没变形,去年冬天给我儿媳妇也买了一件,她穿上都说好。”王大娘一边挑选衬衫,一边跟旁边的新顾客“安利”,“你要是拿不准尺码,让苏老板帮你量,她量的尺寸比商场里的还准,保准合身!”在老顾客的口碑传播下,本村人几乎都成了“苏记”的回头客,甚至会主动把摊位推荐给亲戚朋友。
外村顾客的到来,则要归功于“诚信商户”的荣誉和团体订单的辐射。去年县医院的护士们穿着“苏记”的衬衫上班,很快就被周边村镇的人注意到——有位邻村的老师看到后,特意打听摊位地址,带着同事来订了20件教师工作服;还有外村的供销社,也慕名来订了30件员工衬衫。这些团体订单,就像一个个“活广告”,让“苏记”的名气从镇上传到了周边十里八乡。
有一次,邻村的张大姐骑着自行车,赶了二十多里路来买衣服。“我听我们村供销社的人说你这儿衣服质量好,还能定制,特意来给我儿子订件结婚穿的衬衫。”张大姐说。苏青根据她儿子的身高、体重,仔细记录尺寸,还推荐了适合婚礼的浅灰色面料,承诺一周后交货。取货时,张大姐看着做工精致的衬衫,激动地说:“比县城裁缝铺做的还好,以后我买衣服再也不用跑远路了!”
县城顾客的慕名而来,则是“苏记”口碑的又一次升级。自从入选“十大诚信商户”后,苏青的事迹不仅在工商系统内传播,还被县城的报纸报道过——去年夏天,县城《百姓生活报》的记者特意来镇集采访她,写了一篇《镇集“诚信商户”苏青:小摊位做出大口碑》的报道,还配了她在摊位前接待顾客的照片。这篇报道一出,不少县城居民都知道了镇集有个“实在”的服装摊,周末会特意开车或骑车来逛逛。
县城的李阿姨就是看了报纸来的。“我在县城买衣服总担心被坑,看到报道说你这儿诚信经营,就想来看看。”李阿姨逛了一圈,买了一件连衣裙和两件衬衫,临走时还说:“你这儿衣服款式不输县城商场,价格还便宜,以后我每个月都来一次!”现在,每个周末的摊位前,总能看到几位县城顾客的身影,有的甚至会提前打电话预定衣服,让苏青预留尺码。
如今,“苏老板”的名号在镇集乃至周边区域,已经成了“诚信”“品质”的代名词。镇集上的其他商户,提起苏青都会竖起大拇指——卖蔬菜的大妈会跟顾客说:“买衣服去苏老板那儿,放心!”修自行车的师傅也会帮她推荐顾客:“你要是想买合身的衣服,就找东头的苏老板,她人实在,手艺也好。”甚至镇工商所的工作人员来检查时,都会对其他商户说:“你们多学学苏记,把诚信和品质做好,生意自然就来了。”
摊位的“地标”意义,还体现在对镇集商业氛围的带动上。以前的镇集,服装摊位很少,款式单一,顾客选择不多;自从“苏记”火了之后,陆续有两家新的服装摊开了起来,但都以“苏记”为标杆,注重品质和服务,镇集的服装生意渐渐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氛围。镇里的干部还特意找苏青谈过:“你的摊位不仅自己做得好,还带动了整个镇的商业风气,是咱们镇的‘活名片’!”
看着摊位前川流不息的顾客,苏青心里清楚,“地标”摊位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和用心——是每一件衣服的严格质检,是每一次多收款项的主动归还,是每一位顾客的耐心接待,更是“做生意先做人,诚信才是根本”的信念。这些,才是“苏记”真正的“招牌”,也是后续事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
现在,苏青已经在县城步行街租好了摊位,正在筹备装修和铺货,计划下个月正式开业。镇集的摊位则交给了刘嫂和陈小花打理——经过两年的培养,她们已经能独立处理订单、接待顾客,甚至能根据季节变化设计简单的款式。“镇集的摊位是咱们的‘根’,要一直守好。”苏青经常跟她们说,“不管县城的生意做得多大,都不能忘了这里的老顾客。”
初春的阳光洒在摊位上,照亮了“苏记服装”的招牌,也照亮了苏青的梦想。她知道,镇集的“地标”摊位只是一个起点,未来在县城的新摊位,甚至以后的服装店,都要延续这份诚信和品质,让“苏记”的招牌越擦越亮,让更多人知道——有个叫苏青的老板,用小摊位的坚持,做着大诚信的生意。而这一切,都从镇集这个小小的“地标”摊位开始,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http://www.abcsee.cc/44447/2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