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十字噬肉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宽城子的老辈人常说,那座伪满时期留下的基督教堂邪性得很。尤其是教堂顶上那个铁十字架,锈蚀得如同野兽獠牙,每逢雷雨天气,便隐隐泛着暗红,仿佛饮足了人血。

  “近者皮肉溃烂”,这是流传在城东的一句老话。打小我奶奶就拽着我耳朵告诫:“小兔崽子,离那鬼地方远点儿,那十字架吃人肉哩!”

  一九九八年夏,我因采访任务回到阔别十年的长春。那时我在一家南方报社混饭吃,主编老陈给我派了个活儿:“回去写写东北的工业振兴,顺便挖掘些历史人文故事。”

  住在宽城区的老宅里,每晚都能听见那座废弃教堂在风中的呜咽。它立在城东荒地里,四周已被开发商围起来,蓝色的铁皮板上喷着“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字样。

  “要拆了重修哩,”街口修自行车的老王头告诉我,“说是要恢复历史原貌,搞旅游开发。”

  “那不是好事吗?”我问。

  老王头吐了口烟圈,眯着眼摇头:“好啥好,那地方邪性。前几个施工队的,碰了那铁十字架,手上全烂了,流黄水,医院都治不了。”

  我记者本能被勾起,决定去探个究竟。

  教堂比记忆中更加破败。哥特式的尖顶刺向灰蒙蒙的天空,铁十字架在最高处歪斜着,表面的锈迹形成奇特的纹路,像某种古老的符咒。围挡有个缺口,我钻了进去。

  院内荒草齐腰,踩上去软绵绵的。教堂大门虚掩着,里面黑黢黢的。我推门进去,灰尘扑面而来。

  “谁啊?”暗处传来苍老的声音。

  我吓了一跳,摸出手机照亮。角落里坐着个老头,瘦得像根柴,正就着窗外漏进的光线修补什么物件。

  “大爷,我是记者,来这儿看看。”我忙解释。

  老头放下手里的活计,眯眼打量我:“记者?又要写啥?这儿没啥好写的。”

  他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我注意到他左手戴着手套,即使在这闷热的夏日。

  “听说这教堂要修复了?”我问。

  “修?修不了。”老头冷笑,“那玩意儿不让碰。”他指了指顶上的铁十字架。

  “为什么?”

  老头突然掀掉左手手套。我忍住没叫出声——那只手几乎没有完好的皮肤,溃烂处覆着黄痂,有些地方还渗着脓水。

  “这就是碰它的下场,”老头说,“不只是我,前几个来的都这样。”

  他告诉我他叫李保国,曾是教堂看管人,现在受雇于施工方,算是“顾问”,其实就是为了警告别人别碰那十字架。

  “为啥会这样?”我问。

  老头神秘地压低声音:“怨气太重了。小日本那会儿,这里不是真教堂。”

  他告诉我,伪满时期,日本人把这当作开拓团指挥部,表面上是教堂,地下室却是刑讯抗联战士的地方。

  “那铁十字架里有东西,”老头说,“我爷爷那辈人就传,里面塞满了地契,都是强占的土地。那些纸浸透了抗联战士的胆汁,他们的魂儿附在上面哩!”

  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无神论者,我自然不信这些。回到报社驻地,我查起了资料。

  历史记载冰冷而残酷:1932年至1945年间,日本开拓团在东北强占大量土地,导致数百万中国农民流离失所。伪满基督教堂确实曾被征用,有记录显示地下设有牢房。

  更令我惊讶的是,近期医院确实收治过数个类似病例——皮肤不明原因溃烂,均来自教堂修缮项目组。

  几天后,我再次造访教堂,这次带了相机和录音设备。李大爷正与一对衣着考究的男女争执。

  “这十字架必须换掉,太影响美观了,”那男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高科技防锈处理...”

  李大爷摇头:“动不得,真的动不得。”

  经过介绍,得知那男的是日企代表田中宏一,女的是中方翻译兼助理小林梅。田中所在的公司在长春有投资,主动提出资助教堂修复项目。

  “我们要保留历史原貌,但必须确保结构安全,”田中宏一推了金丝眼镜,“父亲战后出生在中国,一直希望能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

  我注意到小林梅似乎对教堂很熟悉,径直走向圣坛后方一块松动的石板。李大爷突然喊道:“别动那儿!”

  太迟了。小林梅已经掀开了石板,下面是个暗格,里面躺着一沓发黄的纸页——地契。

  就在此时,教堂顶上传来了刺耳的金属摩擦声。铁十字架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速锈蚀,暗红色的锈屑如血雨般飘落。

  “小心!”李大爷一把推开还在发呆的田中,一块锈铁擦着他的脸颊飞过,留下一条血痕。

  我们慌忙退出教堂。当晚,我接到电话:田中宏一住院了,脸部伤口感染溃烂,医生束手无策。

  医院里,小林梅告诉我一个秘密:她本姓林,祖上是东北人,祖母被开拓团成员强奸生下了她父亲。战后家族隐姓埋名,她后来留学日本,改了名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田中先生是好人,他不该受这罪,”她哽咽着,“那些地契...其实我家也有一份,祖母临终前交给我的,她说是血债。”

  三天后,田中的情况恶化,溃烂蔓延到颈部和胸部。医生建议转院到北京,但时间来不及。

  绝望中,小林梅找到我和李大爷:“必须解决根源问题,对吧?老人们说的怨气...”

  李大爷沉默良久,说:“只有一个法子,熔了那十字架,但要在特定时辰,用特殊方法。”

  午夜子时,我们三人带着气焊设备再次潜入教堂。李大爷准备了纸钱和酒水,先在教堂四周洒了一圈。

  “老哥们,今日了解这段恩怨吧,”他喃喃自语,“该回家的回家,该安息的安息。”

  气焊枪喷出蓝焰,铁十字架在高温中逐渐变红。奇迹般地,那些锈迹开始流动,如血液般蜿蜒而下。

  突然,十字架内部传出纸张燃烧的噼啪声。一道道火蛇从中窜出,却不是向上,而是如活物般缠绕在田中宏一身上——他不知何时也来了,正站在门口!

  “别扑火!”李大爷喝道,“让它烧!”

  火焰中的田中发出非人的嚎叫,但那火蛇并未点燃他的衣服,反而渐渐渗入他的皮肤。更令人惊骇的是,他脸上的溃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最后一道火蛇消失时,十字架也熔尽了,只剩一地灰烬。田中瘫倒在地,小林梅冲过去扶起他。

  灰烬中,那些地契完好无损,只是上面的字迹全部消失了,变成了一张张白纸。

  “债还了,”李大爷长舒一口气,“他们终于安息了。”

  事后调查显示,铁十字架内部长期寄生着一种罕见的嗜铁细菌,与特定血液成分接触会产生强腐蚀性物质——这解释了“皮肉溃烂”的现象。地契上的墨水含有某种易燃气体成分,在高温下自燃——科学似乎解释了一切。

  但我知道,在那晚的火光中,有些东西是科学无法解释的。

  田中宏一出院后放弃了修复计划,转而出资建立了东北抗战纪念馆。小林梅辞去工作,开始寻访自己的根,最终在长春定居下来。

  去年冬天,我路过那座教堂。它现在成了真正的纪念馆,门口立着石碑,刻着曾经在这里受苦和牺牲的名字。

  李大爷已经去世多年,但他的左手手套我一直保留着。有时深夜加班,我会把它拿出来,回想那个夏天的一切。

  科学解释了许多现象,却解释不了为什么在熔掉十字架后,那些地契上的字迹会全部消失;解释不了为什么田中的溃烂不仅痊愈了,连多年的胃病也不再复发;更解释不了为什么在工程队清理教堂地下室时,发现了刻在墙上的几行字——

  “血债必偿,天地有眼。冤魂不散,誓守此土。”

  那字迹深嵌石中,绝非人力所能为。

  每当有人问我信不信世上有鬼,我总是回答:我信有些事情,比鬼更复杂,比科学更神秘,那是历史深处传来的回声,是无数未眠亡灵的执念。

  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有些记忆从未锈蚀,有些债必须偿还,有些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abcsee.cc/44573/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