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听风者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二零一三年七月,大连海边悬崖上的风带着咸腥气,吹在脸上黏糊糊的。阿文站在悬崖边,脚下是黑沉沉的海,浪头拍打着礁石,发出空洞的呜咽。他往前挪了半步,碎石哗啦啦往下掉,消失在黑暗里,连个回声都没有。

  “就这么跳下去,会不会太便宜这世道了?”他喃喃自语,声音被风吹散。

  阿文刚过三十,却已是一身落魄。他在大连开了间小画室,教孩子画画为生。三个月前,画室因无证经营被查封——他没钱打点关系。一周前,相恋五年的女友留下一张字条:“我等不起了”,再无踪影。昨天,房东把他那点家当扔到了街上,说他三个月没交房租。

  一无所有的滋味,像胃里揣着块冰。

  他退回悬崖边,靠着一棵孤松坐下。这松树长得奇,枝干虬曲,一半已经枯黄,另一半却还倔强地绿着,像他的人生。他掏出怀里最后一瓶二锅头,拧开盖,仰头灌了一大口。酒精烧着喉咙,却暖不了心。

  子夜时分,风大了。松涛阵阵,如泣如诉。

  就在这时,他听见了一声叹息。

  不是风声,是真真切切的叹息,悠长、苍老,仿佛从地底深处传来。

  阿文一个激灵,酒醒了一半。“谁?”他环顾四周,悬崖上空无一人。

  “年轻人——”一个声音在他脑中响起,不是通过耳朵,是直接钻进脑海,“我在此站立三百年,见过无数潮起潮落,你这点挫折,算得了什么?”

  阿文手一抖,酒瓶落地。“谁在说话?”他声音发颤。

  “看你右手边。”

  阿文扭头,只有那棵孤松的树干,在月光下泛着银灰色的光。

  “你...是这棵树?”

  “是,也不是。”声音缓慢而厚重,每个字都像是经过漫长岁月的打磨,“我是这片土地的见证者,是风的聆听者,是海的守望者。三百年来,你是第七个在此时此地能听见我声音的人。”

  阿文后背发凉,酒全醒了。他想起奶奶讲过的老话——百年以上的树木会成精,能通人心。小时候当迷信,没想到竟是真的。

  “你...想干什么?”

  “陪你聊聊。”声音里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长夜漫漫,自杀也不急这一时。”

  那夜,松树精给他讲了许多故事。

  它讲起康熙年间,倭寇骚扰沿海,一队清兵在此殉国,血浸透了这片土地,领头的小将军才十九岁,咽气前还望着家乡的方向。

  “那么年轻,和你差不多。”松树精说,“他本该有大好前程,却甘愿为守护他人而死。你呢?你只想为自己而死。”

  它讲起光绪二十六年,俄国兵船炮击大连,一户渔民躲在这棵松树下,母亲用身子护着三个孩子,一夜之间白了头。

  “活下来不容易啊。”松树精叹息,“那家的后人,去年还来给我系过红布条,求平安。”

  它还讲起一九六零年,大饥荒时节,有个老画家在此绝食静坐三天,最后还是爬起来找吃的去了。

  “他说,艺术不死,他不能死。”松树精顿了顿,“你那点画技,比他还差得远呢。”

  阿文不服:“你又不懂艺术!”

  “我不懂?”松树精笑了,“我身上的纹理,就是时间的艺术;我枝干的姿态,就是风与光的艺术。你那些颜料和画布,不过是表象。”

  阿文沉默了。

  风更大了,松涛如海。

  “你知道为什么你能听见我说话吗?”松树精忽然问。

  阿文摇头。

  “因为你的心已经碎到了极致,却又保留着一丝纯净。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听见自然的声音。”松树精的声音柔和了些,“你不是一无所有,年轻人,你只是忘了自己拥有什么。”

  “我拥有什么?”阿文苦笑。

  “痛苦。”松树精说,“极致的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你经历的那些背叛和失去,都会成为你笔下的力量。”

  阿文想起自己最初学画的时候,老师说过类似的话。那时他十八岁,相信艺术能改变世界。

  “一九九八年,”松树精忽然转了话题,“有个和你一样的年轻人来过这里。他也是画家,也一样想跳海。”

  “他跳了吗?”

  “没有。我告诉他,活下去,画出真实的生活。他后来成了名,画了一幅《悬崖孤松》,现在挂在国家美术馆。”

  阿文知道那幅画,是他崇拜的作品。

  “你是说...”

  “我是说,你的路还长。”

  凌晨四点,东方泛白。阿文和松树精已经聊了整整三个小时。他心中的死结,不知何时已经松动。

  “我能为你做什么?”阿文问,“你救了我,我该报答你。”

  松树精沉默良久。

  “有一个传说,”它缓缓道,“这片海域每隔四十九年,会有一艘‘鬼船’出现。船上载着一九四九年沉没的‘辽海号’遇难者的魂魄。明年就是第四十九年,你若有机会,替我去看看。”

  “看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看有没有我认识的人。”松树精声音低沉,“一九四九年,‘辽海号’沉没时,有个叫秀娥的姑娘,是我看着长大的。她本该上那艘船,却因为等我树下的一枚松塔,迟了片刻,错过了登船...”

  阿文怔住了:“她活下来了?”

  “不,她后来坐了下一班船,那船也沉了。”松树精的声音里有着深不见底的悲伤,“我守在这里,就是想有一天能再见到她的魂魄。”

  天快亮了,东方出现鱼肚白。

  “我要走了。”松树精的声音渐渐微弱,“能与人交谈的时间有限制,一年只有一夜。记住,明年的七月十五,鬼船会出现。你若愿意,替我看一眼。”

  “我怎么知道是哪艘船?”

  “船头有一盏绿色的灯。”松树精说,“那是秀娥当年提的灯笼的颜色,我用自己的树脂染的。”

  阿文感到一阵心酸。三百年的守候,就为了一段无果的情缘?

  “我会去的。”他郑重承诺。

  黎明到来,第一缕阳光照在松树上。阿文惊讶地发现,松树朝向大海的枝干,在晨光中呈现出奇特的形状——酷似一个佝偻着背、指引方向的老人。那姿态,那轮廓,和他脑海中松树精的声音如此相配。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跪下来,对着松树磕了三个头。

  “谢谢您。”他说。

  风中似乎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随后一切归于平静。

  阿文走下悬崖,回到城市。他租了间更小的房子,重新开始画画。这次,他不再画那些讨好市场的甜俗风景,而是画他真实的感受——痛苦、孤独、绝望,以及那一夜在悬崖上感受到的震撼和希望。

  他的画开始有人关注,虽然卖得不多,但足够糊口。

  一年后的七月十五,阿文如约来到那个悬崖。夜幕降临,海上升起浓雾。子夜时分,雾中果然出现了一艘老式客船的影子,船头挂着一盏绿色的灯。

  船无声无息地靠近,甲板上站满了模糊的人影。阿文屏住呼吸,看见一个穿民国服饰的姑娘站在船头,望着悬崖上的松树。

  她抬起手,轻轻挥了挥。

  松树在无风的夜晚突然摇曳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是回应。

  阿文感到眼眶湿润。他明白,那不是幻觉。

  第二天,阿文发现那棵松树枯黄的部分扩大了许多,但朝向大海的那根枝干,却格外青翠。他在树下发现一枚异常饱满的松塔,拾起来放进口袋。

  之后数年,阿文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他的“听风”系列震惊画坛,尤其是那幅《悬崖边的听风者》,画的是月光下一棵孤松,枝干形如老人,树下坐着一个渺小的人影,仰头倾听。

  有人出高价买,他不卖。

  每年七月,他都会回那处悬崖坐坐,虽然再也没听过松树精的声音,但他总觉得,那棵松树认得他。

  二零一九年,台风“利奇马”袭击大连。阿文担心那棵松树,冒着风雨赶到悬崖。只见巨浪滔天,松树在狂风中剧烈摇晃,却屹立不倒。

  阿文突然明白了——三百年的坚守,不是为了成精成怪,只是为了记住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人和事。

  就像他,经历了那么多挫折,不是为了放弃,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艺术家。

  风停雨住后,松树虽然断了不少枝干,但主干依然挺立。阿文坐在它旁边,就像六年前那个夜晚。

  “我明白了。”他轻声说,“我会继续画下去,记住该记住的,画出真实的。”

  松树静默无声,但在阿文心中,却仿佛听到了那声熟悉的叹息——这次,带着欣慰。

  就像奶奶说过的那句老话:树老成精,人老成佛。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http://www.abcsee.cc/44573/3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