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寒门巧妇理家记 >第134章 笛声引旧梦,福兴夜未央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34章 笛声引旧梦,福兴夜未央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夜色如墨,祠堂静得出奇。

  春织轻轻翻动那本泛黄的诗集,纸张早已脆薄,仿佛一碰就会碎成尘埃。

  烛光摇曳中,她瞥见第一页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林氏遗书”。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

  指尖缓缓抚过那些斑驳的字迹,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一晚山林深处的笛声,还有那句歌词:“林家有女,巧手理家……”像是某种命运的召唤,将她引向这个被遗忘的角落。

  她翻过几页,忽然,一张夹在其中的旧纸滑落出来,飘落在她膝头。

  那是一幅画像。

  画中的女子眉目清秀,肤色苍白,神情温柔而坚定。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手中握着一块雕凤玉佩,凤眼微垂,栩栩如生。

  春织瞳孔猛地收缩。

  她几乎可以确定,那玉佩的模样,与她在祖坟中所见那具女尸胸前的遗物完全一致!

  她的呼吸变得急促,手指微微发抖。

  是谁?这究竟是谁?

  她从未听养父母提起过什么逃难女子、什么玉佩,更别提这样一本藏在祠堂供桌下的诗集了。

  她低头再看画像下方,一行小字依稀可辨:

  > “凤氏遗照,林氏所托。”

  凤氏……

  春织咬紧下唇,脑中思绪翻涌。

  她曾在祖坟中见过那位无名女子的墓碑,也曾在梦中听过一个模糊的名字——凤娘。

  只是那时她以为不过是流浪时做过的梦,如今看来,这一切竟都有迹可循。

  她猛然合上诗集,心跳如擂鼓。

  窗外风声渐起,吹得灯笼晃动,光影交错间,仿佛有人影闪过。

  她猛地抬头,却只见空荡荡的厅堂,唯有香案上的烛火微微颤动。

  这一夜,她未归房,直至天明才悄然返回卧房。

  接下来几日,春织神色恍惚,时常独自一人坐在书房或祠堂前发呆。

  霍砚看在眼里,却没有多问。

  他只在每日清晨送来一碗热粥,陪她静静地坐一会儿。

  有时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看着她喝下那碗温热的米粥,然后起身离去,继续自己的事情。

  而春织,也渐渐习惯了这样的陪伴。

  一日清晨,她终于主动开口:“你有没有觉得,我好像……不属于这里?”

  霍砚停下手中的活计,转头看她,目光沉稳:“你是林家的人,也是福兴里最重要的人。”

  她苦笑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我的身世,或许另有隐情。”

  霍砚沉默片刻,轻声道:“你想查,我就陪你查。”

  这句话比千言万语更让她心安。

  傍晚饭后,族长林宗仁与几位长辈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闲谈,春织端着一碟新做的酱瓜过去敬茶,顺带坐下听他们说话。

  “说起当年的事啊,”李崇文捋须叹道,“林屠户年轻时候可是个义气人。我记得有一年,村里来了个逃难的女子,带着孩子,衣衫褴褛,差点被巡差赶走。是林屠户出面拦下的。”

  “后来呢?”春织忍不住问。

  “后来啊,那女子说是得罪了权贵,被追到这边。林屠户仗义收留,还替她打退了来寻人的恶仆,结果自己险些丧命。”林宗仁摇头叹息,“那女子临走前,送了他一块玉佩,说是保命之物,可惜后来林屠户也没用上。”

  春织心头猛地一震。

  “那女子叫什么名字?”她几乎是脱口而出。

  老人们都愣住了,李崇文皱眉想了想:“不记得了……好像是姓凤吧。”

  凤氏。

  两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她耳畔。

  她缓缓站起身,脸色有些发白。

  林宗仁察觉她异样,问道:“你怎么了?”

  “没事。”她勉强一笑,“只是突然有些头晕。”

  她说罢,匆匆告辞离开。

  夜风吹过她的背脊,寒意入骨。

  她望着远处幽深的山林,心中第一次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原来,她不只是林家的养女。

  她是某个被遗忘的故事里的主角。

  而那个故事,正从岁月的尘埃中,缓缓浮现。

  次日清晨,她悄悄收拾了一个布包,里面装了几块亲手做的桂花糕,和一封写好的信。

  她准备去拜访几位村中最年长的老人。

  因为,她想知道更多。

  关于凤氏,关于林家,关于那个曾经躲在林屠户屋檐下的女子,以及她为何会出现在祖坟之中……

  但她不知道的是,这一趟拜访,将会揭开一段尘封多年的秘密,也将改变她和整个林家的命运。

  晨雾未散,春织便已踏出房门。

  她背着一个素色布包,内里装着几块昨夜亲手做的桂花糕,香气淡淡,还带着温热。

  村东头的几位老者年岁近百,记忆如风中残烛,却也正因为久远,反而存下了许多旁人未曾记下的旧事。

  她第一站来到村口的孙婆婆家。

  老人耳背眼花,但一见到桂花糕,浑浊的眼睛忽然亮了几分。

  “这是……你娘以前最爱吃的吧?”婆婆接过糕点,嘴里喃喃,“那女子啊,瘦得像片叶子,可嗓音清亮得很。”

  春织心头猛地一跳:“您还记得她唱的曲子吗?”

  “嗯……”婆婆闭上眼,似乎在回忆,“调子怪得很,不是咱这儿的腔儿,像是……北边来的,带点水汽,又有点哀怨。”

  春织屏住呼吸,脑中闪过那一晚山林深处传来的笛声——正是那样低回婉转的旋律!

  她连忙追问:“您还记得她的名字吗?”

  “凤氏。”婆婆脱口而出,随后却又迟疑地皱眉,“不对,还是姓林?哎哟,我这脑子……只记得她怀里抱着个女娃娃,模样才三五岁,瘦得可怜。”

  春织的手指微微发颤。她谢过婆婆,离开时脚步都有些虚浮。

  接下来的几天,她一一拜访了村中几位老者。

  尽管记忆零碎,却渐渐拼凑出一个模糊的画面:

  一位南逃的女子,带着幼女,在青溪村暂避风头。

  林屠户仗义出手,替她击退追兵。

  那女子留下玉佩为谢,而后悄然离去。

  有人听她自称“凤氏”,有人说她来自北方,也有人说她曾是宫中之人……

  线索如蛛丝般脆弱,却牵动春织每一根神经。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时,李崇文亲自登门,送来一本新整理的野史笔记——《南朝逸闻》。

  “这是我前些日子从古籍中辑录的,关于凤后的故事,你若有兴趣,不妨一看。”

  春织翻开书页,指尖轻抚一行字迹,心头猛然剧震。

  > “凤后临终托孤于一商贾之妻,此后再无下落。”

  她的眼泪无声落下,滴在纸页上,晕开一圈淡淡的水痕。

  原来,那个梦中呼唤她的声音,并非幻觉。

  那位被葬在林家祖坟中的女子,或许真的是她的亲生母亲。

  窗外雨声渐密,细密的雨丝打在屋檐上,敲出一阵阵清冷的节奏。

  她将画像轻轻折起,放入怀中,低声呢喃:

  “娘,我是不是该去找你真正的故事?”

  门外风雨渐急,而她的心,早已飞向未知的远方。
  http://www.abcsee.cc/44587/2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