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锐评’和‘问策’
推荐阅读:
叶凡神医小说
陈轩邪医传承
特战之王
女人卖菜为生,竟不知丈夫是仙帝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火影:从平民开局
最妃
离婚后的我开始转运了
豪门认亲小可怜,竟是玄门大宗师
修仙御神策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坤宁宫的晚宴正式开始,精致的菜肴盛放在流光溢彩的琉璃器皿中,更添几分奢华。宫人们侍立一旁,气氛虽不如上次见面时候的那般肃杀,却也依旧保持着宫廷礼仪的规范。
小雄英却不管这些,开席后就黏在朱晴身边,非要和“姐姐”坐在一起。
朱标见状,微微蹙眉,出声轻斥:“英儿,不可无礼!回到母妃身边坐好。”
朱晴却笑着揽住小家伙,对朱标道:“太子殿下,没关系的。英儿现在这个年纪,正是天真烂漫、喜欢玩闹的时候,规矩压得太狠反而不好。”
“我觉得现阶段啊,多让他玩,多让他自己摸索,开发天性比死记硬背文字和规矩更重要。太早学那些,反倒像是给他套上了小枷锁,说不定以后就不乐意学了呢。”
马皇后在一旁听了,大感兴趣,问道:“朱姑娘这么说,倒是让本宫想起一桩事。前几日,英儿从你那儿回来,嘴里老是哼唱一首挺有趣的小调,什么‘爸爸的爸爸’之类的,听着简单又好记。莫非后世教导孩童,与大明很是不同?”
朱晴有些疑惑地低头看了一眼怀里正偷偷玩她衣带的小雄英:“英儿,你给皇奶奶唱什么歌了呀?”
小雄英抬起小脑袋,大眼睛滴溜溜一转,想起来了,立刻奶声奶气地唱了起来:“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咚,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朱晴一听这第一句就忍不住莞尔一笑,对马皇后解释道:“娘娘,这歌啊,是英儿在我那边玩的时候,从一个会说话的玩具那儿听来的。就是教小孩子认亲戚的,图个好玩好记。”
顿了顿,见朱元璋和朱标也投来好奇的目光,便接着介绍起来:“说起来,后世的教育法子,和大明确实挺不一样的。”
“在大明,孩子们开蒙,我了解的大多就是直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先生教,学生跟着念、跟着背,讲究的是背诵和记忆,规矩也大,得恭恭敬敬的。”朱晴尽量用大白话解释。
“在我们那儿呢,小孩子刚开始上学,不叫读书,叫‘上幼儿园’。主要是玩儿!”
“在玩里头学。比如唱英儿刚唱的那种歌,学认人;玩积木,认识形状,学着怎么搭东西;”
“大家一起做游戏,学怎么跟别的小朋友相处,分享玩具。老师也会讲很多好听的故事,不是圣贤书,就是小猫小狗、王子公主的故事,让孩子们喜欢听,从故事里明白些简单的道理。”
朱元璋插话问道:“那不学圣贤道理了?”
“学,但是晚一些,而且方法不一样。”
朱晴回答,“等大一点,上小学了,才开始正儿八经学认字、算数。但也不是光坐着听先生讲。会有很多有趣的实验,比如种个小豆子,看它怎么发芽长大。就是让孩子自己动手,自己看,自己发现是怎么回事,这样记得牢,也更有意思。”
朱标若有所思:“重实践,轻记诵?”
“也不全是轻记诵,该背的还是要背,但更看重是不是真懂了,会不会用。”
朱晴继续道,“而且学的东西也杂,除了读书写字算数,还要学唱歌、画画、跑步跳绳,就是希望孩子什么都接触点,看看自己对什么更有兴趣。不像大明,读书人的目标几乎都是科举做官。”
“后世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
马皇后感慨道:“这般教法,倒是轻松有趣,孩童想必极是欢喜。”
朱元璋也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问上一两句,对那种“在玩中学”、“动手实践”的理念既觉得新奇,又隐隐觉得有其道理。
朱元璋听得入神,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忽然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晴,问出了一个关乎他个人身后名的问题:
“朱丫头,你来自后世,遍览史书。那你告诉咱,在后世的笔墨里,可有记载、如何评说咱朱元璋的?”
朱晴闻言,心中微微一凛:“怎么就从教育问题转到这儿来了?”
沉吟片刻,组织着语言,力求客观而又不触怒这位敏感的帝王,缓缓开口道:
“回陛下,后世史家对陛下的评说,如同陛下的一生,极为复杂且充满波澜壮阔的色彩。”
“后世之人,无人能否认陛下的不世之功。史书工笔,首要记载的,便是陛下起于微末,提三尺剑,荡平群雄,驱逐蒙元,光复汉家山河,开创大明王朝的伟业。此乃再造华夏之功,无论过去多少年,后世子孙皆铭记于心,由衷敬仰。”
朱元璋听着,面色稍缓,微微颔首,等着她的“但是”。
朱晴继续道:“后世亦深知,陛下建国之初,天下疲敝,百废待兴。故而陛下勤政爱民,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使饱经战乱的中原大地得以休养生息,人口渐增,仓廪渐实。此乃社稷之福。”
“同时,后世也评说,陛下治吏极严,痛恨贪腐,立法森严,以重典震慑百官,欲求海晏河清。其心系百姓、痛恨蠹虫之心,后世读史至此,亦能感同身受。”
说到这里,声音放缓了些:“当然,后世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有史家认为,陛下有时为稳固江山、为子孙计,手段或许过于刚猛急切了些,牵连甚广。尤其是对待一些功勋旧臣和一些大案的处理上,后世对此,颇有……争议和叹息。”
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词汇,注意着朱元璋的反应。
见皇帝虽然眉头微蹙,但并未立刻发作,只是冷哼了一声“腐儒之见!他们懂什么!”,才稍稍放心。
最后,总结道:“但纵览古今,综其一生,功过相较,后世主流史观与天下百姓心中,仍公认陛下乃一代雄主,是结束了数百年混乱与异族统治、奠定了大明三百年基业的开国大帝。其功业之伟,足可光耀千秋。”用上了她认为最恰当、也最能概括的评价:
“在许多后世之人的心中,洪武皇帝朱元璋,堪称……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四个字一出,朱元璋先是一怔,随即,一股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
有欣慰,有自豪,有释然,或许还有感慨。紧绷的身体缓缓放松下来,靠在椅背上,良久,猛地发出一阵畅快淋漓的大笑:
“哈哈哈!好!好一个‘千古一帝’!咱不在乎那些腐儒的议论,有后世百姓和公正史家这四个字,咱这辈子,值了!值了!哈哈哈!”
马皇后和朱标在一旁,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殿内气氛一时变得轻松热烈。
大笑过后,朱元璋的情绪逐渐平复,但眼神却重新变得务实起来。
现实的挑战从未远离。身体再次前倾,目光锁定朱晴,问出了那个困扰他已久、关乎眼下朝局的核心难题:
“朱丫头,你既知后世事,咱再问你一事。你之前所说,后世记载咱废了丞相制度?”此时的老朱正被胡惟庸和相权的问题深深困扰,急切需要寻找一个出口。
朱晴谨慎地点点头:“史书确有明确记载。”
朱元璋立刻追问,语气带着急切和探究:“好!那咱问你,若后世记载咱废了丞相,那必定是找到了替代之法!”
“后世之史书,可有记载,咱老朱……究竟是用什么法子,取代了这延续千年的丞相之位,来协助皇帝治理这偌大的天下的?!”
PS:完了完了,今天码字,发现自己不会写权谋,有没有宝子推荐一下书,我去拆拆书,学习一下。
http://www.abcsee.cc/44655/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