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淮南惊变,暗棋连营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大明卫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大唐风流小厨师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清凉殿内,冰块融化带来的些许凉意,完全无法驱散刘协心头的凝重。他面前摊开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密报,一份来自荆州,一份来自淮南。“陛下,‘影’急报。”低沉的声音在殿角响起,“荆州,刘表已于三日前亥时气绝。蔡瑁、张允秘不发丧,封锁州牧府,矫称刘表遗命,立次子刘琮为嗣,并已暗中派遣使者北上,疑似欲与曹操接洽投降事宜。刘琦被彻底排斥在外,其麾下部分将领不满,江夏局势紧张。刘备在新野频繁调动兵马,似有异动。”
刘协闭了闭眼,历史的车轮还是碾过了这一步。刘表这棵荆襄大树的倒下,意味着最后的缓冲即将消失,曹操的兵锋,很快就要直面荆州,乃至江东。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另一份密报,内容却让他微微挑眉。
“淮南,‘皇商’渠道密报,袁术于半月前呕血身亡!死前曾欲将‘仲氏’帝号传于其子袁耀,然其麾下大将张勋、桥蕤与部分将领发生激烈争执,纪灵态度不明。寿春城内一片混乱。同时,徐州吕布已调兵遣将,进驻淮阴,虎视眈眈!江东孙权,亦命周瑜为帅,率水军逆流而上,兵锋直指庐江!”
袁术死了!这个在淮南称帝,早已失尽人心的冢中枯骨,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的死,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浑浊的池塘,瞬间激起了更大的波澜。吕布这头虓虎,孙权威震江东的碧眼儿,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迫不及待地扑上来,要瓜分袁术留下的地盘和遗产。
刘协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从寿春到淮阴,再到庐江。吕布若得广陵、部分九江郡,则势力更盛,且与曹操接壤更多,矛盾必将加剧。孙权若取庐江,则尽占长江天险,势力向江北延伸,同样会与曹操产生直接冲突。
乱!越乱越好!只有水足够浑,他这条潜龙才有更多腾挪的空间。
“曹操方面有何反应?”刘协问道。
“曹操已得知刘表死讯及袁术死讯。其对荆州似更为关注,宛城、叶县方向曹军调动频繁,但其主力仍在休整,并未大举南下。对淮南乱局,曹操似采取观望态度,仅加强了徐州边境与汝南方向的戒备。”影回答道。
刘协点了点头。曹操老奸巨猾,显然想等荆州投降,兵不血刃拿下这块肥肉,同时坐视吕布、孙权在淮南争斗,消耗实力。这是阳谋,也是目前对曹操最有利的选择。
但刘协不能让他这么舒服。他需要给曹操制造更多的麻烦,需要在吕布和孙权之间埋下更多的钉子,也需要……为自己未来的布局,提前落下几颗关键的暗子。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徐州的位置停留良久。吕布,勇则勇矣,然反复无常,刚愎自用,并非明主。其麾下大将张辽,张文远,却是一位难得的将才,忠勇兼备,历史上最终归曹,成为一代名将。
“若能提前将张辽拉拢过来……”一个念头在刘协心中升起。这不只是为了削弱吕布,更是为了将来。张辽善于练兵,精于战阵,若能为己所用,无论是未来对抗曹操,还是经略一方,都是不可多得的臂助。而且,张辽此时在吕布麾下,并非核心,地位在高顺之下,甚至可能因性格刚直而受吕布猜忌,这正是可乘之机。
他不能亲自前往,但他可以写信。就像对诸葛亮,对马超那样,用超越时代的见识和真诚,去打动对方。
他再次走到书案前,铺开纸张。给张辽的信,需要更加谨慎。张辽是纯粹的军人,重义气,讲原则,空泛的许诺和夸张的吹捧反而会引起反感。
他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文远将军麾下:”
“冒昧致书,唐突之处,万望海涵。将军威名,播于海内,朕虽身处深宫,亦心向往之。将军每战先登,陷阵破敌,忠勇贯日,实乃国之干城。”
“然,朕尝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目今天下纷扰,汉室倾颓,曹公虽雄才大略,然其心难测;温侯骁勇绝世,然其性……唉,将军身处其间,个中滋味,想必自有体会。”
“将军可知,为将者,非惟冲锋陷阵,更须知为何而战?为一家一姓之私利?亦或是为匡扶社稷、安定黎民之公义?”
“朕虽不德,蒙承大统,每念及先帝蒙尘,百姓流离,未尝不痛心疾首,夙夜忧叹。今困于许都,形同傀儡,然中兴汉室之志,未曾一日敢忘!暗中积蓄,只待天时。”
“将军乃世之虎将,岂愿久居人下,甚或明珠暗投?若他日,朕得脱樊笼,重掌权柄,必虚席以待将军,共扶汉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届时,将军之功,非止于战阵,更在于社稷!”
“此书出于至诚,然干系重大,阅后即焚,万勿为外人所知。他日若有机缘,盼能与将军一晤,纵论天下,畅谈兵事。。”
信中没有直接策反,而是以一种探讨和期许的口吻,站在国家和民族大义的角度,引发张辽对自身处境和未来的思考。同时,暴露皇帝身份是一步险棋,但也最能体现“诚意”,并赋予这封信非同寻常的分量。
他将信仔细封好,交给“影”:“此信,通过‘皇商’在徐州的秘密渠道,务必亲手交到张辽将军本人手中,绝不可经由吕布或其他人之手。若无法确保安全,宁可不送。”
“明白。”影接过密信,悄然隐去。
安排完张辽这步暗棋,刘协的思绪又回到了荆州和淮南。
“传讯戏志才,”刘协对另一名负责联络的“影”下令,“荆州剧变在即,命其密切关注刘备动向,若刘备与刘琦联合,或与蔡瑁冲突,可暗中提供有限度的情报支持,助其……搅乱局势,拖延曹操接收荆州的时间。同时,加大对马超的‘感化’力度,朕需要他尽快做出选择。”
“另,传讯桐柏山基地,加快新式军械的研发和储备,尤其是应对水战和攻城所需的器械。未来,我们很可能要在江河与城郭之间,与曹操一较高下。”
“至于淮南……”刘协看着地图上吕布和孙权势力的交界处,嘴角勾起一丝冷意,“想办法给周瑜透点风,就说吕布对其江东水军颇为不屑,且有吞并庐江后顺势南下之意。再给吕布那边也吹吹风,就说孙权视徐州为嘴边之肉,欲除之而后快。”
简单的离间计,未必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足以让这两头猛虎在争夺淮南时,互相多几分猜忌和提防,消耗更多的精力。
一道道指令,如同无形的丝线,从许都这座华丽的牢笼中悄然伸出,牵连向荆州、淮南、徐州,试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勾勒出属于自己的隐秘图案。
徐州,下邳城外军营。
张辽刚刚巡视完营防回到军帐,亲兵便递上了一个密封的竹筒。“将军,方才有一商贩送来此物,言明务必交到将军手中,说是故人所赠。”
张辽皱了皱眉,他在徐州并无太多故交。他接过竹筒,入手微沉,制作精巧,绝非寻常之物。挥退亲兵后,他小心打开竹筒,里面是一卷以特殊蜡封处理的帛书。
当他展开帛书,看到开头的称呼和末尾“知名不具”的落款,尤其是信中那个“朕”的自称时,他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无比,握着帛书的手也不由自主地收紧。
皇帝!竟然是当今天子的密信!
他快速阅读着信中的内容,心脏砰砰直跳。信中对他战绩的肯定,让他心中微微发热;而对当前局势和他所处位置那含蓄却尖锐的点拨,则像一根针,刺中了他内心深处某些不愿细想的困惑。为何而战?是啊,他张辽追随过丁原,追随过董卓,如今又追随吕布,辗转漂泊,虽凭勇力获得赏识,但始终感觉未能尽情施展抱负,甚至有时……对所追随之主,也难免心生疑虑。吕布勇猛,却无大略,且性情多变,并非明主。
而皇帝在信中描绘的那个“共扶汉室”的未来,虽然遥远,却像黑暗中的一盏孤灯,让他看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可能性。那是一种超越了个人恩怨和军阀混战的大义名分。
他反复将信看了几遍,确认无误后,走到灯烛前,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将其点燃。看着跳跃的火苗将帛书吞噬,化为灰烬,张辽的目光却变得更加深邃复杂。
皇帝……竟然在暗中谋划?他有多大能量?这封信是真心招揽,还是试探,甚至是曹操的阴谋?
无数的疑问在脑海中盘旋。他默默走到帐外,望向西方许都的方向,久久不语。
荆州,新野。
刘备终于做出了决定。在收到刘琦泣血的求援信,以及那封来自“潜云”的、分析利害的密信后,他不能再犹豫了。
“蔡瑁、张允,欺君罔上,篡改遗命,排斥贤良,此乃国贼之行!备虽不才,亦乃汉室宗亲,岂能坐视景升兄基业落入此等小人之手,更恐其引狼入室,将荆州献于曹操!”刘备站在点将台上,声音沉痛而坚定,“我意已决,兵发襄阳,清君侧,助琦公子正位!”
台下,张飞等众将领肃然应诺。新招募的士兵和部分荆州本土不满蔡瑁的士族提供的私兵,加起来约有两万余人,虽然数量远不及襄阳守军,但士气可用。
徐庶站在刘备身侧,眉头微锁。他总觉得此事背后,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动。
“主公,我军兵力不占优势,强攻襄阳恐难奏效。不如以快打慢,直扑襄阳,打出‘勤王’旗号,争取城内反对蔡瑁的势力响应。同时,需防备曹操趁机南下。”徐庶建议道。
刘备点头:“元直所言极是。”
大军开拔,旌旗招展,“刘”字大旗和“清君侧”的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荆北大地,战火终于被点燃。
襄阳城内,州牧府。
已是“荆州牧”的刘琮坐在原本属于他父亲的位置上,脸色苍白,手足无措。年仅十余岁的他,完全被蔡瑁、张允等人操控。
“主公勿忧!”蔡瑁一身戎装,语气强硬,“刘备不过疥癣之疾,区区两万乌合之众,何足挂齿!我已调集各部兵马,定叫他有来无回!只是……”他话锋一转,“曹操大军压境,意在荆州,为保荆州基业和主公安危,我等还需早做打算,与曹公议和方为上策啊!”
所谓的“议和”,其实就是投降。刘琮唯唯诺诺,不敢反对。
就在这时,又一波惊人的消息传来!
“报——!淮南急报!袁术病逝,吕布、孙权正争夺其地盘,战于广陵、庐江一带!”
“报——!江夏刘琦,听闻刘备起兵,已打出旗号响应,宣称蔡瑁弑主矫诏,正集结水陆军马,欲与刘备汇合!”
http://www.abcsee.cc/44812/1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