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我,刘协,三造大汉 >第92章 铸犁为剑,暗室生波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2章 铸犁为剑,暗室生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临湘城内外的工坊,炉火日夜不熄,锤击声、锯木声、工匠们的号子声交织成一曲复兴与备战的交响。

  荆南,秘密军工区,“雷霆”工坊。

  此地戒备森严,远超皇宫,由最忠诚的“影卫”与经过严格筛选的工匠子弟兵共同守卫。工坊深处,不再是单纯的铸造间,更划分出了设计区、试验场、甚至一个小型的化学实验室。

  刘协一身简便工装,与工部尚书以及几位核心大匠师,围着一架造型奇特的物件。它有着粗壮黝黑的炮管,与之前的“雷霆”火炮相似,但炮管更显修长,内壁隐约可见螺旋状的浅淡纹路。其下,并非固定的炮架,而是一个坚固的、带有两个巨大包铁木轮的炮车!炮身通过复杂的卡榫和转轴与炮车连接,可以调节有限的仰角和左右射界。

  “陛下,按照您提供的‘杠杆’与‘斜面’原理,我们改进了炮闩闭锁结构,气密性更好,预计射程可增加两成以上。”一位头发花白、手指却异常灵巧的老匠师指着炮尾的机构介绍道,“这车轮是以硬木为芯,外包三层熟铁箍,足以承受发射时的后坐力。牵引绳索也已备好,可由骡马或人力拖拽。”

  刘协仔细查看着每一个细节,用手抚过那冰冷的炮身和粗糙的木轮。这是迈向野战炮兵的关键一步!虽然还很原始,移动、瞄准、装填都极为缓慢和笨重,但意义重大。它意味着“雷霆”的力量,将不再被束缚于城墙或战船之上。

  “试射准备如何?”刘协问道,语气中带着期待与谨慎。

  “回陛下,已按规程检查三遍,炮管无可见裂纹,炮车结构稳固。靶位设在三里外废弃矿坑,以巨石为标。”工部尚书回道。

  “好!开始试射!所有人退至安全掩体后!”刘协下令。

  众人迅速退入以夯土和原木搭建的掩体。炮手们熟练地按照流程,用量具装入改进后的颗粒化火药,用裹着湿布的推杆送入球形实心铁弹,插上引信。

  “点火!”

  引信嗤嗤燃烧,短暂寂静后,

  “轰!!!”

  一声远比以往更加沉闷、浑厚的巨响震彻山谷!炮口喷吐出长达数尺的炽烈火焰与浓密白烟,沉重的炮车猛地向后一坐,车轮在预先铺好的砂土上留下深深的辙印,但整体结构完好无损!

  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追随着空中那个微小的黑点。它划过一道比以往更低伸、更快速的抛物线,带着尖锐的破空声,远远飞向目标。

  片刻之后,远方传来一声沉闷的撞击回响!了望哨通过特制的“千里镜”观察后,激动地挥舞旗帜传来信号:“命中靶区!落点距离靶心偏右约十五步!入地逾尺!”

  偏右十五步!在这个距离上,已是惊人的精度!而且射程明显超过了旧式火炮!

  “成功了!陛下!移动火炮,成了!”工部尚书激动得声音发颤。老匠师们也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

  刘协心中同样振奋,但他很快冷静下来:“偏右的问题,可能与炮身震动、车轮轻微不平衡或风力有关,需详细记录每次试射数据,统计分析,找出规律,逐步修正。另外,射速还是太慢,装填流程还需优化。最重要的是,炮管寿命!加强冷却和检测,绝不可超负荷使用!”

  许都,魏宫。

  曹操的头风病,在华佗被下狱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因情绪暴躁和无人能治而愈发沉重。剧痛发作越发频繁,有时甚至令他无法视事,朝政更多依赖于司马懿。

  夜色下的魏宫,如同一头蛰伏的受伤猛兽,喘息中都带着痛苦与不安。

  司马懿的府邸,书房内烛光如豆。他并未安寝,而是正在听取心腹的密报。

  “大人,华佗在狱中并未屈服,仍坚持其手术之法方能根治。狱卒已按您的吩咐,对其‘格外关照’,饮食克扣,夜间滋扰,使其不得安眠。其随身药囊与刀具,也已秘密取出,正在仿制研究中。”

  司马懿面无表情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嗯。陛下今日病情如何?”

  “发作两次,一次在午后,一次在晚间。太医令束手无策,仅能以针灸暂缓,效果甚微。陛下……又杖毙了一名奉药不慎的内侍。”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光。陛下的痛苦和暴戾,正是他需要的土壤。“继续寻找名医,但要‘严格’筛选。那些可能真正有效,或背景不清者,一律拦下。至于华佗……让他再吃些苦头,但命要留着,此人医术,或许还有用。”

  “是。另外,西凉密报,曹仁将军已至长安,正在整顿兵马,清剿零星叛乱。马超、徐庶所部行踪诡秘,依托羌胡部落,难以捕捉主力。”

  “告诉我们在西凉的人,不必急于求成,设法挑拨羌胡内部,或散播马超与荆南勾结、意在吞并各部的谣言即可。让曹仁和羌胡先去消耗。”司马懿淡淡道,“荆南那边呢?”

  “荆南与东吴和谈仍在扯皮,暂无进展。但其境内工坊活动频繁,尤其是临湘西郊‘皇匠区’,守卫极严,探子无法靠近,只闻时有异响,疑似与那‘雷霆’之物有关。”

  司马懿眉头微皱。刘协的“格物”之能,始终是他心头大患。魏国的格物院进展缓慢,至今连稳定的“雷火”都难以仿制,更别提“雷霆”了。“加大对荆南的渗透,不惜代价,我要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尤其是与‘雷火’、‘雷霆’相关的一切!”

  心腹领命而去。司马懿独自坐在书房阴影中,烛光在他脸上投下明暗不定的轮廓。曹操病重,太子曹丕威望不足,朝中重臣各怀心思,外部强敌环伺……这混乱的时局,正是野心滋生的温床。他不需要急于求成,只需要耐心等待,在关键时刻,轻轻推一把……

  荆南,临湘。丞相府。

  与司马懿在阴影中的运作不同,诸葛亮则在光明正大地处理着繁杂的政务与微妙的外交。

  户部尚书正在汇报:“丞相,新政推行之下,春耕顺利,新式曲辕犁与龙骨水车推广效果显着,预计秋收可增一成。商税改革后,市面繁荣,国库收入略有增长,但填补江夏战损及军备开支,仍捉襟见肘。”

  “开源节流,双管齐下。”诸葛亮羽扇轻摇,“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此乃根本。与交州、乃至通过海路与辽东的贸易,需进一步加强。军备开支不能省,但可优化,淘汰老旧军械,优先保障‘玄武’修复与新式装备研发。”

  这时,负责与东吴谈判的从事求见,面带一丝无奈:“丞相,张温今日又换了一套说辞。言及吴侯感念陛下在江夏抚慰将士之仁德,愿释放部分老弱战俘以示好意,但对于青壮战俘及赔偿,仍借口江东府库空虚,希望以‘未来贸易优惠’抵偿。至于疆界文书,则言需待战俘问题解决后再议。另外,他再次旁敲侧击,询问那批‘曹军文书’之事。”

  诸葛亮闻言,淡然一笑:“释放老弱,示好兼减负,孙权打得好算盘。回复张温,荆南感念吴侯善意,然战俘皆为大汉子民,无分老幼,皆需归乡。青壮者,更是家中支柱,岂能久羁外域?至于赔偿,若江东一时困窘,可以铜铁、战马、船只木料等实物分期支付。贸易优惠乃后话,当以此战遗留问题解决为前提。”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至于那‘曹军文书’……你可‘不慎’透露,其中提及的江东人士,似乎与庐江一带的某些家族有关,且时间就在江夏战前。其余,不必多言。”

  从事眼睛一亮:“下官明白!”

  庐江……那里可是孙权的老家!

  数日后,建业,吴侯府。

  孙权看着张温传回的最新谈判简报,以及附加的关于“曹军文书”指向庐江的密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碧色的眼瞳中闪烁着疑忌与愤怒。

  “庐江……战前……”他喃喃自语。江夏之战,江东损兵折将,若真是内部有人与曹操勾结,泄露军机,或是故意逡巡不前……他越想越觉得可能!周瑜的失败,难道真的全是荆南狡诈和武器犀利?就没有内部掣肘甚至背叛的因素?

  “主公,张子布(张昭)求见。”近侍禀报。

  “让他进来。”孙权压下怒火,冷声道。

  张昭入内,行礼后道:“主公,与荆南和谈迁延日久,于我不利。如今荆南提出以实物抵偿,虽仍有损国体,但或许可借此机会,换回我被俘将士,稳定内部。长期拖延,恐荆南失去耐心,或曹操缓过气来,再生变故。”

  孙权沉默片刻,他知道张昭说得有理。但一想到那指向庐江的“曹军文书”,他就如芒在背。“再等等……让张温继续谈,赔偿数额可以再压,但……青壮战俘,需优先换回。另外,”他语气转冷,“密令吕蒙,暗中调查庐江诸家,尤其是与江北有往来者,近期动向!”

  他必须先把内部清理干净!至于荆南……这笔账,迟早要算!

  西凉,武威郡外,祁连山支脉,秘密营地。

  马超银甲染尘,却掩不住眼中的锐气与一丝疲惫。徐庶则是一身儒衫,外罩皮裘,正伏案疾书,规划着根据地的建设。

  “军师,治元多那老小子,拿了我们的盐铁,答应提供的牛羊却迟迟不到,怕是又起了反复之心!”马超语气带着怒意。

  徐庶放下笔,神色平静:“孟起稍安勿躁。羌胡部落,首重实力与利益。曹仁大军压境,他们心存观望,也是常情。我们如今根基未稳,不宜强行逼迫。可再遣使者,携带部分陛下新送来的琉璃器,示之以诚,同时‘无意’间透露,曹军下一步可能清查牧场,迁徙部落……”

  马超眼睛一亮:“军师的意思是?”

  “威逼利诱,双管齐下。”徐庶微微一笑,“让治元多自己权衡,是跟着我们,保住牧场和部落,还是等着被曹仁吞并。另外,陛下送来的毛纺技术,要尽快找可靠的小部落试点,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心,需要利益来凝聚。”

  马超点头,他对徐庶的谋略愈发信服。在这片广袤而陌生的土地上,光靠勇武是站不稳脚跟的。
  http://www.abcsee.cc/44812/1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