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忠义明心,王佐断缆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偏将军府,夜。烛火摇曳,映照着关羽那张不怒自威的枣红面容。他刚刚结束晚间的《春秋》研读,目光却并未停留在竹简之上,而是投向了窗外那轮被薄云遮掩的冷月。曹操称王后,府外的监视愈发露骨,几乎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两位嫂嫂的院落外,更是明哨暗岗,名为保护,实为软禁。这种囚徒般的生活,让心高气傲的关羽胸中郁结难舒。
“汉室倾颓,奸贼当道,我关云长空有一身武艺,却困于此地,不能兴复汉室,何其痛哉!”他低声自语,丹凤眼中闪过一丝痛苦和决绝。离去的念头,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但如何突破这铜墙铁壁般的监视,逃出许都,却是一道无解的难题。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嗒”声,似是小石子落在瓦片上。
关羽眼神一凛,不动声色地按住了腰间的佩剑。片刻后,又是一声,节奏与之前略有不同。
他悄然起身,如同灵猫般潜至窗边,侧耳倾听。外面只有风声和巡夜士兵规律的脚步声。他轻轻推开一丝窗缝,一枚用油纸包裹、触手冰凉的小小铜管,正静静躺在窗棂之下。
关羽心中剧震,迅速将铜管取回,关紧窗户。他回到案前,就着烛光,小心地打开铜管,里面是一卷质地奇特的薄纸。展开一看,字迹并非手书,而是以一种极其工整、仿佛印刷出来的小楷写成,内容却让他呼吸瞬间急促起来:
“云长将军忠义贯日,天下皆知。今困于许都,非战之罪,乃时运使然。曹贼僭越称王,汉室危如累卵,将军岂愿坐视?”
“朕虽困于深宫,然中兴之志未泯。暗中布局,积蓄力量,只待天时。将军乃世之虎将,若愿助朕,他日重振朝纲,扫除奸佞,将军当为首功!非为私利,实为天下苍生,为汉室四百年江山!”
“朕知将军牵挂玄德,然玄德亦汉室宗亲,与朕目标同一。待朕脱困,重掌权柄,必召玄德入朝,兄弟同心,共扶社稷,岂不美哉?”
“眼下之局,将军暂需忍耐,麻痹曹贼。朕已安排妥当,时机一到,自有人接应将军及二位夫人安然离去。届时,将军可持朕信物,号令沿途‘潜云’所属,必保无虞。”
“此书阅后即焚,万勿为第三人所知。汉室兴衰,系于将军一念之间。”
信的内容不长,却字字千钧。
关羽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他不是没有收到过拉拢,曹操的厚待,各种许诺,他都不为所动。但这封信不同,它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将他的个人忠义与对国家、对汉室的大义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信中为他指明了一条看似可行的脱身之路,并且承诺了他与兄长刘备的未来。
“陛下……竟然……”关羽心中翻腾起惊涛骇浪。那个一直被曹操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少年天子,竟然在暗中拥有如此能量和见识?这“潜云”网络,这接应计划,是真的吗?
他反复阅读着信件,尤其是那句“兄弟同心,共扶社稷”,深深触动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情感。他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所求的,不正是这样一个结局吗?
良久,关羽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的犹豫和焦躁渐渐被一种坚定而深沉的光芒所取代。他走到烛火前,将信纸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陛下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他对着北方皇宫的方向,微微躬身,心中已然做出了抉择。他决定相信这位年轻的皇帝,按照信中的指示,暂时隐忍,等待那个“时机”的到来。这并非背叛刘备,而是为了一个更大、更正确的目标——匡扶汉室!从此,他关云长心中,除了兄长刘备,又多了一位需要效忠的君主,汉天子刘协!
尚书令府,书房。
荀彧的“病”似乎越来越重了。他彻底闭门谢客,连日常的政务也几乎不再处理,尚书台俨然已被华歆、王朗等人把持。书房内,药味弥漫,但他苍白的脸色和深陷的眼窝,更多是源于内心的煎熬。
那本夹带着“衣带诏乎?”纸条的典籍,他最终还是取了出来,就放在案头,用其他书册半掩着。那四个字,如同魔咒,日夜拷问着他。
近日,一些更加令人不安的消息,通过仅存的、可靠的旧部门生悄悄传来。魏王府的近臣宴饮时,有人“不经意”地提及他荀文若当年举荐的某某人,如今似乎对魏王“颇有微词”;还有流言说,他称病不出,是“心念故主”,对魏王“心怀怨望”……
这些消息,真真假假,但荀彧知道,这绝非空穴来风。曹操对他,已经失去了最后的信任和耐心。死亡的阴影,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缠绕上他的脖颈。
他坐在案前,想写一封绝命书,或是最后的劝谏?笔提起,又放下。写什么呢?痛斥曹操?那只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哀求?他荀文若做不出来。陈述理想?如今看来,是何等的苍白可笑。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敲响。
“父亲,有客来访。”是荀恽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荀彧皱眉,他早已吩咐不见任何人。“何人?”
“是……是宫中负责采买书籍典籍的黄门侍郎,王公公,说是奉旨核对宫内藏书,有几卷需要与府上藏书印证。”荀恽的声音更低。
宫中?黄门侍郎?核对藏书?荀彧心中一动。在这个敏感时刻,宫中来人,绝非寻常。他沉吟片刻,沙哑道:“请他去偏厅,我稍后便到。”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病人,然后缓缓走向偏厅。
偏厅内,一位面白无须、身着低级宦官服饰的中年人正垂手而立,神态恭敬。见到荀彧,他连忙躬身行礼:“奴婢王仁,参见令君。”
“王公公不必多礼,不知陛下需要核对何书?”荀彧不动声色地问。
王仁从袖中取出一个薄薄的、看起来像是书目的卷轴,双手呈上:“便是这几卷,乃是前朝孤本,宫中记录或有疏漏,需劳烦令君府上藏书印证。”
荀彧接过卷轴,展开一看,上面确实列着几卷生僻的古籍名。但他敏锐地注意到,在卷轴的末端,用极细的笔触,写着两行与前面字体截然不同的小字:
“文若先生王佐才,岂甘终老葬蒿莱?”
“许都非久栖之地,桐柏山山色正好,可愿观之?”
荀彧的手猛地一颤,卷轴几乎脱手!他霍然抬头,看向那名自称王仁的宦官,对方依旧低眉顺眼,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桐柏山!又是桐柏山!之前那“衣带诏乎?”的纸条,加上此刻这赤裸裸的“招揽”!天子的手,竟然已经伸到了宫中宦官之中?还是说,这王仁本身就是“潜云”的人?
这不再是暗示,几乎是明示了!天子在告诉他,许都不安全了,曹操可能要对他下手了,并且为他提供了另一条路——前往桐柏山,那个天子暗中经营的基础!
去,还是不去?
去,意味着彻底背叛曹操,放弃现有的地位和家族在许都的部分基业,踏上一条充满未知与风险的道路。不去,等待他的,很可能就是一杯毒酒,或是一场“病故”。
巨大的挣扎在荀彧心中上演。忠与奸,生与死,理想与现实的残酷碰撞……
他看着那两行小字,尤其是“王佐才”三个字,刺痛了他的心。他荀文若,难道真要在这里默默无闻地死去,甚至背负着可能被篡改的污名吗?他辅佐曹操,是为了兴复汉室,如今汉室未兴,曹氏却已代汉在即!他曾经的理想,难道就是个笑话?
一种前所未有的决绝,如同冰冷的火焰,在他眼中燃起。他缓缓将卷轴合上,对王仁低声道:“有劳公公回复……这几卷书,府中确有收藏,待彧稍后找出,再请公公来取。”
他没有明确答应,但“稍后找出”这四个字,已然表明了他的态度——他需要时间准备,但他心动了!
王仁眼中闪过一丝了然,恭敬行礼:“奴婢明白,奴婢告退。”
看着王仁离去的身影,荀彧仿佛被抽空了所有力气,踉跄后退一步,靠在门框上。他望着庭院中萧瑟的秋景,一滴浑浊的泪水,终于从眼角滑落。
而皇宫深处的刘协,通过“影”的回报,得知了关羽的决断和荀彧的动摇。他站在窗前,望着那轮渐渐挣脱云层的明月,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
http://www.abcsee.cc/44812/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