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龙潜铸器,凤鸣归途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大明卫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荆南,临湘,皇宫深处。一处被列为比“惊雷坊”更为绝密的独立院落,日夜被最忠诚的“影卫”层层把守,等闲不得靠近。院内不见亭台楼阁,唯有几间加固改造过的厚实工棚,以及一座新建的、不断冒着黑烟与蒸腾热气的小型高炉。这里,便是刘协亲自挂帅,进行着他那最为大胆、也最为艰难的“划时代”武器研发项目——代号“雷霆”。
工棚内,热气灼人,弥漫着金属、煤炭和硫磺的混合气味。刘协早已褪去了天子冠服,穿着一身与工匠无异的粗布短打,脸上、手上沾满了烟灰与油污,正与几名被严格筛选、签下死契的核心大匠,围着一个造型奇特的青铜铸件忙碌着。
这铸件粗壮、中空,壁厚惊人,外形已隐约有了后世火炮的雏形,但工艺显得极为粗糙笨重。这便是刘协根据记忆中的原理,试图打造的“红衣大炮”的雏形——或者说,是这个时代材料与工艺极限下,所能制造出的最强“管状射击武器”。
“陛下,这第三炉‘精铜’已是按您要求的配比,加入了锡和少量铅,强度和韧性测试比前两炉确有提升,但……要达到您说的,承受那等‘雷霆’之威,恐怕……”一位头发胡须都被烤得有些焦卷的老匠人,指着那刚刚冷却下来的青铜炮管胚体,面露难色。
刘协拿起一把特制的卡尺,仔细测量着炮管不同部位的厚度,眉头紧锁。他知道很难,但没想到这么难。没有现代的冶金技术,没有精确的机床加工,全靠手工铸造和打磨,想要造出能稳定承受黑火药爆燃压力的炮管,无异于痴人说梦。
前两次试射,第一次炸膛,险些伤及工匠;第二次虽然成功将一枚特制的铁球推出了炮管,但射程不足百步,且炮管出现了细微裂纹,彻底报废。
“朕知道很难。”刘协放下卡尺,声音因为连日劳累而有些沙哑,“但我们必须做。曹魏有虎豹骑,江东有楼船水师,我们若只在弓弩、战船上与他们追赶,终是落于下风。此物一旦成功,哪怕只有寥寥数门,便是攻城拔寨、震慑水师的奇兵!足以在关键时刻,扭转战局!”
他指着那粗重的炮管,眼中闪烁着现代灵魂特有的、对技术突破的执着:“强度不够,我们就加厚管壁,优化青铜配比!气密性差,我们就研究更契合的炮弹形状,改进发射药包!精度不足,我们就设计炮架,反复测试仰角!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朕与你们同在!”
他挽起袖子,亲自拿起工具,与工匠们一起,开始对炮管内壁进行初步的打磨和检查。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滴在灼热的金属上,发出“嗤”的轻响。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原理,但将原理转化为实物,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他不能假手他人,必须亲自参与每一个关键环节,既是监督,也是学习,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见识,去解决那些工匠们无法理解的技术难题。
“陛下,您已经三天没合眼了……”随侍的宦官小心翼翼地劝道。
“无妨。”刘协头也不抬,专注地看着工匠用特制的长杆砂石打磨炮管内壁,“告诉膳房,把肉食多分给这里的工匠,还有,去太医署取些缓解疲劳、提神醒脑的药材汤剂来,所有人都要喝。”
他知道,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受限于材料和生产工艺,这种原始火炮即便最终成功,也注定无法大规模列装,只能作为秘密武器,在最关键的时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即便如此,也值得他投入巨大的心血和资源。这是一种战略威慑,一种打破战场平衡的可能。
归途,荆南道上。
相较于刘协在秘密工坊内的呕心沥血,甄宓、赵云一行人护送着新归附的庞统,踏上了返回荆南的旅程。虽然脱离了益州的险境,但一行人依旧不敢大意,昼伏夜出,尽量避开官道城池。
马车内,庞统与甄宓对坐。经过雒城共患难,两人之间的关系已非简单的寻访者与被寻访者,更多了几分并肩作战的情谊。庞统虽然归附,但那份狂放不羁的性子并未改变,一路上,他不断向甄宓询问着关于刘协,关于荆南的种种细节。
“娘娘,陛下在许都时,隐忍蛰伏,人所共知。然自脱困以来,行事每每出人意表,无论是那‘雷火’之物,还是‘镇海艨’新船,乃至荆南、交州推行之新政,皆迥异于寻常帝王。统心中着实好奇,陛下这些……奇思妙想,从何而来?”庞统捋着短须,目光炯炯地问道。这是他最大的疑惑,一个深宫长大的少年天子,如何能有这般见识?
甄宓早已料到会有此问,微微一笑,从容应对。她自然不知刘协穿越者的身份,但却可以将刘协平日的一些理念和改革措施,以一种合乎情理的方式讲述出来。
“先生可知,陛下虽困居许都,然并未虚度光阴。”甄宓声音柔和,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陛下自幼聪慧,博览群书,尤喜杂学,对先秦墨家之机关术、两汉之农工技艺,皆颇有涉猎。然陛下以为,圣贤之道,在于经世致用,而非空谈。故其常言,‘格物致知’,需探究事物之本源道理,方能推陈出新。”
她顿了顿,继续道:“譬如那‘雷火’,陛下并非凭空所创,乃是研读古籍,结合炼丹之术,反复试验,方得其法。再如那‘镇海艨’,亦是陛下观察江海船只优劣,结合水战需求,与工匠反复推敲设计而成。陛下常对臣妾言,世间万物,皆有其理,循理而行,加以引导,便可化腐朽为神奇。”
庞统听得连连点头,眼中异彩更盛:“格物致知,推陈出新……妙!陛下此言,深得治学务实之精髓!难怪能有如此创见!”
甄宓继续介绍刘协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
“陛下不仅重‘奇技’,更重‘制度’。”甄宓道,“先生可知,陛下在荆南推行《均田令》,并非简单抑强扶弱,而是明确地权,鼓励垦荒,更引入陛下亲自指导改良的稻种、曲辕犁,派遣懂得新式农法的吏员下乡指导,使得荆南粮产,较之往年,提升了三成不止。”
“三成?!”庞统吃了一惊,他是深知农事乃国之根本的,一地产量提升三成,这是何等惊人的政绩!
“还有那《劝工格物令》,”甄宓继续道,“陛下减免工匠赋税,设立‘格物奖金’,鼓励改进技艺。如今长沙城外工坊区,所产军械、农具、乃至日常用品,其精良程度、生产效率,已远非他处可比。陛下甚至亲自设计了一种‘标准化’流程,使得军械零件可以互换,极大地提升了修复速度。”
“标准化?零件互换?”庞统咀嚼着这两个新鲜词汇,越想越觉得其中蕴含的管理智慧博大精深。
“更令臣妾敬佩的是,”甄宓语气中带着由衷的钦佩,“陛下极为重视教化与医疗。不仅在临湘设立‘荆南学院’,教授经史子集,更增设‘算学’、‘格物’、‘医科’等实用学科,招收寒门子弟。还建立‘太医署’分院,研究防治瘟疫、创伤救治之法,并下令各郡县设立‘惠民药局’,以成本价向贫民售卖药材。陛下曾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国必先强民。”
听着甄宓娓娓道来,庞统心中的期待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他原本以为刘协只是一个有些运气和“奇技”的流亡君主,却不想其内政手腕竟也如此老辣而富有远见!重视农业、鼓励工商、革新教育、关注民生……这每一项,都直指一个强大国家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那种不拘一格、务实创新的精神,更是深深打动了他这个同样不喜拘泥于成规的“狂士”。
“好!好一个‘民为邦本’!好一个‘格物致知’!”庞统忍不住击节赞叹,“如此陛下,方值得我庞士元倾力辅佐!只恨未能早日得见天颜!”
他看着甄宓,由衷感慨道:“娘娘,不瞒您说,统往日亦曾思索强国之道,然多流于空谈。今日闻娘娘一席话,方知陛下之志,之能,远超统之想象!这荆南,绝非苟安之所,实乃潜龙腾飞之基也!”
马车外,护卫在侧的赵云,听着车内传来的对话,坚毅的面容上也露出一丝与有荣焉的微笑。他追随陛下日久,亲眼见证着陛下如何一步步将这片残破的山河,经营得生机勃勃。如今连凤雏先生也被折服,更让他对未来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http://www.abcsee.cc/44812/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