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豹房雏形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京师春深,太液池的冰层早已化尽,波光潋滟映着柳色。

  西苑深处,那处被朝臣私下称为“豹房”的宫苑,却是一派与春闲格格不入的务实景象。

  正堂内,四壁顶天立地的书架填满了舆图志书,空气里弥漫着陈墨与樟木的气息。

  侧室长案上,永定河流域的泥塑模型已见规模,山川走势、水流蜿蜒,皆可触可感。

  更引人注目的是院中“格物间”,匠头鲁胜正带着几个学徒,对照着一张画满齿轮机关的草图,小心翼翼地调试着一个木质记里鼓车模型。锤击声、刨木声、低声讨论声,构成了此间独特的韵律。

  朱厚照今日未着龙袍,一袭玄色暗纹直身,负手立于廊下,静观院中景象。

  他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身影——有匠人,有被张永引荐来的通晓算学的落第秀才,还有几名精悍的年轻勋卫。

  这里,已是他悄然经营的一处人才萃聚之地。

  张永悄步近前,低声道:“皇爷,人带来了。”

  朱厚照颔首,转身步入一间僻静厢房。

  屋内垂手立着两人。一人年约二十,身形魁梧,面容黝黑粗糙,带着边塞风霜刻下的痕迹,虽穿着簇新青袍,却难掩行伍之气。

  另一人年近三旬,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账房先生特有的精明与谨慎。

  “草民周遇吉(宣府镇守备周贤之子),叩见陛下。”那魁梧青年声音洪亮,依军礼单膝跪地,动作干净利落。

  “小人王良,叩见陛下。”另一人也连忙伏地行礼。

  “平身。”朱厚照坐定,目光先在周遇吉身上停留。

  此人乃他命张永暗中寻访而来,非是京中勋贵,而是实实在在的边镇子弟。“周遇吉,朕听闻你自幼随父在宣府军中长大,熟知边塞情弊,且于骑射、营阵颇有心得?”

  周遇吉起身,依旧微躬着背,恭敬答道:“回陛下,臣不敢妄言熟知,只是生长于边陲,见得多了些。宣府地势险要,鞑靼游骑时常出没,军中利弊,臣…略知一二。”他言语朴实,并无虚饰,说到军中情状时,眼神锐利如鹰。

  “哦?那你且说说,如今宣大边防,最紧要处何在?”朱厚照抛出一个具体问题。

  周遇吉略一沉吟,便道:“首在哨探。鞑靼来去如风,若哨探不明,则如盲人夜行。然如今哨探赏薄罚轻,精锐多不愿往,往往以老弱充数,遇敌则溃,难以及时预警。其次在火器。军中火铳老旧,操练生疏,遇风雨难发,临阵往往不及弓箭可靠。再者…”他顿了顿,似在斟酌,“军屯废弛,粮饷时有拖欠,军士饥寒,士气难振。”

  他所言皆是边镇实情,虽不如朝中大员奏疏条理分明,却更真切具体,带着一股硝烟与风沙的味道。

  朱厚照静静听着,不时追问细节,周遇吉皆能一一作答,显是下过苦功观察。

  问罢周遇吉,朱厚照又转向王良。

  此人原是南直隶秀才,屡试不第后辗转于闽粤海商门下做账房,不仅精通算学,更对海外风物、船舶海贸乃至些许泰西言语有所涉猎。

  “王良,若朝廷欲于广州重开市舶司,与佛郎机(葡萄牙)等人贸易,你以为利弊几何?”朱厚照问道。

  王良没料到皇帝会垂询此等“末业”,心下惊惶,但见皇帝态度恳切,便稳了稳神,谨慎道:

  “回陛下,泰西夷人船坚炮利,尤喜我大明丝绸、瓷器、茶叶,多以白银交易。开海之利,在于充盈国帑,获取急需之银。然…弊在沿海豪强或与夷人勾结走私,且夷人桀骜,需防其滋扰海疆,引发边衅。”

  他结合见闻,将海外贸易的机遇与风险娓娓道来,虽不全面,却提供了宝贵的民间视角。

  朱厚照听罢,对二人道:“二位才识,朕已知之。西苑此地,需才孔亟。周遇吉,朕命你入值,参赞戎机,整理边情舆图。王良,你亦留下,核校钱粮田亩数据,若有关于海贸、算学之建言,可直陈无妨。”

  虽未授实职,但这“入值”身份已是莫大机遇。二人皆感激叩谢。

  待其退下,张永近前低语:“皇爷,刘公公那边,近来常遣小火者在苑外窥探…”

  朱厚照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让他看。”他深知刘瑾权欲日炽,对自己脱离其掌控培植势力必然不满。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让宦官、文官、乃至这西苑新锐相互牵制。

  他行至格物间外,看着其中忙碌景象,心中蓝图渐晰。

  周遇吉可往军事参谋方向培养;王良等人是未来经济改革的种子;鲁胜等匠人则是技术革新的火种。这“豹房”,将是他的人才库与智囊团,亦是未来新式官僚的摇篮。

  “豹房?”他轻语,带着嘲弄,“若以此‘豹房’,能搏出一个中兴盛世,我朱厚照又何惜此名?”

  “将周遇吉、王良等人名录单独造册,其言行所事,密报于朕。西苑用度,优先保障,然账目需清,朕要亲览。”他对张永吩咐道。

  布局渐展,而这西苑豹房,终将成为正德朝一个无法忽视的变革策源地。
  http://www.abcsee.cc/44855/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