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穗城新象海贸兴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广州城的春天,来得远比北京和宣府要早。和煦的南风拂过珠江,带来了海洋湿润的气息,也似乎吹散了去岁那场反腐风暴残留的肃杀与寒意。
潘家这棵盘踞岭南多年的巨树被连根拔起,其留下的巨大权力与财富真空,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被新的秩序填补。
市舶司衙门焕然一新,原本有些陈旧的牌匾被擦拭得锃亮。
门前车水马龙,往来不再是昔日那些与潘家关系密切、趾高气扬的家仆或胥吏,而是众多面孔陌生、衣着各异、眼神中带着精明与期盼的商人。
他们有的来自闽浙,有的来自湖广,甚至还有不少是原本依附于潘家、如今急于洗白转型的本地中小商户。
王良依旧穿着他那身半旧的官袍,端坐于后堂,但眉宇间那份凝重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夙愿得偿的沉稳。
他面前摊开的,不再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账册,而是厚厚一叠来自各地商号的“特许经营”申请文书,以及按察使司与布政使司联合送来的、关于潘家部分田产商铺“招标发卖”的筹备方案。
“叔父,这是按新章程核准的第三批‘特许海商’名录,共二十七家。”
王瑾将一份誊写工整的名录呈上,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其中过半,是首次获得与我朝直接贸易资格的南洋华商,旧港陈孝祖那边,也推荐了几家信誉良好的伙伴。”
王良接过名录,仔细浏览。
他推行的新市舶章程,打破了以往由少数牙行、豪绅把持外贸的局面,引入了“特许”与“招标”制度。
商人们只要符合资质、依法纳税、不夹带违禁品,便可申请牌照,直接与市舶司打交道,减少了中间盘剥,激发了巨大的商业活力。
“很好。”
王良微微颔首。
“核准的,要尽快办理手续,明确权利义务,尤其是纳税细则,务必使其知晓。尚未核准的,也要说明缘由,给予改进机会,不可刁难。”
“侄儿明白。”
王瑾应道,随即又呈上一份文书。
“这是按陛下旨意,与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共同拟定的‘招标发卖’细则。潘家查抄的商铺、货栈、码头泊位等,将分三批公开竞标,价高者得,所得银钱,七成归入市舶司专项账户,三成留地方府库,用于疏浚河道、整饬街市。”
王良仔细审阅着细则,确保其中没有留下可供操作的漏洞。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处置逆产,更是向整个岭南商界昭示朝廷推行新法、鼓励公平竞争的决心。
“就按此执行。过程必须公开,由三司共同派人监督,允许商贾现场观摩。”
他放下细则,补充道。
“另外,以市舶司名义发布告示,招募熟悉南洋航路、海况的舵工、水手,组建‘官督民助’的护航船队,由水师派出官兵指导、协同,专司护卫往来商船,应对零星海寇。所需费用,由受益商号按比例分摊。”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商船出海的安全顾虑,进一步促进海贸。消息一出,更是引得商界振奋。
走出市舶司衙门,珠江两岸的景象已然不同。
昔日潘家及其附庸垄断的码头泊位,如今插上了不同商号的旗帜,力夫们喊着号子,将一箱箱瓷器、丝绸、茶叶装上来往的商船,又将船上的香料、胡椒、苏木、象牙等卸下。喧闹声中,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一些原本对王良手段心存疑虑、甚至暗中抵触的本地士绅,在看到这实实在在的繁荣景象,以及那白纸黑字、明码标价的“招标”公告后,态度也开始悄然转变。毕竟,没有人跟钱过不去。
新的游戏规则虽然打破了他们过去的特权,却也打开了一扇更广阔、或许也更公平的财富之门。
码头上,一艘即将启航前往旧港的福船上,船主正仔细核对着市舶司颁发的“特许勘合”与货物清单,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
他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忍受牙行的层层盘剥和胥吏的敲诈,只需按章纳税,便能安心出海搏个富贵。
“这王公公,虽是内官,行事狠辣了些,可这新章程……着实是给了咱们一条明路啊!”
船主对身旁的账房先生感慨道。
账房先生扶了扶眼镜,低声道:“东家慎言。不过,这海贸,眼看着是要比以前兴旺多了。”
海风拂过,带来咸腥的气息,也带来了财富流动的声音。
广州,这座大明帝国的南大门,在经历了一番刮骨疗毒般的痛楚后,终于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王良站在衙门的台阶上,望着江千帆竞发的景象,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如何维持这新秩序的公平,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新的走私形式,如何与南洋那些虎视眈眈的西夷周旋,如何将这份繁荣稳固下来并推向更深更广……这一切,都还需要他,以及整个朝廷,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至少,坚冰已破,航道已通。
大明的海贸之轮,正沿着一条新的轨迹,开始加速转动。
http://www.abcsee.cc/44855/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