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倒了血霉的德川幕府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就在朱由检忙于梳理江南漕运这团乱麻之际,北方的皇太极却是意气风发,扩张的野心随着每一次劫掠的成功而愈发膨胀。眼见跨海掳掠的“生意”如此红火,利润(主要是人口)如此丰厚,他已不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沿岸骚扰。
一个更大胆、更猖狂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给那帮矮矬子倭人来个狠的,直掏其心窝!”
崇祯十四年末(或十五年初),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皇太极亲自披挂上阵,展现其绝非仅善陆战的统帅之姿。
他率领着三千最为精锐的满八旗巴牙喇护军,登上了由荷兰技工协助建造、改装的运输船队。
舰队从海参崴港口起航,凭借季风与初步掌握的海图知识,竟真的成功横渡日本海,绕过了日本守备相对严密的九州地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本州岛的日本海沿岸!
登陆之后,皇太极毫不停留,目标明确至极——京都!
那座象征着日本千年皇权与文化的千年古都,在其眼中,不过是一个蕴含着巨量人口与财富的超级宝库。
“儿郎们!”皇太极扬鞭指向内陆,“目标,倭人京都!给朕抢!男的为奴,女的为婢,金银财宝,粮食物资,尽数搬空!挡我者,死!”
三千八旗精锐如同出闸猛虎,化作一股毁灭性的钢铁洪流,沿着道路直扑京都。他们根本不管遇到的是农民、商人、僧侣还是低级藩士,见人就抓,用绳索串连,稍有不从或反抗,雪亮的刀锋便毫不犹豫地劈下。
村庄被焚毁,寺庙被洗劫,城镇被踏平。
消息传到京都,举城骇然!
此时的京都,虽有天皇居所和公家贵族,但军事防御早已废弛不堪,真正的军事力量掌握在江户的德川幕府手中。
面对这支突然从天而降、如神兵天煞般的异族军队,京都的守备力量包括京都所司代的兵力以及各大名屋邸的护卫完全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皇太极的军队几乎没遇到像样的阻拦,便兵临城下,随即轻易攻破防御薄弱的城门,冲入了这座千年古都!
京都,瞬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噩梦之中。
八旗兵冲入街町、商铺、贵族府邸甚至皇宫外围区域,疯狂抢夺一切值钱物品和粮食布匹。
而人丁是重中之重。精锐的八旗兵效率极高,分区扫荡,将大量惊恐万分的市民、贵族仆役、工匠、僧侣甚至一些低级公家子弟,不分青红皂白地粗暴抓捕、捆绑。哭喊声、哀求声、怒骂声与八旗兵的呵斥声混杂在一起,响彻京都的天空。
你说皇太极费了这么大劲,亲自渡海,就为了在京都抢一波就走?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这三千八旗精锐,根本就不是结束,恰恰相反,这只是一次火力侦察和先锋开路!
皇太极的胃口,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大。
他深知,要想真正给日本放血,攫取足以让大清国力飙升的人口和财富,就必须投入更大的本钱,进行一场规模空前的、系统性的掠夺战争。
二十天后,日本海沿岸风云再起!
遮天蔽日的船队再次出现在海平面上,规模远超上次!
这一次,运载的不再仅仅是三千先锋,而是整整一万名真正的满八旗铁骑,以及一万名装备精良、作战勇悍的汉八旗精锐!
这两万生力军,如同第二波毁灭性的海啸,在皇太极事先控制的登陆场顺利上岸。
他们与之前的先锋部队会合,瞬间在日本的“本土”本州岛上,嵌入了一支总兵力超过两万三千人的庞大、专业、且极度危险的军团!
这支军队的核心是强大的满八旗骑兵,他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机动性和冲击力;
而汉八旗则带来了攻城拔寨的工程能力和更复杂的步兵战术。两者结合,互补短长,其战斗力绝非日本任何单一藩国乃至临时拼凑的军队所能抵挡。
德川幕府,彻底慌了!
当规模惊人的清军主力登陆的消息传至江户时,整个幕府高层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和震骇。
他们这辈子打过的最大的仗,也就是国内战国时代的藩国对决,何曾见过这等跨海而来、组织严密、目标明确且手段极其凶残的入侵?
“快!快传令!召集所有能召集的兵马!” 将军德川家光惊怒交加,声音都带着颤音。
幕府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相对其平日而言)疯狂运转起来,一道道紧急军令发往各地藩国。
各藩大名虽各怀心思,但在“外国入侵”这个大义名分和幕府严令下,不得不抽调兵力。
最终,一支号称四五万人的庞大军团被仓促集结起来,由幕府重臣或亲藩大名率领,乱哄哄地、从不同方向,朝着京都地区蜂拥而去,企图将这支“不知天高地厚”的入侵者赶下海,或者至少堵在京畿地区。
皇太极深谙用兵之道,更是将“掠夺”这门“生意”的精髓发挥到了极致。
他亲率三千精锐,大张旗鼓地与日军四五万人的主力部队遥遥对峙,摆出一副决一死战的架势。然而,这不过是其精心设计的诱饵。
就在两军对垒,吸引住日军全部注意力之时,他麾下那真正的主力——超过两万人的满汉八旗大军,早已如同鬼魅般,化整为零,四散而去!
他们的目标并非战场,而是防御空虚的后方城镇、乡村、寺院乃至皇家领地。
皇太极的根本目的从来不是争夺一城一地的占领,而是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一本万利”的 “人口与资源进口贸易” !
对面的日军统帅,眼见清军“主力”(皇太极的诱饵部队)人数如此之少,又被“吓”得连连后退,一股虚妄的自信和贪功的念头油然而生。“天佑将军!合该我等立此不世之功!”
他们错误地判断这是击溃甚至擒杀清军统帅的绝佳良机,于是全军躁动,不顾队形,主动发起了全面进攻,企图一口吃掉皇太极这块“肥肉”。
皇太极见状,嘴角露出一丝计谋得逞的冷笑。他丝毫不慌,指挥着三千精锐,且战且退,行动井然有序,仿佛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庞大的日军主力。
这一退,就是整整五天。皇太极如同最高明的猎手,耐心地将这群被猎物诱惑而失去理智的猎犬,一步步引向预设的屠宰场——一片极为开阔、非常适合骑兵大规模机动作战的平原地带。
第五日,当倾巢而出的日军追至这片开阔地,队形早已在漫长的追击中拉得散乱不堪,士卒疲惫,警惕性也降到了最低。
就在此时,地平线上,烟尘大作,如同平地涌起的乌云!
那先前四散而去的一万满八旗铁骑,如同神兵天降,准时出现在了日军战线的侧翼和后方!
他们完成了对周边区域的扫荡劫掠,此刻正是杀气最盛之时!紧接着,另一万汉八旗步卒也迅速合围,彻底封死了日军的退路。
一个巨大的、致命的包围圈瞬间形成!日军这才惊恐地发现,他们不仅没有抓住“溃败”的清军主力,反而自己钻进了对方精心准备的口袋阵,成了瓮中之鳖!
接下来的战斗,毫无悬念。八旗铁骑在开阔地上来回冲驰,如同热刀切黄油般将日军混乱的阵型切割得七零八落。
日军步兵在骑兵的反复冲击下死伤惨重,士气彻底崩溃。
然而,皇太极却下达了一道特殊的命令:“尽量俘获!非必要不斩杀!这些都是上好的壮劳力,杀了可惜!”
于是,清军的攻击变得更有针对性,刀锋更多地指向抵抗者,而对付失去战意的溃兵,则多用套索、棍棒,力求击晕捆绑而非杀死。
战场上出现了奇观:凶神恶煞的八旗兵们,一边战斗,一边忙着捆绑俘虏,仿佛在田间收割庄稼。
最终,这场战役以日军的彻底崩溃告终。数万大军,战死者或许仅万余,而被俘者却高达两三万之众!
这些俘虏连同之前清军散兵劫掠来的大量人口,都被用绳索串联起来。皇太极心满意足地看着这支庞大的“战利品”队伍,这比他预想的“进口”规模还要庞大。
他根本无意停留,带着掳获的巨量人口、财物,押解着数万垂头丧气的日军战俘,浩浩荡荡,从容不迫地撤向登陆点,准备扬帆返航。
此次“远征贸易”,可谓赚得盆满钵满,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国力与士气,更为自己带来了难以估量的人力资源。
而德川幕府,则只能咽下这枚屈辱的苦果,眼睁睁看着敌人掳走自己的子民,扬长而去。
当皇太极的舰队在日本海掀起惊涛骇浪,八旗铁蹄踏破京都街巷,将数以万计的日本男女如同牲畜般捆缚装船之时,远在南方的南京紫禁城内,大明皇帝朱由检在干嘛?他为何不阻止?
他根本不知道啊。
就在皇太极在日本岛上大肆劫掠、疯狂“进口”人口壮大自身实力之时,朱由检的注意力完全被另一件关乎帝国命脉的事情牢牢占据——漕运改革,正进行到最后、也是最关键、最触及灵魂的一步:换斗!
此刻的朱由检正与袁继咸、卢象升反复推敲新式标准量器的规格,力排众议,坚决要求将新斗推行至每一个漕粮征收环节。
“陛下,此新斗一换,沿途盘剥可去其七八!然……然亦断无数胥吏之财路,恐生事端啊!”
“必须换!旧斗之弊,积重难返!朕意已决,即日起,漕粮征收、转运、入库,一律启用新制准斗!敢有舞弊、阻挠、阳奉阴违者,视同贪墨国帑,严惩不贷!”
他的案头,堆满了关于新斗推行情况的奏报;他的脑中,算计着此举能为国库和百姓节省多少粮食、能带来多少实效;
他的耳边,回响着江南官场因此事而引发的暗流涌动。
他正为打通帝国的内部血脉而殚精竭虑,几乎耗尽了所有精力。
他就像一个埋头修理家中破旧水管、防止漏水浪费的管家,全然不知邻居家的强盗已经撬开了后门,正一车车地往自己家里搬运抢来的财宝和壮丁,实力飞速膨胀。
信息的壁垒、空间的阻隔、以及内政的焦头烂额,使得朱由检完美地错过了察觉并干预皇太极战略冒险的最佳时机。
他眼睁睁地看着皇太极变大变强?不,他根本就没看见。
他的视线,被“换斗”这件眼前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以及江南的重重迷雾,完全遮挡了。
http://www.abcsee.cc/44887/1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