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多国部队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大明卫
大唐风流小厨师
开局废太子:召唤罗网
魂穿刘备,我二弟天下无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当岛津光久在鹿儿岛城、毛利秀就在萩城,几乎同时接到来自南京的飞鸽传书,得知自家子弟不仅未被遣返,反而被编入新设的“东瀛侍卫司”,并全体调拨至太子朱慈烺麾下听用时,两位雄主的反应惊人地一致。“妙啊!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千岁!”
岛津光久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手中书信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他对着满堂家臣,声音洪亮得几乎要掀翻屋顶:“诸君!看到了吗?纲贵他们非但没有被冷落,反而被安置在了储君身边!这是何等的信任!何等的荣耀!”
他兴奋地踱步,眼中闪烁着野望的光芒:“侍奉太子,便是结交未来的天下之主!我岛津家的前程,将因此一片光明!”
他立刻下令:“速派使者,再选三十名精干年轻的子弟,携带重礼,火速送往南京!告诉纲贵,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太子殿下的信赖!我萨摩的未来,就在他手中了!”
相比之下,毛利秀就的反应更为内敛,但眼中的精光丝毫不减。他仔细地将信件阅读了三遍,缓缓放下,对重臣们露出了高深莫测的笑容。
“诸君,陛下的安排,实在意味深长。将吾等子弟置于东宫,既是对我两家的笼络与考验,又何尝不是给了我们一个直达天听的最佳路径?”
家老宍户元次恍然大悟:“主公明鉴!此举意味着,我长州已从寻常外藩,一跃而成为与储君休戚相关的‘潜邸旧臣’!”
“正是!”毛利秀就抚掌,“纲广此去,意义重大。传令:即刻调拨银两三万,以‘助饷’之名送至南京,供太子殿下调度使用。再选二十名通晓汉文、熟知政务的年轻俊彦,速往应天府,称是去‘协助’纲广处理文书,实则为太子幕府效力!”
他沉吟片刻,补充道:“告诉纲广,在太子面前,既要展现我长州武士的忠勇,更要显露出理政之才。未来的朝堂,需要的是能臣,而不仅仅是猛将。”
朱由检这甩锅之举,带来的连锁反应着实超出了他的预料。就在岛津、毛利两家子弟入驻东宫不过旬月,南京城又迎来了一位身份特殊的“续职”者——朝鲜国王李倧的世子,李溰。
这一日,当通政使司禀报朝鲜世子已至京郊请求觐见时,朱由检正在用他那标准的三菜一汤。闻听此讯,他拿着筷子的手顿在半空,脸上露出了极为复杂的神情,那是一种混合着荒谬、无奈和一丝哭笑不得的茫然。
暖阁内,年轻的朝鲜世子李溰恭敬地行三跪九叩大礼,言辞恳切:“下国小臣李溰,奉父王之命,特来天朝‘续职’。父王常言,朝鲜世受皇明厚恩,君臣之义,同于父子。今闻天朝广纳贤才,下国不敢自外,愿遣溰入侍天阙,习圣贤之道,效犬马之劳,以表我朝鲜事大之诚,万世不易!”
当朝鲜世子李溰恭敬地跪在殿前,重复着与岛津、毛利两家如出一辙的请求时,朱由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
这位大明皇帝此刻深切体会到,人在极度无语时是真的会失语的。他内心早已掀起惊涛骇浪:你们这些人怎么回事?!一个两个都往朕这里送人质!朕不需要啊!朕看起来像是很缺人质的样子吗?!
他强忍着扶额的冲动,目光在年轻世子诚恳的脸上停留良久,终于认命般地叹了口气。既然阻止不了这股的风气,那就干脆把规矩立起来。
李溰。朱由检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庄重,你且修书告诉你父王,让他给你配一支二百人的朝鲜精锐卫队。
看着世子略显困惑的眼神,他继续解释道:既然要来任职,总得有些排场。况且......他顿了顿,想起太子府里那两百倭国武士,应天府衙如今人员繁杂,你带些自己人,也好互相照应。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朱由检心里盘算的是:既然要,就续个彻底!自带卫队,自备粮饷,还能给太子那边增添些制衡的力量,岂不美哉?
待卫队配齐后,你便去慈烺那里报到。朱由检努力维持着威严的表情,你们都是年轻人,正该多多相处。太子仁厚,必不会亏待你。
他特意在年轻人三字上加重语气,心里却暗道:反正烺儿那边已经够热闹了,再多一个朝鲜世子也没什么差别。
当朝鲜世子李溰的书信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抵汉城王宫时,朝鲜国王李倧的反应堪称精彩纷呈。
什么?陛下要让溰儿自带二百精锐卫队?李倧手捧书信,脸色瞬间煞白,这......这是否是陛下对朝鲜有所不满?是在责怪我等考虑不周吗?
他急得在殿内团团转,对着领议政金尚容连连发问:金卿,陛下此举究竟是何深意?莫非是嫌溰儿孤身前往,显得不够郑重?
还是老成持重的金尚容率先反应过来,他仔细推敲信中措辞后,忽然抚掌大笑:殿下!此非责难,实乃天恩啊!
见李倧仍一脸困惑,金尚容激动地解释道:陛下让世子自带卫队,这是将朝鲜与岛津、毛利同等看待!试想那两家倭藩,哪个不是带着大批家臣武士?如今陛下特许世子带兵入京,分明是将我朝鲜视为心腹,允我等以诸侯之礼侍奉储君!
原来如此!李倧顿时转忧为喜,脸上绽放出红光,快!速从御营厅挑选二百精锐!要选弓马娴熟、通晓汉话的将士!
三月后,一支装备精良、旌旗招展的朝鲜使团从汉城出发。二百骑兵盔明甲亮,引得沿途百姓纷纷驻足。
望着远去的队伍,李倧对金尚容感叹:没想到陛下这一招,反倒给了朝鲜在南京与倭人一较高下的机会。传令各道,加紧训练军备。在陛下面前,我朝鲜绝不能输给那些倭藩!
就这样,朝鲜怀着既要彰显事大至诚,又要与日本诸藩暗中较劲的复杂心情,加入了这场由朱由检无意间引发的质子大赛。而南京城内的太子府,即将迎来更加热闹的局面。
这就算完了?
不不不。
就在朝鲜世子李溰带着他那二百精锐卫队,在应天府衙内与岛津、毛利两家子弟开始了微妙的共事后不过数月,南京城再次被一阵不同寻常的骚动打破了平静。
这一日,城门外先是传来低沉浑厚的号角声,不同于中原任何乐器。紧接着,地面开始传来隐隐的、富有韵律的震动。
守城官兵循声望去,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支奇特的队伍正缓缓接近,队伍前方,是十头披挂着华丽丝绸、象牙上镶嵌着金银的巨象!每一头象背上都坐着服饰奇异的驭手,象轿上则端坐着一位肤色较深、眉眼深邃的年轻贵人。
这支“象队”之后,才是打着暹罗国旗帜的使团。如此阵仗,引得南京城万人空巷,百姓纷纷涌上街头,争相目睹这南洋奇观。
暖阁内,朱由检接到急报时,正端着他的三菜一汤。听闻“暹罗使团携巨象十头已在城外”,他手中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了桌上。
“又……又来?!”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颤抖,“这次……这次居然还带着大象?!”
当暹罗王子那莱·素拉努沙用带着浓重异域口音的汉语,在殿前恭敬地宣读他父王的国书时,朱由检已经连扶额的力气都没有了。
“……下国小邦,僻处南洋,久慕天朝风华。今闻陛下广开贤路,特遣犬子那莱前来‘续职’,以表我暹罗世世代代永为大明藩篱之诚心。”
王子声音洪亮,礼仪周全,随即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自豪补充道:“父王深知,陛下麾下英才济济,不敢以寻常贡礼亵渎天颜。特备巨象十头,虽数目微薄,然此乃我暹罗镇国之瑞兽,冲锋陷阵,力大无穷,足以抵得上一百精兵!区区心意,不成敬意,万望陛下笑纳,准予‘续职’。”
朱由检看着殿外那十头如同移动小山般的大象影子,再看着眼前这位眼神热切、逻辑清奇(用大象抵人头)的暹罗王子,彻底放弃了挣扎。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最后一丝帝王威仪,缓缓说道:“王子……远来辛苦。这‘惊喜’,朕……收到了。”
他停顿了片刻,仿佛在积蓄勇气,然后几乎是习惯性地说道:“既然来了,便也去应天府太子那里报到吧。至于这些大象……”
朱由检望着窗外,想象着太子朱慈烺看到这支“特种部队”时的表情,忽然觉得心有点累。
“一并带去,交由太子……妥善安置。”
待那莱王子欢天喜地地退下后,朱由检对着空荡荡的大殿,喃喃自语:“烺儿……为父对不住你。但这事……真的不能全怪为父啊……”
当天夜里,
太子朱慈烺立于父皇的暖阁内,白日里那十头巨象带来的震撼尚未完全平复,语气里带着几分难以置信的恍惚,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向父亲寻求答案的意味:“父皇……大象啊……那可是十头活生生的大象,暹罗……就这么送来了……”
御案后,朱由检正端着茶盏的手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他借着低头吹开茶沫的功夫,迅速调整了一下表情,再抬起头时,脸上已是一派高深莫测的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是啊……这……嗯……”
他起初的语调还带着点被儿子问住的迟滞,但立刻就越说越顺,越说越觉得自己这理由找得天衣无缝,“这格局要打开,烺儿。你看,倭人、朝鲜人,如今再加上这暹罗的象兵……这算是什么?这分明就是一支……一支多国部队嘛!”
他放下茶盏,站起身,踱到朱慈烺面前,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变得愈发语重心长,仿佛在传授什么帝王心术的精华:“对!多国部队!此乃天赐良机,正是为了检验烺儿你的御下之法啊!
你想,统御本朝兵马已是不易,如今要你将这语言不通、习俗各异的多国精锐如臂使指,凝聚成一股绳,这其中的平衡、驾驭、权衡之术,正是最顶级的历练!为父……为父这都是为了你的将来着想啊!”
他说得义正辞严,连自己都快被这番“深谋远虑”说服了,完美地将自己“甩锅”的初衷包装成了一片用心良苦的父爱。
朱慈烺看着父皇那努力维持严肃、却隐约透着一丝“你赶紧信了”的眼神,心中五味杂陈。他张了张嘴,最终把所有诸如“那为何一开始不说明”、“这‘惊喜’未免太大”之类的吐槽都咽了回去。
化作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和一句带着些许无奈、却又隐含坚韧的回应:“儿臣……明白了。定当……尽力而为,不负父皇……‘厚望’。”
他特意在“厚望”二字上微微停顿,看着父皇明显松了口气的表情,心中暗忖:也罢,既然这“多国部队”的担子已经砸在了自己肩上,那便将它练成一支真正能为大明所用的奇兵,让父皇这口“锅”,甩得物超所值。
http://www.abcsee.cc/44887/1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