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明末改革 >第3章 科学就是爆炸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章 科学就是爆炸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暖阁内,朱由检手里捏着福建、广东总督洪承畴呈上的奏疏,目光在纸页与殿中肃立之人间来回游移。

  “宋应星?”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草民在。”阶下之人躬身应道,姿态不卑不亢。

  朱由检看着着洪承畴在奏疏中极力推崇的“经天纬地之才”几字,又抬眼细细打量着这位被举荐者——布衣青衫,面容清瘦,眉宇间虽有一股书卷气,却难掩风霜之色。

  “就是个举人啊……”皇帝心中暗自嘀咕,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连进士都未曾中得……”

  一股深深的疑虑在他心底蔓延。在这科举取士的世道里,一个连进士功名都未曾获取的举人,当真担得起洪承畴如此盛誉?他朱由检麾下能臣干吏如云,哪个不是两榜进士出身?这宋应星,莫非是洪承畴看走了眼,抑或其中另有隐情?

  “宋先生.....先介绍一下自己?”

  宋应星闻言,不疾不徐地向前半步,深深一揖:“回禀陛下,草民宋应星,江西奉新人士,万历四十三年乙卯科举人。”

  他略作停顿,“草民平生所好,不在章句训诂,而在于探究世间万物生成变化之理,格致器用制作之工。”

  他抬起头,言语间自信:“于农事,曾访查南北,深研稻、麦、桑、麻之种植法,于蚕桑缫丝、纺织印染、五谷蓄藏、制糖酿酒诸艺,皆略有心得;”

  “于工器,曾考究铜铁冶炼、陶瓷烧造、舟车制造、火器规制,乃至丹青、朱墨、造纸、制曲等百工之技,亦多有着录;”

  “于格物,尝观日月星辰之运行,察潮汐起伏之规律,推演勾股测量之术,验算天文历法之数。”

  最后,他再次躬身,语气恳切:“陛下,草民以为,经世致用之学,不在高谈阔论,而在能富国阜民,强兵利器。若蒙陛下不弃,草民愿以胸中所学,效犬马之劳。”

  “哦?”朱由检顿时来了兴致,身子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些。眼前这位,听起来不像寻常的腐儒,倒像是个注重实学的“科学家”?那他……能不能理解并造出那梦寐以求的蒸汽机?

  一个大胆的念头瞬间在他脑中成型。

  “那个……宋先生,你且稍候片刻……”朱由检转过头,对侍立一旁的曹化淳吩咐道,语气中带着一种熟悉的、让曹化淳头皮发麻的兴奋,“大伴!速去给朕准备一口大锅!要跟……跟上回试验时一样的那种!”

  曹化淳闻言,浑身一颤,脸瞬间就白了,声音都带着哭腔:“皇……皇爷!您……您这难不成……又要搞那个……那个叫‘蒸汽’的玩意儿吗?”

  他可是清清楚楚地记得,上一次皇帝陛下这么吩咐时,奉天殿差点就被送上了天!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四处飞溅的铜片和滚烫的蒸汽,成了他至今挥之不去的噩梦。眼看陛下又要重蹈覆辙,他只觉得双腿发软,几乎要站立不住。

  朱由检却无视了曹化淳的恐惧,目光炙热地看向宋应星,仿佛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准备开启一项伟大的事业。而宋应星则被这突如其来的转折弄得有些茫然,看着面如死灰的曹公公和跃跃欲试的皇帝,心中隐约感到,自己即将卷入的,恐怕绝非寻常之事。

  偏殿外,

  这座看似寻常的皇宫偏殿,实则堪称大明紫禁城内最为“传奇”的场所之一。它那看似朴素的梁柱与墙壁,默默见证了一段极不寻常的“科研”历程:

  殿内某根柱子上,至今仍留着一道不甚明显的焦黑痕迹,那是朱由检初次进行“蒸汽动力”探索时,那口不幸炸裂的大锅留下的印记,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场险些掀翻屋顶的失败。

  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残留着一丝经久不散的、混合了霉味、药香与怪异发酵物的复杂气味,这是后续“青霉素提纯”与各类奇怪培养实验留下的“余韵”。

  而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或许还堆放着几块颜色诡异、质地一言难尽的凝固块状物,那是“十全大补肥皂”计划夭折后留下的“遗产”。

  可以说,这间偏殿堪称朱由检皇帝的私人“皇家实验室”(尽管成果堪忧),每一处痕迹都记录着一位穿越者皇帝试图用他半生不熟的现代知识,强行点亮大明科技树的执着与……坎坷。它不仅是失败的记录者,更是朱由检那永不停歇的、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探索精神”的活着的证明。

  要炸了!要炸了!”曹化淳尖厉的嗓音划破空气,他连滚带爬地就往殿外冲。

  “跑!都快跑!”朱由检反应极快,一把拽住还在发愣的宋应星,三人几乎是手脚并用地扑向殿外。

  “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再次响彻宫苑!气浪裹挟着滚烫的水汽、碎裂的木屑和扭曲的铜管残骸,将那间多灾多难的偏殿房顶又一次干脆利落地送上了天。碎瓦断椽如同雨点般噼里啪啦地砸落在他们周围的空地上。

  待尘埃稍定,朱由检灰头土脸地从地上爬起来,一边拍打着龙袍上的尘土,一边看向身旁的宋应星。只见这位方才还侃侃而谈的举人老爷,此刻目瞪口呆,面色煞白,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仿佛魂魄都随着刚才那声巨响飞了出去。

  “额……宋先生……”朱由检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伸手小心翼翼地将宋应星那惊掉的下巴给合了回去,试图用最平和的语气解释道:“这个……事情嘛……就是这么个事情。科学研究……它总是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嗯……些许的动静。”

  宋应星僵在原地,目光发直,耳中嗡嗡作响,似乎还残留着那石破天惊的爆炸声。他活了半辈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认见识过山崩地裂、炉火沸腾,却从未想过,一口烧水的锅,几根铜管,竟能爆发出如此骇人的威力!

  他先是本能地感到无边的恐惧,皇城重地,天子近前,竟发生此等险事,若非陛下拉他一把,此刻恐怕已……想到此,他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然而,这恐惧仅仅持续了数息。一种更强烈、更纯粹的情绪,猛地顶开了惊惧,攫住了他的全部心神——那是深入骨髓的求知欲与难以言喻的震撼!

  他猛地转过头,目光不再是方才的呆滞,他死死盯住那片已成废墟、兀自冒着缕缕白汽与黑烟的偏殿残骸。那扭曲的铜管,碎裂的锅体,在他眼中不再是灾难的残迹,而是揭示着某种惊天动地之理的“圣物”!

  他竟忘了君臣礼仪,猛地向前踉跄几步,几乎是扑到那片废墟边缘,不顾烫手的余温,捡起一块扭曲的铜管碎片。他仔细摩挲着断口,观察着其变形的方式,又看向那口彻底报废、裂开一个大口子的厚锅。

  “陛下!陛下!”他猛地转身,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一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狂热,“此力……此‘蒸汽’之力,竟至于斯?!!”

  他举起手中的铜管碎片,语气急促,如同发现了稀世珍宝:“水汽之力,沛然莫之能御!竟能摧折如此厚铜,崩裂坚锅!这……这绝非寻常水火之力!陛下所言‘由胀而缩,蕴含巨力’,草民……草民今日亲眼得见,方知字字珠玑,乃至理名言!”

  他完全沉浸在了这爆炸所展现的物理图景之中,之前的惶恐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取而代之的是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探索的激情。他转向朱由检,深深一揖,语气恳切至极:

  “陛下!此虽险矣,然其中所藏之理,必是经世致用之关键!若能洞悉其性,驾驭此力,何愁巨木不能运,何患重器不能动?陛下,此非灾厄,此乃天赐之机啊!”

  看着宋应星从惊恐到狂热,从呆若木鸡到如获至宝的转变,朱由检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慰和“找到组织了”的激动。他上前一步,用力扶起宋应星,看着对方那因激动而潮红的脸色和闪闪发光的眼睛,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捡到宝了!

  “宋先生!”朱由检的声音也带着兴奋,“朕就知道,你定能明白!这动静是大了点,但方向绝对没错!接下来该如何改进这‘蒸汽机’,使其为我大明所用,朕,可就全仰仗先生你了!”

  话是这么说,理想很丰满,但现实的进展,却往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和漫天飞舞的砖瓦。

  “轰!”

  “轰!”

  “轰!”

  宋应星以一种近乎狂热的执着,持续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挑战着那口可怜大锅和粗壮铜管的物理极限,也挑战着南京紫禁城建筑群的坚固程度,以及所有宫内人员脆弱的心脏。

  起初,一两次爆炸尚可被曹化淳动用手腕,以“陛下督促工部试验新式火器”、“宫中修缮殿宇,偶有梁柱倾覆”等理由勉强压下。内侍宫人们虽心有余悸,却也不敢多言。

  然而,当爆炸声从“偶发事件”演变为每日固定的“午时惊雷”,甚至一日之内响彻两三次,事情就彻底变了味。那一声声轰鸣,仿佛重锤,不仅敲打着宫殿的梁柱,更狠狠敲在南直隶,乃至整个大明官绅百姓本就敏感的神经上。

  轰!”

  又是一声熟悉的巨响,偏殿那刚刚修复不久的屋顶框架,连同新铺的瓦片,再次不甘地脱离了墙体,在滚滚烟尘中化作漫天碎屑。

  空地上,朱由检、曹化淳、宋应星三人并排站着,动作熟练得令人心疼,默默地注视着碎瓦断木如雨点般落下。良久,朱由检才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焦黑木屑,幽幽叹了口气。

  曹化淳哭丧着脸,声音都在发颤:“皇爷……这……这不能再炸了啊!南京城里,谣言已经传得没法听了!”
  http://www.abcsee.cc/44887/2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