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明待遇更好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在听过了朱由检那番在他听来近乎“异想天开”的集中火力理论后,奥克·拉尔森中校原本满心的质疑与军事教条式的忧虑,在下一刻,便被大明皇帝一句轻飘飘的话语击得粉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震撼。当拉尔森基于欧洲的后勤常识,忧心忡忡地提出牵引、转运和补给那一百门火炮所需的庞大人力物力时,朱由检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脸上甚至带着一丝“这还算个事儿?”的困惑。
“啊,转运啊。”
皇帝的语气平淡得如同在讨论晚饭吃什么,“没这么麻烦。朕这里有几十万匹驮马,数十万的骡子、驴子,简单得很。”
“……”
拉尔森仿佛被一道无声的雷霆劈中,僵立在原地。几十万匹驮马?数十万头骡、驴?这轻描淡写的数字,在他脑海中瞬间转化成了一幅铺天盖地的图景:漫山遍野的牲畜,川流不息的运输队,足以支撑起一场覆盖整个欧陆的远征!他所在的瑞典,举国之力能否凑齐这个数字的十分之一都未可知。而在这里,仅仅是皇帝内帑或者说帝国后勤体系中,可以随时动用的部分?
他脑海中之前所有关于“战术编制”、“火力分配”、“机动性与后勤平衡”的精密计算,在这一刻显得如此苍白和……小家子气。
他原本以为这位东方皇帝是不懂军事的门外汉,现在才惊觉,对方并非不懂,而是站在一个他完全无法企及的高度上思考问题。
当后勤能力几乎无限时,那些为了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设计的复杂战术层级(如将火炮下放到团、连),确实失去了大部分意义。
如果一支军队能够轻易地将数百门甚至数千门火炮及其海量弹药运送到任何它想去的战场,那么最有效的战术,确实可能就是皇帝陛下所说的那样:将它们集中起来,构筑成一道无可阻挡的、毁灭性的钢铁洪流,用绝对的火力密度将敌人连同其阵地一起从地图上抹去。什么侧翼迂回,什么步兵方阵对抗,在如此饱和的打击下,都显得可笑而脆弱。
次日,
阳光透过暖阁的窗户,洒在朱由检带着笑意的脸上。
他看着眼前神情尚且带着昨日震撼余韵的瑞典军官拉尔森,如同展示一件珍宝般,热情地抛出了橄榄枝。
“拉尔森中校,”
朱由检笑嘻嘻地开口,语气充满了诱惑,“朕看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有没有兴趣留在大明,为朕效力,当个将军啊?”
他不等拉尔森回答,便如数家珍般地开出了条件:“朕这里待遇从优!给你配一座宽敞明亮的大宅子,俸禄嘛,绝对比你在瑞典多上数倍,保你锦衣玉食!”
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一丝男人都懂的、略显促狭的笑容,压低了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秘密福利:“朕的大明,面上是倡导一夫一妻,但是!” 他特意加重了语气,“可以纳妾的!以你未来将军的身份,只要养得起,要多少有多少!岂不比你们欧罗巴快活?”
“……”
拉尔森中校直接被这一连串直白又“豪横”的条件砸懵了。
他英俊而刚毅的脸庞上,瞬间如同打翻了颜料铺,先是因皇帝的直接招揽而受宠若惊的涨红,随即在听到“纳妾”之语时,又因震惊和尴尬而变得有些苍白,最终定格为一种混合着荒谬、无奈和一丝惶恐的复杂神色。
他下意识地并拢双腿,挺直了腰板,右手抚胸,行了一个极其标准的军礼,声音因为情绪波动而显得有些干涩:“尊……尊贵的大皇帝陛下!” 他几乎不敢抬头直视皇帝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外臣……外臣感激陛下如此厚重的赏识与恩遇,此乃外臣莫大的荣耀!”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蓝色的眼睛里重新凝聚起军人的坚定与对故土的忠诚:“然而,外臣是瑞典国王陛下的军官,曾宣誓效忠于我的国王与国家。
我国古斯塔夫二世陛下虽已蒙主恩召,但战火未息,使命仍在。此时此刻,我瑞典军团仍在欧陆为信仰与存续而战,我拉尔森家族世代从军,断无在此时抛弃职责、远离战场,来此享受富贵的道理。此非勇士所为,亦违背骑士的荣誉!”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语,然后带着几分尴尬但又坚决的神情补充道:“至于……至于陛下所言妾室之事……外臣……外臣是新教徒,我的信仰与我的妻子,都不允许我考虑这样的事情。愿陛下体谅。”
说完,他深深地低下头,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心中却是波涛汹涌。这位大明皇帝的思维方式,再次超出了他的理解范畴——将纳妾作为招揽条件,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他一方面为这惊人的慷慨(或者说“腐蚀”)感到不安,另一方面,那份对故国和职责的忠诚,让他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朱由检见拉尔森搬出了信仰和荣誉,非但没有气馁,反而觉得这洋将颇为“实诚”,更生招揽之意。
他大手一挥,脸上洋溢着“这都不叫事儿”的豪气,开出了在他看来更具“针对性”和“诚意”的条件:“信上帝他老人家?好说,好说!”
朱由检仿佛找到了关键,声音都亮了几分,“朕也可以给你一个骑士!封号随你挑!不就是想要个殿堂侍奉上帝嘛?简单!朕给你划块好地,专门给你盖一座……对,教堂!要圆顶的还是尖顶的?你说了算!让你天天都能做礼拜,这总行了吧?”
“……”
拉尔森中校彻底目瞪口呆了,下巴都险些掉下来。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这位东方皇帝用黄金和特权一次次地冲刷、重塑。封爵?建教堂?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物质诱惑的范畴,几乎触及到了灵魂与信仰的领域——尽管方式是如此的生硬和……充满交易感。
他花了极大的力气才合上嘴,脸上混合着极度的荒谬感和一丝被冒犯的愠怒,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
他再次深深鞠躬,几乎将上半身折成了直角,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哀求的坚定:“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您……您的恩典如同海洋般浩瀚,外臣……外臣实在承受不起!”
他抬起头,蓝色的眼眸中闪烁着信仰的光芒和对原则的坚持,“陛下,骑士的荣誉并非来自封号,而是源于在战场上的英勇与对誓言的坚守。而教堂……教堂是信徒与上帝沟通的神圣之所,它的建立源于信徒群体的虔诚与需要,而非……而非源于君王对个人的赏赐,更不能作为交换条件的筹码。”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几分悲壮,仿佛在扞卫最后的精神堡垒:“我的信仰,我的忠诚,皆非货物,无法用爵位、宅邸或是教堂来购买。它们属于上帝,属于瑞典国王,属于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恳请陛下,勿要使外臣陷入不忠不义的境地。”
拉尔森保持着鞠躬的姿势,心脏在胸腔里剧烈地跳动。他从未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外交(或者说招聘)场面,这位大明皇帝的思维模式,如同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冲击着他所有的认知防线。
他现在唯一的念头,就是尽快完成火炮的交接和培训任务,然后立刻、马上返回瑞典,回到那个他能理解的世界里去。
朱由检见拉尔森提到“战场上的英勇”,眼睛顿时一亮,觉得终于找到了能打动这位职业军人的正确钥匙。
他立刻接过话头,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波澜壮阔的画面:“嗯……说得对啊!荣誉要靠自己挣!”
朱由检猛地一拍大腿,身体前倾,声音里充满了引导和诱惑,“朕这里现在虽然四海升平,没什么大仗,但机会有的是!你完全可以通过实打实的战功,在大明赢得你的荣誉和地位!”
他张开双臂,做出一个拥抱宏大未来的姿态,言语如同最绚丽的画卷在拉尔森面前展开:“想想看!拉尔森!想想看你站在高处,令旗一挥,不是指挥你熟悉的十几门、几十门炮,而是成千上万门火炮!
它们沿着地平线排开,炮口林立,如同钢铁的森林!想想看,你一声令下,万炮齐鸣,天地为之变色,山河为之震荡!那将是何等壮观的景象!什么样的荣誉,能比得上驾驭这样的力量?在欧罗巴,你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朱由检的话语如同重锤,一下下敲在拉尔森作为炮兵军官的心坎上。那“数万门大炮”的场景,对于任何一个职业军人,尤其是炮兵指挥官来说,都是难以抗拒的、史诗级的诱惑。
拉尔森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急促起来,他仿佛真的看到了那漫山遍野的炮群,听到了那震耳欲聋的齐射轰鸣。
这对于一个毕生追求炮兵极致运用的人来说,简直是梦想照进现实。他的嘴唇微微翕动,蓝色的眼眸中闪过一丝迷醉和强烈的动摇,握着佩剑剑柄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理智与情感在他脑中激烈交战。一边是故国的责任、骑士的誓言和熟悉的战术体系;另一边,是这位东方皇帝为他打开的、一个前所未有、足以载入史册的、属于炮兵统帅的宏大舞台。
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干,最终,用一种带着挣扎和近乎虚脱的语气,艰难地回应道:“陛下……您所描绘的景象……确实……确实是每一位炮兵的终极梦想。但是……请……请容外臣……再仔细考虑……”
在拉尔森退出后,暖阁内重归寂静,朱由检看着拉尔森挣扎退出的背影,非但没有因招揽受挫而气馁,眼中反而闪过一丝更加笃定的光芒。
他深知,对付这种讲究原则和荣誉的职业军人,光靠利诱还不够,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大伴,研墨!”
他立刻吩咐曹化淳,随即亲自铺开一张质地精良的宣纸,提起了那支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笔。
笔尖悬在纸面上方,他略微迟疑了一下,低声咕哝了一句:“那瑞典的君主……现在到底是国王还是女王来着?算了,不管了,写‘瑞典王’总归没错!”
确定了对收信人的称呼,朱由检不再犹豫,开始书写这封跨越重洋的“挖墙角”协助信。信的内容直白得惊人,完全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首先,他以大明皇帝的身份,对之前采购的火炮质量表示高度满意(尽管他还没怎么实际测试过),并随即提出了一个新的、数额巨大的订单——希望瑞典王国能再为其铸造一百门轻便的三磅炮,以及相应的弹药。这笔订单本身,就是一块极具分量的敲门砖。
接着,笔锋一转,他便提到了拉尔森。
他的措辞并非请求,更像是一种基于“强者逻辑”的通告与协商。他先是高度赞扬了拉尔森中校的专业素养与忠诚品格,称其是“难得之良将”,然后便提出,希望“瑞典王”能够尊重拉尔森个人的“职业规划”,允许他自由选择是继续为瑞典服役,还是接受大明的聘请。
为了让这个要求显得不那么突兀,朱由检甚至还“贴心”地补充道,若拉尔森最终选择留在大明,他愿意以皇家名义,向瑞典王室支付一笔可观的“人才转让费”或提供某些贸易上的优惠条件作为补偿。
在他朴素的认知里,这世上的一切,包括人才,都可以通过等价交换的原则来流动。
信写完后,他吹了吹未干的墨迹,满意地点点头。
“嗯,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朕又买炮,又给钱,还帮他手下的军官找了个更好的前程,这位瑞典王总该给朕这个面子了吧?”
他将信递给曹化淳,吩咐道:“用火漆封好,以最快的渠道,随下一班前往泰西的商船,直送瑞典王宫。”
http://www.abcsee.cc/44887/2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