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明末改革 >第3章 哭丧嘉定伯府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章 哭丧嘉定伯府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在将袁崇焕、满桂、秦良玉等一众将领送离京师后,紫禁城似乎暂时恢复了往日的沉寂。

  崇祯皇帝朱由检也终于得以稍缓一口气。

  尽管此役未能尽全功,让皇太极携掠获退去,但关宁军终究在野战中挫败了莽古尔泰,迫使其狼狈退兵,多少打击了后金的嚣张气焰。

  朱由检暗自估量,经此一挫,至少未来两三年内,皇太极应无力再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内犯,这为他争取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喘息之机。

  外患稍缓,内忧却一直都在,时刻威胁着帝国的根基。

  朱由检深知,迫在眉睫的已不再是远方的烽火,而是近在咫尺的吏治腐败与民生凋敝。那百万流民、陕西的民变、各地的灾荒……无一不在拷问着这个王朝的统治效能。

  “外面的官员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眼下还难以大刀阔斧地整顿。”

  朱由检在心中权衡,“看来,只能先从内部着手,从这天子脚下的京官开始。”

  然而,该如何着手?从何处切入?这绝非易事。这一日,内阁辅臣成基命在奏对时,谨慎地向皇帝提出了一项建议——将祖宗旧制中的“考成法”之法重新严格推行起来。

  “陛下,”

  成基命言辞恳切,“考成乃考核京官、肃清吏治之成法。若能严格执行,擢优汰劣,则纲纪可振,朝堂之风可为之肃然。”听着成基命的陈述,这大概就是一场针对京师所有官员的、周期性的“绩效考核”和“人员审计”。

  或许,这确实是一个可以在现有制度框架内动刀子的突破口。

  朱由检尚在深思该如何稳妥推行“考成法”之法,以期整肃京官吏治,却不料,孙传庭那边,竟抢先一步,捅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篓子。

  不知是朱由检先前下达的旨意在表述上留有歧义,还是孙传庭这位以刚猛敢任事着称的官员决心借此机会雷厉风行。

  他竟然直接从故纸堆中翻出了洪武初年的田亩鱼鳞图册作为依据,在辖区内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土地清丈!

  这一丈量非同小可。

  孙传庭手持“复古”的权威凭据,目标明确,手段强硬,竟是要将百余年来被各方豪强、勋贵、乃至卫所军官自身非法侵占的军屯田地,一一核查出来,并依据那洪武旧册,强行将其收归国有,重新确立为军屯产业。

  此举无异于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

  那些早已将侵占田地视为自家私产的利益集团顿时炸开了锅,怨声载道,抗议的声浪和告状的奏疏如同雪片般飞向京城。

  孙传庭以其近乎偏执的强硬,在执行皇帝“清理军屯”的旨意上,走了一条最直接、也最危险的路。

  刚过上两天舒心日子的朱由检,这几日又是愁眉不展,一脸晦暗。他心里知道——孙传庭这事儿,于国于民,干得一点没错!

  甚至可以说干得漂亮极了!那些清丈出来的土地,若是能妥善分派,不知能安顿多少流离失所的饥民,缓和解燃眉之急。

  可孙传庭那愣头青一般的强硬手腕、那不知变通的顽固脑袋,却像一把烧红的烙铁,深深烫伤了所有被触及利益的豪强勋贵们的脸面和钱袋。

  这下可好,反弹来了,而且直接闹到了他最不愿面对的地方——他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仗着国丈的身份,这几日简直是住进了宫里,天天往周皇后所在的坤宁宫跑。

  在那女儿面前,他是变着花样地哭诉、抱怨、甚至隐隐以死相胁,手段层出不穷,次次不重样,核心只有一个:逼皇帝女婿收回成命,至少别再让那孙蛮子动他周家的“祖产”。

  这把朱由检给气得够呛,却又无处发作。他憋着一肚子火。

  在乾清宫里来回踱步,心里更是憋屈得不行:“这算怎么回事?!自古只有受气的小女婿跑去寻丈母娘主持公道,哪有他这样的老丈人,天天跑来找自家媳妇告她丈夫的黑状?简直岂有此理!”

  这事儿,朱由检算是彻底躲不过去了。若是一般给事中或御史上的奏疏,他大可以留中不发,置之不理。

  可这周奎,贵为国丈,偏偏丝毫不顾体面,天天在宫禁之内,如同死了老爹一般鬼哭狼嚎,撒泼打滚。

  他周奎可以不要这老脸,可他朱由检身为皇帝,难道也能不要颜面吗?(虽然登基以来,这皇帝的面子确实也已经折损得七七八八了)。

  最棘手的是,这位老丈人,打不得,骂不得,训斥重了,他转头就去皇后那里变本加厉地哭诉,简直比那滚刀肉还难对付,让人无处下手。

  每当被这岳父闹得心烦意乱之时,朱由检内心都不由得升起一个巨大的疑问:他那位正宫皇后周氏,温柔贤淑,大方得体,深明大义,处处知晓进退,堪称母仪天下的典范,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朱由检的完美贤内助。

  可再看看眼前这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岳父周奎……他究竟是怎么教养出周皇后这般女儿来的?这父女二人的品性德行,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完全不像是一家人!

  “行!你周奎既然豁出老脸不要,朕又何惜这点颜面!”朱由检被逼到墙角,一股光棍气概反而被激发了出来。

  他暗自咬牙切齿,发狠道:“你不是惯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泼妇手段吗?好!朕今日便叫你见识见识,这招,朕也不是不会!”

  他当即唤来王承恩,声音里带着一种破罐破摔的决绝:“王大伴,摆驾!去嘉定伯府!”

  朱由检这回是彻底豁出去了。他不仅亲自驾临,还让王承恩提前备好了一帮子“仪仗”——一群精壮的侍卫和太监,每人手里高举着一块光溜溜的木板,另一只手握着一根短木棍。

  皇帝銮驾就这么明晃晃地停在嘉定伯府气派的大门前。

  不等周奎和周围被惊动的街坊邻里反应过来,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竟率先抡起手里的小木棍,“啪”地一声敲在身旁侍卫举着的木板上,同时扯开嗓子,发出一声堪称撕心裂肺的干嚎:

  “朕的军饷啊——!朕的屯田啊——!朕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边关将士啊——!”

  这一嗓子如同号令,身后那帮训练有素的侍卫太监们立刻有样学样,纷纷举棍敲板,砰砰乓乓作响,同时齐声附和,放声“悲歌”。

  一时间,周奎府邸门前敲击声、哭嚎声此起彼伏,响彻整条街道,那声势之“悲痛”,情状之“惨烈”,不知道的,真以为国丈府上不是死了人,就是遭了灭顶之灾。

  这前所未有的荒唐景象,把闻讯赶出来、正准备行礼的周奎直接吓傻在门口,老脸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当场找条地缝钻进去。

  周围远远围观的百姓更是目瞪口呆,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这绝对是京城百年未有的奇观!

  你问皇帝这么搞能行吗?合乎礼法吗?体统何在?

  答案当然是:绝对不行!这简直是大明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的荒唐事,足以让礼部的老学究们气得当场晕厥,让御史台的言官们准备好连夜起草措辞最激烈的谏章。

  但问题在于,现在坐在龙椅上的这位朱由检,骨子里压根就没把自己当成传统意义上的“天子”。

  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丝毫没有“皇帝必须端着的”、“天家颜面重于一切”的沉重包袱。在他看来,解决问题远比维护一种虚无缥缈的“体面”来得重要。

  他的逻辑简单又“无赖”:你周奎不是仗着身份,死皮赖脸,用撒泼来逼我就范吗?好啊!那我就用魔法打败魔法!

  你撒泼,我比你更会撒泼!你哭闹,我比你嚎得更响!咱们就看谁先扛不住这份“丢人”!

  皇帝在国丈府门前敲板嚎哭,这等惊世骇俗、亘古未有的奇闻,如同插了翅膀一般,瞬间传遍了整个京城官场。

  文武百官闻讯,惊得魂飞魄散,哪还坐得住?立刻呼啦啦全跑过来了。

  转眼间,周奎府邸门前原本看热闹的百姓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跪了一地的朱紫大员。

  诸位阁老、尚书、侍郎、御史们,围着皇帝的“哭丧队”,苦口婆心,磕头作揖地劝解,场面混乱又滑稽。

  “陛下!陛下!万乘之尊,岂可如此啊!”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陛下快请回銮吧!”

  “此非人君之行,徒令亲者痛,仇者快啊!”

  在一片混乱的劝谏声中,朱由检一眼就瞥见了匆匆赶来的“罪魁祸首”之一——孙传庭。

  他立刻朝着孙传庭的方向,飞快地、几乎是狡黠地连眨了几下眼睛。

  孙传庭正茫然于这超乎想象的场面,骤然接到天子这诡异的“眼色”,先是愕然,随即脑中如同电光火石般豁然开朗!

  陛下此举,看似荒唐,实则是用极端的方式,将他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替他孙传庭扛下了所有的压力和非议!

  一想到自己因清丈屯田而触怒天下豪强,陛下非但不责怪,反而用这种自污的方式来回护自己;

  再联想到自己此前因国事繁忙,甚至连父亲去世都未能守孝三年……巨大的愧疚、感激、委屈和忠愤之情瞬间交织在一起,冲垮了这位铁骨铮臣的心理防线。

  孙传庭再也抑制不住,竟真的悲从中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是劝谏,而是发自肺腑地放声痛哭:“陛下!臣……臣万死啊!臣无能,致君父受此屈辱!臣不孝不忠啊——!!”

  他这一哭,声泪俱下,情真意切,反而把周围那些还在絮絮叨叨讲究“体统”的官员们给哭懵了,劝谏的声音顿时小了下去,场面变得无比诡异——皇帝带头假哭,最能干的大臣之一却在一旁真哭,这到底演的哪一出?

  成基命、钱龙锡等近来得蒙圣眷、深受信赖的阁臣与部院重臣,此刻已然明了圣意。

  他们眼见天子“哭”得如此“投入”,又见孙传庭已然“领悟精神”并带头悲声,彼此交换了一个无奈又了然的眼神。

  得,陛下这是要把戏做足,要把这“委屈”闹得人尽皆知。

  君辱臣死,此时此刻,除了陪着陛下把这出旷古奇闻的大戏唱完,还能有何选择?

  霎时间,这嘉定伯府门前的情景变得更加诡异而壮观。

  以成基命、钱龙锡为首,内阁的大学士、六部的尚书侍郎等高官重臣,仿佛接到了无声的指令,竟纷纷撩袍跪地,不再苦劝,而是转而加入了“哭丧”的行列。

  他们一个个捶胸顿足,以袖掩面,嚎啕之声此起彼伏,虽未必真有眼泪,但那声势和姿态却做得十足。

  有的哭“国事多艰”,有的嚎“臣等无能致君父蒙尘”,有的则痛心疾首于“纲纪不振”……总之,哭什么的都有,就是没人再提皇帝不该哭这件事了。

  一场针对国丈撒泼的反制行动,竟演变成了大明最高决策层集体在勋贵府邸门前进行的公开行为艺术般的嚎哭表演。

  周奎站在自家门口,看着眼前这满地的朱紫大员和当中那位还在抽噎的皇帝女婿,彻底傻了眼,大脑一片空白,只想立刻晕过去。

  皇帝这一出毫无预兆的“哭丧”,把周奎气得是吹胡子瞪眼,额头上的青筋都突突直跳。

  他活了大半辈子,在京城勋贵圈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何曾见过、甚至想象过这等场面?

  当朝天子,竟然能如此豁得出去,丝毫不要那皇家颜面,跑到他这臣子兼老丈人的家门口来干嚎撒泼!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训斥或施压了,这简直就是无赖行径,是把他周奎架在火上烤,还要问他热不热!

  周奎只觉得一股浊气直冲顶门心,眼前阵阵发黑。

  然而,更让他气得几乎魂飞天外、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直接去见周家列祖列宗的是——那司礼监秉笔太监、皇帝的心腹王承恩,竟还一脸“公事公办”的表情,凑到他跟前,低声却清晰地传达了又一道口谕:

  “嘉定伯,皇上哭了这半晌,耗费精神,龙体乏累,着您府上即刻备些精细吃食,皇上要用些点心,垫垫饥。”

  饿了?!还要在他家吃饭?!

  听到这吩咐,周奎只觉得胸口猛地一窒,那口气差点就没喘上来,手指哆嗦着指向那还在那“抽噎”的皇帝女婿,又猛地收回捂住自己的心口,身子晃了两晃,全靠身后家仆眼疾手快地扶住,才没当场晕厥过去。这简直是欺人太甚!跑来门口哭丧不算,还要吃垮他家不成?!

  这不,朱由检还真就领着那帮刚刚演完“哭丧”的太监侍卫,以及一众哭得官袍凌乱、脸上还不知是真是泪的满朝文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嘉定伯周奎的府邸。

  周奎眼睁睁看着这群“恶客”登堂入室,气得肝颤,却还得强撑着指挥仆役慌慌张张地摆设宴席,端上府里最好的酒菜点心。

  皇帝高踞主位,文武百官依序惴惴不安地陪坐两侧,这顿饭吃得是古今罕有,气氛诡异至极。

  朱由检却浑若无事,仿佛刚才在门口嚎啕的根本不是他,吃得那叫一个心安理得,甚至还能点评两句“岳丈家的厨子手艺不错”。

  待到他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撂下筷子,这才大摇大摆地起身,在一众臣子复杂难言的目光注视下,以及周奎那几乎要喷出火却又不得不强行压抑的注视中,招呼上自己的仪仗,摆开全副銮驾,威风凛凛地打道回宫去了。

  只留下嘉定伯府一片狼藉,和那位差点被气得背过气去、损失了美味佳肴还赔尽了老脸的国丈大人,对着皇帝远去的背影,浑身哆嗦,半天说不出一句整话。
  http://www.abcsee.cc/44887/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