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治水之道
推荐阅读:
我在现代留过学
扶明录
美漫联调局,首战劝说小丑女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大乾第一纨绔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
唐人的餐桌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经过张国维连说带比划的一通解释,高名衡盯着那张画满箭头的图纸,眉头拧成了疙瘩。虽说那些束水攻沙沉沙净水的道理他还是似懂非懂,但总算大致明白了这位钦差的治水思路。然而理解归理解,现实归现实。高名衡两手一摊,苦着脸道:张大人妙算,本府佩服。可这河南藩库……当真是捉襟见肘啊。不瞒你说,官银就剩最后一万两……
这不是还有一万两吗?
张国维眼睛一亮,仿佛发现了宝藏般打断他,语气里满是理所当然:这工程若成,河南境内水患得治,万顷良田得灌,于河南民生、于平仲兄你的政绩,都是天大的好事啊!
......
高名衡被这番话噎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他总算看明白了,跟这位满脑子只有治水大业的钦差讲地方政务的难处,简直是对牛弹琴。
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语气保持平稳:张大人,这一万两是备急银。万一哪个州县突发瘟疫,或是出现流民暴动,总要留些银子应急......
眼下不就是最紧急的事吗?
张国维指着窗外奔流的黄河,声音陡然提高,比起那些未必发生的万一,这悬在百万黎民头顶的黄河,才是真正刻不容缓的大事!
高名衡听着这番义正辞严的话,嘴角控制不住地抽搐起来。
自打知道高名衡手里还攥着一万两现银,张国维的心思就再没放在工地上了。他堂堂钦差,巡抚衙门的衙役哪个敢拦?于是乎,他天天准点往衙门里跑,比上朝还勤快。
这日清晨,高名衡刚在堂前站定,就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迈着方步跨过门槛,脸上还挂着那副让他头皮发麻的和煦笑容。
平仲兄……
没钱!
高名衡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吼出这两个字,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
他扶着额角,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张其四!你都连着来本府这儿七天了!整整七天!
张国维被他这一嗓子吼得愣了愣,随即露出几分委屈:平仲兄,我这还没开口……
还用开口吗?!
高名衡气得直拍案几,你这几日哪天不是这个时辰来?哪天不是这个腔调?平仲兄三个字一出口,接下来准是要钱!本府现在听见平仲兄三个字,这心头就发颤!
被张国维缠得实在无计可施,高名衡长叹一声,只得将河南布政使司及各府衙的主官都召集到了巡抚衙门正堂。
他环视着堂下众官员,清了清嗓子:诸位同僚,张钦差奉旨治水,利在千秋。如今工程吃紧,藩库空虚,还望诸位以大局为重,从各自衙门的用度中暂借一些。
见众人面露难色,他立即补上一句,凡出力者,本年考功,本官定为。
这话一出,堂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众官员面面相觑,终究还是陆续应承下来。这个三百,那个五百,你出粮我出料,七拼八凑之下,竟也凑出了约莫五千两。
紧接着,高名衡又亲自设宴,将开封城内颇有家资的乡绅请到巡抚衙门。他既不威逼也不强求,只将治水后的良田美景、漕运畅通的商机细细描绘,又将不治水的后果稍稍点拨。乡绅们都是明白人,几番权衡之下,也凑出了一万两的助工银。
最后,高名衡回到书房,盯着账册上最后那点积蓄看了半晌,终是咬牙取出五千两私银,又命人开仓调拨一万石粮食。
当他把这些钱粮一并交到张国维手中时,只觉心头都在滴血,却还要强作镇定:其四兄,这已是河南能拿出的全部了。若还不够……他顿了顿,几乎是咬着牙说,你就把本官这项上官帽,也拿去当了吧!
张国维攥着这笔来之不易的银钱,如同握住了救命的稻草,一刻不敢耽搁。他立即命人火速采买下一批石材,亲自督工,日夜不休,终于将那道关乎整个工程成败的核心闸门牢牢地固定、构筑完成。
此时,那两个庞大的沉沙池与灌溉池虽未完全达到他心目中的完美规模,还差着些许收尾工程,但主体的轮廓已然成型,足以承担它们最重要的使命。
时值第二个月,万事俱备。
张国维广发请帖,将那些曾在他最困难时解囊相助的官员、乡绅,连同巡抚高名衡,一并请到了刚刚竣工的闸口旁。
众人立于高大的堤坝之上,脚下是暂时被束缚着的浑浊黄河水,眼前是那座崭新、坚固的巨石闸门,以及远方初具规模的巨大池沼。许多人心中依旧充满了疑虑,不知这位“挥金如土”的钦差究竟能变出什么戏法。
张国维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面色复杂的高名衡脸上,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而有力:“平仲兄,诸位大人,各位乡贤!今日,张某便让诸位亲眼看看,你们投下的每一分银钱,花在了何处,价值几何!”
言罢,他不再多言,转身对着守候在闸轮旁的工匠们,将手臂高高举起,随后猛地向下一挥!
“开——闸——!”
随着他一声令下,沉重的闸门在绞盘的嘎吱声中缓缓提升。起初,只是一股浊流从闸底涌出,但瞬息之间,积累了巨大势能的黄河之水奔腾着冲入新开挖的沉沙池中!
奇迹在众人眼前发生:宽阔的池面立刻让汹涌的水流放缓了脚步,那浑浊的黄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沉淀。不过一盏茶的功夫,靠近闸门处的水色已然变得清澈了许多,与上游咆哮而来的“黄汤”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直观而震撼的一幕,让所有围观者,包括一直板着脸的高名衡,都看得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看着众人脸上尚未褪去的惊愕,张国维眼中闪过一丝笃定的光芒。
他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诸位,请随我来,且看这治水之法的下一篇章。”
说罢,他引着众人移步至另一处工程节点。
眼前豁然开朗——原本狭窄淤塞的河道已被彻底拓宽,更令人惊叹的是,主干河道在此处如同大树的根系般,分出数十条规整有序的支渠,向着广袤的农田区域延伸开去。
张国维站在高处,手臂一挥,划过这片由人力重塑的水系图景,声音也随之高昂起来:“各位请看!此乃‘分水枢钮’。本府不仅拓宽主河道以畅其流,更在此设下这数十道分水闸口,开出这些纵横交错的支渠。”
他的手指沿着一条条渠线移动,语气中充满了匠人般的精心与谋划:“经沉沙池澄清后的黄河之水,便可经此枢纽,由这些支渠精准送达两岸万千亩田地。从此,春耕秋灌,皆有所依! 这流淌的不再是夺命的黄患,而是养民的清泉!”
他特意转向那些出资的乡绅,“诸位今日所见的,不只是一项防洪工程,更是一套活命的血脉!今日投下的银钱,来日必将化作田间金浪,回报诸位一个更加富庶安稳的河南!”
这番景象,这番言论,比方才单纯的放水沉沙更具冲击力。它清晰地展现了一条从“治水”到“用水”,从“除害”到“兴利”的完整路径,让所有旁观者真正理解了这项庞大工程的深远价值。
高名衡抚须的手停在半空,望着那蛛网般密布、在阳光下泛着清波的灌溉渠系,长久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第一次彻底舒展开来。
张国维迎着众人惊叹的目光,脸上露出了既自豪又略带狡黠的笑容。他伸手指向那两座已见雏形的巨大池沼,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煽动力:
“诸位眼前所见,池通水畅,功在当下!然,此景尚非全貌!”
他故意顿了顿,让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悬了起来,才继续说道:“不瞒诸位,这两座池沼,如今只算得完工七成!其筋骨虽立,然肌肤未丰。堤岸尚需巨石垒砌加固,池底犹待黏土夯实防渗,诸多细节,关乎长远。”
他伸出五指,在众人面前用力一晃,“只需再投五万两!不多,只需五万两!便能将此池彻底筑牢,令其固若金汤!届时,这套体系便非仅解一时之渴,而是真正的百年根基,千秋之功!可保我河南子孙后代,百年内免受如此大规模黄患之扰!”
他目光扫过高名衡和那些乡绅,“今日五万之数,买的乃是百年的安宁与丰收!这笔买卖,何其划算!”
眼见那纵横的水渠与日渐澄清的河池,高名衡心中最后一丝犹豫被彻底冲垮。他深知,这新辟的万顷沃野,将是无主的宝地,其归属将决定未来河南的权力格局。
他把心一横,再无保留。不仅将藩库中最后的五千两官银全数搬出,更顶着“擅动储备”的风险,下令将几处义仓的陈粮作价转卖。七拼八凑之下,竟也集齐了三万两之数。
他的目标明确而坚定——必须抢在所有人之前,将这片即将由水患变膏腴的无主之地,牢牢抓在手中,更要牢牢抓在朝廷手中!无论是划为军屯,抑或将来分授为民田,主导权必须归于官府。
然而,终究还差着两万两的缺口。这让他不得不捏着鼻子,让那帮出了钱的乡绅也分一杯羹。不过,这并不妨碍他提前布局。
在工程尚未彻底完工前,高名衡便已暗中授意户房吏员,着手对这片新生土地进行登记造册。在官府的黄册上,这些土地只有一个统一的身份——“新垦荒地”。
如此一来,无论乡绅们投入多少银钱,在法理上,他们都只是参与了“开荒”而已。将来论功行赏、分配田亩时,是赏是罚,是多是少,解释权便全数掌握在了他这位河南巡抚的手中。
这一手,既筹足了工程款项,又为朝廷预先圈定了根本之地,堪称一石二鸟的老辣之策。
http://www.abcsee.cc/44887/2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