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后续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崇祯十年的春节,紫禁城中难得地透出几分久违的平静气息。朱由检总算过了个勉强称得上“太平”的年。放眼整个大明,虽然各地仍是小患不绝,奏疏不断,但总算没有再爆发如去年那般动摇国本的大事。

  自崇祯二年八月那个灵魂更替的夜晚起,朱由检已在焦头烂额、呕心沥血中连续挣扎了整整八年,未曾有一日真正安宁。这个春节,对他而言,堪称是穿越以来首次难得的喘息之机。仿佛整个帝国也在经历了一场濒死的大病后,亟需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去年那场席卷半壁江山的叛乱,几乎耗尽了王朝最后的气力,但万幸,它终究是挺过来了。

  “既然连这般劫难都能熬过来,未来还有什么沟坎是朕……是大明迈不过去的呢?”抱着这般劫后余生、否极泰来的信念,我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在年节的气氛尚未完全消散时,便抖擞精神,开始了他在这个时代的第八个年头的工作。

  而他新年的首要政务之一,便是妥善安置那两位在平叛战争中立下奇功的英格兰教官。

  朱由检决定以优厚的待遇正式聘用罗伯特·肖恩与华莱士·格雷厄姆。此二人在其本国英格兰,原本不过是地位不高的低阶军官,出身于微不足道的小乡绅家庭(甚至可能更低)……

  (好吧,直白地说,他们原本的前程实在乏善可陈。)

  因此,当大明皇帝通过翻译向他们抛出橄榄枝,许诺以高额薪饷、显赫官职和崇高礼遇时,两人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欣喜若狂地接受了这远超过他们在家乡所能企及一切的任命。

  朱由检授予二人“游击将军”的武职官衔(虽为虚衔,但地位尊崇),赐予相应的袍服、印信,并给予丰厚的俸禄和赏赐。他们的核心职责保持不变:继续为大明帝国训练和打造一支专业化、近代化的炮兵与燧发枪兵部队,将他们的知识和战术,更深地融入明军的血脉之中。

  第二件事,郑芝龙自辽东救回的六万九千余百姓,被妥善安置于北直隶地区。朱由检下旨,允其自行选择编入军屯或领取民田耕作。其中,约有四千九百户(近六万人)的辽民,因饱经战乱与屈辱,家园被毁,亲族蒙难,怀抱着对建虏的刻骨仇恨,毅然选择加入军屯,欲借朝廷之力,练就武艺,以期他日复仇雪耻。朱由检深知其志,予以尊重,悉数准其所请,将其编入北直隶各处军屯卫所。经此安排,北直隶军屯户骤增至十一万零六百户,兵农合一的根基得以大大巩固,也为未来储备了充足的兵源。

  第三件事,鉴于河南、陕西等地去年战祸酷烈,今岁又恐逢大旱,朱由检毫不吝啬,毅然从艰难恢复的国库中,调拨大批粮草并筹措近二百万两白银,火速输往河南、陕西、山西、山东及四川等受灾及可能受灾区域。此举一为赈济饥民,安抚地方,防止灾荒引发新的动荡;二则为中断数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重启提供资金。其中,四川全境及山东的驿站系统重建与扩展工程,正式提上日程。尤其是山东,作为早年的驿站改革试点,曾因财力匮乏而停滞,如今终得延续。

  第四件事,对于京营三大营的扩充,朱由检此次展现了难得的“豪气”。他深知强军乃立国之本,毅然将每年拨付给卢象升用于编练新军的饷银,从原先的三十二万两直接翻倍,提升至六十四万两巨款。他期望卢象升能将那八千核心精锐扩编至一万六千人。然而,务实的卢象升坦诚回奏,言明练兵并非简单的银钱与兵额加法,需考虑招募、装备、训练、维持等诸多环节。此六十四万两岁饷,实则已足够支撑他招募并训练一支约三万人的精兵。朱由检从善如流,予以准奏。

  说到马,一项长期战略投资初见成效。首批通过欧罗巴商人采购的各类马匹——包括矫健的战马、稳健的驮马、优秀的骑乘马,共计约五百匹,历经远洋跋涉,终于抵达天津港。朱由检闻讯甚喜,特意召见了有功的欧洲商人,依照他们的礼节与之握手致谢,并慷慨地从自己的内帑中,给每位主要商人赏赐了一百两白银作为额外嘉奖。商人们受宠若惊,兴奋地拍着胸脯向皇帝保证,后续的船只将会一批接一批地运来更多、更优良的马匹,请陛下放心。东西方的贸易渠道,正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帝国的军事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天津港附近的临时马场内骏马嘶鸣,上百匹来自欧罗巴的各类马匹汇聚于此,景象颇为壮观。朱由检站在场边,看着这些高矮胖瘦各异、毛色不同的“洋马”,只觉得眼花缭乱,只能凭借系在它们脖子上的编号木牌来勉强区分谁是谁。

  无奈之下,他只得召来麾下两位最知兵的督师——孙传庭与卢象升。在朱由检想来,这两位久经战阵,与骑兵打交道多年,总该比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皇帝更懂行,能分辨出优劣高下。

  孙传庭与卢象升奉命而来,仔细审视马群。他们的确不负所望,凭借多年经验,很快便从马群中指出了数十匹骨骼清奇、神骏非凡、一看便知是可作为优秀种马或将领坐骑的极品好马。

  然而, 当需要系统性地评估这上千匹马的整体质量、判断哪些品种更适合中原气候水土、哪些适合培育为军马、哪些更适合作为驮运畜力时,两位督师也和皇帝一样,陷入了“隔行如隔山”的境地,颇有些两眼一抹黑。

  朱由检看着两位爱将略显窘迫的神情,心中也是无奈:“这该如何是好?总不能朕与两位督师就在这儿抓阄决定哪匹马该留种吧?”

  看来,专业的事,终究得交给专业的人。

  于是,卢象升与孙传庭相视一眼,几乎同时向皇帝奏请,要求传召他们军中的专职马官——真正负责日常马匹管理和培育的专家。

  朱由检听闻他二人军中竟还设有专门“官马”的职务,一时有些愕然,这才意识到军队管理的专业细分远比自己想象的要精细。

  不多时,两位马官奉命疾步而来。

  一位是卢象升麾下的掌牧官,名为杨廷凯,肤色黝黑,手脚粗大,一望便知是常年在马场劳作之人。

  另一位是孙传庭军中的掌牧官,名叫李牧,眼神锐利,观察马匹时神态极为专注。

  朱由检原本学着孙传庭、卢象升以及那两位掌牧官的样子,试图聚精会神地观察马匹,分辨优劣。然而,看了不到一刻钟,他便感到眼花缭乱,不得不承认此事实在非己所长——即便再枯看两个时辰,恐怕也看不出些门道。

  他索性放弃了这番“学术研究”,环顾四周,见不远处有个闲置的空木箱,便毫不讲究地走过去,一屁股坐了下来,难得地偷得片刻清闲,看着臣子们忙碌。

  就在这时,一张笑眯眯的脸凑到了近前。正是我们的新任总兵官——郑芝龙。

  “陛下,”郑芝龙语气热络,手里端着一个粗瓷大碗,里面盛着深色的汤水,“日头晒着,瞧您也乏了。这是微臣家乡福建的特产,用冰镇过的酸梅汤,最是生津止渴,您尝尝看?”

  “嗯?嗯……”朱由检正觉口干,也没多想,很自然地接过碗,仰头便喝了一大口。

  冰爽酸甜的滋味瞬间沁润了喉咙,驱散了些许疲惫和烦躁。他忍不住咂吧咂吧嘴,脸上露出一丝惬意的表情:“嗯,不错,好喝。还有吗?”

  “有有有!当然有!陛下
  http://www.abcsee.cc/44887/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