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丝路:龙骨窖藏秘
推荐阅读: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叶凡神医小说
丑女种田:山里汉宠妻无度
娱乐帝国系统
陈轩邪医传承
特战之王
女人卖菜为生,竟不知丈夫是仙帝
赌石:开局天降横财两个亿
史上最强炼气期(又名:炼气五千年)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南京的晨雾裹着明城墙的青砖气息与秦淮河的水韵,漫过宝船厂遗址的“龙江关”牌坊。张斌踩着沾着露水的青石板,指尖抚过牌坊上“永乐造船”的题字,墨迹虽已斑驳,却仍能窥见当年郑和宝船扬帆的盛景。遗址深处的“龙骨窖”旁,几位穿蓝色工装的考古队员正用洛阳铲勘探,铲头带出的泥土里,混着几片带着船钉印记的青花瓷屑——这是上一章宝船纹梅瓶纹路指向的核心区域,也是“造船瓷谱”的藏储之地。“张研究员,苏博士,可算盼到你们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考古铲走来,胸前的工作证印着“南京博物院 顾修远”,“我守这龙骨窖三年了,上个月暴雨冲开窖口,露出块刻着‘宝船龙骨图’的瓷板残片,纹路和你们传来的镇船瓷完全对得上!”顾老领着众人走到窖口,临时搭建的钢构棚下,窖口呈长方形,深约五米,四壁的青砖上还留着当年造船工匠刻的“丈尺刻度”,最深处的阴影里,隐约能看到堆叠的瓷板轮廓,“这窖是当年宝船厂存龙骨图纸的地方,工匠们把造船工艺刻在瓷板上,比纸质图纸耐潮耐腐,就是窖壁不稳,上次勘探还塌了半块砖。”
陆沉指挥特勤队员在窖口周围拉起警戒带,无人机升空后传来的全息投影显示,龙骨窖下方连通着三条地道,分别标注“料仓”“工记”“秘藏”:“根据情报,走私集团的残党可能还在附近活动,他们要的不仅是瓷谱,更是瓷板上记录的宝船‘水密隔舱’工艺——这工艺是古代造船的核心机密,绝不能外流。”他话刚说完,就听“哎哟”一声,卢卡抱着个半人高的琉璃装置往窖口跑,装置底部的滚轮撞在警戒带上,琉璃镜片“哗啦啦”掉了一地。“这是‘地下探测琉璃镜’,能穿透三米土层!”卢卡蹲下身捡镜片,手指被边缘划了道小口子,阿扎姆赶紧掏出藤编小篮,里面装着林晓星提前准备的碘伏棉片,“上次蓬莱海底进水,这次我做了防水处理,绝对……”话没说完,装置顶端的琉璃球突然“嘭”地炸开,喷出一团彩色烟雾,把顾老的白发染成了粉紫色。
“小同志的发明很有‘色彩’嘛!”顾老笑着抹了把脸,从口袋里掏出块手帕,上面绣着金陵云锦的缠枝莲纹,“先别急着探测,我带你们看样东西。”他领着众人走进遗址旁的临时实验室,玻璃展柜里摆着块巴掌大的瓷板,瓷板上刻着宝船的龙骨截面图,线条旁用青花写着“丈八龙骨,楠木为材”,边缘嵌着的云锦纤维还保持着淡淡的青色,“这就是暴雨冲出来的残片,用的是南京本地的‘白局瓷’胎,釉里掺了云锦纤维,韧性比普通瓷板强三倍,刻工艺时不会崩裂——这是郑和船队和金陵工匠独创的‘锦嵌瓷’工艺。”苏婉清打开光谱仪,屏幕上立刻跳出德化瓷胎、泉州青花、金陵云锦纤维的峰值,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残片边缘有‘秘藏’方位刻度,与龙骨窖地道图吻合。”
“准备下窖勘探!”陆沉分发安全绳和安全帽,刚给林晓星系好安全绳,就被她举着的东西晃了眼——那是把缠着云锦丝带的青铜刻刀,刀鞘上刻着南京明孝陵的石象路纹路,“顾爷爷说瓷板上可能有云锦嵌缝,用这刀清理不会伤釉面!”拉吉晃了晃手里的工具包,里面除了琉璃开锁器,还多了个小木盒,“我妈寄来的金陵刻经工具,刻瓷比普通刻刀稳!”阿扎姆拍着背上的藤编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我编了‘分层藤编筐’,装瓷片不会碰撞,还能当临时担架!”卢卡抱着修复好的探测镜凑过来,镜身缠满了防水胶带,活像个彩色的蚕茧:“这次绝对没问题,我加了三层琉璃防护!”
众人顺着钢梯下到窖底,青砖地面湿滑,卢卡刚迈一步就摔了个屁股蹲,探测镜“咕噜噜”滚到地道口,正好照出“秘藏”方向的微光。“在那儿!”苏婉清举着强光手电照过去,地道口的青砖上刻着个船锚图案,和张斌怀表内侧的图案一模一样。顾老用考古铲敲了敲砖面,发出“空空”的声响:“这是‘活砖机关’,当年工匠用的榫卯结构,得找到对应的刻度才能打开。”拉吉蹲下身,用刻刀挑开砖缝里的泥土,露出砖面上刻的细小刻度:“和瓷板残片上的‘丈八’刻度对得上!”他用琉璃开锁器插进砖缝,轻轻一拧,青砖“咔嗒”一声弹开,露出里面的通道,通道壁上嵌着的油灯槽里,还留着当年的灯油残迹。
通道仅容两人并行,卢卡的探测镜时不时撞在岩壁上,发出“砰砰”的响声。走了约二十米,前方突然开阔起来,形成一个约十平方米的石室,石室中央的石台上,整齐堆叠着二十多块瓷板,最上方的瓷板刻着完整的“宝船总装图”,船帆上的青花纹路与镇船瓷、蓬莱梅瓶完美拼接,石台下还摆着个青铜盒子,上面刻着“郑和亲封”的字样。“这就是造船瓷谱!”顾老激动得声音发颤,刚要伸手去拿瓷板,卢卡突然大喊:“小心!”探测镜的红光扫过石台,显示石台下有金属结构,“是陷阱!触发装置连在瓷板上,一拿就会启动!”
张斌蹲下身,用软毛刷清理石台边缘,露出刻在石缝里的“机关图”:“是‘千斤坠’陷阱,拿瓷板会触发下面的沙袋坠落,堵住通道。”他指着机关图上的缺口,“需要用和瓷板重量相当的东西替换,才能安全取出。”阿扎姆突然拍着藤编包:“我带了块仿制的瓷板!上次在泉州仿制过镇船瓷,重量差不多!”林晓星掏出云锦丝带,将仿制瓷板绑在竹竿上:“顾爷爷,您说瓷板有‘锦嵌定位点’,对准石台上的花纹就能放稳!”顾老点头,指挥着阿扎姆慢慢将仿制瓷板放在石台上,当云锦丝带与石台上的花纹对齐时,石台发出“咔嗒”的轻响,陷阱装置成功解除。
众人小心翼翼地将瓷板搬进藤编筐,最下方的一块瓷板被挪动后,露出了石台上的凹槽,里面嵌着个青花瓷盒,盒盖上刻着“水密隔舱图”。张斌打开瓷盒,里面装着一卷用桐油浸泡过的棉纸,展开后是幅宝船的水密隔舱结构图,图旁用中文和阿拉伯文标注着工艺参数。“这是宝船不沉的秘密!”顾老抚摸着图纸,“水密隔舱把船分成几十个独立舱室,就算某舱进水,船也不会沉,比欧洲早了五百年!”卢卡突然指着图纸角落的符号:“这和我爷爷留下的琉璃配方册上的符号一样!是‘防火琉璃’的配方,涂在舱壁上能防火!”
就在众人研究图纸时,通道突然传来“轰隆”一声巨响,顶部的青砖开始往下掉。“是窖壁坍塌了!”陆沉大喊,用身体护住装瓷板的藤编筐,“快往出口撤!”众人刚跑到通道口,就发现出口被掉落的青砖堵住,只留下个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我先出去搬救兵!”阿扎姆蹲下身,让卢卡踩着他的肩膀往上爬,卢卡刚爬到缝隙处,就听外面传来走私分子的声音:“里面的人听着,把瓷谱交出来,饶你们不死!”
“是刀疤强的同伙!”陆沉掏出腰间的警棍,示意众人隐蔽,“他们肯定是跟踪我们到南京,趁坍塌堵住出口想抢瓷谱。”林晓星突然指着石室角落的油灯槽:“顾爷爷说这槽里有当年的灯油,我们可以用琉璃镜聚光点火!”卢卡立刻反应过来,将探测镜对准油灯槽,阳光透过通道缝隙照进镜中,折射出的强光正好落在灯油上,“呼”的一声,火焰窜了起来,照亮了石室的另一角——那里竟有个隐蔽的侧门,门上刻着“工匠逃生道”的字样。
侧门后的通道狭窄曲折,墙壁上刻着当年工匠的涂鸦,有宝船的简笔画,还有“张三造龙骨”的字样。走了约百米后,通道突然开阔,出现一个摆满造船工具的石室,石桌上还留着半块没吃完的麦饼,已经碳化发黑。“这是当年工匠的休息室!”顾老拿起一把锈迹斑斑的凿子,“和明定陵出土的造船工具一模一样!”卢卡突然被石桌下的东西绊倒,低头一看,是个琉璃罐,里面装着暗红色的粉末:“这是‘防火琉璃粉’,和图纸上的配方一致!”他掏出随身携带的琉璃料,将粉末掺进去,在石桌上快速捏成个小球,“这是‘防火琉璃弹’,遇到高温会炸开,能灭火还能挡人!”
通道的尽头连着宝船厂遗址的“船坞池”,池边停着艘仿制的宝船模型,长约十米,桅杆上挂着“郑和号”的旗帜。众人刚爬上池边,就被走私分子围了起来,为首的是个留着八字胡的男人,手里拿着把开山刀:“把瓷板和图纸交出来,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陆沉将众人护在身后,特勤队员立刻摆出防御姿态:“警察已经包围了这里,你们跑不掉的!”八字胡冷笑一声,挥手示意手下进攻:“别听他的,警察还在处理窖口坍塌,我们有十分钟时间!”
一场热血混战瞬间爆发。阿扎姆举起藤编筐挡在身前,开山刀砍在筐上,被藤条牢牢缠住;拉吉掏出金陵刻经的刻刀,精准挑开一个走私分子的手腕,对方手里的铁棍“当啷”掉在地上;林晓星将青铜刻刀插在地上,用云锦丝带缠住一根木棍,做成简易长矛,横扫过去逼退两个敌人;卢卡抱着探测镜转圈,镜片反射的强光晃得走私分子睁不开眼,趁机将防火琉璃弹扔在地上,弹珠炸开形成一团白色烟雾,挡住了对方的进攻。“这烟雾能防刀砍!”卢卡大喊,烟雾散去后,地上留下一层琉璃薄膜,锋利的开山刀砍上去都滑了开。
张斌抱着装瓷板的藤编筐往遗址办公室跑,八字胡紧随其后,开山刀朝着筐子劈来。张斌侧身躲开,顺手拿起旁边的造船用的木锤,朝着对方的手腕砸去,开山刀“啪”地掉在地上。两人扭打在一起,张斌的软毛刷不知何时掉了出来,他情急之下用毛刷杆缠住对方的脖子,毛刷上的绒毛蹭得八字胡直打喷嚏。“你这是什么武器!”八字胡一边打喷嚏一边挣扎,被赶来的陆沉一脚踹倒,戴上手铐。
走私分子被全部制服后,众人回到临时实验室,顾老正小心翼翼地清理瓷板上的泥土。苏婉清的光谱仪显示,二十多块瓷板拼接后,形成了完整的“宝船建造全图”,从龙骨选材到帆缆安装,每一步都有详细的工艺说明,最珍贵的是最后一块瓷板,刻着“郑和密信”,用青花写着“宝船藏珍,传于有缘,丝路永续,中外同心”。“这是郑和留给后人的话!”顾老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些瓷板不仅是造船工艺的记录,更是丝路文明交融的见证!”
当晚,宝船厂遗址的广场上燃起了篝火,顾老带来了南京特色的盐水鸭和鸭血粉丝汤,香味漫过整个遗址。林晓星教大家用云锦丝带编船锚挂件,每个人的挂件上都刻着自己的名字;拉吉用金陵刻经的工艺,在木牌上刻下“宝船厂同心”五个字,送给顾老;卢卡用防火琉璃粉吹了个小宝船模型,船帆上嵌着“丝路”二字,在篝火下闪着微光;阿扎姆则用藤编做了个迷你龙骨窖模型,里面放着小块仿制瓷板,惟妙惟肖。
张斌打开祖父的铜壳怀表,表盖内最新的合影里,众人站在宝船模型前,顾老抱着瓷板,少年们举着自己的手工作品,背景是明城墙的剪影。表盖内侧,二十九层光晕旁新增了金陵云锦的青金色光晕,“丝路同心,薪火永传”八个字在三十层光晕中愈发璀璨,像一颗镶嵌在历史长河中的明珠。陆沉拿着一份新的文件走来,封皮上印着“国家级文物修复工程”的字样:“故宫博物院联合南京博物院,准备启动‘宝船复原计划’,需要你们的工艺知识支持——这是最高级别的绝密任务。”
苏婉清展开文件附件,上面印着故宫珍藏的“郑和航海图”复制品,还有一张宝船复原的设计图:“根据瓷板上的工艺,我们要复原一艘一比十的宝船模型,用传统工艺制作,还要在船内陈列这些年修复的丝路文物。”她指着设计图上的船舱部分,“这里要做个‘丝路展厅’,从泉州的刺桐花瓷到蓬莱的宝船纹梅瓶,再到南京的锦嵌瓷板,全部陈列进去,让更多人看到丝路文明的交融。”
卢卡突然举着琉璃宝船模型喊道:“我要做船帆的琉璃装饰!用二十国的琉璃工艺,代表丝路各国!”阿扎姆拍着胸脯:“我用藤编做船舱的隔舱,还原水密隔舱工艺!”林晓星笑着说:“我用青花在船身画丝路航线图,从南京到红海,每一站都标上文物发现地!”拉吉则掏出刻刀:“我刻一套迷你瓷板,放在船舱里,和真的瓷谱呼应!”顾老看着少年们的热情,捋着胡子笑:“我把金陵云锦的老艺人请来,给船帆织上缠枝莲纹,再嵌上琉璃珠,比当年的宝船还漂亮!”
篝火渐渐暗了下来,明城墙的轮廓在夜色中愈发清晰。张斌攥着怀表,望着眼前的少年们和顾老,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从海外的草原沙漠到国内的南京古城,从追回流失文物到启动宝船复原计划,丝路的传承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使命,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他知道,宝船复原计划只是新的起点,那些刻在瓷板上的工艺,那些少年们手中的工具,那些跨越山海的友谊,终将汇聚成丝路文明的长河,在历史的舞台上,续写更加璀璨的篇章。
林晓星突然指着夜空中的星星,那里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正好对着宝船模型的桅杆方向:“爷爷说,那颗是‘郑和星’,是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命名的。”众人都抬起头,望着那颗星星,星光洒在宝船模型上,仿佛给它镀上了一层银霜。张斌握紧怀表,感受着掌心的温度,他仿佛看到了六百年前郑和宝船扬帆起航的景象,也看到了眼前这些少年们,正沿着先辈的足迹,带着丝路的薪火,走向更远的未来。
“宝船复原计划,明天正式启动!”陆沉的声音打破了夜色的宁静,带着无比的坚定,“让我们一起,把丝路的故事,刻在这艘宝船上,永远流传下去!”少年们欢呼着举起手中的手工作品,篝火的余烬映着他们的笑脸,与夜空中的“郑和星”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最动人的丝路传承画卷。
http://www.abcsee.cc/44909/1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