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君堡琴魂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第二十七章 君堡琴魂

  伊斯坦布尔的晨雾漫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染成淡金。张斌站在蓝色清真寺的广场上,手里摩挲着青铜钥匙和铜制马符——两物相触时,马符表面突然浮现出细密的纹路,与爷爷“藏锋”日志里的“君堡驿站图”完全吻合,指向老城区的古罗马输水渠遗址。

  “这是当年粟特商队在君士坦丁堡的核心驿站!”当地丝路文化研究所的埃米尔教授赶来,手里举着一块残破的陶片,“我祖父是你爷爷的学生,他说‘藏锋’先生1978年在这里建立难民收容点,还把火不思藏在驿站仓库,防止被黑市抢走。”陶片上的“鹰护琴”纹样,正是火不思的标志性装饰。

  输水渠遗址的拱券下,王浩用金属探测器扫过地面,屏幕突然发出急促警报:“三米深的位置有金属反应,是仓库的铁门!”苏婉清对照日志草图,发现拱券立柱上有个隐蔽的鹰形凹槽,张斌将青铜钥匙嵌入,同时把马符按在凹槽旁的马形刻痕上,地面“轰隆”一声裂开,露出通往地下仓库的石阶。

  仓库内壁镶嵌着当年的油灯残片,火光映照下,一尊镶着象牙饰片的火不思静静挂在石壁上。琴身刻着丝路商队的浮雕,琴头的鹰形装饰与张斌的鹰徽同源。苏婉清轻轻摘下火不思,发现琴腹内侧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是爷爷用中文和粟特文写的护宝日记,还夹着一张泛黄的难民安置名单。

  “1979年,黑市势力围攻收容点,你爷爷用这把火不思演奏粟特民谣,让难民跟着旋律从密道转移。”埃米尔教授指着石壁上的暗门,“日记里说,火不思的琴弦里藏着‘丝路音谱’,记录着不同民族的和平歌谣,是文化融合的见证。”王浩突然惊呼:“琴弦是空心的!里面有卷微型绢纸!”

  就在苏婉清拆解琴弦时,仓库入口传来枪声。“是‘沙狼’的欧洲残余!他们跟踪我们过来了!”伊万诺夫举着防暴盾挡在众人身前,子弹打在盾上迸出火星。黑市头目戴着面具,嘶吼着冲进来:“把火不思和音谱交出来!那是能操控中亚部落的‘密码’!”

  张斌立刻将火不思交给苏婉清,让她带着埃米尔教授从密道撤离,自己和伊万诺夫、王浩断后。王浩快速设置电磁陷阱,黑市成员的枪支瞬间失灵;伊万诺夫借着拱券掩护,一记侧踢踹飞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张斌握紧黄铜匕首,与头目展开近身搏斗——对方的招式带着“蝰蛇”组织的阴狠,显然是老影的旧部。

  “你爷爷杀了我父亲!我要报仇!”头目面具脱落,露出脸上的刀疤,正是当年被张斌制服的“眼镜蛇”的儿子。张斌避开他的直拳,将鹰徽凑到他眼前:“我爷爷救了三百多个难民,包括你母亲!日记里有你母亲的名字,是他把她送到欧洲安全区的!”头目愣住了,手中的刀哐当落地。

  密道尽头连通着金角湾的码头,埃米尔教授早已安排好船只。当张斌三人冲上船时,苏婉清已经解开了绢纸——是张“丝路和平音谱”,上面记录着中国、俄罗斯、中亚、欧洲的民间歌谣,还标注着下一个文物的位置:埃及亚历山大港的“郑和宝船模型”。

  船驶离金角湾时,夕阳将海峡染成血红。张斌拨动火不思的琴弦,沙哑的民谣在海面散开,岸边的难民后裔听到旋律,纷纷举起手中的马符和鹰形饰品呼应。埃米尔教授感慨道:“这就是‘藏锋’先生留下的力量,用文化连接人心,比武器更强大。”

  当晚,在临时据点里,王浩破解了火不思琴身的隐藏数据,发现里面有爷爷当年拍摄的难民照片和视频:“这些资料能证明‘沙狼’祖先的罪行,也能洗清你爷爷当年‘失踪’的误会!”伊万诺夫联系俄方外交部,申请将资料纳入国际文化保护档案:“让全世界知道,中国的护宝人,守护的不仅是文物,更是和平。”

  第二天清晨,埃米尔教授送来一封封缄的信件:“这是你爷爷1980年留下的,说等火不思归乡时交给后人。”信里是张斌爷爷的亲笔信,末尾写着:“音谱传和平,宝船证远航,亚历山大港的宝船模型里,藏着郑和下西洋与丝路商队的交流凭证,护它归乡,便是续上中外友好之缘。”

  前往亚历山大港的飞机上,张斌将火不思放在膝盖上,苏婉清正整理着宝船模型的资料。王浩突然指着屏幕上的卫星图:“宝船模型藏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古籍部,那里有当年郑和船队留下的航海日志!”伊万诺夫靠在椅背上,笑着举起保温杯:“下一站,去看金字塔下的丝路传奇!”

  飞机穿越云层时,阳光透过舷窗照在火不思的象牙饰片上,折射出七彩的光。张斌轻轻拨动琴弦,简单的旋律里藏着跨越千年的温暖。他知道,亚历山大港的宝船模型不仅是一件文物,更是中外文明交流的见证,而他们的丝路护宝之路,正是在续写爷爷当年未完成的和平使命。古城的琴音渐远,新的征程已然开启。
  http://www.abcsee.cc/44909/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