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新聊斋今古异闻录 >第279章 明月照沟渠(狐妾3)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79章 明月照沟渠(狐妾3)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狐妾》之三。

  “大人,二公子他……他在城破时不幸遇难了!”

  师爷泣不成声地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哀伤。

  刘洞九如遭雷击,身体猛地一颤,手中的缰绳差点脱手而出。

  他瞪大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件血衣,仿佛能透过它看到二公子惨死的模样。

  悲痛欲绝的刘洞九脚步踉跄地走到二公子的遗体前,颤抖着伸出双手,轻轻抚摸着那冰冷的面庞。

  泪水像决堤的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滴落在二公子的身上。

  就在刘洞九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时,突然间,一声爆喝如晴天霹雳般在他耳边响起:“刘大人涉嫌通匪,请赴诏狱!”

  刘洞九惊愕地抬起头,只见一群身着官服的人如狼似虎地冲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按察司的官差。

  他们手持锁链,气势汹汹地朝着刘洞九逼近。

  “这……这是怎么回事?”

  刘洞九茫然失措地问道,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个时候被指控通匪。

  官差根本不理会他的质问,二话不说便将锁链套在了他身上。

  刘洞九只觉得一股巨力袭来,让他无法反抗。

  就这样,刘洞九在一片惊愕和混乱中,被按察司的人强行带走,锁进了诏狱之中。

  诏狱深处,刘洞九捧着断成两截的玉簪发呆。

  这是琼英平日绾发的簪子,昨夜狱卒送饭时悄悄塞进他手中的。

  簪身隐有暖意,仿佛还带着美人的体温。

  “大人莫忧。”

  狱卒突然用女声细语,眨眼又恢复粗哑嗓门。

  “夫人让传话:床下三千金,可解燃眉。”

  刘洞九惊疑不定,自家卧室床榻是整块花梨木所雕,哪来的床下藏金?

  但次日过堂时,他鬼使神神差喊出:“罪臣愿献家产充饷!”

  按察使一脸肃穆地站在院子中央,他身后紧跟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官差,每个人都手持兵刃,严阵以待。

  “给我搜!”

  按察使一声令下,官差们如饿虎扑食一般冲进屋内,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起来。

  不一会儿,屋内便传来一阵喧闹声。

  “大人,这里有一张雕花大床,看着有些古怪!”

  一名官差高声喊道。

  按察使闻言,快步走到床边,仔细端详起来。

  这张雕花大床的确做工精美,但床底下的地砖却显得有些突兀。

  “把床抬开!”

  按察使下令道。

  几名官差应声上前,合力将雕花大床抬到了一旁。

  果然,床下的地砖与周围的地面略有不同,似乎是被人特意撬开过。

  按察使蹲下身子,用手轻轻敲了敲地砖,发出清脆的声响。

  “挖开它!”

  按察使果断地说道。

  官差们迅速拿来工具,开始挖掘地砖。

  没过多久,地砖被撬开,一个黑漆漆的洞口出现在众人眼前。

  “里面有东西!”

  一名官差兴奋地叫道。

  众人急忙将洞口扩大,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里面的东西取了出来。

  原来是三口陶瓮,瓮口用黄泥封得严严实实。

  按察使亲自上前,用手轻轻敲了敲陶瓮,发出沉闷的声音。

  “打开看看。”

  按察使说道。

  一名官差用刀将黄泥撬开,然后缓缓揭开瓮盖。

  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金光从瓮中喷涌而出,晃得众人几乎睁不开眼。

  “天哪,这么多金子!”

  有人失声叫道。

  按察使定睛一看,只见瓮中装满了一根根黄澄澄的蒜条金,足足有三千两之多!

  按察使拈起一根金锭,放在手中掂量了一下,然后若有所思。

  “怪哉……这银窖看着像是新掘的,可这土色却好似百年老坑一般。”

  贪官们闻腥而至。

  布政使索要前朝名画,知府索要南洋明珠,连狱卒都暗示要“洗尘钱”。

  刘洞九夜夜对烛垂泪,忽听窗棂叮咚作响。

  窗外老槐树上悬着个锦囊,打开竟是琼英亲笔:“妾随狐族暂避终南山。钱财尽可取用,彼等贪官皆福薄之人,将会作茧自缚!”

  字迹突然洇开墨渍,似被泪水打湿。

  奇妙的是,凡索贿之官皆遭横祸:布政使收的名画忽起鬼火,烧秃了半边眉毛;

  知府戴的明珠半夜变成蛙卵,糊了满脖腥浆;

  连那狱卒喝酒时,银锭在杯中融成水银...

  刘洞九终因献金有功,从轻发落,削职为民。

  离城那日,百姓沿街相送。

  车马行至十里长亭,忽见白狐跃上轿辕,口吐人言:“夫人说,她在终南山等大人。”

  跋涉月余至终南山麓。

  刘洞九循着狐印深入幽谷,竟见琼英领着群狐在瀑布前嬉戏。

  见到丈夫,她赤足奔来,裙摆沾满野山菊。

  “妾今日要坦陈真相。”

  她引他至镜石前,“大人请看……”

  石中映出前世景象:年轻书生救下白狐,却遭盗匪杀害。

  狐族聚魂为他续命,书生转世成了刘洞九。

  而琼英前世竟是书生未婚妻,闻噩耗呕血而亡,被狐族葬在知府衙门外...

  “怪不得初见便觉相识三生。”

  刘洞九抚着她脸上泪痕叹道。

  山中岁月长。

  琼英采药他砍柴,俨然神仙眷侣。

  这日她忽蹙眉:“妾算得京城有故人来。”

  果然午后有钦差奉旨而至。原来新帝登基,要起用旧臣。

  刘洞九连夜写就《治河十策》,钦差读后大喜:“刘公大才!圣上必当重用!”

  琼英却连夜收拾行囊:“大人此番出山,当记三事:莫饮宫宴酒,莫宿朱雀巷,莫收蓝袍礼。”

  刘洞九赴京面圣,被授河道总督。

  庆功宴上,他借口腹痛辞酒;

  夜宿驿馆时,果然听说朱雀巷官舍夜半坍塌;

  次日有蓝袍太监送来珊瑚树,他坚辞不受。

  后来才知,那太监是叛王余党!

  总督任上三年,黄河安澜。

  这日刘洞九忽接家书:琼英产下一子!

  他告假驰归,见幼儿襁褓中放着枚狐齿符。

  琼英虚弱卧在榻上:“孩儿有狐族护佑,大人可安心了。”

  谁知百日宴上,突有黑衣术士闯席。

  桃木剑直指琼英:“妖狐惑官,当诛!”原来是对头重金请来的龙虎山天师。

  琼英抱儿冷笑:“妾虽狐身,未尝害人。天师不如先诛汴梁水患中贪墨的河伯?”

  术士哑口无言,悻悻而去。

  夜半梳妆时,琼英忽将断簪塞回丈夫手中:“缘分将尽。大人若念夫妻情……莫寻妾踪迹。”

  说罢化作白狐跃窗而去,唯留婴儿啼哭声响彻山谷。
  http://www.abcsee.cc/44982/2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