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租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就连刘晓艾,虽然心里还对之前“Bonjour”的事情耿耿于怀,但面对繁重的复习压力,也不得不偶尔竖起耳朵听胡文玉给其他人讲题,只是脸上依旧绷着,绝不主动开口问。

  这种高强度的紧张气氛一直持续到考试周正式来临。

  走进考场,看着老师分发下来的油印试卷,闻着空气中淡淡的油墨味,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笔尖在答题纸上飞速移动,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书写的声音和偶尔压抑的咳嗽声。

  有人奋笔疾书,面露喜色;有人抓耳挠腮,愁眉苦脸;还有人写完后又反复检查,直到交卷铃响才依依不舍地放下笔。

  每一场考试结束,从考场里出来的学生们,脸上都混合着一种解脱般的疲惫和等待审判的忐忑。

  “哎呀妈呀,最后那道翻译题也太难了!”

  “我名词解释好像漏了一个点……”

  “听力他们说得也太快了!”

  “完了完了,政经那道大题我好像答偏了……”

  类似的讨论和哀嚎在走廊、食堂和宿舍里随处可见。但不管怎样,考完了,压在心头最大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疲惫感席卷而来的同时,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和喜悦也开始在校园里蔓延。

  晚上,307宿舍里,气氛明显活跃了许多。虽然成绩还没出来,但大家都不约选择暂时忘记担忧。

  “总算考完了!我感觉我掉了好几斤肉!”孙丽珍夸张地伸着懒腰。

  “我也是,现在只想好好睡他三天三夜!”赵红燕揉着发酸的手腕附和。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暑假回家的事情上。

  “哎,你们都什么时候走啊?票买了吗?”古雯雯一边收拾着书本,一边问,脸上带着期盼。她是宿舍里最想家的。

  “我后天的火车!”赵红燕率先回答,语气轻快,“我爹妈来信说可想我了!”

  “我大后天的。”段英楠说,“几个月没见孩子们,我得赶紧回去看看他们。”她的脸上带着母性的温柔与牵挂。

  “我也差不多那时候。”刘晓艾接口。

  李梅淡淡地说:“我晚几天,我丈夫学校考试晚。”

  王盼娣悄声说:“我还没去买票,跟老乡约好了明早去买票。”

  孙丽珍说,“就我最方便,坐公交转车就到了。文玉,你什么时候回啊?”

  “我晚两天,买点特产再回。”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回家的日期和行程,分享着买票的经验,描述着家里的美食,与暑假的计划。

  宿舍里充满了久违的轻松笑语,空气中仿佛都带着即将放假的甜味。

  学习的疲惫暂时被回家的兴奋所取代,一个学期的紧张忙碌,终于要在团聚和休整中告一段落。

  只有刘晓艾躺在床上,面朝墙壁,没再参与这场热闹的讨论。

  但谁也不知道,在一片轻松的氛围里,她紧咬着嘴唇,心里正在盘算着别的事情。

  胡文玉早就向宿管阿姨打听过最晚的离校时间,也从孙丽珍口中打听了北京的租房行情与旧货市场。

  赵秀丽早就说过,暑假要回家一趟,胡文玉已经计划好了暑假的活动。

  她趁着宿舍无人时,从空间里拿出“一封报纸”,看到了78年的信息:

  8月12日,中国外交部长黄华与日本外相园田直在北京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

  78年11月24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托孤”的形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行“包产到户”

  78年12月,中国向美国派出了首批52名留学生。

  这是几个信号,要开放了!

  暑假,她要去挣钱,她想到那次在市场里无意听到的两人对话,

  “我们家隔壁的张三,那就是个二流子,没想到年前跑了一趟武汉,回来卖尼龙袜和蛤蟆镜,现在自行车都骑上了,隔三差五吃肉.....”

  “那王哥咱们也试试?”

  “试,被逮到工作就没了,要试你试,别拉上我。”

  摆摊!卖袜子、发卡,成本不高,东西好携带,她决定暑假去武汉看看。

  算着时间,胡文玉到北京第一钢铁厂附近的租下一间民房,房东是个爱干净的老太太,姓孙,子女都分家了,只周末偶尔回来一趟。

  胡文玉掏出自己的学生证,语气诚恳地说明只是想暑假短期租住,安静看书,绝不惹事。

  孙奶奶仔细查看了学生证,又盘问了几句,才勉强放下心来,点头同意把东边那间小屋租给她。

  房间不大,但墙面刷得雪白,收拾得干干净净,只有一张木板床和一张旧书桌。

  “一个月四块钱,水电费另算。” 孙奶奶言简意赅,“小姑娘家家的,爱干净点,别把我这屋子弄得乱糟糟的就成。”

  “哎!您放心奶奶,我一定收拾得干干净净!”胡文玉爽快答应,当场付了一个月的租金。

  收拾好房间,剪短了头发,从孙奶奶的锅底刮了点锅灰装在蛤蜊油的空盒里,胡文玉穿着最破旧的一身衣服,带了身衣服,背着包跟水壶,买了一张去往武汉的车票。

  上了火车,她就去厕所,把自己的手脸涂黑了点,说话也哑着点嗓子,身上就背着几张烧饼跟水,钱都收在空间里。

  晚上车厢里鼾声四起,她却几乎一夜没敢合眼,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第二天一早,到达武昌站,胡文玉溜达到食堂吃了份热干面,麻酱的浓香和面条的筋道让她疲惫的身体稍微舒缓了一些。

  吃饭的时候已经听见隔壁桌两个年轻人提着麻布袋要去汉正街,估计目的一致。

  吃完面,她向食堂老板打听清楚了去汉正街的大致方向,便溜达过去。她并不着急购买,而是像个好奇旅客一样,将整个市场逛了一遍。

  汉正街果然名不虚传,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狭窄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摊位更是密密麻麻。

  天南地北的口音汇聚于此:粗犷的东北话、软糯的江浙口音、泼辣的四川话、还有本地急促的汉腔……

  各种方言在为价格、质量、运输方式争论不休。拉着板车的、扛着大包的、提着麻袋的商贩们行色匆匆。

  她特别注意观察哪些摊位前围的人最多,卖的是什么,并努力捕捉着买卖双方的报价

  “袜子最低多少?”

  “发卡给个最低价...”

  “这包我全要了能不能便宜点?”

  ......

  她默默记在心里,对行情有了个初步的底。

  逛得差不多了,她才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

  到房间洗漱换好衣服,她抓了把糖果向前台服务员打听:

  “同志,请问一下,咱们这附近都有哪些食堂啊?哪些工厂啊?哪里”

  服务员是个热心肠的大姐,笑眯眯的收下她的糖,一边说:

  “附近有两家食堂,味道都不错。要说最好吃,其实是附近机械厂的食堂,有位孔师傅,炒菜真不错。就是非本厂职工买不了。

  往前走两条街是国棉三厂,旁边就是纺织机械厂,工人多着呢!怎么,小姑娘有亲戚在厂里?”

  “哎,是啊,想来投奔亲戚找个临时工干干。”胡文玉顺着话头撒谎。
  http://www.abcsee.cc/4505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