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天界寺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朱槿本想直接去军营标翊卫营地,毕竟要趁早开始训练。

  可当二人路过大天界寺时,蒋瓛勒住马缰,凑近提醒道:“二爷,我们是不是进去参拜一下?”

  朱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前方的大天界寺气势恢宏。

  山门是三间四柱的牌楼式建筑,朱漆大门上钉着一排排铜制门钉,在日光下闪着沉厚的光泽,门楣上悬挂着 “大天界寺” 的匾额,字体苍劲有力,透着皇家寺院的威严。门前蹲着两尊丈高的石狮,怒目圆睁,爪下踩着绣球与幼狮,神态威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佛门圣地。

  山门两侧是红墙黛瓦,绵延开去,将整个寺院包裹其中,墙头上的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远远望去,气派非凡。

  朱槿看着这宏伟景象,心里却泛起一丝无奈。他想起老爹朱元璋的规矩 —— 要求朱家子女路过寺庙必须进去参拜一番,祈求国泰民安。

  说来也是,朱元璋早年生活困苦,为了生计在皇觉寺剃发为僧,那段出家经历让他对佛教有了直接的接触和深刻的感受。

  佛教寺庙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一处安身之所,说是救了他一命也不为过,因此他对佛教始终怀有感恩之情。

  而且,朱元璋一直认为佛教具有 “暗理王纲”“阴翊王度” 的功能,觉得佛教有利于帝王治理天下,能辅助教化民众,稳定社会秩序。

  那些慈悲、忍耐的教义,在他看来,能引导百姓向善,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统治的长治久安。

  “走吧,进去看看吧。” 朱槿叹了口气,催马向前。他心里倒也有几分好奇,还没见过这个时代的 “高僧”,正好借此机会瞧瞧。

  这座天界寺历史不短,始建于元代,前身是元文宗图帖睦尔在南京做藩王时的宅邸。

  元天历元年(1328 年),元文宗即位后,下令在原来宅邸的基础上修建了大龙翔集庆寺。1357 年,才改名为大天界寺。

  到了洪武元年(1368 年),朱元璋又在这儿设立善世院,后来改称僧录司,作为管理全国佛教的最高僧司衙门,还是正六品的建制,下设左右善世、左右阐教、左右讲经、左右觉义等官职,这让天界寺成了替皇家代行佛教管理的机关。

  据说,在洪武年间,外国使者来朝贡,都要先在这儿熟悉朝仪,之后才能择日朝见,可见其地位之高。

  走进寺内,朱槿看到前来上香祈愿的人络绎不绝,男女老少皆有,他们手里捧着香烛,脸上带着虔诚的神情,在各个佛殿前跪拜祈祷。

  朱槿心中不禁感慨:这些人,在努力与拼搏之间,选择了上香。他们不是不愿奋斗,只是这世道给他们的机会太少了。

  苛捐杂税像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天灾人祸说来就来,一场旱灾就能让一年的辛劳付诸东流,一场瘟疫就能夺走一个家庭的所有。他们试过拼命干活,试过省吃俭用,可到头来还是填不饱肚子,护不住家人。

  于是,这寺庙里的佛像便成了他们最后的寄托。香烛燃烧的青烟缭绕上升,模糊了佛像的面容,也模糊了他们眼中的希望与绝望。

  可这又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悲哀?底层人民面对难以改变的现状,往往无能为力。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反抗的力量,只能将所有的期盼都寄托在虚无缥缈的信仰上,盼着神灵能听到他们的祈祷,能拯救自己于困苦之中。

  二人朝着客堂走去,客堂内,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知客师正忙碌着,见朱槿和蒋瓛进来,微微颔首示意。

  朱槿整了整衣衫,上前一步,双手合十,恭敬说道:“在下马槿,闻贵寺主持佛法精深,特来拜见,烦请知客师通传。”

  他特意隐去了自己的身份,还改了自己的姓,朱姓太过醒目,只以普通香客自称。

  知客师目光温和,上下打量朱槿一番,问道:“阿弥陀佛,请问施主何事求见主持?”

  朱槿稍作思索,回道:“心中对佛法诸多疑惑,听闻高僧大德智慧非凡,特来请教,望能解我心中困惑。”

  知客师点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高僧近日多在禅房静修,向来不轻易见外客,怕是要让施主见怪了。”

  朱槿闻言,并未露出失望之色,而是走到一旁的案几前,拿起笔,在纸上匆匆几笔。

  然后将纸条仔细折好,递给知客师,沉声道:“烦请大师将这个交给主持,我想主持见到之后,定会见我的。”

  说着,朱槿不动声色地从袖中摸出一锭银子,趁着递纸条的动作,偷偷塞到知客师手中。

  那银子分量不轻,入手冰凉,知客师指尖一颤,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银子,又抬眼望了望朱槿沉稳的神色,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最终还是将银子揣入袖中,对朱槿道:“施主,稍等。”
  http://www.abcsee.cc/45091/2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