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龙志炼 >第237章 苍山雪落剑歌长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37章 苍山雪落剑歌长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晨雾未散时,队伍已出大理城。龙志炼骑在“踏雪”背上,见苏阿月扒着玄阴子的马鞍探出头,银镯在晨风中叮当作响,正与梅清欢说笑:“梅姐姐,阿公说云栖镇的梅雨季要到了,等咱们回去,我要学做糖渍青梅!”

  梅清欢笑着应了,广袖扫过马鬃,腕间铁护臂与剑穗相碰,发出细碎轻响。她望向龙志炼,眉梢微挑:“龙公子,昨日那蝎王改邪归正,倒让你这‘善意种子’说得动人。可江湖里的事,哪有这么便宜?我昨夜听段鸿说,五华楼收到密信,说是‘千机阁’对两谱动了心思。”

  龙志炼勒住“踏雪”,望着远处苍山雪顶在晨曦中泛着淡金,守暖剑的剑穗随动作轻晃。剑穗是用母亲留下的丝线编的,藏青底色上绣着半朵未开的梅花——那是阿婆当年塞给他的,说“等你找到另一半,便是见着亲人的时候”。

  “千机阁?”他回忆着段鸿昨日所言,“原是江南情报贩子聚集的江湖势力,专做些收买消息、挑拨离间的事。母亲当年在苗疆行医,曾说‘最毒的不是蛊,是人心算计’。”

  话音未落,前方山路转了个弯,道旁松树上忽然飘下一片红叶。苏阿月眼尖,拍手道:“阿兄看!那叶子像不像阿婆晒的红辣椒?”

  龙志炼翻身下马,拾起红叶。叶面上用金粉写着八个字:“寒梅破雪,故人候归。”字迹清瘦如竹,是母亲陈清欢的手书!

  “阿兄!”苏阿月拽他衣袖,“这叶子是从那边松树上落的,咱们过去瞧瞧!”

  三人顺着红叶指引,绕过一块青岩,见松树下坐着位穿靛蓝苗裙的老妇。她鬓角沾着松针,膝上放着个粗陶药篓,正低头拣选草药。见三人过来,老妇抬头,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是志炼吧?长得真像你娘,连左边眉骨这道痕都像。”

  龙志炼心头一震,忙上前扶住老妇:“阿婆,您怎会在此?”

  “我在这儿等你娘的消息,等了三十年喽。”老妇站起身,药篓里的野菊、茯苓滚出几颗,“当年你娘在苗疆救我全家,说我这把老骨头还有用,让我跟着她学辨药。后来她去了大理,留话让我在苍山松树林里搭间草屋,说‘若有故人来,便用这片红叶传信’。”

  梅清欢上前见礼:“原来是陈姑娘的故交,梅清欢见过前辈。”

  老妇摆了摆手:“莫叫我前辈,叫我蓝婆婆便是。”她指了指药篓,“你瞧这野菊,是你娘当年教我认的‘明目菊’,晒干了能治眼疾。还有这茯苓,得在寅时采,药性才足——你娘说,天地万物都有脾气,得顺着来,急不得。”

  龙志炼望着蓝婆婆膝头的药篓,忽然想起母亲留下的《治心策·续》里夹着的干菊,叶片边缘的锯齿竟与这野菊分毫不差。“阿婆,母亲可曾提过她的往事?”

  蓝婆婆从怀里摸出个油布包,层层打开,露出半块梅花糕模具——与龙志炼贴身收藏的那半块严丝合缝!“你娘说,这模具是她和阿婆的‘信物’。当年你们龙家遭难,你娘带着模具逃到苗疆,我帮她藏了三年。”她将模具塞进龙志炼手里,“模具底部刻着字,你瞧。”

  龙志炼翻转模具,见底部用极小的字刻着:“滇南有谷,名曰忘忧。治心之术,尽在其中。”他心头剧震:“忘忧谷?母亲从未提过!”

  “你娘说,那谷里长着能解百毒的‘忘忧草’,也是《治心策》的起源。”蓝婆婆指着西南方向,“从这儿往南走三百里,过哀牢山,有个叫‘月落坪’的地方,谷口有棵千年老槐,树下埋着块青石板。你娘当年说,等‘善意的种子’发芽,便该去寻那谷。”

  苏阿月忽然拽了拽龙志炼的衣袖,指着松针后头:“阿兄,有人!”

  松针簌簌作响,走出个穿玄色劲装的青年。他左脸爬满青紫色蛊纹,右手握着柄淬毒钢叉——正是改邪归正的九幽蝎王!他身后还跟着七八个戴青铜面具的护卫,腰间挂着九只毒蝎的青铜铃。

  “龙公子。”蝎王抱拳,声音比往日沉稳许多,“昨日多谢你点醒我。我跟着队伍走了半程,想问……能否让我跟着你们?我虽不会什么善意,但打打杀杀、扛行李的活计,我还能行。”

  蓝婆婆上下打量蝎王,忽然笑了:“这孩子的蛊纹褪了些,眼神也亮堂了。”她从药篓里摸出颗黑色药丸,“含着,能压制蛊毒。你师父养的是‘蚀心蛊’,得用‘养元丹’慢慢调。”

  蝎王接过药丸,喉结滚动:“谢蓝婆婆。我……我知道自己以前坏,可我真的想改。”

  龙志炼望着蝎王腰间——那里挂着个褪色的布包,正是昨日他用来装石灰粉的。他伸手拍了拍蝎王肩膀:“你昨日说要学守伞、打杂,如今又说扛行李。其实善意不在事大事小,在乎心意。你愿意跟着,我们便多了个帮手。”

  蝎王眼眶发红,重重点头:“我跟着!”

  队伍继续启程。蓝婆婆送了龙志炼一包“明目菊”,又叮嘱道:“你娘说过,‘善意不是软刀子,是硬脊梁’。往后若遇不平事,别犹豫。”

  行至午间,队伍在山涧边歇脚。苏阿月生起火堆,用枯枝烤着从大理带的乳扇。梅清欢取出瓷壶,倒了碗山泉水:“龙公子,你说那忘忧谷……会不会与《万蛊谱》的起源有关?”

  龙志炼望着溪水里游动的鱼,想起母亲教他的话:“蛊毒无善恶,人心有正邪。”他将守暖剑抽出半寸,剑身映出蓝天白云,“《治心策》说‘以心驭毒,方为道’,《万蛊谱》说‘蛊者,道也’。或许两谱本就是一体的,母亲藏它们,是为了让后人明白——真正的蛊道,是人心之道。”

  蝎王忽然开口:“我师父当年养蛊,是为了替他那瞎了眼的妹妹治病。可后来他想‘以毒制毒’,便开始用活人试蛊……”他攥紧钢叉,“我昨日杀了两个想抢书的江湖客,他们身上也有蛊纹——原来‘蚀心蛊’早就传开了。”

  梅清欢皱眉:“千机阁最会收买人心,若他们用‘蚀心蛊’控制江湖人,怕是要生出大乱。”

  龙志炼将梅花糕模具收进怀里,望着远处的苍山雪顶:“阿婆说,忘忧谷的忘忧草能解百毒,也能解人心中的‘毒’。或许我们该去一趟,不仅为了母亲的线索,更是为了阻止更多人被‘蚀心’。”

  苏阿月将烤好的乳扇递给他:“阿兄放心,有我呢!我会保护大家的!”她腕间的银镯撞在乳扇上,发出清脆声响,像极了云栖镇清晨的铜铃声。

  队伍重新出发时,蓝婆婆站在松树下挥手。风掀起她的靛蓝苗裙,露出脚边的药篓——里面躺着半块梅花糕,与龙志炼怀里的那半块,隔着三十年的风雪,终于成了圆满的圆。

  行至黄昏,队伍在山坳里扎营。龙志炼坐在一块青石上,借着篝火修补守暖剑的剑鞘。蝎王蹲在旁边,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蛊纹:“龙公子,这‘养元丹’得用三蒸三晒的茯苓,我明日便去采。”

  “好。”龙志炼将剑鞘上的铜钉敲牢,“对了,你昨日用的‘化蝎术’,其实是《治心策》里的‘心灯诀’。母亲说,心有明灯,照破万邪。”

  蝎王愣了愣,忽然笑了:“原来我师父练了一辈子的‘蚀心蛊’,倒不如我这半路学的‘心灯诀’有用。”他将树枝扔进火里,“明日起,我跟着梅姑娘学使剑。她昨日说,剑是用来护人的,不是用来杀人的。”

  梅清欢正在不远处磨剑,闻言抬头,剑锋映着篝火:“蝎王若肯学,我便教你‘松风剑法’——这剑法讲究‘柔中带刚,静中有动’,像松树一样,风越大,根扎得越稳。”

  苏阿月抱着个布包跑过来,里面是白天采的野菊:“阿兄,蓝婆婆说这野菊要晒三天才能用。我帮你收着!”她踮脚将布包放在龙志炼膝头,发间的银镯闪着光,“阿兄,等咱们找到忘忧谷,我要采好多好多忘忧草,给阿婆治咳嗽,给蝎王哥哥解蛊毒,给所有被‘蚀心’的人……”

  龙志炼望着她脸上的认真,忽然想起母亲临终前的话:“志炼,善意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你要把这份善意传下去,像传灯一样。”

  夜渐深,篝火噼啪作响。龙志炼望着天上的星子,想起段鸿说的话:“五华楼的藏谱阁里,还收着陈姑娘的《治心笔记》。”或许等回到大理,他能从笔记里找到更多关于忘忧谷的线索。他也想起蝎王刚才的眼神——不再是凶狠的毒蛇,而是重新有了光。

  “龙公子。”玄阴子不知何时站在他身后,“明日我与你同去探路。”

  龙志炼点头:“有劳玄阴前辈。”

  玄阴子望着篝火旁的众人,轻声道:“我闯荡江湖四十年,见过太多人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今日见蝎王改邪归正,见苏姑娘天真善良,见梅姑娘剑法清正……方知陈姑娘当年说的‘传灯’,竟是真的。”

  龙志炼望着跳动的火焰,想起母亲留下的半块梅花糕,想起蓝婆婆的药篓,想起蝎王腰间的布包。他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传递物件,而是将那些温暖过、感动过、改变过人心的事物,像种子一样种下去。而这些种子,终会在某个春天,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

  “阿兄,你看!”苏阿月指着天空,“月亮升起来了!”

  众人抬头,只见一轮明月从苍山背后升起,清辉洒在山涧里,洒在篝火上,洒在每个人的脸庞上。蝎王的蛊纹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青,不再狰狞;梅清欢的剑穗在风里轻晃,像极了云栖镇的柳枝;苏阿月的银镯闪着光,像极了母亲的笑眼。

  龙志炼握紧守暖剑,剑穗上的半朵梅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他知道,这一路的江湖,或许仍有刀光剑影,仍有阴谋诡计,但只要有这些愿意相信善意、传递善意的人在,所谓的“江湖”,便永远有温度,有希望。

  “明日,我们继续向南。”他对众人笑道,“去月落坪,去忘忧谷,去寻母亲的线索,也去种更多的‘善意种子’。”

  众人应和,篝火旁的笑声飘得很远,飘进了苍山的松涛里,飘进了洱海的月光里,飘向了那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
  http://www.abcsee.cc/45093/3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