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10

  资材么...扶苏恍然。原来后世亦将人力视同资源。细想来,父皇用民力修长城时,何尝不是如此?思及此处,不禁莞尔。要成为真正的蒙毅,自己终究差得远。

  停车!蒙毅忽喝止车驾。方才只顾畅谈,此刻方觉所处乃渭水拐角,三面青山环抱,脚下冲积平原平阔如砥。此处当设雷火司。他目光灼灼巡视四周。这片狭长平原背山面水,正是绝佳之所——环山可采矿,古木能造船,深水湾宜泊舟楫。

  扶苏却蹙眉:此地略显局促。放眼望去,这片三角地带不过四五十里,宽处更窄。他原想划拨更阔之地予蒙毅。

  足矣。蒙毅抚掌笑道,若蒙恩准,请将三座山林一并划归雷火司,以供采樵烧炭之用。

  (

  ** 抬手环指四周。

  群山起伏,一眼望不到头,莫说百里,怕是三百里都不止!

  “行。”

  扶苏干脆应下。

  不过是三座荒山,他完全能做主。

  “还有……”

  ** 见他答应得爽快,心思又活络起来。

  “陛下命我一年内制出二十万斤 ** ,数目不小。”

  “况且 ** 易爆难运,车马输送恐有风险。”

  “不如沿河划些码头渡口,方便船只停靠。”

  扶苏略作沉吟,再次点头:“先生考虑周全,尽管去划。待我禀明父皇,必无异议。”

  ** 喉头动了动,压下贪念。

  按后世眼光,扶苏简直是个散财童子。

  渭河自周朝起便是关中命脉,这一路行来,河面舟楫如梭。

  西边群山里的皮货、木材、矿产,全赖水路运往大城。

  沿河码头竟任我圈划?

  以现今权势,只需占下十余码头,便能垄断山珍矿产。

  不出数年,咸阳首富唾手可得。

  算了。

  坑谁也不能坑自己人。

  何况如今早非代郡豪强,强买强卖要不得。

  “过几日我带人踏勘周边山脉,或许能寻得良材。”

  “ ** 事关重大,容我细细筹划。”

  ** 环视地形,眉头紧锁。

  二人商议间,日头已西沉。

  马车碾着夕阳折返咸阳时,忽闻蹄声如雷。

  “吁——”

  一骑飞至,骑士滚鞍下马,汗透重衣。

  “殿下速归!”

  信使喘着粗气急报。

  “何事惊慌?”扶苏霍然起身,** 亦神色骤变。

  莫非咸阳生变?李斯狗急跳墙?

  可始皇尚在,他岂敢——

  “民间传言陛下命殿下总领天下工商。”

  “不知怎的传成了兼管农事,百姓聚满宜 ** 外长跪 ** 。”

  “太子妃特遣小的急报,恐生大变!”

  **一听,忍不住笑了。

  “不知道李相会不会被气个半死?”

  要是扶苏连农事都要插手,那还要李斯做什么?

  啧。

  扶苏这老好人的名声可不是白来的。

  八里沟的百姓都知道拦他的车驾喊冤,因为太子心善,不会苛责他们。

  一听说扶苏要管工商,大伙儿第一反应就是太子肯定会推行仁政,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这样一来,农户们自然眼红心热,又羡慕又嫉妒了。

  “先生,我先骑马回去。”

  “您回城后,来宜**与我碰头,如何?”

  扶苏意识到事情不妙,下了马车,拱手说道。

  “殿下尽管去。”

  “记住,先安抚人心,别随便许诺。”

  **郑重叮嘱道。

  “诺。”

  “我记下了。”

  扶苏点头,翻身上了传信兵的马,疾驰而去。

  “唉。”

  “就怕你心一软,最后还得我来收拾烂摊子。”

  **无奈地叹了口气。

  咸阳宫内。

  郑妃站在门边,远远望着太子府的方向,脸上满是担忧。

  “爱妃,过来坐。”

  嬴政端着茶杯,神色平静地唤道。

  “陛下,您真不去看看?”

  “扶苏年轻,还没经历过这种场面,万一出了岔子……”

  郑妃忧心忡忡地劝道。

  “你啊,就是心软。”

  “扶苏都快三十了,还说什么年轻?”

  “孩子大了,总得让他自己历练。”

  “寡人倒想看看,扶苏会怎么处理。”

  “真要出乱子,寡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嬴政嘴角带笑,目光中既有期待,也有鼓励。

  郑妃轻叹一声,神情黯然。

  她知道始皇帝说得对,可身为母亲,心里总是放不下。

  “再说了,还有**在旁边帮衬。”

  “这家伙心思不一般,论智谋,或许有人比他强。”

  “但论办事的手段……满朝文武,恐怕没一个比得上他。”

  嬴政的语气说不清是夸还是贬,或许两者都有。

  “陛下,您不是答应把诗曼许给**了吗?怎么还这么说他。”

  郑妃又好气又好笑地埋怨道。

  一口一个“那厮”“此獠”,不知道的还以为始皇帝和他有仇呢。

  “就是因为要把诗曼许给他,寡人才心里不痛快。”

  “哼,便宜他了。”

  秦始皇此刻的心情,活脱脱就像后世的岳父大人。

  自己含辛茹苦养大的女儿,竟被这臭小子三言两语就骗走了?

  陛下打算何时赐婚?郑妃轻声询问。

  就这两日。秦始皇兴致缺缺地放下茶盏,起驾,去书房。

  ——

  当赶回宜阳时,城外的 * 乱已近尾声。

  停下。

  把马车靠墙安置。

  谁能想到,后世史书会记载天下苦秦久矣这样的评语。

  眼前人潮汹涌的景象,充分展现了百姓对仁政的渴求。宜阳城门前十余米宽、三百余米长的主道上,密密麻麻挤满了翘首以盼的民众。

  即便只能隐约听见扶苏的只言片语,人们仍难掩激动之情。

  然而有幸近距离接触太子的百姓却难掩失望。扶苏谨记某人叮嘱,既未应允他们管理农事的请求,对减免赋税之事也语焉不详。

  殿下,一位老者不甘心地追问,听说您曾在朝会上许诺,将来铁锄、铁犁会像野菜般便宜,十斤麦子就能换一把,此话当真?

  是啊是啊!众人纷纷附和,如今一把铁锄要三石粟麦,有些地方甚至要五石米,寻常百姓根本用不起啊!

  若殿下真能实现此事,天下百姓必将感恩戴德。

  扶苏微微颔首:确有此事。

  但需待煤铁开采规模扩大后,循序渐进地推行。

  不同于某人的斩钉截铁,他说话总要留有余地。在商贸繁荣的咸阳,一把铁锄价值四百斤粮食;而在偏远郡县,这个数字甚至高达六百斤。

  要知道,贫瘠的旱地亩产不过十余斤。普通农户若想购置一把铁锄,往往需要二十多亩地整年的收成。

  殿下说的循序渐进,究竟要等到何时?老者锲而不舍地追问。

  满怀希望而来却一无所获,数万道殷切目光织成无形的罗网,压得扶苏几乎窒息。

  就在这时,高处突然传来一声洪亮的喝问。

  大秦五年发展规划在今日朝会上议定,铁器价格将大幅降低,五年后便会实现。

  尔等平民为何聚集在太子府前?墙头之人居高临下,威严地质问。

  先生!扶苏面露喜色,心中顿感轻松。

  大人明鉴,小人怎敢在太子府前聚众 ** 。

  小人们是来求见大人的。

  请大人明察。

  百姓们被这番质问吓得战战兢兢,想要下跪却因人潮拥挤无法动弹。

  本官乃雷火司少府陈大人。

  煤铁事务皆由本官负责。

  说五年后降价,就必定兑现。

  若违此诺,陛下定不轻饶。

  铁器价格必将下跌,终有一日会比野菜更廉价。

  速速散去,否则卫戍军到来,休怪本官不客气。

  这番恩威并施立即见效。

  有大人的承诺,小人们就放心了。

  这就散去,望殿下与大人恕罪。

  多谢大人为民做主!

  大人真是造福百姓啊!

  人群渐渐散去,人人脸上洋溢着喜悦,相互议论着未来铁器降价的盛况。

  到那时定要置办全套铁制农具!

  不止一件,要整套!

  锅碗瓢盆也要全部更换。

  陶器易碎,铁器可经久耐用!

  喜讯如春风般迅速传遍咸阳城。

  快来看啊,巴蜀新产铁器,经久耐用!

  街市重现生机,伙计虽不明就里,仍卖力地敲击铁锄招揽顾客。

  谁还要你们的铁锄!

  巴蜀商人最是奸诈,铁器卖得比黄金还贵!

  留着你们的破烂吧!

  雷火司陈大人说了,将来铁器比野菜还便宜,看你们还怎么坑人!

  伙计招揽不成反遭讥讽,一时愣在原地。

  客官请留步。掌柜急忙出面,不知诸位所言铁器降价之事从何说起?

  哼,你这掌柜满脑肥肠,挣的全是咸阳百姓的血汗钱,也不怕遭报应。

  别搭理他,迟早是个要掉脑袋的主儿。

  众人对他的挽留嗤之以鼻,甩袖便走。

  掌柜费尽口舌,塞了几枚铜钱,总算问清了缘由。

  雷火司陈少府?

  太子殿下......

  他心知事关重大,吩咐伙计照看店铺,急匆匆赶往巴蜀商会报信。

  暮色渐沉。

  **与扶苏谈完话,匆忙赶回住处。

  嘶——

  膝盖传来隐隐刺痛,他掀开官袍卷起裤管,发现膝头擦破巴掌大一片,渗着血丝。

  大秦这官道修得真够呛。

  得空去山里找找石灰岩,早点把水泥弄出来。

  **跛着脚,低声嘀咕。

  陈少府,您怎么了?

  相里菱在门前徘徊多时,见他神色痛苦地捂着腿,急忙迎上前。

  菱姑娘。

  **挺直腰板讪笑道:方才门口太堵,我 ** 时瓦片松了,膝盖蹭到墙角。

  伤得重不重?让我瞧瞧。

  相里菱小跑过来,蹙眉盯着他左腿的伤处。

  不打紧,回屋上点金疮药就好。

  **摆摆手。

  我那儿有墨门秘制的伤药,效果极佳。

  先扶您回房吧。

  相里菱挽住他胳膊。

  就蹭破点皮,又不是折了腿。

  **推辞道。

  您就听我的。

  她嗓音温软,嗔怪中带着关切,那副小媳妇般的模样挠得**心头一颤。

  他恍惚应声,目光粘在相里菱姣好的侧颜上挪不开。

  不多时。
  http://www.abcsee.cc/45159/28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