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请求出战
推荐阅读: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雷霆武神
叶辰夏倾月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枭宠,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
医武神龙
穿越古代:三个女人N台戏
海贼之建立海贼家族
诸天从心录
陈浩苏雪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两年的时间,盛长梧的足迹踏遍了宋、金、西夏交错的漫长边境线,他看到的,不再是成都府的富庶安宁,而是边民的惶恐与屈辱。胡人的骑兵时常如旋风般掠过边境,劫掠商队,抢夺粮食牲畜,甚至掳掠人口。边军羸弱,往往闭城自守,地方官府也多以息事宁人为由,对百姓的泣血控诉置若罔闻,只求在自己任内莫生大乱。
百姓们怨声载道,却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在胡人的铁蹄与官府的漠视夹缝中艰难求生。
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深深刺痛了盛长梧,他想起第十世时,那片土地上曾经燃烧过的抗敌烽火,那种全民族同仇敌忾、不惜血战到底的决绝。
而如今,在这看似承平的表面下,却是如此麻木与懦弱!一种深沉的忧患与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愤怒,在他胸中激荡。
夜深人静,在边塞孤城的驿馆中,伴着窗外凛冽的风声,盛长梧铺开纸笔,他将这满腔的悲愤与警示,倾注于文字之中。
他写了一部名为 《血色边城》 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边境州府云州,开篇描绘了云州的繁华与百姓的安乐,然而,面对北方“狄人”的不断挑衅与蚕食,州府官员却一味退让、粉饰太平,甚至打压主战的声音。
主人公是一名有血性的年轻书生,屡次上书痛陈利害,却反被诬陷下狱。最终,狄人大举南下,早已武备废弛的云州不堪一击,城破之日,血流成河,昔日繁华的都城化为焦土,典籍被焚,文明被践踏……小说以极其沉痛的笔调,描绘了妥协退让带来的灭顶之灾,字字泣血,如同一声警世洪钟。
同时,他还写了一本散文集,名为 《月是故乡明》
这本书虚构了许多生活在金国统治下的汉人故事,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异族的土地上,依旧保持着汉家的衣冠习俗,每晚向着南方叩拜有年轻的士子,被迫学习胡语胡文,却在深夜偷偷默写唐诗宋词,泪湿衣襟,有被掳掠至北地的妇人,将对故土的思念,一针一线绣进给孩儿缝制的肚兜里……
这些故事,没有直接的血腥厮杀,却充满了文化之根被撕裂的隐痛与绵长的乡愁,感人至深,更能引发广大汉人读者的共鸣。
这两部作品,如同两把利剑,《血色边城》直指时弊,警示国人懦弱必亡;《月是故乡明》则激发民族情感,唤起人们对故土与文化认同的珍视。
他没有署上自己的真名,而是用了边塞孤鸿,陇西游子等化名,让手下人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士林与民间悄悄流传。
效果是显着的。
《血色边城》在许多有识之士中引起了巨大震动,人们争相传阅,议论纷纷,对朝廷的边疆政策产生了深刻的质疑。
《月是故乡明》则让无数人读后潸然泪下,那种刻骨铭心的文化乡愁,深深刺痛了每一个汉家儿女的心。
盛长梧知道,改变积弊非一日之功,但他愿做那个唤醒沉睡之人的呐喊者,他不仅仅是在巡查吏治,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试图唤醒这个庞大帝国底层的一些东西——血性与认同。
风尘仆仆的盛长梧回到汴京,归家沐浴更衣,便依制先行入宫述职。
文德殿内,檀香袅袅。赵祯看着殿下跪拜的年轻臣子,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几年的磨砺,洗去了少年人最后一丝稚气,如今的盛长梧身姿更加挺拔,肤色微深,眉宇间沉淀着风霜与坚毅,顾盼之间,自有威仪。
“怀瑾,快平身。”赵祯语气温和,甚至带着几分长辈的亲切,“几年不见,你长高了不少,也壮实了,更显沉稳。看来这趟巡抚,于你而言,收获匪浅。”
“托官家洪福,臣幸不辱命。”盛长梧起身,恭敬应答,言语得体,不卑不亢,他条理清晰地将数年来巡查各地吏治、民生,尤其是在边境的见闻,他并未过多渲染自己的功绩,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各地存在的积弊与潜在的危机上,尤其是边疆武备松弛、胡人肆虐、百姓困苦的现状。
赵祯听得十分专注,时而点头,时而蹙眉。待盛长梧奏罢,他沉默片刻,方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与倚重:“怀瑾,你所奏之事,朕已深知。你这一路,惩奸除恶,安抚百姓,革新器械,更难得是心系边疆,洞察时弊,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的实在功绩。朕心甚慰。”
他略一顿,抛出了一个足以让任何朝臣艳羡不已的恩典:“你如今回朝,正当大用。太子日渐年长,正是需要良师益友砥砺之时,朕思来想去,唯有你,无论学问、见识、品性,皆是上上之选,朕,欲让你兼任太子少傅,将太子交予你教导,你可愿意?”
太子少傅! 这是何等清贵显要的职位!意味着他已踏入帝国最核心的权力圈层,成为未来帝师的候选人,前途不可限量。
寻常臣子若得此殊荣,只怕早已感激涕零,叩首谢恩。
然而,盛长梧闻言,并未立刻谢恩。他抬起头,目光清澈而坚定地望向御座上的君王,深吸一口气,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家厚爱,天恩浩荡,臣感激涕零,铭感五内!能教导太子,是为臣者莫大的荣耀与责任。”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炽热:“然,臣斗胆!相比于在京城教导太子经纬之术,臣此刻心中,尚有另一件关乎国朝根基、亿兆黎民安危之事,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更愿亲身赴之!”
“哦?”赵祯微微挑眉,并未动怒,反而露出了探究的神色,“何事让怀瑾如此挂心,竟连太子少傅之位都可暂放?”
盛长梧撩起官袍下摆,再次郑重跪下,昂首朗声道,声音在整个大殿回荡:
“臣,愿为陛下,为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
此言一出,殿内侍立的宦官皆屏息垂首,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赵祯的身体微微前倾,脸上的温和渐渐被一种极致的严肃所取代,他紧紧盯着殿下跪着的年轻人,仿佛要穿透他的身躯,看清他灵魂深处最真实的想法。
“怀瑾,”赵祯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帝王的威压与审视,“你可知,你在说什么?燕云之地,关乎国运,非是儿戏。朕知你有大才,然此事……千难万险。”
盛长梧目光毫不退缩,语气斩钉截铁:“臣知道!臣巡查边境两载,亲眼目睹我大宋子民在胡骑铁蹄下的屈辱与血泪!无燕云,则中原门户洞开,汴京永无宁日!此乃国朝百年之耻,亦是我辈臣子不可推卸之责!臣愿立军令状,不收复故土,誓不还朝!”
他顿了顿,缓和了一下激荡的情绪,继续道:“至于太子殿下,殿下天资聪颖,如今有诸位大儒教导,根基已固。待臣为陛下,为殿下,打下一个安稳的北疆,一个完整的江山,再回来向殿下讲述这天下舆图、边疆风物,岂不更好?”
殿内陷入了长久的沉默。赵祯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座的扶手,目光深邃,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臣子,从他眼中看不到丝毫的狂热与虚浮,只有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近乎磐石般的坚定与无畏。
许久,赵祯终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有震撼,有欣慰,也有深深的顾虑:
“你的志向……朕,知道了。”
http://www.abcsee.cc/45293/2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