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小说网 > 吴三桂称帝 >第101章 雄师过黄河,中原起烽烟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1章 雄师过黄河,中原起烽烟

最新网址:http://www.abcsee.c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初夏的黄河,褪去了春日的温驯,水量渐涨,浊浪翻滚,裹挟着泥沙与历史的厚重,在中原大地上划出一道雄浑的界线。河面上,数十艘战船首尾相连,帆布如云,旌旗猎猎,“周”字大旗在风中舒展,金戈铁马的倒影映在浑浊的水波中,随浪涛起伏,自有一股吞吐天地的气势。

  战船中央的主舰上,李明远——如今的大周昭武帝吴三桂,身着玄色龙纹劲装,腰悬七星剑,凭栏而立。江风猎猎,吹动他的发梢,也吹散了连日来部署军务的疲惫。他望着眼前奔流不息的黄河,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这浊浪,看到河对岸那片饱经战火却又充满希望的中原大地。

  穿越到这个时代已有数月,从山海关生死抉择的绝境中逆势翻盘,称帝建国,击退清军与大顺军的数次袭扰,整合华北军政,如今终于迎来了挥师南下、逐鹿中原的时刻。这一步,不仅是他逆天改命的关键,更是重塑华夏历史的起点。

  “陛下,前方已近黄河渡口,再过一个时辰,大军便可全部登陆。”身后传来沉稳的脚步声,沈落雁一袭青色儒衫,手持一卷舆图,缓步上前。她发丝高挽,眉宇间带着几分书卷气的从容,又藏着运筹帷幄的锐利,数月来,正是她的殚精竭虑,为明军制定了一套套精准的战略,才有了今日的稳固基业。

  李明远转过身,接过沈落雁递来的舆图,摊开在船舷的栏杆上。舆图上,河南境内的山川河流、城池关隘标注得清晰分明,不同颜色的标记勾勒出各方势力的范围——红色代表李自成残部,蓝色代表清军,绿色代表南明军阀,犬牙交错,一目了然。

  “落雁,你对中原局势的判断,再与朕说说。”李明远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对首席谋士的全然信任。

  沈落雁玉指轻点舆图中央,缓缓说道:“陛下,中原之地,如今已是三足鼎立,实则四分五裂。豫中一带,是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率领的大顺军残部,约有五万之众。这些人多是流民出身,装备简陋,但胜在熟悉地形,悍不畏死,且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在百姓中尚有几分号召力,只是军纪涣散,劫掠之事时有发生,失了民心。”

  她顿了顿,手指移向豫南:“豫南则是南明的军阀势力,以左良玉旧部为主,各自为政,拥兵自重,名义上臣服南明朝廷,实则只顾搜刮民脂民膏,对清军和我军都持观望态度,是典型的墙头草,不足为惧,但需防其背后偷袭。”

  最后,她的手指落在豫北:“最需警惕的,是清军在豫北布下的眼线。多尔衮虽退回关外休整,但并未放弃中原,在新乡、安阳一带安插了不少骑兵斥候与降清的士族势力,一来监视我军动向,二来策应可能的南下攻势。我军进入河南,首当其冲便是要应对这三方势力的交织纠缠,一步都错不得。”

  李明远颔首点头,沈落雁的分析与他脑海中的历史记忆大致吻合,只是如今的局势,因他的穿越已然改变。李自成已死,大顺军群龙无首,李过、高一功虽有几分勇力,却无统御全局的谋略;南明腐败不堪,军阀割据,早已失去了号召力;清军虽强,但元气未复,且内部并非铁板一块。这对他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民心向背,才是制胜关键。”李明远目光扫过河岸,那里已有不少百姓聚集,远远地望着河面上的明军战船,神情复杂,“传令下去,大军登陆后,严守军纪,不得擅闯民宅、劫掠财物,凡有扰民者,军法处置!另外,命后勤部准备粮草,在渡口附近设立赈济点,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

  “臣遵旨。”沈落雁躬身领命,心中暗暗赞叹。这位年轻的帝王,既有现代战略思维的远见,又懂乱世之中民心的重要性,难怪能在短短数月内崛起,凝聚起如此强大的力量。

  此时,前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穆青岚、慕容雪率领的骑兵先锋已率先抵达渡口,正在岸边整队。穆青岚一身银甲,手持龙胆亮银枪,胯下乌骓马神骏非凡,她勒马站在队伍最前方,目光锐利如鹰,扫视着四周的地形,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异动。

  慕容雪则身着红色劲装,腰间挎着弯刀,身后跟着一队蒙古骑兵,他们是慕容雪从草原带来的精锐,马术精湛,擅长奔袭。她与穆青岚并肩而立,低声交谈着,两人一个勇猛果敢,一个豪爽洒脱,虽是女儿身,却比许多男儿更有气概。

  “将军,前方十里处发现小股义军,约有数百人,正拦在必经之路前。”一名骑兵斥候疾驰而来,翻身下马禀报。

  穆青岚眉头一挑,眼中闪过一丝战意:“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也敢阻拦王师?待我率军去将他们驱散!”

  说罢,她便要催动战马,却被慕容雪伸手拦住:“穆将军稍安勿躁,这些义军并非清军或大顺军主力,贸然出击,恐中了诱敌深入之计。而且,陛下有令,要善待百姓,这些义军说不定只是走投无路的流民,不可一概而论。”

  穆青岚性子刚烈,虽知慕容雪所言有理,却仍有些不服气:“难道就让他们挡在前面不成?我军锐气正盛,正好杀杀他们的威风,也好让中原百姓看看我军的实力!”

  话音未落,一阵杂乱的呐喊声传来,数百名手持锄头、木棍的义军从路边的树林中冲出,拦在了道路中央。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个个眼神凶狠,对着明军高声喊道:“明军休走!此路是我们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穆青岚见状,怒火更盛,大喝一声:“放肆!我乃大周昭武帝麾下亲卫统领穆青岚,尔等草寇,也敢拦我王师?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枪下无情!”

  说着,她催动乌骓马,挺枪便要冲上去。那些义军见状,却并不畏惧,纷纷挥舞着手中的武器,迎了上来。穆青岚枪法凌厉,一枪便挑飞了最前面的一名义军,正要乘胜追击,却发现这些义军虽然装备简陋,战术却十分灵活,他们不与明军骑兵正面抗衡,而是利用路边的沟壑、树林,四处游走,时不时发起突袭,拖延着明军的脚步。

  穆青岚率领的骑兵在平原上所向披靡,但在这种地形复杂的区域,却难以施展,几次冲锋都被义军巧妙避开,反而被牵制得动弹不得。她心中渐渐升起一丝焦躁,这才意识到,中原作战与华北平原截然不同,这些看似散乱的义军,凭借对地形的熟悉,竟也能给精锐骑兵造成不小的麻烦。

  “穆将军,不可恋战!”慕容雪率军赶来,看到眼前的局势,立刻高声喊道,“陛下有令,大军需尽快渡河,抢占郾城,建立据点。这些义军交给我来处理,你率主力继续前进!”

  穆青岚咬了咬牙,知道慕容雪所言甚是,只得勒住战马,恨恨地看了一眼那些义军,下令道:“全军听令,随我继续前进!”

  慕容雪则率领蒙古骑兵,改变战术,不再追击,而是摆出防御阵型,用弓箭压制义军的攻势,同时派人喊话,告知明军的政策,安抚他们的情绪。那些义军本就是走投无路,见明军并不想赶尽杀绝,攻势渐渐放缓,最终在慕容雪的劝说下,纷纷散去。

  渡口处,明军战船陆续靠岸,士兵们有序地登陆,卸下粮草、军械。李明远站在主舰上,看着岸边忙碌的身影,又望向远处穆青岚率军远去的方向,以及慕容雪处理义军的场景,心中思绪万千。

  中原大地,果然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这里不仅有强敌环伺,更有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既是潜在的兵源,也是需要安抚的对象。想要在这里站稳脚跟,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实力,更需要仁政爱民的举措,赢得民心。

  “陛下,大军已全部登陆,休整半个时辰后,便可向郾城进发。”沈落雁走到李明身边,轻声禀报。

  李明远深吸一口气,转过身,目光坚定地说道:“传朕旨意,全军休整完毕后,即刻出发,目标郾城!告诉将士们,中原是华夏腹地,是我们的根基所在,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遵旨!”沈落雁躬身领命,转身去传达旨意。

  阳光洒在黄河水面上,波光粼粼,如同碎金。登陆后的明军将士们,精神抖擞,排列成整齐的方阵,向着豫中重镇郾城进发。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弥漫,仿佛一条巨龙,蜿蜒前行,将在这片饱经战火的中原大地上,掀起新的风云。

  李明远翻身上马,紧随大军之后。他知道,从渡过黄河的这一刻起,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前路漫漫,强敌环伺,但他心中毫无畏惧。因为他身后,有忠诚的将士,有睿智的红颜,更有改变历史、拯救华夏的决心。

  中原起烽烟,龙旗指豫中。一场决定天下命运的逐鹿之战,就此拉开序幕。
  http://www.abcsee.cc/45327/1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abcsee.cc。ABC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abcsee.cc